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


   日期:2016/7/9 10: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大师:“人在少年时期,血气未定,一定要严戒色欲。”但古代圣贤并非只强调青少年时期要注意,在人生的整个阶段都要慎重色欲。《礼记》说,古时平民百姓,不是到了五十岁还没有生儿子的话就不会娶妾。由此可知,古人一般不娶二房。又说,男子到三十岁方才娶妻。古人的不贪色,可想而知。又说,诸侯不娶自己境内的女子为妻。

  古人不因贪美色而夺人之妻,这也可想而知。古时的帝王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日子都闭关修行,古人重视清心寡欲也可想而知。可是孔子,对这些一概不说,却特别提出,人在少年时期,血气未定,应当严格戒除色欲,可见他非常重视青少年的这个问题,也非常畏惧这个问题万一处理不好,对个人乃至民族的延续十分不利。

  因为少年时期,和草木刚开始生长萌芽以及虫类正在潜伏冬眠的状态一样。当草木刚萌芽时,就去折断幼苗,那是没有不干枯的;当虫类在冬眠期间,去挖掘它蛰伏的洞穴,虫类没有不死亡的。

  圣人提醒少年之人,要他们竭力控制色欲的念头,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利害关系而能够自我珍惜,从而保护正在发育成长的稚嫩身体。

  若少年时期,能够对色欲一关,把得固,截得断,则成年之后,由于精神没有受到亏损,则能浩气充塞天地,能精神饱满地经国治世,建功立业,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

  这些高尚的道德,广博的学问,都是仰仗于少年之时严戒色欲打好的基础呀!退一步说,即使不能有多大作为,也必定会尽享自然寿命,不会半途夭折。青少年们,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啊!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干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

  祗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

  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即念佛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YIN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

  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姊妹女边起不正念。

  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姊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以贪爱故,广造诸业”),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

  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战兢干惕,痛除此习。则唯见其姿质美丽,致爱箭入骨,不能自拔。

  平素如此,致其没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犹可。入畜女腹,则将奈何。试一思及,心神惊怖。然欲于见境不染心,须于未见境时,常作上三种想,则见境自可不随境转。否则纵不见境,意地仍复缠绵,终被YIN欲习气所缚。固宜认真涤除恶业习气,方可有自由分(清净解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戒邪YIN       印光大师)(五明学佛网:戒邪YIN       印光大师)  

 法宣法师:印光大师论文集白话浅译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