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古圣劝孝,孝是修行之本


   日期:2016/5/17 10: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孝者,天之经也,地之纬也。天惟赖以立,地惟赖以张。自有人类以来,莫不皆以“孝”为立身、处世之基也。然孝有大孝、小孝、达孝、愚孝……等之别。

  “大孝”者,“终身慕父母,不让父母有陨越之羞”,更进而修身、齐家、扬名于后世,以彰显父母之德,此乃“大孝”也。如历史上“精忠报国”的岳飞,一生为国尽忠,虽在风波亭上被秦桧假传圣谕,连下十二道金牌给害死,但其对国家之大忠乃留芳百世,万古流名。又修行人能勤修天道,将父母照顾好,再办道修行普化苍生,亦是“大孝”也。

  所谓“小孝”者,乃世人口体之养,照顾父母生活起居,晨昏定省,此乃“小孝”,亦是为人最基本当尽者。

  所谓“达孝”者,乃行功立德,让世人皆知汝之善德义行,留下美好名声,如“立德”、“立言”、“立功”立下三不朽之美名以传后世,以彰显父母之德、之教,乃谓之“达孝”。

  所谓“愚孝”者,乃指只知孝顺父母,顺从父母之心意,但却不管父母所命你为之事为何?只是一味顺从,如父母叫汝下海卖YIN、贩毒、走私、偷窃、抢夺,做出一切伤天害理之事汝皆顺从,则不但无功,反倒过恶连连,此谓之“愚孝”者也。

  孝道最上者,可莅上界神衹;中者,报以富贵寿全;下者,报以富裕隆盛、快乐平安。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有子)

  易解: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却喜欢作逆上的事,那是很少有的了。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

  易解:有才德的人,讲求立身为人的根本,立定了根本的基础,一切的事理、法则,就将从这里滋生了。这孝和悌两件事,也许就是行仁(做人)的根本罢!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孔子)

  易解:青年弟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外就要尊敬长上。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子)

  易解:当父母寿终时,能敬慎地尽哀成礼;对远代的祖先,能诚敬地追念,祭祀;那么人民的风气、习俗,自然会趋向敦厚了。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

  易解:父母活着,要依礼去奉待他们,死了,要依礼去葬他们,以后春秋两祭,也要依礼去祭祀他们。

  ◎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

  易解:父母,就只担忧子女们有疾病,伤了身体。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

  易解:现在所谓孝顺的人,只能做到奉养父母的地步。就是狗和马,也都有人去养它们的;如果没有恭敬的心,去供养父母,那和狗、马又有什么分别呢?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

  易解:最难的,是在事奉父母时,能够和颜悦色,使父母欢颜!如果只是在长上有事时,由弟子替他们代劳;将好的饮食让父兄们先吃;何尝就可以算得孝顺呢?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

  易解:侍奉父母,如父母有错,要和颜悦色地善言婉劝;看到父母的意志不肯听从,还是恭敬地不拂逆他;虽然心里很烦,却不能有怨恨的表示。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

  易解: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可不记在心里;一方面因父母的高寿而欢喜,一方面因为父母的日渐衰老而忧惧。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易解:人人能够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上,那么天下就能太平了。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其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易解:父母爱子,本是天性,做人儿子如果不能行孝,双亲就感到不得安然过日子,这就算不能做人的,还有日常不听父母的教训,也不可能做人的儿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孟子)

  易解:凡人所做的事,是甚么最为重要?就是奉事双亲,守法行善最重要。是甚么为重大?就是遵守修身不失这些立身行道,能够奉侍他的双亲的人了。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孟子)

  易解:没有讲仁的人,能抛弃他的父母。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戳,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易解:世 俗所说那不孝的有五种:懒得劳动他的手脚,不顾到父母的奉养,这是第一种不孝;赌博下棋,又喜欢喝酒,不顾到父母的奉养,这是第二种不孝;喜爱货物钱财、 偏私妻子、儿女,不顾父母的奉养,这是第三种不孝;放纵声色的嗜欲,使父母受到羞辱,这是第是四种不孝;喜好逞勇、和人争斗,以致连累父母,这是第五种不 孝。

  ◎为人子,止于孝。(曾子)

  易解:做人女的人,该做到孝亲的地步。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子)

  易解:仁的意志,就是爱人;亲爱父母,就是最大的仁了。

  ◎君子不能不先修好自身;要修身,就不能不用孝顺去事奉父母。

  ◎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不勇,非孝也;五者不遂,栽及其亲,敢不敬乎?(曾子)

  易解:我们生活要严肃,报国要忠心,作官要仅慎,交友要信实,作战要英勇,这五点有一点没有做到便要辱及父母,便算不孝了。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

