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信解行证


   日期:2010/7/22 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990311早餐开示)

 

【信解行证】

 

谚语说:「病急乱投医。」现代人不但生理有病,而且心理的病更严重,可说是充满了严重的病毒。科学技术的发达,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实在是难以想象。李炳南老居士常说:「悲悯世人。」我们每天的生活饮食,正如经上所说的「饮苦食毒」,如此活在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意思?这些都是我们过去今生造作一切不善业的果报。

 

可是世人不知道,也不相信这是果报,所以不能觉悟,无法回头,还是随着自己的意愿,造作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是为了此事。佛菩萨虽有慈悲心,可是我们不与佛菩萨配合,佛菩萨纵有悲心,也很难收到显著的效果。正如佛所说,大多数只能种远因;也就是说,在他的阿赖耶识里种一点善根,久远劫之后才能收到效果,当生能成就的少之又少。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当生才能成就,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我们是因缘具足了,善根、福德还不够;善根是信解,福德是行证。我们有缘闻到佛法,可是信解行证不具足,所以也只能种远因,不能收近效。

 

学佛是开智慧,只有通过佛法才能通达一切事理。世出世法都建立在信心上,佛法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道的意义无尽深广,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单指佛道。没有信心,任何事都不能成就;有信心,微细的善事皆得圆满,此乃称性的功德,所谓是:「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之建立,第一是善根,包括缘分。过去生中与善友结的缘,这一生一接触就欢喜相信,这是过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缘。

 

缘会变化,信心会退转,究其原因是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信了之后要求解,解能帮助信。一般学佛人在不明理的情况下就相信,这是迷信。然后通过理解,理解是正信;解了之后要去做,一定要落实、实践,把解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此时的信才是真信。这个信心不是从解生的,是从自己的生活行为中证实的,这是真信,如是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得到佛法的受用,就能得到生活的美满,这就是证果。佛法常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自在如意的生活,即是证果。若是没有通过「信解行」,圆满的生活就得不到。「证」就是得到,你所得到的,与佛菩萨的生活无二无别,你就是佛菩萨。

 

经要天天读、天天听,要长时间的熏习,才能转境界。我们的解不能透彻,行不能做到,最根本的原因是熏习的力量太薄弱,烦恼习气太重。我们若不受佛法熏习,就受烦恼习气的熏习。譬如每天听经两小时受佛法熏习,二十二小时受烦恼习气熏习,这就无法抵制烦恼,仍旧是种远因,不能收近效。若想在当生成就,就要加强对佛法的熏习,才会产生力量,否则还是回不了头,虽然学佛还免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来生能再得人身,就算很不错了,怕的是人身都得不到。这是我们要明了的。

 

【一代不如一代】

 

常听老人说「一代不如一代」,年轻时听到此话不以为然,总以为后一代一定超过前一代。现代的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方面,确实超越前人太多了,但是伦理道德的确是一代不如一代。《左传》云:「人弃常,则妖兴。」伦理是「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即佛法讲的五戒,这是做人的根本。而现代人不讲这些,伦常丧失了,因此都变成妖魔鬼怪。

 

有一位居士告诉我,新加坡有一个很有财富的人,死了之后,儿子继承了财产,就跟他的父亲讲:「为什么不把母亲也带去?」他只要财产,不要父母,这就是所谓的「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伦理道义完全丧失了。

 

现代妖魔鬼怪的样子跟人是一样的,只是观念、行为不同,所以说一代真的不如一代。佛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像法不如正法,末法不如像法,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末法一万年,现在已经过去一千年,我们观察过去一千年,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所以,现在弘法利生十分艰苦,我们所遭遇到的困苦艰难,比古人还要多。我们要有此认知,要了解事实真相,遭遇苦难时,才不至于退心。

 

【弘法利生的原则】

 

老师常对我们说:「我们求法是磕头作揖求来的,我们将来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就不能让人家磕头作揖来向我求。」现在我们是磕头作揖送给人家,人家还未必肯收,这是事实。我们今天要处处迁就众生,随顺众生,我们要能承受,要有智慧、慈悲,还要有善巧方便。这些能力,《华严经》与《无量寿经》都具足了,大家要认真学习。

 

今天讲经说法,不要说多、不要说杂。说多、说杂了,纵然契理,但不契机。我们应该学摩腾、竺法兰,他们最初来到中国,讲经说法是在经典里取一段适合当地社会、人情、风俗习惯的经文,使人家听了欢喜接受,不至于起反感,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摩腾、竺法兰最初翻译的是《四十二章经》,这是从大小乘经律论里节录出来的;换言之,是佛经的精华,佛经的节要。这个方式,受到中国人的欢迎。

 

我们现在从《无量寿经》上选取,范围再扩大,从净土五经里选取,这非常契机。特别是《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说,这部经能度末法往后九千年的众生。这部经最契合一切众生的根性,而且字字句句都是圆满法轮。我们自己学要广学多闻,对待别人要厚积薄发,才能收到效果。因此,弘法利生要能掌握到原则。

 

特别是没有接触佛法的人,我们用《认识佛教》来介绍;已经接触佛法的人,我们就在净土五经中,选取最契合众生根性的,像唱戏一样,精彩片段最受欢迎;等他产生兴趣了,再介绍整部经典。若一开始就介绍太多了,他就不容易接受。应当观察众生当前缺乏的是什么,要对症下药。

自己学习与帮助别人,都要知道毛病之所在,重的先治。而关键在心理,譬如吃医生的药,感到很有效果,这个效果是信心产生的。你对医生有信心,自然产生效果;对医生没信心,再好的药都不起作用,这就是「境随心转」的道理。我们对佛有信心,我们就能作佛,佛法对我就有受用;对佛没有信心,就跟吃药不灵一样。

 

我曾讲过,病人与医生要有缘,没有缘,再高明的医生也治不好你的病。互信是缘,彼此建立信心最重要。病能治愈,百分之九十五是信心,药物调养是外缘,充其量只占百分之五,道理在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学佛       净土法门)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