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70


   日期:2016/4/18 1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断除贪无能为力之他利。

  癸一(断除贪执内有情)分二:一、贪执之过患;二、所贪对境之过患。

  子一、贪执之过患:

  自身本无常,犹贪无常人,

  纵历百千生,不见所爱人。

  身要远离愦闹,心要远离贪欲。这里主要讲的是,首先要放下对亲友的贪着。

  自己的身体本来就是无常的本性,也是不可靠的,反而还要贪执无常的亲人。我们不仅执着自己,还执着亲人,导致我们死后要堕落恶趣,遭受恶趣的痛苦,纵然经历成百上千生世也见不到所爱的人。堕落了以后,要无数劫中在恶趣中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再也见不到喜爱的这些亲友。

  凡夫是颠倒的。其实,若是你真的不想远离这些亲人,就要断除对他们的贪爱;你若是真想利益他们,不想伤害他们,也要断除对他们的贪爱。如果你贪爱他们,会伤害他们;如果你留恋他们,会远离他们。若是你真心想利益他们,就不能对他们有贪爱;若是你真心想跟他们永远在一起,就要断除这种贪爱。

  如果你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随时回来保佑他们,在他们临终的时候,你可以接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聚,这样你就可以永远地不离开他们。如果你贪爱他们,你死了以后就会变成鬼,虽然也会回来看他们,但你一回来看他们,他们就会出事儿,这是伤害他们,自己也会堕落,这样你就永远地离开他们了。你堕落了,就要在恶趣中无数劫地遭受痛苦,再也见不到这些亲人,没有机会跟他们相聚。若是你真想利益他们,真想跟他们永远在一起,你就应该放下这种贪爱。

  你可以接触他们,也可以跟他们在一起,但是你不能有贪心。贪心是自私的,你说你喜欢他们,你说你爱他们,但这不是真正的喜欢,也不是真正的爱。因为你是自私的,你跟他们接触,跟他们在一起,会处处伤害他们,会处处让他们烦恼、造业,这是害己害他。

  贪爱是一种烦恼,它的根本是我执。有我执我爱,就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就无法真心地对待他们,也没有办法真正地利益他们。有的人问:“世俗间有很多凡夫,他们有我执我爱,有自私自利,但是也有真爱啊,也有利益他们的啊!”那不叫真正的爱,那不叫真正的利益。你认为是爱他们、利益他们,实际上是害他们。有的人还是不明白:“没有害他们,他们跟我在一起很开心,他们跟我在一起很幸福啊!”人就是执迷不悟,把苦当成乐。这里哪有快乐啊?只有痛苦。那不是一起搞轮回,一切搞世间吗?世间离不开苦的本性,轮回离不开苦的本性,这里怎么会有快乐呢?

  你爱这些亲人没有错,但是要真爱,无私地爱,这样才可以感化这些人。有真心才能真正感化他们,有真心才能真正利益他们。若没有真心在一起,就叫冤冤相报何时了,也叫轮回。今天我欠你,明天你欠我,互相欠,互相还,这叫轮回,这里没有真正的快乐。

  《极乐愿文》中云:“愿天眼明见,生前友侍徒,加持并护佑,亡时接彼刹。”若是你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欲,临终的时候即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时你可以通过神通观察他们、保护他们。这个时候,你有这个能力,你来看望他们,这是保护他们。在他们临终的时候,不要麻烦阿弥陀佛,自己就可以去接他们。你可以告诉阿弥陀佛:“没事,您在西方极乐世界等着,我去接他们。”然后领他们去见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相聚,那是永恒的家啊!

