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 学佛难在哪?


   日期:2016/8/9 21: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自95年到五台山开始,来到汉地已有15个年头。这些年来,我明显感觉信佛的人越来越多,学佛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对佛法感兴趣,我内心是无比的欢喜,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

  但有个突出的现象是:很多人信佛、学佛很多年,懂的也非常多,拜的师父也很多,平时都很好,一遇到境界自己做不到,心念怎么也转不过来,所有的毛病通通表现出来,看不到学佛的成效;有的人是越来越偏执,越来越烦恼,越来越浮躁,没有耐心,慈悲心也降低;有的人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不相信佛法,内心越来越污浊,自己越学越痛苦——这是为什么?佛法是断烦恼,佛法的特征是寂静的快乐,应该是越学信心越足,越学越快乐、越学越自在。为什么会越学离佛越远呢?

  这些人也不是不精进,每天也在修法、持佛号和咒语,也在做善事,善事做得也很多,付出的辛苦也很大。如此的努力为什么不能与佛法相应?问题在哪呢?只是在学形式,而没有学实质。

  学佛的实质在哪里?在念头上,在于起心动念能不能与法相应,精细起来是每个念头能不能与法相应。

  我们外在所有的行为都是心念决定的。外在行为表现有区别,是善或是恶,或者有善恶的大小,别人看到了可能会用一些标准来衡量你一下,也许会赞叹随喜你,也有可能会厌恶排斥你。但是真正判断是善是恶,以及善恶大小的准则是什么?是你自己的发心。这个别人不知道,就像大乘菩萨做了一件事,如“悲心船长杀短茅黑海盗保护船民”的公案,可能在普通人的眼里,杀人是严重的恶行,绝对不能理解,但是对于菩萨来说,就得如此做,这是一件大善事。所以佛法的标准在哪里呢?在内心的念头上。外人衡量你,说你做了一件很大的善事,那么究竟是不是一件很大的善事呢?看你自己的心念了。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觉得很冤枉“为什么我终日行善,还没有改变命运,还会遭受某种果报呢?”冤枉吗?一点都不冤枉,业力和因果绝对不会错的。你做善事的时候内心是怎么想的?你的念头对吗?你的念头是污浊的、杂染的念头,受这个果报一点都不冤枉。所以修行的重点在于自己的心念上,学佛难也难在这里了!

  我们平时的念头是什么?自私自利、贪嗔痴慢,多半都是围绕自己,就算有的时候发了些善心,做了点善事,这个善心还不够纯净。当我们想为别人的时候,同时还有着为自己的打算,自己得到些虚荣、名利等等。那么进一步想想看,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进步很正常,下堕也不冤枉。因为自己没有做到啊!

  通常我们的心念都是杂染的,是与佛法的要求相悖的,要是没有认真的观察认识不到,要是没有分辨善恶的智慧也分别不出来,所想、所做的都与佛法不符,怎么会有功德?怎么可能不受果报?因此我们修行的重点是转变自己的心念。这一点开始的时候不容易,但一定要努力,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努力就有救。心念转过来了,获得利益是自己的,福德智慧是自己的,法喜充满是自己的;恶事、坏事也找不到你。

  同时我们一般人也不会知道别人的发心,所以对于别人做的事情,自己不要以自己的烦恼心妄自去批评,结果是自己造了业,划不来。

  内心的状态对了,与佛法相应了,外面的行为努力去做,做什么样的善事都可以、都对,都在积攒功德,自己也从早到晚时时欢喜。我们内观自己的心念,但行为上也要努力去做,不修法,不做善事,自己不努力怎么会有福报,哪里有无因之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洛桑陀美金刚上师       学佛)(五明学佛网:洛桑陀美金刚上师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