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为何女性出家一生只能一次,而男人可以七次


   日期:2016/5/14 1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认为,佛教好像重男轻女,有歧视女性之嫌。事实如何呢,佛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且听小编为你普及常识。

  首先,产生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疑惑,其实是不了解佛教中的“平等”。

  《增一阿含经》云:“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就是不管白种人、黑种人、国王、平民、男、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立足点的平等。但是出了家并不是就成了佛,还是要依据佛法的教义,在因地上精进用功,当烦恼漏尽,自然就成道证果,而且这个果位,不会因为男女差别而有所不同,这是因果上的平等。

  虽然一切众生皆具有以上两大平等性,但是却因为业缘感召,过去自己所做的善恶业积聚,致使平等当中有不同的果报差异,例如同样生而为人,但是智愚有别。因为众生根机各各不同,致使佛陀只得巧设方便、应机施教,目的是要让众生都能从不同的果报中解脱,这也是佛陀教化众生最慈悲的精神所在。

  佛法中表面看似不同的制度,其实是佛陀为了让众生能够防非止恶、息灭烦恼,方便不同根机弟子修行而慈悲制定的。例如相对于男性,女人对家庭的依赖较重、情执也较重,意志没有男人坚定。所以佛陀特别针对女众的习气,规定只有一次出家机会,希望女众慎重决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众珍惜出家的因缘;出家,不论男女,都有非常巨大的功德,一人出家,七祖升天,是说一人出家能够使七代祖先得生天界。可见出家的功德有多大。还有,无论男女,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是说出家不但要有非凡的勇气,也需要有宿世的福报,因此出家以后,能够意志坚定,不再朝思暮想,不再牵挂俗世中的感情,放下世缘不退转,安住于僧团用功办道。所以女人能出家,依然是大丈夫,一样是人天师表,这也是功德与法身慧命的平等。

  但是,相对于男性,女性毕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同, 女人身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在很多时候也容易遭遇某些人对佛门的歧视、伤害、毁谤。这对于出家的女众和诽谤她们的人,都是不好的业因。

  所以,佛陀对女众出家的特别规定,既为保护她们,也为保护僧团,也为保护正法,也为保护众生。

  因此这样的规定并非负面,而是慈悲的教化。就像未满20岁者的心智状况还不成熟,所以法律只好规定其不得投票,此规定并非歧视、不公平,而是基于保护全民福祉所设。又如世间的父母,针对贪玩的孩子,特别规定门禁时间,来改善其习性,没有人会说这父母不公平。

  由上可知,众生因为过去世所造善恶业不同,生而果报不平等,大医王佛陀为了教化众生,成就其道业,而定种种制度,实在是一种“慈悲且智慧的应机施教”!

  在这里小编要特别指出,女众出家,不但指的是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也包括受沙弥尼戒的沙弥尼,这就有一个问题,目前全国多地佛教道场都有“短期出家”学修营之类的活动,或七天,或一月或三月不等,但是都要授沙弥戒,那么女众一旦受了沙弥尼戒,短期出家结束后就要舍戒,意味着此生就再没有出家机会了,所以正信道场一般不接待女众的短期出家就是这个原因,如果确实想体验出家生活,可以受八关斋戒,到时候舍戒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男性为何可以七次出家七次还俗,小编在以后的常识文章中会为你介绍,敬请经常浏览智慧的传播者:凤凰佛教。

  在此节录一段相关经文,其中末后一段尤为关键,请网友认真读诵仔细思考: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第三十

  三藏法师义淨奉制译

  尔时室罗伐城有一长者。娶妻未久遂即有娠。月满生女生已父亡。母养既大其母亦终。后时吐罗难陀尼因乞食入其舍。见女问曰。汝属于谁。答言。圣者我无依怙曾未属人。报言。若如是者何不出家。女曰。谁与我出家。尼曰。我能与汝可随我去。彼即随行至尼住处。便与出家。后被烦恼之所牵缠遂便还俗。时吐罗难陀尼。因出乞食遇见其女。问言。少女如何得活。答言。圣者我无依怙辛苦存生。报言。若尔何故更不出家。答曰。我已还俗谁与出家。尼曰我能。即与出家遂行乞食。

  长者婆罗门见已皆共讥嫌。诸释迦女能为善事。或时出家而修梵行。或时罢道还染俗尘。随情所为岂非善事。诸尼闻已白诸比丘。比丘白佛。佛作是念。由还俗尼有如是过。从今已去诸还俗尼更不得出家。其长者等善为讥笑损坏我法。是故比丘尼一捨法服已归俗者。不应更令出家。若与出家者师主得越法罪。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出家)(五明学佛网:修行       出家)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