  如果你现在贪儿女、亲人,即将要离开的那天,肯定是放不下的,你留恋着离开,就会变成王鬼,你暂时走不了。因为你舍不下、放不下,就会有这个心,去看看家人,还想保护保护他们。但是效果就不一样了,你一去看就要出事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闹鬼”。真的,有这种情况,这就是伤害他们。做王鬼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时间特别长,几十年、几百年要做王鬼。在家人临终的时候,你把他们都带到鬼的世界里去了,让他们都做鬼,做王鬼。有的人说:“那也行啊,也可以在一起啊!”都变成饿鬼了,只有昼夜不停地遭受痛苦、遭受灾害。那些空游饿鬼,时时都要遭受灾难,哪有在一起相聚或者生活的?你可别再胡思乱想了。算了吧,还是放下吧。

  现在的父母对儿女太溺爱了, 看得太重了,说也不听。“这是我亲生的呀!是唯一的呀!”若跟她说要放下,她就生气。“这可不行,其他的都能放下,但是儿子可不能放下。”让你放下,不是让你放弃!没有事儿的。你可以利益他,也可以保护他,但是要以慈悲之心保护他,不要以自私和贪婪保护他。

  你们现在为了儿女什么都能做,付出得非常多,但是儿女一点儿都不感动,甚至还怨恨你。为什么?因为你自私、贪婪。“哎呦!这可不对啊,我对儿女可是无私的啊,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啊!”你为什么那么爱他们、照顾他们?因为这是“我的”,是我的儿女、我亲生的。若是把这个“我”去掉,世上儿女有的是,需要帮助的人也有的是,但是你为什么没有帮助啊?因为有我执我爱,所以你了不了这个缘,还不了这个债。

  我觉得现在这些父母有时候太可怜了,有时候也是咎由自取,一味溺爱,不肯放下,自私贪婪。为什么自私贪婪?因为我执我爱是根,是自己的我执我爱在作怪。你对他们这么好,为他们付出这么多,他们为什么连一点感激之心都没有,甚至反而还怨恨你呢?若是你以真心,也可以说是以慈悲心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他们不可能不感动,不可能不感恩。只有以慈悲心,也可以说以真心去对待他们,这样才可以了缘了债,否则是不可能的。

  这种贪爱之心、贪欲是轮回的根。人是怎么轮回的?就是因为有贪心、有欲望。佛菩萨是以悲心、愿力而来,就不是轮回。虽然一样投胎,也一样在六道里,但这不叫轮回。若是以悲心和愿力来度化众生,这叫乘愿再来。贪心是不由自主的,是被动的;悲心是自主的、主动的,因为悲心是自己发的。这二者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自由的,一个是不自由的。自由的叫乘愿再来,度化众生;不自由的叫轮回,叫生死。为什么叫生死呢?就是要遭受生死之苦。乘愿再来的人不会遭受生死之苦。虽然有生,但是没有生苦;虽然有死,但是没有死苦。

  为什么放不下,如此恋恋不舍?就是因为不明真相,不明真理。若明白真相、真理了,自然就放下了,自然就不贪爱了。让你放下,不是让你放弃。我们有一句法语: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放下才能得到,永远不用放弃。我们放不下,怕得不到,怕失去;我们不随缘,怕不顺利、不如意,然后总攀缘。其实,你随缘了就顺利了,随缘了就圆满了。

  为什么叫极乐世界?那里什么也不缺,一切圆满。若是有不圆满的,不可能是极乐,也不叫极乐世界。你放下了,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给大家讲过,整个法界都是你的家,一切众生都是你的家人。哪里都是家,哪里都有家人。你不用离开家,也不用离开家人,这多好啊!但是,你自己非要制造一个小小的笼子或者划一个圈,然后将这个视为家,非要挑几个人视为家人。其实,这不是永恒的家,是你自己分别的,这叫分别执着。整个法界都是你的家,每个角落都是你的家,这多好啊!若是你真正开悟了,或者真的找到永恒的家园了,那你就可以自由飞翔了。

  你自己视为家的这个是假的家,真家和假家不能混在一起,要分清楚。什么叫净土?什么叫尘土?你分别了,这就是尘土,即使是净土也会变成尘土;当你不分别的时候,就是净土,即使是尘土也会变成净土。所谓心净则土净嘛。什么是心净?你的心量打开了,处处是你的家;没有分别,平等的,这就是你永恒的家,也叫净土。

  若是由你自己的心来制作、改造,由分别心来改造,这都不是真正的家。你心里分别了,心量没打开,这个时候不是平等,是分别。若是分别,就变成尘土了。其实,就是一个心态的变化、改变而已,没有别的。若是你心态改变了,就变成净土了;若是你心态不改变,还是在尘土。

