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71


   日期:2010/7/13 8: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答问  (第七十一集)  2001/3/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090-71

  我们培训班的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培训班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第一次大座学讲《无量寿经》,在时间上应该要用多少时间?」

  答:我过去讲过,我们要考虑现代的社会。你们将来学成之后到外面讲经,人家限定你多少时间,要想到这个。如果人家请你讲一个星期,你一天两个小时,你只有十四个小时,十四个小时把这部经讲出来。你们要懂得,时间愈少讲得愈精彩,为什么?精华。时间愈长愈难讲,怕的是废话连篇,你得不到好印象,所以愈短愈好。我记得早年道安法师跟我讲过,他说台湾早年有个法师,住在弥勒内院的慈航法师,研习上请慈航法师讲《楞严经》,时间是两小时。人家是做大官的,他哪有那么多时间?最短的时间把这一部经的精华介绍出来,这真正叫高明。所以你们学讲,我讲《无量寿经》,曾经在香港好像是用了二十个小时讲出来的,讲过一次。

  通常大部分的时间,在外面人家都请我们讲一个月。一个月,如果要有翻译,就是三十个小时;两个小时,翻译占了一半。所以,学讲经先学短讲,开始先学长讲不容易,到最后真契入境界了,长讲、短讲,深讲、浅讲,都得自在,你才能圆融。所以我们现在考虑到,就是将来无论在什么地方,人家请你讲经,时间不可能超过两个星期,所以你们要以这个为考量。两个星期,人家是一次讲两个小时,还是一个半小时?一次一个半小时是很平常的,很多的。

  现在在工业繁忙的社会当中,拨出很长的时间来听经,一般都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美国。我们在美国住了很多年,美国人听经不可以超过五天,他只有那么长的假期。五天以上,他兴趣没有了,「我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最理想的是三天,他会抽时间出来听,若是五天,可能有两天缺席,一定要顾及当前的社会。我们在此地长讲,这是特殊的因缘,如果没有这样的因缘,不可能长讲,这是一定要顾及到。

  下面他有几个问题,第一:「讲经的态度、语气,是否随著讲经者的身分,出家、在家,男众、女众,或者是年龄长者、年轻者,而有所不同?」

  答:是的,一点都不错。你要不顾及自己身分,你讲得再好,结果还是失败的,这个要知道。所以,一定要晓得自己是什么样的身分。

  第二:「讲经的人是要谦虚,还是要自信?」

  答:谦虚就没有自信了吗?自信就不谦虚了吗?谦虚跟自信是一不是二,要自信,要特别谦虚,你才会有进步。如果你讲经不够谦虚,换句话说,没有人批评你,没有人指教你,人家在旁边听到笑话你而已,你永远不会进步。要谦虚,要虚心接受大众的指导,他指导你的错误,你接受,这才有人喜欢帮助你。「这个是他人讲错了,我不接受」,传出去之后,别人说:「那个人不可以接受批评。」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在古书里面记载看到唐太宗,这是中国了不起的帝王,任何人在他面前都可以批评政治,他有这个雅量,所以他在历史上有「贞观之治」。当然,也有人说的是不对的,唐太宗身边的人就跟皇帝说:「他说得不对!」皇帝把他制止:「不对也让他说。」什么理由?唐太宗是希望任何人在他面前敢讲话,他说:「如果他说得不对,我制止这一个人,以后没有人敢在我面前说话。」这是正确的。所以,要自信更要谦虚。

  第三个:「讲经如果像是在演讲,是否是过度时期,又应该如何克服?」

  答:讲经跟演讲没有两样,不过就是讲经的时候端庄一点,规矩多一点而已。我们决定要遵守《内典讲座之研究》里面所说的一些原则,这点很重要。《实用讲演术》、《内典讲座之研究》都要熟悉。

  这位同修问:「请问如何不受五欲六尘的障碍,而能专心修学佛法?」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是自古以来许许多多人祈求的问题。我们学佛不能成就,就是被五欲六尘障碍了。五欲六尘为什么会障碍你?无非是贪著。经读多了、听多了,对於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自己也会讲,为什么还会被它障碍?这就是一些人所说的「看得破,忍不过」。为什么忍不过?习气太重,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太重了,我们没有在这上下功夫。现在这个社会五欲六尘的诱惑比古时候不知道要强多少倍,风气之坏,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找不到,所以,许多圣贤的经典里面提示我们有世界末日。

