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范仲淹,千年不衰的家道


   日期:2016/5/20 22: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而刚刚跟大家讲,能想到一千年之后的子孙就是范仲淹先生,他在自己家门口种了两棵松树,写到,「清荫大庇,期与千年」。这两棵树的树荫可以庇荫到千年以后的子孙。确实现在范仲淹的后代很兴旺,家教非常好。

  而当时他的孩子很孝顺他,买了苏州的一个南园,很漂亮,希望给父亲养老。而当他父亲听到这块地非常好,风水特别好,你假如住在这里,你往后的子孙会非常发达,他听完以后是怎么做?把这块地拿来建学校。这个人是无私的。这所学校现在还在,在这几百年当中,出了几百个进士,好像状元就几十个。大家要了解,这所有的功德都记在哪里?记在范公、记在范家的阴德。假如这块地拿来自己住,那就很不一样了。所以福报从哪里来?心量,量大,福就大。他不只没有「营华屋」,还把这个好的地方为国家培养人才。

  而他没有留闲财,他一有钱就帮助人,一有钱就帮助人。结果当他去世的时候,「殁之日,身无以为敛」,「殁」就是他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钱,自身也没钱,「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他的孩子也没有闲钱帮他办后事,后来应该是国家,还有一些同事帮他们办了后事。但是虽然他没有留下钱给孩子,他留下了义,钱公辅先生帮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义田记」,范公就是道义,帮助所有的家族,帮助贫穷的人,帮国家培养人才,尤其是读书人生活没有办法接济的,他帮助他,让他安心读书,以后去为国效力。「惟以施贫」,施钱财给贫穷的人,「活族」,养活了整个大家族,「之义」,「施贫活族」的道义留给他的后代。当时范公去世的时候,义田有一千亩,到清朝的时候,他的子孙发扬光大,到四千亩。他的后世会这么有福报,都是他的家道,承传这个「义」字。

  『勿谋良田』,不要想着去希求肥沃的田地,不要都想着给孩子留这些好的物质。在汉朝初年,刘邦,当时打天下功臣不少,一百多个人,都封爵位,那都相当富贵的。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史官来追溯这一百多个人现在家道如何,大部分统统都已经没落了,才几十年都没落了。然后发现有一户人家特别,就是萧何的后代。萧何的功劳排在前面,叫汉初三杰。汉朝哪三杰?韩信、张良、萧何。韩信会带兵,多多益善;萧何他内政,把国家种种民生问题处理得很好;张良很聪明、很有智谋,「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张良。萧何的功劳那么多,可是他要求皇上赏赐给他,希望皇上给他的田地是非常平庸的,他不要良田。因为他想,这个田太好,租给别人,然后就自己收租,他就不劳动了,他的后代慢慢就愈来愈安逸了,最后就家道中落;但这个地不是很好,一定要勤奋,但不会饿死,他就要这些地。他为子孙考虑得很长远。

  《三字经》当中讲的,「人遗子,金满籯」,留了很多钱财给后代,「我教子,惟一经」,要让他明理,有智慧、有道义,他决定是有福之人。

  恭摘自《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第四集)

  蔡礼旭老师 2013/4/1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7-049-00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范仲淹       家道)(五明学佛网:范仲淹       家道)  

 佛家道家,玄学命理,都为这一增福发财法门打call! 

 范仲淹家风:800年兴盛不衰的秘密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世间的福禄皆由天注定,范仲淹亲历的异事 

 净土法门法师:你要懂得财富的道理,才能保家道不衰 

 五戒十善能够保家道不衰 财富丰盈 

 印光大师:人果能善教儿女,自可家道兴隆,天下太平矣 

 家中一旦有念佛的女人,家道竟会​发生这种变化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广行法师: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范仲淹家风:800年兴盛不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