  很多人都指望佛、上师:“没事,我的上师太厉害了,到临终的时候,肯定能把我送到西方极乐世界。”“没事,有阿弥陀佛嘛,到时候阿弥陀佛会来接我的。”没错,若是一位具德的上师,他可能有这个能力把你送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一定会来接你的。但是没有用,你睁开眼一看,还是这些乱七八糟的,还是在尘土。这是你自己的心。

  你自己的心量打开了,众生都是家人啊!什么叫打开心量?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都做过你的儿女。如果你明白真理了,前世的父母儿女和今生的都是一样的,只是时间上的差别,其实都是父母,都是儿女。如果你对佛讲的六道轮回深信不疑,就会知道到哪里都是家人,“哦,这是父母”、“哦,这是儿女”。我们现在有时候心里也会念一念或想一想,但不是真正明白了。

  真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如果你真正明白了:都是我的父母啊!都是我的儿女啊!这样,一切就都被感化了。哪有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啊?根本就不会存在的。一切众生都是你的家人,整个法界处处都是你的家,你和你的家人在法界这个永恒的家园里,不就可以随时相聚了吗?没有分别,没有自他,没有争名夺利,没有自赞谤他,这多好啊!

  但是,我们现在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关在了里面,你能自由吗?你能自在吗?你能快乐吗?你能幸福吗?不可能。“那我怎样才能从中解脱?”这就看你自己了。佛让你回归自性,佛教给你方法让你醒悟,能不能醒悟就靠你自己了。你自己迷失了自性,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这个小小的笼子是你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也必须要靠你自己来打破它。

  我们现在很固执,告诉你:“别执着,要放下啊!”有的人根本就不听,还怀疑:“如果不执着,我怎么生活啊?怎么成家立业啊?”即使你不执着,也可以生活,也可以成家立业。虽然不执着,但可以认真;虽然要认真,但可以不执着。认真和执着不一样,但在凡夫的境界,却把认真和执着混在一起了。凡夫只有执着,没有认真。

  你见性开悟了以后,才是认真、不执着。认真工作,认真生活,认真做事,什么都要认真。佛也劝我们要认真,但是佛不让我们执着。认真是成就的根本,但是执着是成就最大的障碍。有的人问:“不对吧,你看某某人特别执着自己的工作,特别执着自己的事业,所以他事业做得很好啊!”世人都是这样的无明,那种人能好吗?看似好,实际没有好的。他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就,都是暂时的、无常的,随时都会变。如果内心里只有痛苦,没有快乐,即使你再有权力、财富,又有什么用?所以,不能执着,要认真;不能放弃,要放下。如果放弃的话,就堕入一边了。

  我们是大乘行者,是已发了菩提心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但不执着;要放下,但不放弃。也就是说,要以悲心和愿力跟众生接触、利益众生。如果你真正能认真,那就是善巧方便,也可以说是以无碍的智慧,这样才能利益众生、承办众生的解脱。这个时候,才能做到既保护了自己,又帮助了别人。

  首先要放下自私和贪婪,然后以悲心和愿力去接触众生、利益众生,这才叫既保护了自己,又帮助了别人,这也叫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真的,那是一种无比的快乐,也是一种无比的幸福啊!谁能真正体验这种快乐、幸福?那是佛菩萨的境界,一般的凡夫很难达到。

  现在我们没有办法摆脱相续中的贪心、嗔恨心,没有办法跟它们分离,根本的原因是无明愚痴,就是不明真相,不明真理。怎么办?就要明白诸法的真相,明白诸法的真理,这叫有智慧。归根结底地说,还是要有智慧,所以说,佛法是唯一的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唯一的成就的方法。

  这不是自赞,更不是在吹牛。佛法就是智慧,若没有智慧,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很多大德高僧都在讲,佛教和一般宗教不一样,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说佛法是教育,但是现在的学校里哪有这种教育啊?它是超级教育;也可以说佛法是科学,但它是超级科学。

