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使称名之众生往生者本愿也


   日期:2016/3/29 7: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四十段文,是法然上人在《四条问答》这篇文所开示的法语。这个法语设了一个问答,这个问答是要分别本愿与本誓的差别。《四条问答》这篇文虽然只有四条问答,但是将念佛的精要说出来,尤其是这个问答,在分别本愿与本誓的不同,对我们有时候似是而非的错误知见观念,有纠正的功能

  法然上人《四条问答》:

  问:本愿与本誓其差别如何?

  答:使称名之众生往生者本愿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者本誓也。故四十八愿是法藏菩萨当时之本愿,依此愿成就而成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名号胜余佛之名号者,本愿之故也。若不建立本愿者,虽称名号,不能破无明,不成为报土之生因,则与诸佛之名号相同,故阿弥陀佛誓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为成就此愿,经兆载永劫之修行,今已成佛,此大愿业力附随故,胜于诸佛之名号,若称念者,依阿弥陀佛之愿力,决定往生也。是故闻阿弥陀佛之本愿,无疑住于应得往生之道理,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应思决定往生也。

  譬如身着香味所熏之衣,虽谓其源是彼香味,然而衣香熏身故,成为其人之香。本愿熏力之香味熏于名号之衣,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名号之衣熏身故,决定往生之人也。

  这段法语将本愿与本誓的差别,说的非常的明白。因愿文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话唯有第十八愿,所以第十八愿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本誓,站在果地上来说就是本誓力也,其它使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众生往生,就是叫做本愿,所以不难分别本愿与本誓其差别如何,这是让我们了解,本愿与本誓在名相的不同。我们如果对每一个名相有很正确的认知,那在研究净土的经论,往往就不会有文字障。在答之中,首先将本愿与本誓做一个简要的解释,另外下面再说明本愿使称念的人往生报土的道理,也说出阿弥陀佛的佛号超胜诸佛的佛号,就是因为本愿。

  “使称名之众生往生者本愿也”,我们是称名者,阿弥陀佛的本愿使我们称名,才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一句话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是佛的愿力成就的,并不是我们自己念佛的工夫成就的。如果你说:“如果没有我的念佛,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说也不是不对,只是于理比较不符常理,譬如喝白开水解渴,如果你说:“若是没有我喝白开水的动作,我也不能解渴。”这样说也不是不对,但是不符常理,是因为白开水有解渴的功能,才使你喝白开水能解渴,不是你喝白开水的工夫。虽然是你念佛才使你往生的,但是是因为你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

  把这样的道理,再更深入的讲下去,如果你要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念十方其他任何一佛的佛号,都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唯有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因为要往生阿弥陀佛清净报土的真因,法藏古佛以清净心,称性修行、全修在性,身口意三业修行,都是从真如本性流露而出,所完成的六度万行点点滴滴的功德,都是无为的、无漏的、无上的,所以佛号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有往生阿弥陀佛清净报土的无为功德、无漏功德、无上功德。

  为什么我们凡夫身口意三业造作的修行,纵然会日夜急走急作、如炙头燃的身心力行,也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因为我们不是称性起修,我们身口意三业的起行,不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我们是意识心、生灭心、烦恼心在修行。我们修行会不会执着功德相?会!我们修行还没有办法修到跟空性相应、跟无住相应、跟无为相应,也就是我们的分别心、意识心、生灭心造作出来的,实在说不能称为功德,所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法宝坛经》才会告诉我们,“功德在法身当中,不在修福”。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跟我们说,我们身口意三业所作所行,“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这两句话把凡夫的修行讲的太精妙了。“杂毒之善”就是掺杂了贪瞋痴三毒烦恼。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以前有一位在家菩萨,他有一次拿了一笔钱,我印象是台币十万块,要让我印经典,但是他有一个条件,希望我把他的名字印在经书的最后面:三宝佛弟子某某某,乐捐十万元,印赠经书,结缘大众。请问:这样有没有做到布施的三轮体空?没有!那这样就没有功德了,因为要做到三轮体空才相应真如、相应法身,才称为功德。从有执着他名字的功德相,所以只可以说是福德,不可以说是功德,有福德没有功德,道理就是这样说。