  易解:尊亲:建基立业能够扬名于后世,以显耀自己的父母的意思。

  ◎弗辱:要谨言慎行,不要辱及父母的人格的意思。

  ◎能养:即为供养父母的意思。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孔子)

  易解:孝就是,能够继承先人之意志,能够遵循先人之事业也。

  ◎惟顺乎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易解:只有顾父母,才可以解忧愁。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

  易解:讲到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各种教化都是由此产生出来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

  易解: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都是从父母禀受来的,不敢毁坏伤残,这就是尽的第一步。立身处世能本着孝道行事,把自己的名声显扬于后代,使父母得到光耀,这就是尽孝道的最终境界了。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孔子)

  易解:孝道,是开始于奉事双亲,中要事君行道,最后要立身扬德。

  ◎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

  易解:天地中间,万物各有天然的性,只有人性最重是尊贵,凡人日常所做善事,顶好的没有超过这个孝道。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孔子)

  易解:为人父的,如果有些行为不端的话,有谏诤的儿子,劝他改恶从善,自然没有过失,那么一身,就不会堕落不义的臭名。

  ◎夙兴夜寝,无忝尔所生。(诗经)

  易解:早起晚睡,努力学业,勿让你的父母感到羞愧。

  ◎孝子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孔子)

  易解:(一)日常在家里的时候,要尽恭敬的孝心,早晚问候请安、一日三餐,还有以外的饮食,都要敬意,不可有些怠慢。

  ◎(二)养亲的时候,须要和乐的心情,时常现出和颜悦色,言笑承欢,使父母没有感到不安。

  ◎(三)父母患病须要尽那忧虑的心,求医诊治,以祈早日痊愈,如果还没见效的话,必要继续就医,不可放任才好。

  ◎(四)万一不幸父母死亡的时候,当然尽着哀悼的心,悲痛哭泣,遵礼治丧,适合自己的力量。

  ◎(五)至于死后的祭祀,要尽人子女思慕父母的心,庄严肃静,回想父母生前容貌,宛然如在其上。

  ◎以上五件,如果都做到,方才可以叫做能够奉祀双亲啊!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

  易解:孝 道本是有关于天,天生万物为心,普遍仁慈爱护,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叫做天之经。孝道也是有关于地,地以繁殖养育万物为怀,一切顺承都是相同,没有差别的, 所以叫地之义。人生于天地间,上禀天的仁慈,下随地的承顺,那性质本是很好的,在少时候,就教导以礼文,自然晓得爱亲敬长,对这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了悟以 后,无不行孝于父母,而力行善事了,为甚能得达到这么良好的效果呢?因为孝道是天经、地义、民行,三才一贯的。

  ◎罪莫大于不孝。(孔子)

  易解:最大的罪恶,便是不孝。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为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孔子)

  易解:不爱父母而爱他人的,叫做悖德。不敬父母而敬他人的,叫做悖礼。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孔子)

  易解:爱亲的人,不敢和人交恶,敬亲的人,不敢对人傲慢。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诗经)

  易解:父母生我,母亲养我,怜惜疼爱的父母养育我尽了辛劳,虽欲图报,然其恩德,如天广不无边,不知怎么才能报答之。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经)

  易解:周公教训成王说:你不记念你祖先文王,继承和修习其德业乎。

  ◎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礼记)

  易解:为人子的,出门必告父母所到的地方,回来必见父母,说回来了,所游必有一定的地方,所习必有专业。

  ◎为子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礼记)

  易解:为人子的,要听父母无声时的声,要看父母无形时的形。

  ◎显扬祖先所以崇孝也。(礼记)

  易解:显扬祖先,便是尊重孝道。

  ◎事亲,有隐而无犯。(礼记)

  易解:事亲,要暗中弥补父母的过失而不冒犯。

  ◎父母之恩,云何可报,慈如河海,孝若涓尘。(孝思赋序)

  易解:父母之恩广大,不知如何才能报答,父母疼爱子女,恰似河海之深,子女孝敬双亲,如水滴和埃尘之微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孝道       人道)(五明学佛网:孝道       人道)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道坚法师:一般人认为出家有违孝道,请问你有何看法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如何圆满孝道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四章 天道与人道之归一 生佛不二论 

 李尚全教授:护法与尽孝道:房山石经雕刻的原动力 

 衍慈法师:佛教与孝道 

 其它:护法与尽孝道:房山石经雕刻的原动力(李尚全) 

 其它:孝道的真实意义(开愿法师) 

 蔡礼旭老师:孝道也可以权变 

 业露华: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 

 业露华:论契嵩的孝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