  我们冷静观察现代社会现象,是不是末日的徵兆?愈想愈像!我们不幸而生在这个时代,所以祖师知道,印光大师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大慈大悲应化在这个世间救护一切众生,他用什么方法?《了凡四训》和《阿弥陀经》。《了凡四训》教你「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就这八个字,一部《了凡四训》就这八个字;然后再老实念佛,我们就能够度过这个难关、这个大劫难。如果没有高度的警觉,这事情就难了,我们必定会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会受外面境界的障碍。

  佛教给我们修学的原则,我们把它归纳起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决定要避免障难,我们才能在这一生当中走出六道轮回。有这个缘分,帮助别人;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没有这个缘分,我们想帮助人,人家不接受,想帮助人,人家还要找许许多多的麻烦,我们就赶快退步,保全自己的清净心,不受污染。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这是第一桩事情。你为什么敌不过五欲六尘?总是自私自利在作祟,你没有放下名闻利养,你没有放下是非人我,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这个障碍了道业。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社会现象看清楚。

  从中国传来了许多的讯息,在台湾、在外国也有,鬼神都在学佛。在新加坡,我们看到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居士,他往生的时候,那些冤亲债主附在同修的身上,这是我们亲眼见到的。我们有几位同修在中国受戒,也遇到灵鬼附身,说出地狱道、饿鬼道那种苦难的状况,而发心要求受皈依,要求听经,这是我们常常听到。昨天还有同修告诉我,也是在中国大陆发生的,有同修作梦梦到树神、竹子。他作梦看到树裂开了,竹子也从当中裂开了,好像在讲话一样,也求三皈,也在求「树木花草怎么样修行?」也提出这个问题,要我来给他们解答。

  树木花草本身不是鬼神,是植物。植物何以有灵性?是鬼神附体,附在树木花草上,这在佛经上有讲到。佛告诉我们,树的高度有一个人高,就有鬼神依附在那里,把它当作房屋,他住在里面。年代久了,就像我们中国笔记小说,像《聊斋志异》、《子不语》里面所讲的树已成精了。那是什么?依附在这个树木上,住的年代久了。他也修行。我们知道,鬼的寿命很长,鬼道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如果也像人间这样算法一年三百六十天,鬼道的寿命是一千岁,一千岁不只我们一千年,要乘好几倍。所以佛在在劝勉我们不可以有贪瞋痴,不可以造恶业。三恶道很容易进去,出来很难,不能冒这个险。

  树木花草,现在外国人都晓得它们喜欢音乐。大概喜欢树木花草的这些人,死了以后就依附在树木,这是《易经》里面所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到哪一道投胎,是什么力量在主宰?爱好。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他喜欢这些。我们看到很多喜欢树木花草的,喜欢盆栽的,他们将来死了以后很可能就依附这些。你有什么样的嗜好,你将来就会走向这个道路。所以佛教给我们「舍」、「放下」,心里面所有一切的贪恋、爱好要舍得干干净净,我们对娑婆世界才真正没有留恋,你往生佛国就没有障碍了。这些东西有障碍,千万不要把这个事情看轻了,关系太大了。

  花草树木有灵性,它喜欢音乐。现在他来问,「我怎样帮助它学佛?」我们把世间这些音乐改成佛曲,常常放给它听,我们佛门有很多赞颂,这都是非常好的音乐;讲经录音带也可以放,鬼神众也都能听。就如同居士林有鬼神众要求听经一样,我们二十四小时用电视播放录像带供养鬼神,同样可以供养树木花草的这些众生,确实冥阳两利。

  这一位同修他作梦梦到这些树神、花神找他,不是一次了,以前曾经找过,现在又来找了。为什么别的人没有这些梦?别的人,这些树木花草托梦给他没有效,人家不会把它当成一回事情,所以他就不来了。他与它们有特别的因缘,知道找他他真的会帮忙。找别人帮不上忙,就不找了,所以要找肯帮忙的人,乐於帮助的人,他就来了。我们想想看,鬼神,连树木花草的这些灵性都想学佛,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我听了之后,我觉得这个启示很大,这个启示很重要,我们要发愤努力!