  使称名的众生往生者,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阿弥陀佛的本愿,能够使称名的净业行者,往生极乐世界。法然上人这一句话,已经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往生这一件事情,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的。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者本誓也“,如果我不救度你往生极乐世界,我就不要成佛。把众生的往生与自己的成佛,一起作为赌注,而且是若不生者在前面,不取正觉在后面,因此法藏菩萨要成佛的先决条件就是他成佛的佛力,有救度念佛人往生的功能,法藏菩萨才能成佛,如果他成佛的佛号,没有救度称念的净业行人往生的功能,那法藏菩萨不能成佛,所以法藏菩萨要成佛,在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修诸六度万行,积植菩萨无量德行,就是为你为我为他,为所有十方众生修成六度万行,纳入在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无论上智的等觉菩萨,或下愚的地狱众生,根器不论如何的千差万别,十方的众生,每一个众生念佛,都能够往生,这样法藏菩萨才能成佛。所以,法藏菩萨本来是古佛,为什么修六度万行还用不可思议兆载永劫这么长远的时间?就是他要修成佛号,能够度十方众生每一个称念者往生的佛力,这样的佛力他必须要完成,完成这样的佛力,他才能成佛。所以法藏菩萨成佛了,十方每一个众生念佛,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有行有愿,如果不能往生,法藏菩萨就不能成佛。法藏菩萨成佛了,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本誓就产生力量,叫做本誓力,或者叫做誓力。所以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有救你往生极乐世界的誓力,你能往生极乐世界,不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在成就你吗?

  在我们凡夫的思惟,或许都太偏向于机这一方面:我念没有几句佛号,怎么可能会往生?今天早上有一对夫妇远从中坜,到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专程来拜见我,因为这对夫妻每天看信愿在佛卫慈悲电视台的电视弘法节目,先生就说:“信愿师父!您在说阿弥陀佛救度的道理,说的真好,我也是希望将来临命终,阿弥陀佛会现前来接引我,这样念佛会往生。”从他说的这句话就知道,他很盼望在他的临终,阿弥陀佛会现前。我们念佛人在临终阿弥陀佛的现前,是阿弥陀佛早就为我们设想的,还是我们的盼望?不是我们的盼望!

  阿弥陀佛早就在我们还没有认识他,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之前,五劫的思惟就思惟出,要在念佛人或修诸功德的行者临终现前接引,我们还没有认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早就已经成就了,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四十八愿用五劫的时间思惟所超发而成的,所以在我们还未认识法藏菩萨,法藏菩萨就为我们法身慧命的解脱在着想,想出救我们的最容易、最简单、最稳当的方法——念佛,来作为救度我们的本愿;怕我们临终业障现前,怕我们临终没有正念分明,所以誓言临终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怕我们让冤亲债主缠绕,怕我们业障现前,怕我们没有正念分明,怕我们临终障难重重,所以阿弥陀佛发临终接引愿,要在我们的临终现前接引。

  或许你会说:“我们临终还没有到来,我怎么能百分之百肯定,阿弥陀佛一定会在我临终现前。”你不能百分之百肯定,那就表示你对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愿,不敢百分之百的信受。诸位菩萨!理论和实务要结合,这样在体解经义,比较不会有所偏差或者错误。你不只要看净土的经论,你更要看净土的往生传记,志磐大师所编集的《佛祖统纪》你一定要看,莲池大师所编集的《往生集》你要看,彭希涑所编集的《净土圣贤录》你要看,念佛往生或者修行往生的许多许多的传记,包括现代人,像鉴因法师所编的《华开见佛》,也有很多助念往生的故事。不管古今往生的一些故事,你们一定要好好的看,从理论跟实务结合。信愿个人看过往生的故事,超过两千个,几乎有记载修行或念佛往生的书,我差不多都读过。宽律法师所编的《近代往生见闻录》,写的比较文言一些,那里面所搜集的一些故事,是在民国以来念佛往生的,所以称为《近代往生见闻录》,也编写的很好。你看了一千则往生的公案,你就会发觉,阿弥陀佛现前来迎接修行的人或者念佛的人,往生去极乐世界,几乎都是在众生的临终。

  现在信愿在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宣讲《善女人往生传》,《善女人往生传》这本书,是从八本往生的传记里面,摘录出善女人修行或念佛往生的故事。有专修念佛的,有杂修诸行的,通通都往生极乐世界,而且有一点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就是不管专修念佛或者杂修诸行的善女人,从还未断气,就是在临终的时候,就是还在当生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了,然后看见阿弥陀佛现前来迎接,或是看见莲华来迎接,或是看见观世音菩萨来迎接,或者是听见空中有佛声,这一些都是临终见了瑞相之后,一口气还在,然后见了佛来迎接,登上莲台,断气了,随佛往生。所以我们是在临终还未断气,佛就现前。

