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为什么会看不起身边的人


   日期:2016/3/26 7: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网友提问:师父,我发现自己有一个毛病,就是常常会看不起身边的人,常常对很远的人不熟悉的人热情和期待,对身边的人却喜欢远离,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烦恼的体现。对离得远的人,是怀着自己的想象交往;对身边的人,则用烦恼的心去看待。我们本身有高慢心、嫉妒心等等,对不熟悉的人不容易引发出来,而身边的人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最直接、最鲜明的境界,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烦恼,恰恰是真正修行着力之处。

  网友提问:师父,被一些斤斤计较的人恶言相向、阴阳怪气地指责心情很不好该怎么办?我已经尽量和对方心平气和地讲清道理,但对方并不以为然。又看了一些喜剧电影来调节,还是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尤其是想到以后还要经常见她,就更不舒服了。我该怎么办呢?

  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自己,不是别人。他人恶语相向时,反省一下自己内心是否也曾有看不起对方的慢心?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烦恼,更没有办法去要求别人不起烦恼。能够平静接纳讥讽,就是修行的功夫,就能培植厚福。福德,就是内心的宽广。

  网友提问:顶礼师父!弟子总是控制不住发脾气。嗔恨心重,对待外人能够忍耐,但是对待家人很难忍住。弟子很烦恼!每次发脾气就自己感到没有资格做佛弟子了……希望师父慈悲开示!

  面对外人,我们能够隐藏自己的烦恼,但面对家人,我们的烦恼无处遁形。亲近的人是修行最难的对境,但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学佛就是要在自以为对的境界上转弯,依佛法除烦恼、破我执。慢慢修。

  网友提问:生病中,心情不好,因家人的照顾不周而生嗔恨心,如何破解。

  只想到自己,就会心情不好乃至嗔怒家人;反过来替家人想想,看到家人为自己付出的种种,理解家人的压力和辛苦,感恩心就会替代嗔恨心。

  网友提问:很多时候都脾气很暴躁,很容易对待家人和亲人说出狠话,事后又觉得很后悔,很想问问法师怎样才能收敛下自己的脾气,不要那么容易发脾气。

  要在平时生活的小处刻意控制自己的念头、语言,多换位思考、待人着想,多说柔软语、赞美语、感恩语,慢慢训练。

  网友提问:法师,请问如何自身面对亲人情绪容易失控的状况,这往往很矛盾,这如何修心呢?感谢法师。

  凡夫的心,烦恼多、智慧少,烦恼生起来时就会伤人,遇到谁伤害谁,只是亲人离我们最近,所以最容易受伤。如果离开亲人,和其他人住一起,就会伤害住一起的人。根本原因不是对境,而是自己内心的烦恼控制不住。所以需要修行,开发智慧、减轻烦恼。

  网友提问:师父,为何我对陌生人很客气随和却总对亲近的父母妻子发脾气?

  因为陌生人没有机会碰到我们的烦恼,而面对朝夕相处的亲人,我们的烦恼无处可藏。

  网友提问:顶礼师父!弟子请教师父,亲人是不是冤家来聚的呢?对其他反而可以柔和友善好宽容忍辱,可是对亲人,反而轻易就乱发脾气,事后后悔,却总改不掉?

  我们对距离远一些的人,往往比较容易掩盖自己的缺点;对亲人就无法做到,因为亲人天天相处在一起,所以我们的烦恼无所遁形。不要把过错推到“冤家债主”头上,而是要认清自己的烦恼。

  网友提问: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不肯让姥姥的其他儿女拿赡养费,也没有人替换照顾姥姥。但在照顾的过程中,她常常发脾气。虽然发脾气出自无心或者生活压力或者身体状况,但却给老人带来伤害给自己带来业障。我很担心她这种状态,可是无能为力,甚至在她身边会受到伤害。请法师开示指点!

  发脾气是源于内心的烦恼与痛苦,源于缺乏爱和温暖,也是一个人内心脆弱、需要人理解和关心的信号。作为亲人,其实我们不需要做太多事情,只要好好去倾听、理解、鼓励、陪伴,表达感恩与爱,就能抚慰痛苦的心灵。

  网友提问:师父,发现其实很多时候生活中能够伤害到自己的并不是不认识的人,哪怕他人无故的辱骂的伤害都没有自己熟识的朋友或亲人的不理解和伤害来的大,师父,想请问,这种时候该如何能够用佛道来伏住治愈伤口并理解他们?阿弥陀佛

  陌生人的辱骂带来的伤害,不及亲人的一句冷语,这正说明了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在的境界,而是自己内心对外境的领纳和认识。对于亲友,我们内心有感情、有执著、有期待,所以更容易起烦恼,受伤害。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应该回归到自己的内心来解决问题,“怨欲忘,恩欲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烦恼       XC法师)(五明学佛网:烦恼       XC法师)  

 普献法师:烦恼像婴儿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3.烦恼与菩提 

 杨云唐居士:如梦如幻的烦恼 

 杨云唐居士:勇敢面对烦恼 

 杨云唐居士:让烦恼打开天窗 

 许士群居士:烦恼的根源分析--集谛 

 陈兵教授:烦恼的辨认及对治转化 

 惟觉法师:习气的困扰及化解烦恼之道 

 惟觉法师:如何跳脱烦恼的束缚? 

 惟觉法师:如何消除冲突矛盾与烦恼? 

 王雷泉教授:“烦恼即菩提”辨析——以《六祖坛经》为中心( 

 王雷泉教授:“烦恼即菩提”辨析——以《六祖坛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