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慈悲永远是最重要的


   日期:2016/3/27 19: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民间,很多人不知道释迦佛,但是知道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阿弥陀佛是唐朝善导大师在长安城,劝导全民众念佛,自己也念佛,而且每念一声佛,嘴巴都出一道光明。善导大师又称为光明善导大师。而观音菩萨的影响,最重要的,不是佛经记载的影响。华严、法华、楞严这佛门三大经,对观音菩萨都有详细的记载。但对民间影响最大的,不是佛经,而是传说,妙善公主的传说。现在观音菩萨的三个节日,就是妙善公主的传说导致的。

观音菩萨在印度的形象,是一头小马驹,神通广大,能令朽木开花,瞎子复明,瘸子走路。这些就像传说,但是不管你信不信,现在的大德,就有这种能力,比如说宣化上人,让哑巴说话。这是一个加持力。或者拜《法华经》,让双目复明,这些感应故事,屡屡皆是。这些超出想象力的范畴,只能靠相信了,就是大乘佛法,以信得入。这个信心很关键。

有的人说,妙善公主的故事是个传说。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创造妙善公主的人,一定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了。我常常想,观音菩萨为什么这么重要,除了观音菩萨循声救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观音菩萨的慈悲了。观音菩萨是慈悲的怙主。

娑婆世界很苦,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有生老病死等八种苦恼,那如何离苦得乐呢。靠佛法来。但是佛教经典,三藏十二部,浩瀚如海。如果是平民百姓,只能望洋兴叹。或者哪怕能读经典,但未必能真正的修行。或者哪怕去修行了,未必能成功。这时观音菩萨的救苦救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管你是需要出离世间的苦,满足世间的愿望,还是要满足出世间的成就。观音菩萨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是平民百姓,大字不识一个的来念观音菩萨,来保佑平安,寄托心灵的希望。而且连高僧大德,都以礼拜观音为日课。许多高僧大德,通过礼拜观音菩萨求得智慧,比如近代的星云大师,圣严法师等。还有古代的高僧,如灌顶大师,礼拜观音菩萨而开悟。

那么观音菩萨除了救苦救难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称赞一个善人为菩萨,这个菩萨,一般都是指的是观音菩萨。长的很庄严,说是菩萨,也是指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慈悲的代表,已经深入人心了。而这种慈悲的教化,是必不可少的。

民间拜神,神其实是正义的象征,可以扬善去恶。神会帮助好人而惩罚坏人。但观音菩萨的高度,超越了帮助和惩罚,超越了对立。变成了一种慈悲。对善人行善,内心产生慈心,对恶人不明因果行恶,而产生悲心。这是观音菩萨慈悲教化。

在中国有丰富的儒家文化思想下,佛法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话,主要由观音菩萨来护持。是观音菩萨教导,要做好人,说好话,做好事。这是观音菩萨的恩德。千百年来观音菩萨承载着教化人心向上的作用。我们礼拜观音菩萨,是礼拜一种慈悲。一个人内心积极善良,自然能得到观音菩萨冥冥的护佑。

要和观音菩萨感应的前提,是善良,是存好心。佛法的精髓,在于慈悲和智慧。真正的慈悲,是具足了智慧的慈悲。慈悲是基础。没有慈悲作为基础,一切的行动,都不称之为善举。可以说,一切都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

我以前见过报道,白礼芳,一个普通的老人,二三十年如一日的踩脚踏车,赚钱全部供养给贫困的大学生读书。到了90多岁,身体很健朗,在医院里面也是红光满面。去世后,全国许多人来悼念他。他虽然不懂得佛法,但是他做的事情,就是观音菩萨教导的事情。这是慈悲的教法,对挽救末世的人心,实在太重要了。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善良是基础。道度贤良,如果没有慈悲,懂得再多佛法,也是偏离了轨道。

我们众生,用黄金铺满观音菩萨来东土的路,都无法表达对观音菩萨的感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慈悲)(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慈悲)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正如法师: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