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苏东坡用一生荣辱告诉我们什么是自在人生


   日期:2016/5/28 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假如你此时正处于人生上升期,你应该读读苏轼,因为失意总在不经意间出现。

  苏轼,二十一岁入京参加科举考试,在欧阳修的推崇下,名动京城。三十四岁,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自请到地方任职。四十三岁,因“乌台诗案”贬官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五年后回京然后又到地方上任职。五十七岁时又被贬官至惠州。六十二岁再次贬官至海南儋洲,这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处罚。六十五岁去世。

  单就个人际遇讲,还有什么比苏轼的人生更悲催?然而他留下的诗、文、词、书法、画,千年来却一直被后人交口称赞。相比于苏轼,我们的失意算是什么?又该怎么看待这些失意?

  一、魂惊汤火命如鸡

  他是豪情万丈的。故垒西边,凭江临风,随便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惊艳了千古。

  他是潇洒飘逸的,诗文中,他总在驾舟,弄琴,参禅问道。原以为日子就会这样自在下去…甚至当有人告诉他,他的诗文受到检举时,他还笑言:“再也不愁皇上看不到我的诗了。”

  他也曾脆弱过,官府的人来抓他时,气吞山河的情怀,淡然无染的禅心都无处可寻了。他躲在角落里不肯出来,但又不能不面对。别别扭扭出来时,还在纠结着该不该穿官服。那天,他没来得及和家人道别,就被一根麻绳绑住,带走了,而理由,竟只是因为一些若非因陷害苏东坡,历史上不会留下他们任何一笔的小人物,对他才情的嫉妒以及因此引发的构陷。“苏东坡在游街,整个民族在丢人。”作家余秋雨这样写道。

  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境地。“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通宵侮辱、摧残到了其他犯人也听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摧残的对象竟然就是苏东坡!生命最低谷,他写下了这样的话: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但,不敢抱怨,只能说“圣主如天万物春,草臣愚暗自亡身。”他的人生曾经繁花似锦,高朋满座,但此时此刻却只能“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从春风得意到落木萧萧,这一夜间的世态炎凉,摧垮了生命的尊严,却没摧垮坚韧的心。

  二、人生边上的自省

  他躲过了一劫,出言相救的不是昔日的朋友,而是政敌王安石。荣辱沉浮中,最能看出真实的人格——自己的和他人的。

  他这样描写出狱后的生涯: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漁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辙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那些推杯换盏、吟风弄月的朋友远了,酒,他也不敢喝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不可一世的繁华,与刻骨铭心的落寞间的距离,竟是这么近!然而,真正能让心找到归所的却正是后者。寂寞中的反思才是生命中最凄美也是最绚烂的突破口。

  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科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真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我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参见《答李端叔书》)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声,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

  三、也无风雨也无晴

  荣过、辱过、寂寞过;狂过、悲过、忏悔过。心,如小溪,走过迂回,走过湍急,最终走向了平静,而等待它的是浩瀚的沧海。他的人生依然坎坷,但已没什么能将他击倒。被贬岭南,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此诗传到朝廷,有人不爽,他便被贬到更远的海南,他又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任尔东西南北风,他已如如不动身。苏东坡是幸运的,正如余秋雨所说,“佛教帮了他大忙”,让他回归到自性的纯真,让他拥有了浩瀚的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真正的智慧,只能从痛苦中淬炼。真正的成熟,只能在屈辱后萌生。真正的自在,是心包太虚后催生出来的蓬勃生命力,超越时空,笑傲沧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在       人生)(五明学佛网:自在       人生)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三章 纯真便是自在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三讲 清心自在步红尘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二讲 自在无碍永无拘 

 唐仲容居士: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唐仲容居士:人生四相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