  从这么多的实例,以及临终接引愿,我们就知道,将来我们在临终,阿弥陀佛一定会现前接引,你内心就要很放心的念佛。

  知道将来临终佛一定会现前。佛现前了,就会排除你的障碍。那不必等到临终,你现在就可以问问自己:我在临终,阿弥陀佛现前,有什么事情会使我耽误往生,甚至不想要往生?感情会使我见了佛之后不想往生吗?金钱会使我见了佛之后不想往生吗?子孙会使我见了佛之后不想往生吗?临终有哪一样事情,会使你不想往生?如果都没有,你现在不就是身在娑婆、心在极乐,你现在不就是往生决定了吗?你现在不就是西方极乐人了吗?你现在不就是属于阿弥陀佛的人了吗?你现在就已经是地狱抽丁、净土挂号了吗?如果现在阿弥陀佛就现前,对诸位菩萨说:佛子某某人,我乘本愿力现在就接引你们,往生极乐世界,那你们要马上就跟随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吗?你难道不必回去交代一下吗?你难道不必像过去那位姚婆,跟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我以前没有念佛,我会念佛受到某某人的教导,阿弥陀佛我向她告辞一下,您请稍等我一下。”这姚婆叫阿弥陀佛等她一下,阿弥陀佛很慈悲等她。

  有人说,阿弥陀佛很忙碌,要救度众生,所以在众生的临终现前,如果众生犹豫、耽误,不想要往生,阿弥陀佛就马上回归极乐世界。其实不是这个样子。你想,阿弥陀佛是一位很有耐心的佛,还是一位很没有耐心的佛?我相信阿弥陀佛是一位很有耐心的佛。你在临终阿弥陀佛现前,说:“佛子某某人,我乘本愿力接引你现在往生。“你跟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您这么快就来了,我的事情还没有交代,不然阿弥陀佛您等我半小时。”阿弥陀佛说:“我哪有那个美国时间等你半小时,我每天要救那么多人,我一个如果等半小时,我一天能够救几个?抱歉!你要往生就往生,不往生我就要回去了。”阿弥陀佛就这么没有耐心吗?我相信不会!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对众生的等待,等待我们十大劫了,还是继续在等待。十大劫都在等了,半个小时不会等吗?我如果是阿弥陀佛,不要说等半个小时,他会往生,我绝对会等;就算要等五小时、六小时,他会往生,我还是会等下去。但是,我会等到五六小时后再来。

  佛真的是很慈悲,很有耐心的人。常精进菩萨、乾陀诃提菩萨,这是《阿弥陀经》四位菩萨代表的其中两位,他们对于众生的度化,那一种不休息,精进勇猛,众生经过一大劫、两大劫、三大劫,还不愿意让菩萨度化,菩萨对他都没有任何一丝毫的放弃。所以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为什么法藏菩萨要发第二十二愿还向回向愿?还向回向愿,就是我们到了极乐世界之后,然后回到娑婆人间或他方世界,去行普贤十大愿行,所以普贤十大愿行,是成了菩萨真正修学的内容。普贤行是重重无尽,身口意三业的自行化他,都是不疲不厌。阿弥陀佛在救度众生更是如此,不会放弃我们的。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本誓对众生绝对的救度,大慈大悲就在于这两句话“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如果没有救度你念佛人往生,我就不成佛。从另一方面来思惟,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大劫了,所以早就在十大劫,六字洪名有度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誓愿力,我们过去生,有没有遇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不知道,就算遇到也是修不成就,没有往生西方,除非诸位你是极乐世界再来人,如果你我是凡夫流转而来,那我们过去生遇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定没有成就往生西方。这一生我们的烦恼,比以前是更重,那这一生假如再不好好的念佛,仰仗佛力,又要再像前生的念佛失败吗?所以一定要靠佛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言绝对的救度,那我们的解脱就有希望。

  “故四十八愿是法藏菩萨当时之本愿”,站在因本来讲,四十八愿的每一愿都叫做本愿,站在根本来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有真实愿、有方便愿。第十八愿因为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愿力的绝对救度,所以是真实的本愿。

  “依此愿成就而成为阿弥陀佛”,就是依四十八愿成就而成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任何一愿,如果有不成就,法藏菩萨就不能够成为阿弥陀佛,所以法藏菩萨成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每一愿都成就了,当然十八愿也成就了。

