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一辈子至少要读五万遍经


   日期:2016/4/21 13: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人的浮躁,心粗,从很方面都可以看出来。比如饮食上,越来越粗糙。以前人饮食,最讲究火候。是文火,还是武火。现在文火,武火都没有了,就剩下煤气灶的干火。煤气灶也没了,剩下电灶和微波炉。饮食上越来越粗糙。以前的中药治病快,现在为什么不行,主要是在火候上。

  人体有地水火风。人的能量就是火大。现在人补充的火,都是有问题的。同时加上电视,电脑,手机辐射,这也属于阴火类。火类有问题,水类的问题更大了。古人对水也有讲究,比如井要露天,露天属于阳水。封死了,属于阴水。水的活性降低了。现在人水大的病,富贵病,妇科病等,都跟水脏了有莫大的关系。

  所以现在人看来物质好了,其实身体差了,福报也小了。因为你身体很粗糙,导致你六根越来越粗糙。比如听音乐来讲,越来越简单,粗俗。包括现在人创作的佛教歌曲,也实在很难入味。有些人办佛教音乐会,很世俗啊,就是跳跳舞,唱流行调。这根本是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的类型。你要真修行,想欣赏梵呗,就到庙里去,钟鼓声,唱赞声,包括放焰口,供天,早晚课,这些赞才是来修行的。这才是功德啊。

  因为六根粗糙后,深一点的道理听不懂了,佛经也看不懂,佛经到后面,会越解释,越浅薄。现在佛教界这个现象就很严重了。日本把佛教学术化,变成研究了。台湾许多人,甚至出家人也跟日本学,搞学术化。后来大陆也搞学术化了。教授做做研究,是可以的。连出家人也进入学术化以后,出家人就变成老师教学生了,修行的地方,就变成书院了。变成书院后,佛法就慢慢变成一个系统出来。所以现在你去看,许多人都想要把佛法搞一个体系出来学,对不对。

  因为佛法都变成大脑在运作后,开发身体运作的部分就少了。这个现象,不是现在才有,唐朝时就有了。中国人就爱搞研究,所以禅宗才来了个不立文字。骂说,白纸黑字度不了生死。这些公案,大家慢慢去研究。

  如果要学佛,我建议从背经和念经的传统开始。现在这个传统,丢的很严重了。像有些学佛的书院,每天就啃着一些教理。除了天台宗还在提倡以外,像净土宗,慢慢简单到只要念佛,死后到极乐。禅宗也简单到,一心参禅到开悟。像许多法,都没有人弘扬,许多经也没有人念。人们也不会相信,念经可以开发智慧,可以转化色身了。

  以前人念经,起码要完成一万部以上。这个传统,在藏密有保存,但一般都念咒语十万部。汉地就没有人提。没人要你念楞严经,法华经,一万部。弥陀经,金刚经,十万部。现在还比较可喜的,念地藏经的人是多了起来,但在弘扬法华经,金刚经,药师经上,人就少很多了。

  不仅是佛教的经典,像《黄帝内经》的第一章,太古天真论。我都建议大家背诵下来。唐朝鉴真东渡日本时,把《黄帝内经》也带去,日本人把它看成国宝。中国人几千年来,能很和谐的和大自然相处,以及化解疾病,靠的就是《黄帝内经》。

  佛教也有许多宝贵的经典,属于药师法门的部分。可以真正的转化色身,不是在口头禅上。现在人很苦,父母一生病,就交给医生,大病要治就要几十万,其实也治不好。如果不治,就怕别人说不孝。治疗了,花钱花不起。这是一苦。二苦,连基本的病常识都不懂。如果小孩发烧感冒,就交给医院打点滴,或者吃抗生素。但我们佛法在这一块,弘扬的还不够。包括宣传禁止堕胎的问题,以及吃素问题上,佛法的力度还不够。

  因药师法门弘扬不得力,使得人间佛教的弘扬,都变成停留在口号上。变成儒家仪式性过重,现讲弟子规,做人道理。这些都是仪式性重,而启发善根性不强。比如现在到处讲心灵环保,台湾佛教也讲,大陆也讲。如果身都无法环保,还在吃肉,很不干净,心灵环保就变成空话了。如果没有以转化色身作为基石,人生佛教也是一个空谈的口号而已。

  讲到人生佛教,要讲到太虚大师。虚大师能提倡人生佛教,因为他曾经有阅藏的经验,在普陀山阅藏后,有得到种种殊胜境界,这也是读经的传统。但后来,人生佛教变成人间,读经的传统,越来越少了,就变成了搞慈善,而读经的传统,却丢失了。不仅在台湾,在中国现在积极弘扬人生佛教的出家人中,他们也少弘扬读经的传统。这个是很可惜的事情。

  读经是一种生命体验。就像说,你去研究汉字,用阴阳五行来研究,去观察,你也能得到小开悟。整个汉字中就包含所有宇宙,人生的奥秘在里头。汉字能开悟,读经一样能开悟。这都属于超越大脑思维层面。所以,念佛经也一样能开悟。开悟的懂了,跟你大脑去明白的懂,是不一样的。大脑去理解的分析的,你以为懂了,其实不懂。

  如果要读经,就要有寂静的功夫。阴中生阳。修道人就要寂静,不是搞聚会一样很热闹。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静默能仁。要有静默的功夫。佛教也要慢慢恢复到静默的传统中。静默有两种方式,一种时少说话,就像曹洞宗的,就观照念头。第二种,就在梵呗中得到安静,像举办大型法会时,都是梵呗,这个音乐也会让人心归于宁静。心宁静了,智慧才能生起。

  这个读经的传统不能丢,你这辈子读经,下辈子至少很会读书,怎么样都是有智慧的人。中国人是重智慧的民族,像很多祖师,十几岁就能背法华经,看书一目十行,理解力也很好,从小出家,二十多岁就登坛讲法。这就是修智慧的缘故。

  有次到支提山,山上有老僧闭关,我去拜访,他问,会不会经啊。我说会。他说,肚子里没有经的人,是愚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读经       学佛)(五明学佛网:读经       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洪启嵩居士:读经的心要与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