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師:念佛人应有的心态


   日期:2016/6/15 20: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专靠南无阿弥陀佛,这样才是一个念佛人。

  念佛人应有的心态--深信因果

  一个念佛人的心态,就是要知道,今生今世所遭遇的成败得失、苦乐祸福,所有的点点滴滴,百分之百都是跟我们的过去世有关,是生生世世所造作而来的。就是生生世世以来有造那样的因,所以今生今世才会出生在某个国家,做某人的子女,与某人结为夫妻,生几个儿女,身体健康或病弱,头脑聪明或愚钝,事业成功或失败,际遇是顺或逆……所有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生生世世自己所造作而来的,不是别人导致我们那样的。

  所以一个念佛人首先要相信三世因果与善恶报应的道理,要有安分守己、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之心,不要对人以牙还牙,这样来念佛才会感到自在喜乐。若念佛人不了解这种善恶报应、三世因果、自作自受的道理,就会凡事不平不满、嫉妒计较、争吵怨恨,他虽也念佛,依然是苦苦恼恼,乃至于会作出极端的行为,甚至于最后去自杀。这样的话,怎么可以怪罪阿弥陀佛说:我已经念佛了,怎么使我步上自杀之路呢?我是一个念佛人怎么还会这样呢?如此怪罪阿弥陀佛都没有庇佑,这是不对的。

  其次,既然我们的身体仍然处在这个家庭环境之中,与子孙家眷、亲戚朋友互动往来,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有基本的做人态度,如果态度观念有偏差就会导致自己的苦恼。譬如说,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要互相谦卑体谅,多为对方设想,在态度方面要尽量亲切和睦。但是,自己虽然念佛,习性依旧没变,思想偏激、个性冲动,三言两语就与人争吵,这样自然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不和了,这时怎么可以怪罪说:我已经在念佛了,怎么仍会使我因缘不好?所以,做为一个念佛人,要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安分守己、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不要以牙还牙,不可以说你对我这样,我也要这样对你。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所遭遇的逆境怪罪在子女、媳妇、丈夫、妻子、或是其他人身上,应该要了解这都与曾互相欠债有关,这个逆境机缘,正是我们偿还欠债的时候,因为那都是我们以前欠他们的,我们过去曾经得罪、伤害过他,今世才会遭受他这样的对待。想想看,天底下的男人那么多,天底下的女人那么多,你为什么却会偏偏与这个人结婚,生育这种子女,与这种媳妇相处呢?这都是各有其相关的因果啊!所以,对于来到眼前的一切,都要欢喜做、甘愿受,不可以牙还牙,否则前债不但未还,又再另造一个新业了。

  又比如,已经有几天没吃饭了,结果肚子饿、胃痛,甚至饿到濒临死亡。我们应知,肚子饿有肚子饿的因果,如果这个时候竟说:我都在念佛了,怎么还使我肚子饿?这种想法就不符合因果了。又譬如说:几天前气温很低,你故意只穿单薄的衣服,致使着凉感冒,却又疑惑已经在念佛了,怎么佛没有保佑我、赐我健康,不受感冒生病之苦呢?这样的想法也是不符合因果业报的道理。

  一个学佛、念佛的人了解这个道理,所以第一会「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第二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三愿生极乐世界。这个愿生极乐世界,是讲真的,不是讲假的,是百分之百愿生极乐世界,这种心是坚定不移的。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对这个家庭还眷恋不舍,平时当然也尽责尽分,不过若到了临终之时,自然就会放下,因为此生彼此因缘已尽,任你再怎样也都无济于事了。然而,这其实只是暂时的放下,因为到极乐世界之后,反而能够达成我们继续照顾眷属的愿望,而且在达成这样的愿望时无凡夫心,境界更高超。

  万行不凭凭念佛

  所以,一个念佛的人,他深刻清楚,往生是专靠念南无阿弥陀佛,因此平生就只专念南无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对于人情世事,当然也要恪尽本分,不可以假借念佛之名,而回避应尽的责任。是故,为人子女当然应当孝顺父母;为人父母应该好好栽培子女;为人兄弟要互相和睦友爱;对其他人要尽量包容、援助对方,随缘随分随力去做自己做得来的善事,此即佛教所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不过,他有一个明确的观念,就是做任何的善事,对于往生而言,是没有增减影响的。他只不过是随缘随分,随顺一个学佛人的本分和境缘,遵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为什么?因为他知道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靠这些善行。要往生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已经全部具足。所以,这六字名号称为万德洪名。

  这个「万」字不是百、千、万数目的万,这个「万」是指圆满具足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也就是这六字名号就已圆满具足一切,没有丝毫欠缺,而且超越所有六度万行的功德。这样说来,他平生所作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往生而言,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而且也不相关。因为他不是靠这些来往生的,所以他做的这些事情,不属于正行,不属于杂行,不属于自力,也不属于他力;正行杂行,自力他力,是针对往生而言的。如果与往生没有关系,那就没有自力他力、正行杂行的分别了,因为这些都谈不上。

  所以一个念佛人,第一要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第二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三要愿生极乐世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慧净法師       心态)(五明学佛网:慧净法師       心态)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禅坐者的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 

 万行法师:心态决定结果 

 开愿法师:心态的稳定是参学的基础 

 仁焕法师:念佛的心态——感恩心、快乐心与信心 

 仁焕法师:心态与做事 

 仁焕法师:心态影响后代 

 耕云先生:心态降低的调养方法 

 灵山居士:忏悔时应该拥有何种心态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正修止观的基本心态 

 智中法师:止观禅修之行者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