  “阿弥陀佛之名号胜余佛之名号者,本愿之故也”,这两句话,法然上人把阿弥陀佛的名号,跟十方诸佛名号的差别讲出来。佛佛道同,诸佛果地的智慧、德能、神通、慈悲、道力都一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通通一样,但是愿力不同,所以度众生的法缘就会不同,因此大慧菩萨赞叹阿弥陀佛,有两句话,“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佛什么第一?愿力第一。因为法藏菩萨在师佛世自在王佛的佛前,说了四十八愿之后,又说出三重誓愿。三重誓愿,每一重誓愿都有四句话,其中第一首誓言成佛,法藏菩萨说:“我建超世愿”,这句话就说出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愿,是超世的大愿。“超世”是超越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诸佛的意思,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第一。因此在《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威神功德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既然佛佛道同,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最尊第一”?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的愿力在广度众生,超越三世的诸佛如来,总归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超世大愿,超越三世诸佛如来的大愿。

  教界有很多法师,他们的修行都很了不起,譬如佛光山的星云大师,举办佛学院,编《大藏经》、编佛学辞典,编了很多种佛书,广度众生,可以说愿力非常的广大;办报纸、办学校,还有办电视台,可说能够有弘法的渠道,星云大师愿力很大,而且做的很全方位。慈济的证严法师,在盖医院救病救苦或救贫,也包括救灾,就做得非常的尽心努力,也得到国际社会人士的肯定。电视弘法在十几年前开始,台南新营的妙法禅寺住持心田长老就首创,在台湾用电视媒体请法师讲经,一直到现在十几年来,心田长老的这一份愿力,就让很多人在家里观看电视弘法,就把家庭变成道场,这样的愿力广度众生,也是非常不可思议。员林莲社的鉴因法师,他在助念开示方面,就做得很成功,所助念过的亡者,超过三千个人,对亡者的开示非常的尽心。所以每一位法师,他弘法的宗旨、方向、愿力,也会有不同。

  所以每一个诸佛菩萨,在因地的修行,有相同的通愿,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还有不同的别愿,阿弥陀佛的别愿四十八愿,观世音菩萨的别愿十二大愿,释迦牟尼佛的别愿五百大愿,药师佛的别愿十二大愿。所以每一尊佛在因地菩萨,所发的别愿不同,成佛了,愿力在度众生的威神功德力就会不同,所以世尊才会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所以法然上人说:“阿弥陀佛的名号,胜余佛之名号者,本愿之故也”,这样的道理我们了解了,那我们念这一句佛号,确实会感觉到非常的殊胜。

  阿弥陀佛的名号,超胜诸佛的名号,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第一,所以我们就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念佛,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譬如你非常景仰慈济证严法师,你去参与她的活动,每个月捐一些钱给慈济,参与救灾救病救苦救难,那你不就是进入慈济证严法师的心愿之中吗?你的心就跟证严法师的心相契相应。譬如说,HT法师对于呵护生命非常的尽心,经常举办各种大小的放生,对于放生救度众生的生命,格外的致力,所以你如果出一些钱,去参加HT法师的放生,你不就是进入HT法师的心愿之中吗?你的放生行为,就跟HT法师的愿力相同。信愿在助念开示这方面也有一些经验,也很乐意为众生尽这份力量,为众生效劳,所以当你如果有亲人在临终或者是过世,请我去为你的亲人助念开示,那你不就是进入我的心愿之中吗?你对助念开示这件事,能够认同实践,那你的心就和我的心相应。

  一样的道理,你对阿弥陀佛的愿力,你有没有跟他相应?有!你就会一向老实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就会接受印光大师所劝勉的“老实念佛”,你就会一向成为念佛人。那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愿力相应,你念观世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愿力相应,你念地藏王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愿力相应,这是一样的道理。你要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你念地藏王菩萨,那这样就牛头不对马嘴了。所以,你如果要仰靠地藏王菩萨的愿力,你就念地藏王菩萨的圣号,南无地藏王菩萨;如果你要修观音法门,当然你要读《法华经·普门品》,你不是读《地藏经》,如果你要学习弥勒法门,你要念《弥勒菩萨上生经》《弥勒菩萨下生经》《弥勒菩萨大成佛经》,而不是念《金刚经》。

  所以学佛一定要学相应教,念哪一位佛菩萨的名号,就跟哪一位佛菩萨相应。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愿力胜过余佛”,这样的道理,如果没有经过信愿这样的开示,你了解了,或许有的人会觉得:法然上人这样的开示,可能过于赞叹阿弥陀佛。