  我认为,佛法就是智慧,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若是你学佛了,却没有打开心量,没有让自己觉悟,就不是佛法了,就没有佛法。那么,是不是学佛人不能烧香、拜佛?不是,主要看你的发心和动机,以何种心态去烧香、拜佛。如果你把佛当神去求:“我给你烧点香,磕个头,明天我要去买彩票,你得保佑我啊!让我中奖啊,中500万,到时候我还来给你烧香。”若是你有这样的心态,就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宗教了。

  佛法不是宗教,但是我们现在这些学佛人把它变成宗教了。佛法本身是教育,是智慧。我们产生贪嗔痴烦恼的根本原因是无明愚痴,不明诸法的真相、真理。如果你明白了诸法的真相、真理,这叫有智慧;有这些智慧,才可以根除根本的无明、愚痴;若是没有无明、愚痴,就不会有贪嗔痴这些烦恼;若没有贪嗔痴这些烦恼,就不会造业;若不造业,就不会轮回,也就不会有这些痛苦。

  真的,我这些年学修佛法,虽然很多地方做不到,自己也很惭愧,但真的是越学越明白,越修越有信心。因为佛法讲的都是真相,都是真理,心里是通达无碍的。即使今天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说这一切都是假的,我也不会相信。因为无论是佛,还是凡夫,真理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真相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别的不敢说,但无论我遇到何种情况,对佛法的这种信心是不会改变的,是不会舍弃佛法的。也许在特殊情况时,会在口头上说舍弃,但这是嘴上说的,心里不会舍弃的。因为这是真相,真理,怎么能舍弃呢?别人怎么说都可以,说我是佛也行,说我是凡夫也可以,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无论是赞叹也好,诽谤也好,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所以,大家不要盲目地信,不要盲目地修。先把道理搞明白,让自己生起真正的信心,不要迷信,不要盲目接触佛法;否则,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佛讲过,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因。这不是佛法的问题,而是个人的问题。就像你生病、吃药一样,药本身是好的,是能治病的,但是你乱吃、乱用,不仅治不了病,可能连命都没有了。这不是药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

  我们学佛修行也是如此。在不了解、不太明白的时候,先放一放,明白之后再去修也不晚,这叫过程。我经常讲,要有足够的闻思,才有真正的修行。也就是说,你要清楚、明白这些道理。信心是从明理中产生的,若是不明理而盲目地信,叫迷信。佛叫我们智信、明信,没有让我们迷信、盲目的信。

  未遇则不喜,不能入等至;

  纵见不知足,如昔因爱苦。

  这些所谓的亲友,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想跟他们在一起;在一起了,又觉得烦,想分开。分开了又不行,又想在一起;在一起了又不行,又得分开。在一起不行,分开也不行。这是怎么回事?这是贪欲、贪爱造成的,也是自己的自私和贪婪造成的。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多看对方的优点,应该多感恩对方,这叫修行。现在的人都是这样,只看自己的优点,只看别人的缺点,两人都是自私的、贪婪的,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就像火和水放在一起似的,能合得来吗?

  若是对对方真正有恭敬:“你是对的,你有功劳,你是好的;我不好,我没有功劳。”能反省自己就行了。两个人在一起,若是能互相恭敬,一定会很和睦,一定会很快乐。

  反之,如果两个凡夫俗子在一起,“我好,我对,我有功劳;你不好,你不对,你没有功劳。”互相都是这样自私,哪有好结果啊?

  怎么办?是不是两个凡夫俗子不能在一起啊?也不是。学佛不是让你离开家庭、抛弃家庭,佛从来不破坏别人的家庭。伟大的佛陀能做这样的事吗?从现在起,双方都要改变心态、改变态度,多看对方的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多感恩对方,多忏悔自己。这样就行了,家也就变成极乐世界了。

  你的观点、态度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你学佛修行就是要改变思想,改变行为,改变观念,改变贪欲的心态。心态改变了,行为改变了,一切就都改变了。否则,就是这样的结果,在一起不行,不在一起也不行。看不到不行,心里还想;看到也不行,心里烦。没有办法,凡夫就是这样的,如果看不破,放不下的话,怎么做都一样会烦恼、痛苦。

