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持戒


   日期:2016/7/18 10: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网友:佛法说的戒定慧中的戒是什么意思呢 ?

  戒是对身语行为的规范,对个人修行而言,戒帮助我们断诸恶、行诸善,借由这些行为的庄重来帮助我们调伏粗猛的恶业烦恼,令心安定,为进一步的专注修行打下基础;对团体建设而言,戒能维护团体的稳定有序,譬如在世间,社会法律、学校校规、公司管理制度、团体规约……都有与戒相似之处。

  网友:修佛养性是自己心灵的事,为何要那么多的戒律呢?比如不让吃肉不许喝酒之类,甚至不许有爱欲,应该顺其自然吧?

  如果一个人在悬崖上,马上就要掉下去了,此时是给他一根绳索还是应该“顺其自然”呢?戒律不是束缚,而是慈悲。

  网友:对一些人而言,戒律可帮助他们修身养性,从习性养成慢慢质变到心性养成。戒律作为一种工具,确是慈悲。但对所有人都要有戒律吗?守戒只是为了做示范吗?

  受戒不仅是保护自我的工具,更是向上升进的阶梯。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守持戒律?

  网友:作为一个俗家佛子,最基本的戒律有什么呢?

  皈依三宝,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再皈依其他宗教或神鬼等;进一步,可以受戒。针对在家人的戒律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此五戒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受,可单受某一条,也可受某几条或全受。

  网友:关于十戒中的四口业,如何理解“绮语”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动机和行为,和“妄语”的区别在哪里?

  “绮语”指对身心成长无意义的言语,譬如以散乱心开玩笑、轻浮戏论、议论他人等,动机或贪或嗔或痴。“妄语”指故意欺骗他人的虚妄之语。

  网友:虽有一定学佛的心,但工作中与五戒冲突时,如何处之?工作中不打妄语,好像寸步难行。

  学佛从皈依开始,进一步才是受戒,不是一学佛就要求受戒。五戒也可以分开受,挑选自己能做得到的一条或几条受。学习佛法是一个改变心与行的机会,是改变生命的开始。

  网友:如果在生活中持五戒,工作中有需要少量饮酒的场合,怎么办呢?

  若已受戒,则当尽全力防护。若觉得确实难以守持此条戒,可以舍戒以免犯戒。舍戒只要对能理解意思的人,包括犯戒的对象,说一遍就可以。

  网友:受了菩萨戒能否给家人做肉食,这样是否见杀随喜?弟子曾在菩萨面前发过愿,不再做众生肉了,可家人反感,真不知怎么办?

  是不是随喜,要看自己的心。

  网友:弟子发心吃素,不饮酒。但是由于家人朋友不理解劝我术后增加营养。工作原因不得不破戒饮酒,怎么办呢?

  未受戒,就谈不上破戒。发心吃素食好事,但不要因此对外界产生对立之心,那反倒是增长了自己的执着和烦恼。想得到亲友、同事的尊重、理解、支持,自己首先要尊重、理解、感恩对方;进一步以佛法来改善自己的身心行为,自己成长了,自然会赢得周围人的敬重。慢慢来,逐步改善。

  网友:在家居士可以到娱乐场所唱歌跳舞吗?是否犯戒律了呢?如果面临单位组织硬要求佛弟子参与活动该如何善巧方便来处理?

  若没有受戒,也就谈不上犯戒。纵情声色、放逸散乱,贪图感官刺激,自然是佛弟子不应该做的;但若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随顺亲友的要求,抱着广结善缘的心去,也无不可。

  持戒不清净,或破戒怎么办?

  网友:破五戒后还能重受吗?

  若犯了中下品罪,自责或对人忏悔,可消减乃至灭除罪障;若犯上品重罪,就丧失戒体,不可再受戒。但按大乘律,净除罪业后,还可再受戒。可学习《以戒为师,进趣菩提》关于五戒的部分。

  网友:有位师兄出国出差,把酒戒破了,她非常懊悔,不知道怎么办,如何忏悔?

  应找授戒师忏悔。找授戒师困难时,可找其他知律的出家人忏悔。如果找不到出家人作忏悔,那么殷重地自责心悔过,并自誓终不复犯,罪业可得消减乃至灭除。

  网友:如果生活中出于方便,为避免尴尬,说的善意的托词或小谎,是不是也算作犯了妄语?还有,饭前诵供养三宝的短偈,如果不是素食,餐桌上有荤腥,是否就不该再诵了?

  未受戒谈不上犯戒,但尽量不要妄语为好;供养三宝的是自己的心,佛菩萨并不会真正受用饮食。

  网友:我几年前受过居士五戒,由于当时对因果不重视,好几条戒都犯了。现在希望自己要忏 悔和守持清静戒律。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戒体”是否依然存在?是否需要重新受持五戒?另外,由于戒律的细微性,万一具体的事情中守持不好,这种情况下,是否受戒也比不受戒好?我是破戒,而不是犯戒,这种情况下,戒体还在吗?能忏悔清净吗?需要重受戒吗?

  如果犯了上品重罪,就丧失戒体,不可再受戒,但不应该自暴自弃,还应找出家人发露悔过,并依化教忏法痛切忏悔,则来生可以不堕落。依大乘律,净除罪业后,还可再受戒。

  网友:关于戒律中“偷盗”请教法师:当今社会中经常会碰到“回扣”现象,一个打工的人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有机会拿到“回扣”,这算不算偷盗?

  故意亏损、侵占公家钱物,是犯盗,现今社会中偷税漏税、贪污公款、假公济私、偷工减料等都属于盗业。

  网友:如果现在还不具备菩萨戒的条件,今后将努力做到,可以受吗?万一做不到,果报是什么?

  受戒是为了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自己的发心,而不是为了束缚自己。要多想如何才能做到,而不是去想做不到怎么办。

  网友:弟子内心希求能受五戒,但又担心自己做不到或是做不好,要是不小心犯戒后,担心以后再受五戒又会有许多违缘,一种矛盾的心情。

  做事之前不要总想着做不好怎么办,而应去想如何才能做好,这才是正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