  学佛,第一桩重要的事情,就是大众在一起共修,一定要遵守六和敬。人与人要和睦相处,人与生活环境的树木花草要和睦相处,人与天地鬼神要和睦相处,要彼此尊重,彼此敬爱,互助合作,这是天道,这是性德。违背性德,违背天道,果报就是在三途。人生非常短暂,几十年一刹那就过去了,古人讲:「聪明人有前后眼」,不只看眼前,他能看到过去、未来,这才算是真正聪明人。我们要常常想到,死了以后往哪里去?常常想这个问题,我们对於眼前五欲六尘的诱惑自然就淡几分,不会把它看得那么重,逐渐看淡了。与大众往来的应酬,逢场作戏,这叫随缘,这叫不坏世间法。放不放在心上?决定不放在心上。心地清净,心上只有阿弥陀佛,这叫念佛,这是个念佛人。

  与大众相处和光同尘,随缘当中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个人就是菩萨。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帮助他从迷惑颠倒省悟过来。省悟过来的人不为自己,念念为众生,念念为正法久住,这是真正回头的人。还有私心,还要为自己著想、为自己打算,纵然是为别人,还夹杂著这个念头、行为在里面,他没有真正的觉悟,他还有苦难要受。真正觉悟才真正脱离苦难,苦难是从迷惑颠倒来的,是从造作恶业来的,这个恶业就是损人利己。实在讲,损人决定不利己,但是他认为那样做对他有利益,殊不知大错特错!没有人跟他讲解,没有人跟他分析,自以为是。佛弟子,真正是佛弟子要有佛的弘愿。佛的弘愿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佛的大愿。我们一定要以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现在人讲的机会,利用一切机会帮助人觉悟。

  现在这个世间科技发达,我们利用这个方法,全心全力将正法传播;不可以据为己有,据为己有就错了,据为己有就是吝法,障碍佛法流通、传播,这个果报是愚痴果报。佛法是帮助人觉悟,你障碍了,你得愚痴果报,这个业因果报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念念为众生不要为自己,处事待人接物要圆融、要谦虚、要恭敬,无论对什么人,你谦虚、恭敬对你决定有利益。你要是自以为是,态度傲慢,言语刚强,这样的人没有不失败的,只有处处忍让的人是成功的人。我们要细细观察这里面的兴衰,无论是个人,无论是家庭、团体,你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在团体里面最重要的是接纳别人的意见,对你一定有好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时间久了,我们看到许多例子,众叛亲离,你的助手都离开了,没有人再愿意帮助你,即使你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古人讲:「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你的事业做得愈大,你的助手愈来愈多,你怎么能够得大众的拥护?想想,用什么样的方法你才能得大众拥护?这里面总不外乎真诚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你要是用这个心,你决定得大众拥护。这都是本性里头本具的德能,不能错用心。错用心,哪有不吃亏的?哪有不失败的?哪有不堕落的?所以用心要正,用心要善。希望大家在这些方面要仔细观察,要知道这个世间哪些对我们有害,哪些对我们有利,有害的我们要远离,有利的我们要亲近,这样就好。

  这是北京五位同修问题,第一个:「请问追顶念佛是否可以经行,持续多长时间为宜?」

  答:这是看你自己的体力,看你自己的环境,时间当然愈长愈好。经行就是我们讲「绕佛」,绕佛的时候可不可以用追顶念佛?可以的;实在讲是行住坐卧都可以,时间当然愈长愈好。追顶念佛的效果是不容杂念夹杂,过去黄念祖老居士就用这个方法,所以他一天能念十四万声佛号。

  第二个问题:「念佛时,请问意守何处?」

  答:大概就是讲心,心安在哪里?安在佛号上;不要想其他的东西,就安住在佛号上。古德教导我们,念从心起,从口里面念出来,从耳朵再听进去,字字分明,字字清楚,没有念错,这样就好,功夫就容易得力。

