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陀告诉你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处难?


   日期:2016/7/13 11: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图片

  亘古以来,飞蛾在灯下重复一次又一次,浴火的生命追寻;而万物之灵的人类呢?也在滚滚红尘中,寻寻又觅觅,实现一次又一次美好,却又幻灭的爱情游戏。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告诉我们: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火之患。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情爱之于人,有时和飞蛾扑火的情境十分相似。当飞蛾看到灯火,在渴望光明和温暖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它致命的吸引力。而执著情爱的人们呢?也常迷失于热恋的激情中,无法保持理性和清醒。

  于是,种种的烦恼、忧愁、痛苦便随之而生,甚至衍生情杀、自戕等社会问题。其实,爱恨是一体的两面,爱到最终极时,恨也往往随之而生。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很多人在青春岁月时,最向往的便是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到最后,大部份的人都失望了,因为:相爱容易,相处难。

  为此,特别访问了中台佛学研究所,所长见护法师,谈谈如何在情爱中保持觉醒,以佛法的智慧,带领为情所苦的人走出感情的迷津。

  1、爱情的幻灭

  见护法师说:一般人在追求情爱的过程中,往往怀著一种非理性的幻想,所以,通常恋爱中的人,只看到对方好的一面,而往往忽略了,缺点的那一部份,于是,由于性格上的差异,相处久了,种种的摩擦、冲突便产生了。

  在初交往时,人们大多会避免暴露,自己性格上的缺点,所以很容易:情人眼里出西施,等到结婚以后才发现,原来彼此是如此不同。因为一般人很少想到,这个现实的问题,所以,婚后种种的烦恼与冲撞,就接二连三的来了。

  如果男女在初交往时,能够客观地去观察对方,真正地看清楚对方的性格、人品及价值观等,另外,也要衡量一下双方相处的问题,日后,才不会出现悔之已晚的遗憾。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文人们总将情爱,描述得十分地美好、浪漫。事实上,以佛法的角度来看,没有永恒不变的爱情,所谓“永恒的爱情”完全是出于文人们浪漫的想像。

  究竟什么是“爱情”呢?爱情就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非常强烈的喜爱与执著,而且这种喜爱是主观的。由于两个人成长背景不同,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彼此的认知及情感,必定会有所改变。如果两人改变的方向不同,那么这段爱情就会变质与褪色。原本爱情就是变化无常,所以如果执著愈深,痛苦就愈。

  每个人心中多少都有,一个理想情人的形象,在恋爱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情人能符合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形象,但是这种心态,往往只会带给自己烦恼与痛苦!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只有从客观地认知,对方与接纳对方中,才可能有较圆满的交往关系。

  2、在爱情中成长

  其实,从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中,都可以得到自我成长。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理念等必定有所不同,所以在相处过程中,就会产生冲突或摩擦。

  但这种冲突未必是负面的,只要我们将之视为一面镜子,用来反观自心;从冲突中反省自己需要改进之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抱怨对方,那么,相信不论是任何一种人际关系,到最后都必定能圆融无碍。

  见护法师在未出家前,曾有位感情十分要好的女友,学佛后,当确认以佛法为终身的修持,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时,就毅然决然地,舍下这段感情而出家了。这就是将小爱化为大爱的具体实践吧!

  3、戒律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在

  佛法“五戒”中的“不邪YIN”,便是对婚姻之外的性关系,做了一种很好的规范。其实,“五戒十善”就是一种道德观,但一般没学佛的人,不喜欢戒律的束缚,也不相信“因果”的观念。

  所以一味地追求物欲的享受与刺激,甚至还有人提倡“自在禅”,认为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放纵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不但造作了许多的恶业,而且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烦恼与痛苦。

  佛法中的“五戒十善”,表面上似乎是一种束缚,但其实它才能真正带给,我们心灵的自由与自在。这就如同国家中的法律一般,法律虽是一种约束,但若人人遵守法律,社会才能有真正的和谐与自在,否则乱成一团,何来和谐与自自在呢?

  因此,在追求人生的快乐时,一定要体认到必须有所约束,才能有真正的自在与快乐。不但世间法是如此,佛法亦是如此。

  佛法说真正的自在,是超越苦乐两边,而且这种自在不是向外求来的,最后终究会失望,因为外在的人事物是无常的,而且刹那都在生灭变异之中。

  4、发掘内在无尽的功德宝藏

  所以,真正的自在,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人事物才能获得,而是人人自性中本自自具足的。只要我们的心有定力、有智慧,觉性清楚明白,而且不论处在顺境或逆境中,心都能如如不动,才是真正的自在与快乐,在佛法中,称这种心灵最高的境界为:涅槃。

  佛教诗偈中有: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因一般人对这种禅悦,境界的了解太缺乏了,所以,无法深入地去发掘,自己内在的功德宝藏,反而舍本逐末,不停地向心外去追逐,幻化不实的事物,这实在是非常可惜和错误的!

  愿大家在遇到外境时,都能开始学习反观自心,进而启发人人自性中,无尽的功德宝藏。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处       相爱)(五明学佛网:相处       相爱)  

 惟觉法师:对治欲爱之法及夫妻相处之道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朋友相处的五个本分 

 蔡礼旭老师:兄弟之间相处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相处而产生的磨擦要如何拿捏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五章 如何在无常中相爱? 

 圣凯法师:生命的守护者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仁清法师:教派和教派之间和睦相处互相恭敬 

 达真堪布:相爱何必要相伤 

 净土法门法师:你​为什么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纪晓岚推荐解决夫妻和睦相爱的“神咒” 

 我是佛教徒,我的儿子是基督教徒,我要如何跟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