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菩萨十八根本戒之三瞋怨不舍


   日期:2016/8/17 23: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梵网经》:“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缘、瞋法、瞋业……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优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优瞋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集颂》:“长养瞋种忿所缠,发起粗言加刀杖。

  捶打伤害做损恼,内怀猛利持恨争。

  他来谏谢不受忍,不舍怨结他胜成。”

  “不听”的“听”,是同意,接受的意思;“悔谢”是道歉,忏悔之意。“长养”是增益、加剧之意。

  大乘菩萨道的行人,是以“自度度他”的菩提行愿为己任的,进入大乘之门后,是要受持“三聚(类)净戒”的。其中“别解脱戒(摄律仪戒)”重在自度,“饶益有情戒”重在度人,而“摄善法戒”则自度、度人二者兼能。

  从经文看,此戒条内涵为:1、己对人:“若佛子”,因“瞋”故,“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优不息”,就犯此条重戒。此戒重点在“因瞋故”和“意优不息”。佛教的修持是让人解脱和成佛的,要解脱,就得解开六道缠缚的症结,而“瞋”是三毒之一,是造业的因缘,而由“意优不息”,会使瞋恨和恶业增长,流转继续。

  2、人对己:“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瞋优不解者”。若对你有过伤害的人前来“求悔”,道歉,而且是真意“善言”的,而自己“瞋优不解”,“不舍怨结”,不接受对方的忏悔,继续瞋恨对方者,也犯此条重戒。

  对方若来忏悔,自己如果接受了,那么就解开了积怨,解开了缠缚。同时,对方的罪业也会因忏悔得到一定程度的清净。与己与人都有功德。

  所以,“瞋怨不舍”和“不听悔谢”皆为犯重戒!

  但如果是为了调服对方、护持僧戒、维护僧团的利益和佛教的名声而显现的“瞋怨不舍”和“不听悔谢”,则不但不为犯戒,而且还有功德。比如:护法为护持佛教正法而显现的愤怒!

  传统的佛教僧团中,当一个僧人的行为极度不如法(如犯四根本戒随一)时,僧团会通过羯磨(像开会一样的一定仪式)把犯戒僧“灭摈”,即把他赶出僧团,使其不在僧数,不再接受信众供养,不再与大众僧一起修行,而且是永远的。这实际上是佛教对“这种人”的真正“慈悲”!

  当僧人犯了“四根本大戒”的随便一种时,1、他已失去“戒体”同时失去了接受信众供养的资格,如果再混在僧团里面接受供养,那他真得“披毛带角”还了。2、他的恶言恶行,会给佛教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可能会让很多人对佛教失去信心。罪过极大!3、会像“恶疮腐蚀肌肉”一样,影响其他修行人!佛教戒律对“这种人”的处理是“不听悔谢”的,即使忏悔,僧团也不再接受他,而且是永远的,这是为了维护佛教戒律,是为了慈悲他,慈悲僧团,慈悲众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