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谈初发心


   日期:2010/7/20 1: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华严经》云:“此是菩萨最胜地,出生一切普贤道,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何谓初发心?它是我们踏入佛门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颗当仁不让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诚质朴的求法向道之愿。

  在佛门中,在龙泉寺的团体里,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初心。在纷扰变化的世界中,发心最真实;一切发心中,菩提心最稳固;相续的菩提心中,初发之心最珍贵。只要有了它,我们就能开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怀着这份初心,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同心同愿的人,一起穿越生死。

  有个公案:老比丘和小沙弥在一起走路,小沙弥忽生起一念:我要成佛!老比丘知道沙弥心之所念,马上说,担子我来挑,你走我前面。后来,小沙弥心里想:成佛太难了,还是算了。老比丘就说,来,担子你挑!还是去我后面。

  这公案足见发心的重要。我们常常被自己的年龄、知识、能力、所做的事情、学佛时间长短、自他的阅历等暂时的因缘局限住,却忽略了我们的心。只要发起成佛利益他人的心,就是最好最有希望的生命状态,而这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从一开始就要抓住根本:发菩提心,直趣佛道!在这直下承当的广大发心中,将出生福智圆满的佛陀——那就是你。

  当我们开始了成佛之路,如何才能提高“累积资粮的效率”?一件事情,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去做,所得的功德是无比巨大的。比如我们同样搞建筑盖房子,因为初发心不同,愿力不同,内心所缘众生的深广度不同,感的果自然也是不同。为自己而学习,和为整个佛教而学习,是两个不同的发心。为自己而活,和为众生而活,人生的价值自然无法可比。

  另一种情况是,我们的初发心是好的,但真正做事承担的过程中,就可能是分别心、妄想、烦恼,外在也会遇到种种困难、不如意、习气的冲突等困境。此时从内心能够帮助我们突破难关,净化自己的,还是不断地回到初心: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要求的到底是什么?以初心来比对自己:我有没有偏离方向?

  最后当我们个个成了大菩萨,成佛之后,这初发心就没用了吧?恰恰相反,反而更加重要。大般涅槃是什么状态呢?是消失无影?还是湛然不动?其实,真正的大般涅槃就是生生世世、永无止境、生死自在的利益有情!如何保证我们不如同小乘学者般直取寂灭?还是靠提策利他的初心,让我们不厌患生死,成为众生的依祜。

  既然初发心功德这么大,为何发心的人少呢?

  很大程度上,缘于我们深重的自性执。虽然说要成佛,但我们心里总觉得:有一个实体的我,我就是这个样子的。一旦心里是这样的认识,也就等于说,我是不可能成佛的。如是一来,我们总难以当下自承担地面对自己,勇敢地说:“我要成佛!”

  有时我们也会被外境做困。我们往往认为,外在的境界是坚固不动的,是非常有力量的,而自己的内心是脆弱的,是无力的。心就随外境而转,烦恼丛生。事实恰恰相反。最有力、最坚实、最不变的就是我们内在的菩提心,外在的境界反而是虚幻的,不实在的,生灭的。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自己内心对佛法的信心,从而增强内心的力量,才能超越自己,成就自他。

  如果没有勇猛的发心,我们的生命状态又会怎样呢?生死,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轮回,也不会因为我们怯弱、不发心,就待以舒适的境界。苦因必感苦果,于自身心承受,他人半点也帮不上忙。最后反而错过了师友团体最好的因缘,生命的增上会更加困难。

  而一个团体,如果没有真正的发心承担,即便再多的人,也是无用。对我们自己,对社会大众都没有任何利益。那么,大家相聚又有何意义?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指向着究竟成佛解脱,所行的众善乐果也不过是生死之中一片海市蜃楼。

  所以我们发心成佛度众生,也不仅是一句口号和誓言,更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在团体中,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做。一个人,一个人地结缘、关怀和培养,也只有这样才保证自己的初发心稳固不退。以此发心正因,广结团体善缘,步步增上。

  《法华经》中,为何龙女八岁即能成佛,舍利弗等大阿罗汉却要辗转多生方证菩提?只因初发心时,是否了知佛陀出世意欲何为?如经中说:“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陀、善知识只有一个目标:帮每一个众生成佛。因此我们在最初发心时就坚定地立成佛利他之志,才不辜负佛陀出世的本怀和善知识应世教化的悲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发心       初发心)(五明学佛网:发心       初发心)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净界法师:正确发心 感果稳当 

 济群法师:发心、僧格、正见 

 万行法师:只有发心的人才能成佛 

 万行法师:学佛与发心 

 明一法师:初发心 

 道坚法师:发心出家要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