  有的人想逃避:“我是不是要换个家庭啊?是不是要换个对象啊?”没有用,你是逃避不了的,无论你怎么做,结果都差不多。因为都是凡夫嘛。所以,这不是好的办法,只有改变心态,才是最好的办法。

  对一个修行人而言,更是这样了,如果看不见就挂念,心就无法静下来,没法入定。所谓“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知已先求止,止由离贪成”,胜观、寂止要双运,若是要寂止的话,就要远离贪欲。只有超越了,心才能静下来,才能入定。如果你没有超越凡俗,没有放下世间的琐事,心能静下来,心能放下来入定吗?不可能的。

  只有心远离贪欲,没有贪欲了,才有寂止。寂止就是入定、禅定。有禅定的功夫,心入定了,才能产生智慧。当你的心不随外境动摇、心静下来的时候,本具的光明、智慧自然就显现了。

  现在很多人都观想不出来,因为你没有放下世间的琐事,没有断除贪欲,心总随着外境,被外缘动摇,你能观出来吗?有的人特别执着:“我得观出来。”观想金刚萨垛佛时,先观头部,最后越观越不清楚,一会儿头部没有了,一会儿可能又稍微观出来一点点了,其实可能是想出来一点点了,就开始观手啊、脚啊……这时头部又没有了,心就动了:“金刚萨垛佛怎么没有头呢?”心里害怕,再也不敢观了。

  不是这样进行观想的。之所以讲观想的内容、观想的次第,这也是为了引导你的心,要让你的心慢慢入定,心要定下来。若你的心定下来了,金刚萨垛佛自然就能显现出来,这个时候是一种觉悟的状态,也许显现的不一定是那种戴着耳环的形象,但是你心里很明了,认定这就是金刚萨垛佛。

  人的心就像一杯水,摇动的时候,无法照出月亮的影子;不动的时候,月亮的影子自然就显出来了。同样,你的心入定了,心不动的时候,金刚萨垛佛自然就显现出来了。金刚萨垛佛也是我们讲的大光明的境界,指我们的自性、本性,它不离空性,也不离光明。它是空性,但是它不是单空,它也是不离光明的。大空性显现出来了,大光明也显现出来了,它们是一体的。若是你的心没有定下来,心没有入定的时候,很难观出来。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事,不要着急。有个人刚开始学佛,观想金刚萨垛修法时,观到大地裂开了,自己掉进去了,这时心里就害怕了,再也不敢观了。她问:“观想大地裂开了,我掉到里面去了,怎么办啊?”不要执着嘛,掉进去就掉进去呗,一下子掉到阎罗王的嘴里也不要害怕,没有事。

  如果你的心定下来、不动的时候,金刚萨垛佛才能显现出来,大光明的境界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不要太执着这些。有的人好像观出了一点点时,心里就高兴得不得了;一旦变成一个黑影或像魔鬼似的,心里又害怕了……不要这样嘛,慢慢来,什么都有过程。主要是学佛修行一定要保持正念,保持这种平静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也可以达到大空性的境界,但这是相似的境界。这种相似的境界只是一个方法而已,通过相似的境界,可以达到真实的境界。我们不可能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去抉择真正的大空性,这是通过修行,最后才能达到的境界。

  在任何对境当中,在任何顺境、逆境当中,都能保持冷静。我讲过很多次,遇到对境的时候,先让心态稳定下来,再理智地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修行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心慌意乱,不能手忙脚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如果心一慌、有畏惧就难了,什么都难了,这个时候祈祷也不一定管用,做善事也不一定管用。虽然这都不会浪费的,但是不一定直接管用。凡夫都是这样的,不见棺材不落泪,都是临时抱佛脚,但是这个时候很难,业力现前的时候像洪水一样,谁也拦不住。如果自己通过佛法、通过祈祷,能改变心态,心态能保持平静,就管用了,就能改变了。但是一般人很难做到。 很多人稍微有一点点事情,稍微有一些外缘的时候,决心就动摇了。心一动,心一乱,就不理智了,然后就犯错误了。

