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修行如何对治身体的劳累


   日期:2010/6/16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善调身心」,佛陀教导弟子修行用功要如琴弦一般,调到不松不紧,就能奏出美妙的琴声;修行用功也是一样,身心过度疲劳或懈怠都无法得道,身心调适得当,道就在其中。

  天台智者大师在《小止观》中提到,欲得禅定须调五事,所谓「调五事」就是「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这些都是修行的前方便,所谓「方便」就是帮助行者得道的助缘。  举例来说:饮食要注意,不可食用辛辣油炸食品,只吃八分饱,过饱容易昏沉,过度饥饿,则没有体力;睡眠要充足,睡得太多则失正念,易养成懈怠放逸,浪费光阴。睡得太少,精神无法集中,容易昏沉、瞌睡,一样用不上功;身体要放松不紧张,有了疾病应及早医治;气息要平稳顺畅,调到不疾不徐;内心常保平静,减少妄想与烦恼,有了烦恼要赶快转化,心中常起善念,不起恶念。

  这些虽然都是「方便」,但轻忽了,对修行就会造成障碍。过去佛住世时,有些比丘非常精进用功,却始终未能证果,经由佛陀观察后才发现他们吃得太少,身体羸弱,所以无法长时间持续用功,因此佛陀特别嘱咐比丘们要注意饮食,结果饮食一经调整,这些比丘再精进用功,很快就证得阿罗汉果。

  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可以检视自己是否有「善调五事」,因为在未得到禅定前,清净的饮食及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等到用功上路了,睡眠、饮食自然就会慢慢减少,在此之前不可过度勉强。身体累了就应该休息,平日不要食用不健康的加工食品。想减少工作中所带来的疲累,平时可练习「人在那里,心在那里」的功夫,这念心保持专注,不打妄想,不任意攀缘,尘劳少了自然就比较不会疲劳。其实造成劳累的原因除了工作中身体的过度劳动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念头念念迁流而不自知,妄想打多了,心力耗损也多,当然觉得疲累。

  过去许多禅门祖师往往都是在动中出坡作务中开悟的,所以修行的重点不在于外境是动是静,而在于心是正念或散乱。明代曾有位打铁匠请问一僧自己终日忙于打铁,应如何用功?僧即教他打一下铁念一声佛,结果他依此方法老实去做,临命终前,不但能预知时至,且安祥坐化,感得满室异香、天乐鸣空的瑞相。

  所以学佛修行除了安排定课外,动中也是修行的增上缘,藉工作时观照自己的心是否安住正念,有没有急躁或烦恼,要做到处处都是道场,功夫才能成片。明白此理,知道时时观照自心,则不论是打坐诵经或工作都是用功的好因缘,就不致因工作劳累无法按时作定课而心生烦恼。

  初初修行用功,难免有障碍,心又易随之进进退退,然而修行要发长远心,调身调心,常处中道,既不心存懈怠,也不要因过度劳累而起烦恼,日久功深,修行必能有所成就。

文--中台世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学佛)(五明学佛网:修行       学佛)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