  “若不建立本愿者,虽称名号不能破无明,不成为报土之生因,则与诸佛之名号相同。”阿弥陀佛的报土,你要往生,当然就要修报土的真因。报土的真因在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无为、无漏、无上的功德,所以你念其它佛菩萨的名号,不能进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所以法藏菩萨,“如果没有建立本愿,虽称名号,不能破无明”,不能破生死无明,则不成为报土之生因。这边我们要分清楚“因”跟“果”,如果你修诸六度万行,修不管哪一法门,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只要念佛、修诸余行,然后回向导归极乐世界,也一定都能往生。一向专念的信心行者往生报土,杂行诸行的人往生化土。这样,报土的因与果,化土的因与果,你了解了,你就知道往生这一件事情。

  “故阿弥陀佛誓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为誓言“乃至十念”就绝对加以救度,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超过诸佛的愿力,因此称念阿弥陀佛的愿力,能破无明、能往生报土,称念诸佛的名号,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报土。如果你要往生药师佛的清净报土,那你当然要念药师佛的佛号,修行到能往生药师佛清净报土的条件。

  往生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是凡夫可以往生,不必到法身大士才能往生,这样的道理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跟我们讲的。所以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真的是太殊胜的修行。

  “为成就此愿,经兆载永劫之修行,今已成佛,此大愿业力附随故,胜于诸佛之名号”,这段话就把阿弥陀佛的名号,为什么胜过诸佛名号的道理,讲出来。为了成就“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愿,所以经过多久的修行呢?兆载永劫。在《无量寿经》的经文,用“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不可思不可议”就已经是很久的时间,还用“兆载”更是不可思议的时间,再用“永劫”更是长远的时间,所以重复又重复,用了很长久的时间,来形容法藏菩萨修行的长久。现在法藏菩萨已经成佛了,所以佛号有大愿业力。“大愿”就是四十八愿,“大业”就是六度万行的修持,大愿大行成就了,就叫做大愿业力。“业”就是造作,就是指六度万行的修持,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的修行。

  若称念者 依佛愿力 决定往生

  “若称念者,依阿弥陀佛之愿力,决定往生也。”这几句话法然上人讲的实在太好了。为什么我们念佛绝对往生?就是因为我们称念就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请诸位菩萨跟着信愿来读一遍:

  若称念者,依阿弥陀佛之愿力,决定往生也。

  每一个念佛人,谁不希望决定往生。那法然上人有告诉我们,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依自己称念的工夫,决定往生的吗?没有这样的开示。善导大师也没有这样的开示。善导大师跟法然上人,只要讲到往生极乐世界这一件事情,一定是讲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不会讲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依靠自己称念佛号的功德,或者依靠自己念佛的工夫,绝对都没有这样讲,因为《善导大师全集》跟《法然上人全集》,我都看了好几遍,没有!那你要不要相信这两位祖师开示的话?你要相信,你就很安心的念佛。

  “是故闻阿弥陀佛之本愿,无疑住于应得往生之道理,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应思决定往生也。”所以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道理不怀疑,内心安住在“我念佛应该会得到往生”,所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内心应该思惟,“我念佛决定往生”,所以内心里思惟念佛决定往生,这样的念佛,是经过闻信本愿名号的过程。最后法然上人说譬喻的话,这个譬喻也讲的好:

  “譬如身着香味所熏之衣,虽谓其源是彼香味,然而衣香熏身故,成为其人之香。”身体穿一件香味所熏的衣服,虽然源头是衣服的香味,可是衣服因为穿在身上,所以身上就会有香味;这样这个香味,就从这个人的身体散发出来,这个香味就成为这个人的香味。

  “本愿熏力之香味熏于名号之衣,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名号之衣熏身故,决定往生之人。”阿弥陀佛的本愿,犹如香味熏在名号之衣,所以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名号之衣,熏在我们称念的人的身上,这样我们就成为决定往生的人。我们身上本来没有香味,穿上了名号的衣香,那自自然然就有香味,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的愿力,使我们没有能力往生的人,念佛之后能够往生。我们靠自己的断惑证真,要了脱生死往生净土,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念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有救度我们往生的力量。这力量非常强,所以善导大师,才在《往生礼赞》说: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阿弥陀佛的本愿强到什么程度?强到连畜生、连鬼道、连地狱的众生念佛,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强到这样的程度,那我们人道的众生,无论什么人念佛,当然也能被这句佛号的愿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这样道理才说的通。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选自《决定往生语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往生)(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往生)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北部数位法师来访(81、9、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某法师率徒众来山请法(81、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戒期开示节录(81、4、3–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对台北佛教净友参学会开示(8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