  如果你能看破、放下,无论是与这些亲友在一起,还是不在一起,都是开心、快乐的,都是自利利他的。如果你没有看破、放下,无论是在一起,还是不在一起,都是不行的,在世间活着的时候也不行,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行,都会烦恼、痛苦。所以,只有活得安乐,死得才能安祥。

  佛法里经常讲临终、讲来世,很多人都没有明白。其实,你能解决临终的问题,就能解决来世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今生的问题。这都是今生解脱、当下解脱的方法。但是,很多人真的都没有明白。一说临终,一说来世,就想“没事,来得及,讲的是临终嘛,就是死的时候嘛,我还年轻呢,我还好着呢。”一说来世,就想:“来世再说嘛,今生还没有搞明白呢。”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你想搞明白今生今世,必须得搞明白来世。说临终、说来世,这都是为了解决现世问题,令你当下快乐的方法。

  所谓的一些学佛修行人也不明白佛理,盲修瞎练。一讲临终重要、来世重要,就不顾今生了,这又堕落到一边了。如果你想解决临终、来世的问题,就要解决当下,解决现世生活中的问题,这都是相互的。

  其实,佛法讲的都是一个真理。一精通一切精通,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切都解决了。说来说去,说的都是心;修来修去,修的都是心。你把心弄明白了或心态修好了,一切都OK了!之前,今生难,临终也难,一切都难。能听进去最好,听不进去拉倒!没有办法。

  若贪诸有情,则障实性慧,

  亦毁厌离心,终遭愁叹苦。

  若心专念彼,此生将虚度。

  “若贪诸有情,则障实性慧”:如果你贪着这些众生,就会障碍现见真实义。你不是想开悟吗?你不是想见性吗?放下对世间的这种贪着,就能见性,这本身就是自性啊!若是你放不下对世间的贪欲,就会障碍、遮障见性,你的自性就显现不出来。这种贪欲、贪爱好比是空中的云彩。若是有这些云彩遮蔽,就无法显现灿烂的天空,只有这些云彩被风吹散了,天空的本面才能自然显现。同样,若是有对世间的贪爱,自性就显现不出来,你没有办法证悟诸法的究竟实相。

  “亦毁厌离心,终遭愁叹苦”:你贪爱、执着这些,还会毁灭厌离心,影响出离心的生起。即使你贪着有情,贪爱这些亲友,最后你们还得分离啊。或者你离开他,或者他们离开你。即使你贪爱这些财物,也要或者财物离开你,或者你离开财物,没有别的选择。这个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忧愁心所逼而哀叹苦恼,但是没有用。

  “若心专念彼,此生将虚度”: 自己平时只贪欲、执着世间这些东西,起早贪黑,哪有学佛修行的时间啊?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为了生存,为了亲友。但是你能真正利益他们,让他们开心吗?不能。自己还会因此烦恼、痛苦,甚至造了很多恶业,将来更要堕落恶趣,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样有意义吗?结果将毫无意义地虚度此生,浪费人身。这种人是从痛苦走向极苦。

  作为学佛修行人,今生快乐,来世快乐,若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更是快乐,这是从快乐走向胜乐。而那些贪恋世间的人却是以苦趋入极苦,今生也痛苦,来世更痛苦。在此处,反复强调的就是贪恋世间、贪爱亲友的过患。大家要放下这种贪恋,要有这样的心态。并非让你放弃一切,而是让你放下心态。放下是一种心态,就是一种觉悟的心态,就是让你觉悟,不让你愚痴。你觉悟了,就放下了。放下了,就不要放弃了,这样才能真正利益他们,才有真正的快乐。大家不要弄错,佛没有让你放弃,佛让你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贪欲,放下自私,放下虚荣,就是一种心态。。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定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禅定       达真堪布)  

 傅味琴居士:谈烧香、礼佛、供养、学法、修禅定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虚空观 禅定学修前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数息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调气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30~40)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20~2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0~19) 

 傅味琴居士:<循身观>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了解缘起性空,才能了解如来真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60~78)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