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教我们看破、放下


   日期:2016/6/3 9: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当提起“四大皆空”的时候,人们总是对学佛的人有误解,好像避之如虎狼,生怕夺走了他们应有的东西似的,这其实也是多年以来的文化断层导致现在对佛法的不理解,生不起信心。

  其实本质上学佛是一桩好事情,许多人都避之不及,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宣传中,对学佛不甚了解,因为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导演也不懂佛法,所以就误导众生,导致人们对佛法的错解,而再加上末法时代,邪师导人走向歧途,这也是末法衰微的原因,其实本质上佛法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让人抛弃一切,佛法是让人开智慧的,是让人摆脱烦恼的,而不是让人抛弃东西的,所以佛法教我们看破、放下。

  我们在生活中所执着的最基本的无非是衣食住行,稍微有点追求的便是名闻利养,其实本质都是贪嗔痴慢,都是烦恼、分别、妄想,我们所执着的其实都是自己的业障,下面我针对几方面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在吃方面,富有的人整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龙虾鲍鱼,而贫穷的人则是粗茶淡饭,而毕竟富有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因为此而执着于富人的那些东西,其实我们想想,无非是咽喉以上的一些虚假享受而已,什么美味到了咽喉一下,所有的肠道都一样消化,变成了屎尿,其实所谓的那些享受,到了最后都变成了渣滓,一样被排出去,而不会因为吃的不一样,消化过程也不一样,但是人们还是执着于此,乐此不彼,为了吃好的费尽心思。

  有了这种执着心,便是痛苦的根源,所谓求不得苦,人们为了口边的一点所谓的虚假的美味,忘记了自己求的过程中受的苦,所以想想,还是苦多乐少。而你学了佛法,就知道其实这些都是假的,都是空的,只有你为此吃的苦是真的,所以当我们看破这桩吃的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执着于食物,而是随缘,吃什么都行,并不去攀缘非得吃的好,这样我们对于吃就得大自在,身心安乐。

  在穿的方面同样如此,我们执着别人穿名牌衣服,而自己的衣服几十块买的,觉得那种生活是高级的,其实不然,人之品行的高尚才是区分,通过物质区分,太假了,根本就不靠谱,而我们的执著心是真的,执著心给了我们烦恼,看到别人拿个名牌包包,我们也想拿,自己没钱,就去偷、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可是到头来,追到的东西还是假的,要知道,其实名牌衣服和普通的衣服,套在这身皮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遮其身体,并不是说名牌衣服遮的全,而普通衣服遮的不全,不是的。

  有人说,名牌的东西穿着有品位,或者上档次,或者其他原因,其实你说这种话就说明你是一个没有品位的人,因为有品位的人不会追求这种虚假的东西,你所追求的到头来还是空,这是你的虚荣心导致的,虚荣心也是烦恼心,可能今天你买了一件衣服一万多,明天出来一件俩万多的,你又想买,到后年又出来一件,价格更高,这种无止境的追求什么时候是个头,如果追求不到,自己便痛苦,这也是求不得,是一种苦。当你用佛法看破之后,就知道其实真正的快乐是心里的快乐,而外界给我们的快乐是短暂的,是虚假的,外界给我们的都是痛苦,慢慢就品味出来了。

  在住行方面同样如此,有人就喜欢住大房子,有人喜欢开豪车,除了刚才说的求不到苦之外,其实本身对这些东西来说就是一种负担,是心里的累赘,我们为什么要傻到去追求那种东西,就比如说住大房子,那当我们费尽辛苦拥有了一套所谓豪宅之后,我们需要豪华的装修,我们还需要整天为了这套豪宅而付出许多费用,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为了豪宅要整天打扫,如果不是自己打扫,还需要雇人,等等……,想想到头来,我们心中的快乐剩下多少,我们费尽心机弄来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东西?其实说到头,穷人、富人在睡觉的时候都是那三尺宽的床,无非是铺上个好的被褥而已,当人睡着了之后,那都一样,你就是把你的整个豪宅里边都变成床,你仍然是睡的那一点点地方,可是我们为了追求豪宅,却把我们弄的心力交瘁,我们到底是在图什么呢?

