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坐着抖腿是“败相”,事业财富会败光


   日期:2016/7/28 21: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这是孔子对于这几个学生的评论。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闵子骞是有名的孝子,孔子非常喜欢的学生,孔子观察他,说他讲话很温和,有条有理。为什么讲话那么重要呢?这就好比曾国藩在《冰鉴》中所说,看一个人头脑够不够精细,不一定要看他的鼻子、眼睛,只要听他讲话,就会知道。有些人有条有理;有些人说了半天,主题还没有讲出来。一个人处事有没有条理,在言语中就可以看出来。所以,闵子骞在旁边是“訚訚如也”,温和,有条理,看着很舒服。子路呢?“行行如也”,什么是“行行”?光从书本、知识上,是难以了解的,要配合人生经验,才会知道。司马迁写《史记》,他自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光读书读多了,不是学问,是书呆子,没有用。还要行万里路,观察多了,才是学问。

  从前,看到好几位当代的大人物,观察的结果,就懂了“行行如也”这句,此公说话很简单,但不断在动,好像坐不住一样。这才想到就是子路的“行行如也”。冉有、子贡这两个人“侃侃如也”,这“侃侃”是形容气度很大,现在的话是很潇洒。对于这几个人,最后孔子下断语:“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他说子路将来不得好死。结果孔子看对了。子路后来是在卫国的政变中战死的,死得非常光荣。

  前面说过,他是为了赶回为卫国平乱,身受创伤,然后整肃衣冠,端坐而死。在中国历史上,唐、宋、明各代,这种人物很多,战死了以后还站着,尸体绝不倒下来,以致敌人的将领都对他崇拜万分,往往为他立祠建庙,这就与鬼神、生死的问题有关了。所以我们中国人说“聪明正直,死而为神”,只要人的品格好,如忠义的人,死了以后就可以为神。我们看见许多庙,大家都去膜拜,里面所供奉的神,就是这一类人所升华的。这一段是由子路的“行行如也”所引起的。

  “子乐”,描述当时孔子对于这几个围绕在身边的学生,觉得很高兴。可是他很遗憾地深深惋惜子路将不得善终。我们这里也要注意子路的“行行如也”。譬如有些人坐下来会抖腿,在相人术上,这种人有多少钱都会被他抖光,这是一种“败相”,不但钱会抖光,事业也会抖光,实际上也就是“行行如也”的一种小动作。人坐就是坐,睡就是睡,坐有坐相,睡有睡相,走有走相,吃有吃相,前面有相,后面有相,真正看相,太不简单,这是以中国文化中,形名之学作的说明。

  佛说六道的报应、讲三灾八难来教化世界众生,讲哪种身体上的邪行,就会遭遇哪种身体上的果报。你要晓得有许多行为不是意识上要做,而是身体上做的,大家要体会。“身邪行”是什么邪行?例如大家坐着,几乎没有两个人的坐相是相同的。儒家讲“正襟危坐”,危就是正,什么是正坐是很难讲的。以佛法来说,可以讲只有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才是正坐。儒家的正坐不同,以前的椅子不像沙发,西式沙发坐久了,到老了骨头容易出毛病。中国旧式的椅子,坐上去没有办法弯腰的,非直着腰板坐不可。以前我们作小辈的,有长辈在时,只敢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腰自然直。我常告诉同学们,我三十岁以前没有跷过腿坐,就算没有人看到,我都不敢跷腿。

  曾国藩是儒家人物,当时有个英国显要来访,他陪客人谈话一夜,喝茶嗑瓜子。等他离座站起来时,英国人发现瓜子壳圈出来两个脚印,表示他坐在那儿几个钟头,两条腿没动过!事实上这种坐法对人体非常健康。所以我一向不坐沙发的,偶尔到外头必须坐沙发,坐了一下就很难受。坐沙发使人都变成了虾子,歪斜着身体,开始会很舒服,坐久了精神愈来愈差。

  同样的,我也劝人不要睡沙发床,睡到老来骨头也会出毛病。中国老式的床是木板,上面铺稻草。现在睡榻榻米,上面再铺垫子,睡起来当然舒服多了。

  再说身邪行,身子的邪行非常多,讲起来可以写一本书。小乘很多戒律,就是防止身邪行的,例如吃饭前一定洗手,又如上完大号一定用水洗,不用草纸去揩,可是到了中国就改了。现代有抽水马桶可以喷水清洗,又可以合于戒律了。这些小乘身邪行的戒律,不算重戒,是属于摄威仪戒,修正生活习惯的。中国的《礼记》也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威仪太多了,大部分的威仪,都是防止身邪行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论语别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事业       果报)(五明学佛网:事业       果报)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新春开示-因缘果报 

 其它:佛教的慈善事业和生命关怀(李海波) 

 其它:新时期佛教医药事业的回顾与展望(陈全忠) 

 惟觉法师:因缘果报与命运关系之介说 

 程恭让教授: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许智铭居士: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 

 其它: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1949年大陆来台青 

 道坚法师:出家人有自己的事业吗 

 道坚法师: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曾琦云居士: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中国肉身菩萨隐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