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法锦:没有说错的法,只有用错的心


   日期:2016/7/15 17: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常听到有同修在比较法门高低,比较学法的各种殊胜差别,若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与愿望所在,或许拜阅完《大正藏》,自己的烦恼还是会在。

  有一部电视剧里有这么一个情节:主人公参加医师考试,题目是:写出你知道的毒药。当所有考生在忙忙碌碌地写个不停的时候,考官发现了一字未动的主人公,问:“你为什么不写?你不知道哪些是毒药吗?”主人公回答:“先生,世界上的药,如果用对了,是毒药也能治病;如果用错了,好药也是毒药。在我不知道病人是什么状况之前,我写不出毒药的名称。”

  后来考官宣布全场只有主人公答对,只录取其一人。

  其实修行又何尝不是如此?世尊慈悲广开八万四千法门,对治的是众生的各种各样的烦恼,我们却经常饥不择食或者贪多喜大不停变换,而常常忘了最应该解决的首先是自己的问题。

  佛法就像一个大医馆,你看遍所有的医学理论而没有“服用”解决自己问题的“药”,光记住一些名相究竟没有太多意义。更容易引起的问题就是:拿着药方到处找病人了。既有“烦恼障”,又陷入了“所知障”,二障不断緾缚,烦恼炽然,更有甚者一不小心就成了所谓的“佛油子”。

  一位同修讲过一个体验,他说他曾阅读不少佛经,每每感觉自以为懂,自以为理解佛在说什么,直到在《中阿含经》看到一段经文后,自责不已。

  “…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世尊为彼说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说正法要…”

  经文大意是说佛先说一些令众生欢喜的法门,看到听法众能理解接受,各种心态具足的情况下再说真正的解脱自在法门。

  “为了让众生得度,世尊应机说法,因材施教,用心良苦。而凡夫如我,身心不端正闻法,就如医学上讲的虚不受补,怎堪做法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看其法未知其心。惭愧无比”同修感悟道。

  笔者也曾有过一次难忘的经历。记得当时向一位长者借阅一本《楞严经》时被批评了一顿,原因是单手拿经书。长者说:“年轻人,你懂百度,你去百度一下这本经是怎么传到你手上的。你这样没有恭敬心,你是得不到佛法智慧的。”当时笔者年轻气盛、大言不惭回应说:“《金刚经》不说是法尚应舍吗?”长者训言:“你尚未得,有何可舍?贡高我慢,法要如入进入你心?”

  现在回想起来,同样是深感愧疚。

  其实,未学佛法、未自得证之前,我们难免贪、嗔、痴具足,抱着这样一颗虚妄之心去修行,如果没有自知之明,不先自我觉察确实是很容易引起问题的。一方面曲解佛意,得少为足,方向偏了自己都不知道;另一方面是自病未治容易心外求法,贪多喜大,一旦起了贡高我慢的心里,就是在自毁修行了。真正的法喜充满应该建立在自我烦恼解决的基础上实现身心自在,欢悦、不悔、无碍、法忍;如果只是增长知见的“喜悦”,在意识思维中的“有得”,则不一定是如法正见,也经常就是“来来去去”了。

  当然,能够懂得去修行本身就是机缘福报。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也很难像六祖大师如《坛经》所记的那样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恍然大悟,前期也难免迷惑摸索、人云亦云、一知半解。佛法虽宏大难全知,但自己的状态可知可见。每每修行学习前,问问自己的心,有没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若无,怪己不怪佛。若有,则能自察自觉、自知自验。如法前行,就必然会来到佛所说的境界;而真行真证便会知道世尊是真实语,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诚不欺吾也。

  也只有这样做,或许你才会真正的信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法门       修行)(五明学佛网:法门       修行)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由礼忏法门启开-发随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难的修持问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