  在行的方面,我们还好追求个好车,可是你要知道,其实这种更是一种痛苦,你想想,是自己重要还是车重要,当你费尽心机拥有了你所谓的豪车之后,你要住大城市,需要有个车位,那么你首先要购买车位,当你有了车位的时候,你还得加油,还得保养,还得经常的洗车擦车,怕它脏了,放在小区里怕丢了,于是弄了监控,还得遵守交通规则,怕交警罚款,除此之外,放路边,人不在,还怕小孩给你刮了,反正一天到头来,都为车活着了,你说累不累,我们的生命是为了什么活着的?想想都是一种痛苦,而我们还乐此不彼的在追求那些,却忘记了自己真正来人世间的目的。

  还有小学生整天追求考高分、长大考个好大学,为此,我们需要费劲十几年的时光,可是毕业出来,我们还是什么都没有,于是又想找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便想找个好老婆,有了好老婆,又盼事业能升官,商人盼自己能够发财……,一直把这种追求到老、到死,到死了,都没弄明白为什么我会来这个世间受着种罪。紧接着又一个轮回……。

  佛法教我们看破放下,其实就是让我们看破世间的一切,不要把自己的目标放在那种毫无意义的追求上。我们这个地球叫娑婆世界,为什么叫娑婆,因为苦啊,众生苦啊,众生几乎是在苦海中沉沦,还乐此不彼,就像《妙法莲华经》中讲的,着了火的宅,可是那些愚顽小童非但不怕,还乐此不疲,殊不知这火宅到最后都会毁灭。我们为什么会苦,佛家讲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说个老实话,为什么我们会苦,我们贪嗔痴障碍住了,所以看不破,放不下。

  人生就没有圆满的人生,为什么?因为福报的缘故,我们的福报太浅,而我们的贪欲太旺,你就是穷一生福报都满足不了你的贪欲,所以就会苦,为什么我们的人生不能完美,人来世间,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的缺,有些人,有个好工作、升官了,发财了,可是就是没有子女,有些人有子女,就是很贫穷,有些人则什么都没有,还得上街乞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区别,一方面是我们的福报真的太少了,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贪欲太旺了。而你所执着的一切又都是空,所以白白的把我们的时间精力浪费在那些空的东西上,而平添我们的烦恼,增加我们的贪嗔痴。

  佛法讲我们要看破、放下,有时候我觉得一个人,穷、没有钱挺可怜的,可是其实富人更可怜,殊不知,穷人因为没有福报,所以贪享的东西不多,所以造业不多,堕地狱的机会少,而富人为什么更可怜呢?一生把福报白白的浪费掉了,真的,富人所谓的财富,其实都是自己过去生中修来的福报,变成了现在的财富,而每个人所吃的、所穿的、所用的等等,都是定量的,比如我们吃饭,一个人肚再大,吃俩碗饭,饱了,我们不可能连着吃十碗二十碗,那样会撑破我们的肚皮,穿衣同样如此,我们夏天穿的少,冬天穿的多,我们不可能身上一连套上百十件衣服,把你自己裹的像个粽子似的,住也是,一套房够住了,你弄个百十套,你也一次只能住一套,车也是,你一次只能开一辆,在这里看来,穷与富,其实差别真的不大。

  可是我为什么说富人更可怜呢,你把你比穷人多余出去的那些东西,都是用你过去生中修来的福报变现成的,白白浪费损耗了你的福报,可是到头来,你临死时,你就知道,你的那些福报,到最后不知落在了谁的手里,而你这一世却把你上辈子修来的大福报一次性的都用完了,来生,你变穷人了。而且富人造业更甚,因为富人可控制的资源更多,到时候造的业更大。为什么我说白白耗损了自己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呢?因为无论你是干什么,比如你经商,你一生有一百万够了,可是你赚了一个亿,那么一百万以外的那些财富,都是你的福报变现了,你即使没花,那也是损耗的你的福报,到头来,那多余的钱,都会流向四方,可是损的却是你的福报,世人看不透这个道理,就知道一心的扑在钱上,结果自己白白损耗了,还不自知。

  有人说,那我有钱了可以做很多的善事,然后积攒福报啊,其实这种人毕竟是少数,而且我要说的是,佛家讲,积福报凭的是心,而不是钱,比如他的全部身家就一元钱,他如果捐出去了,那么他得到的福报是圆满的。而如果他全部身家是一百万,可是他一次性捐出去十万,看似很多,其实只有福报的十分之一,所以佛家的积攒福报看的是内心。

  而当你真正信佛之后,就知道,我们所谓追求的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假的,都是空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包括自己的这身皮囊,都是假的,更何况我们追求的身外之物,只有业是真的,这就是佛家讲的:“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曾在这世,杀盗YIN妄,这些统统都会变成业障,障碍我们往生,障碍我们修行,如果我们还暂时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贪嗔痴慢,那我们这辈子就白修了,下辈子转世轮回,就不知道会做什么?还会做人吗?不一定。

  佛法教给我们大智慧,看破世间的一切都是假的,虚妄的,还我们清净本心,才是真正的大自在。临终往生极乐才是真的快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放下)(五明学佛网:学佛       放下)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