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开弘法师学习心得报告,专修净土,决志求生


   日期:2016/6/10 18: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大德同修,阿弥陀佛。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开弘汇报的题目是「专修净土,决志求生」。

  甲、为何要求生净土?

  一、为了脱生死,离苦得乐

  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印祖云:「大丈夫生於世间,事事无不预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

  古德云:「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沉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热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洋铜难疗渴,饮之则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惨;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冰冻始凝,则状似青莲蕊结;血肉既裂,则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过百年。频频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已还忘,其作业也如故。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尔;噉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当年恩爱,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风火交煎,神识於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於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

  古人有云:「生死事大」,我等久经长劫,懵懂无知,造轮回业。往返六道,酬偿业债。生生世世迷惑颠倒,从未出离生死苦海。如今何幸再得人身,值遇佛法,又闻离究竟苦、得究竟乐,往生成佛之净土法门。实是漫漫长夜里一盏明灯,茫茫苦海中一艘慈航。於此若再不志愿求生净土,则枉得人身,愧为佛子。待到来世必将地狱沉沦,长劫难闻正法。无始昏迷已不可谏,而今觉悟尚犹可追。故当立坚固愿,发觉悟心。为出苦轮,了脱生死,专修净土,决志求生。

  二、为速成佛道,普利群萌

  印祖《文钞》云:「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只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华严》乃根本法轮,世尊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性直谈之一乘妙法。末后善财遍参知识,於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教以十大愿王,普令善财与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普贤菩萨诸大士等,同破无明,同证法性,尚还求生净土,企圆佛果。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

  《无量寿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会疏》云:「开显真实为显示,谓会十界归一乘克成菩提故。真实之际者,以一佛乘为法涯际故。」净土妙法悉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咸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科注》云,「真实之际即是自心,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即为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但念佛法门,亦复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实之际,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科注》又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释尊所为之大事因缘,即宣说弥陀愿力,普度众生也」。「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指弥陀誓愿为真实之利。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谓如来欲愿众生入弥陀海故。《甄解》曰:「诸佛之所以出兴於世,欲说弥陀愿力,惠救万众生,将为本怀故。」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者莫过於此也。

  乙、往生净土之因行

  一、正因,发心专念

  经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安乐集》:「《大经》云:凡欲往生净土,要须发菩提心为源。云何?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若欲发心作佛者,此心广大,周遍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虚空。此心长远,尽未来际。此心普备,离二乘障。若能一发此心,倾无始生死有沦。」《往生论》云:「今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

  大慈念老云,盖以净土往生法门,实为难信之法,信心未生,何能发心。如《弥陀经》云:十方诸佛,称赞本师,於五浊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又《无量寿经.独留此经品》云:「若闻此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是明能信净土,实是一切世间难中之难。於此难信能信,斯即大智。顺此信心,发成佛度生同登净土之愿,即是发菩提心也。如《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是无上菩提。」是以念佛之人,宜必早生信愿,是即发菩提心也。

  「一向专念」,即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之义也。弥陀因中发十念必生之大愿,故行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净土,圆证不退之妙果。经中三辈往生之人,皆由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而往生极乐净土。《弥陀要解》云,「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又:「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科注》云,若执持名号,但是有口能称,有信能念,不问闲忙,不拘动静,行住坐卧,皆可修之。故知此法,乃至简至易、至捷至径之法门也。又持名之法,不择智愚,不拣男女,不论老幼,若贫若富,若贵若贱,皆可修之。故知此法乃摄机至广之法门也。

  《观念法门》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善导大师云:「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念者,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师父上人常教诲言:「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莫怀疑、莫夹杂、莫间断,尽此一生必生净土。」

  总之持名念佛,是诸佛本怀,究竟方便,径中之径。此诚为万古不移之论也。经云,五逆十恶之人,应堕恶道。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令念佛,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住其人前,於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科注》云,临终能念佛名号,是显持名之法,实为至易也。临终易念,因得往生,是为至稳也。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是为至顿也。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即得往生,带业凡夫,顿齐补处,是为至圆也。持名妙法既至简易稳妥,又复最极圆顿。是故十方如来同赞,千经万论共指。世之行人,实应速发大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大经科注》云,发菩提心,信也,愿也。一向专念,行也。信愿行三,缺一不可。《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执持名号,乃为正行。」意谓无上菩提心,乃修净土者之指南针。航海者,赖指南针以定方向。欲出生死苦海,直登极乐彼岸者,则赖菩提心以为导引。故知「发菩提心」者,修净业者,必不可少也。又由此菩提心,而持名号,乃为正行。是谓,苟无菩提心,虽持名号,亦非正行也。又《要解》云:「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反之,虽发菩提心,但无求生净土之愿行,另修他门,则非净土之机,亦不得往生。是故经中,三辈往生,俱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盖此实为三辈往生必备之正因。

  二、胜因

  经云,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印祖云:「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於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大经》有云:「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YIN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瞋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思惟熟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印祖《文钞》云,念佛求生西方,「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必须知因识果,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则纵能念佛,亦难往生。以感应之道,不相交故。若能生大惭愧、大怖畏,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则万无一失,各得往生」。

  祖师常教人曰: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文钞》云:「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於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茂盛。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於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

  丙、结语

  印祖劝曰:「吾辈既为佛子,当行佛行。纵不能豁破无明,顿复性体,以直趣妙觉果海。岂可不圆发三心,笃修净业,以期断烦惑於此身,托心识於莲邦,为弥陀之弟子,作大士之良朋,安住寂灭,游泳佛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乎。倘不自奋勉,高推圣境,自处凡愚。畏半生修持之勤劳,甘永劫沉沦之酸楚。迷衣珠而弗珍,登宝山而空归。以具无量功德智慧神通相好之妙真如性,枉受无量生死轮回烦恼业果之幻妄极苦。岂非丧心病狂,恶升乐坠。生作走肉行尸,死与草木同腐。三世诸佛,称为可怜愍者。凡我同伦,各宜努力。」

  以上是惭愧弟子粗浅的学习心得报告,定有许多错误之处,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和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指正,不胜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开弘顶礼叩呈。

  老法师:骊靬古城金山寺的开弘法师,他这一篇心得报告,我们刚才听了,也看到文字了,对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接受净宗,学习净土,到底有没有把握往生?这个不能骗人,不能妄语,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我们的烦恼习气太深了。想不想改过来?想,天天都在想,时时刻刻都在想,可是力不从心,依然每天都在堕落。也许我们这样下去,只能说跟净土宗、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而已,这一生不能成就,还要等来生。来生能不能得人身?大问题。得人身,能不能闻佛法?又是大问题。虽然缘决定有,时间太长了,要向无量劫去想。真的生死心切,回头就快。

  我们学习经教这么多年了,至少总有一个概念,这概念是什么?这世间是假的,《金刚经》说的几句话没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回想到这些经文,立刻就要能回到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所有的现象,统统都是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的频率当中产生的幻相。这个频率之快,我们决定掌握不到,不但掌握不到,想也想不到,你怎么想法?这是事实真相。常常观想这个问题,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对於世间的欲望自自然然就淡薄下来。要天天想,不天天想,老毛病又发了,阿赖耶识里头这些习气种子它又现行,它又做障碍了,所以这很可怕,我们不能不知道。这篇报告好,确实能提醒我们高度的警觉。开弘法师自己要努力,我们跟进,断恶修善,该放下的要放下,希望佛号从今而后不再丢失。

  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一七O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佛号)(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佛号)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净界法师:我们的心跟佛号一接触,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