  第三个问题:「尘沙烦恼是什么?无明烦恼是什么?」

  答:「尘沙」是比喻,比喻数量多。你的烦恼太多了,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你要是用计算机去算算看,你有多少烦恼,比喻作「尘沙」。无明烦恼是对於一切事理、性相、因果都不能明了,叫「无明」,你不明白。这些事情本来是明白的,明白这些理事、性相、因果,这个人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萨,不明白的人就叫做凡夫。不明白就是无明。

  第四个问题:「使用佛珠念佛时,请问是否可以越过母珠?」

  答:可以。我们讲「念珠头」,可以。世间一般有一个习俗,念珠头里面要嵌著佛像,特别是初学的,念珠头里嵌著有佛像。最好我们不用这些,对佛像要尊重;手拈著念珠头,摸著佛像,这就不太恭敬,是这个意思。真正念佛人,不用这种念珠头,就没有顾忌了。

  第五个问题:「念佛诵经时候面部发痒,请问是什么原因?」

  答:这个要问医师。如果有这种情形,尽量忍耐。忍耐的时候,最好把念头转过去,不要想到这里痛痒,你愈想它就愈痒。念头转到佛号上,或者想佛的相好光明,想佛的白毫,用这个方法转移自己的念头,我相信很短的时间,痛痒就消失掉了。

  问:「新加坡之行,跨越重重障碍,难於上青天。所以我们有以下三个愿望,第一个是希望师父能给我们进行三皈依。」

  答:这些同修们在不在?这可能是很久以前。「腊月初八」,他们已经离开了。

  第二个:「希望师父能亲传我们十句佛号。第三个,希望师父能带领我们念一遍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

  答:好,大概他们都已经离开了。

  这是台湾同修提的问题:「如果看到报纸上有佛像,或已看过的佛刊内有经文,或破旧的经本,请问要如何处置?」

  答:这个问题好像答过,前面答覆过,这就不再说了。

  这是一位台湾同修问:「弟子不知该怎样做,才会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又弟子想讲劝人向善的录音带给大家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让人听得法喜充满?恳请师父慈悲指导。」

  答: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我教你作法,还是这么一句「万缘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这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

  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人我要放下,这是最严重的障碍。是非人我放下,绝不谈是非,绝不听是非,绝对不可以说是非,我们心就会清净了。别人毁谤我也好,骂我也好,打我也好,我都能放下,都能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不被外面境界动摇,这个重要!人家骂你几句,你要生气,气好几天,这怎么行?这在修行上说,你毫无功夫!赞叹你几句,你很欢喜,如何能学到「八风吹不动」?不能没有反应,人家赞叹你,你也点点头,不要放在心上;如果赞叹你,你像个木头人一样,人家看到你也怪怪的。随缘!人骂我、打我,可以一笑了之,不与计较。赞叹我,我们也点头感激,绝不放在心上,想想我真有德行值得人赞叹吗?跟古来大德比较,我们差远了。所以常常保持谦卑恭敬,这样就好。

  五欲六尘要放下,也就是我们要甘心情愿过比较清苦的生活,绝不追求物质享受,一心念佛才能办得到。市面上许许多多家庭的用具,日新月异,它都在诱惑你。你看到,就动心想去买了,自己没有钱还得借钱,向银行贷款,不是自己找麻烦吗?所以,要耐得过清贫,不受外面的诱惑,我们的心就安了。我们这个小环境,我们住得很舒服,我们能够使用,不必再搞新的,绝不做劳民伤财的事情,「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样就好。

  你要是想劝人向善,讲一个劝人向善的录音带送给大家听,怎么个学法?学《了凡四训》,讲《了凡四训》的故事就好。你把《了凡四训》录像带,现在我们做成光碟了,每天看一遍,我常常教人,一年当中不要间断,一天看一遍,看上三百六十遍,你自然就会讲了;熟透了,就变成自己的。自己会讲,自己又能做到,你就是活的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又出世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这样作法就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净土法门)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