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佛都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日期:2016/3/22 17: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所以佛都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恭录2014大经科注314集

  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你看把出处全都标示出来,下面这一段《安乐集》,你看标示出来了,这个《注解》是会集“经”、“论”跟祖师大德的著作来解释这部经,每一段、每一小节都有来处、有出处,不是自己随便说的。所以这个《注解》是正知正见。这个经、这个《注解》会流传世尊末法最后的八千年。

  末法一万年,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千年了,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后面还有八千年,众生得度能够脱离生死苦海全靠这部经。希望大家多看看、多听听黄念祖老居士的《净修捷要报恩谈》,你就明白了,你就清楚了。真搞明白、搞清楚,你就死心塌地一门深入,你这一生决定成就,到极乐世界作佛去了。

  我们看下面:

  【解】又《安乐集》云,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

  这个语气多肯定,念佛的好处要专不要杂。我劝人是一部经、一部论。“论”是《注解》。一部经——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一部论就是这部《注解》,我们采取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真经,正知正见,《注解》。我们用功能专至相续不断、我读经相续不断、我念佛相续不断,只要做到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你就决定得生。

  【解】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

  “二谛”是“真谛”、“俗谛”。念念相续是“俗谛”;同时知道念念不可得,那就是“真谛”。“真谛”不妨碍“俗谛”,“俗谛”不妨碍“真谛”,这样念佛是“理一心不乱”;如果没有想到“念念不可得”,这一直念下去,念念都有所得,这个是“事一心不乱”。统统能往生,“理一心不乱”往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往生“方便有余土”。

  我们这个凡夫功夫不到家,临终最后一念是“信、愿、持名”,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个是往生“凡圣同居土”。但是你要知道,极乐世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阶级,有,不是没有,而事实上它的待遇平等。什么待遇?统统是法身菩萨的待遇,也就是统统都是实报土的待遇,你生到那边是“同居土”,可是你享受的是“实报土”,受用的,它是平等世界。这个就不可思议了,这是一定要去。为什么?这个不是你自己修得的,完全是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功德再加上四十八愿的加持,让你一到极乐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法身菩萨平等。所以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不能不去,不去就大错特错了。

  说下面,这是会其二谛,这是“理一心”,知道念念不可得,但是怎么样?

  【解】而能。系念相继不断。即是功德门。

  它能系念相继不断,这是功德门,智慧跟功德同时具足。

  【解】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

  这是《安乐集》上的话。

  【解】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

  知道念念不可得,而念佛功夫不间断,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就很高,阿弥陀佛一加持你全得到。为什么?你有知道,《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都知道“一切法,不可得;无所有,毕竟空”,你对一切法不执着,或者说执着比较淡,不像一般人那么坚固执着。执着很淡薄,丢掉无所谓,很容易放下。这种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利益无边。

  我们看末后这段:

  【解】现世行人,实应,谛信此说。不必,先求离相。但当老实持名。依相专至,无不往生。此实为众生度生死海,之指南针也。

  一点没错,它太殊胜了。

  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

  【解】上。广引经论。以明。持名念佛。殊胜利益。

  用意没有别的,让大家知道“信愿持名”利益无量无边,这个利益太殊胜了。

  【解】至于持念,而云专念。更云一向专念者。

  一个方向,方向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个方向,永远不改变。

  【解】如观念法门所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慈悲到极处。我们在上、中、下根里头属于哪一类的,自己要晓得、要清楚。上根对于经教,他一听就懂,他就能契入境界;中根就达不到;下根莫知所云,他听不懂,当然他也看不懂。但是这个法门,懂不懂都没关系。只要你能信,你愿意到极乐世界去,你会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成功了。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所以佛都劝专念无量寿佛名。

  下面这假设一个问答,再深明其义。

  下面这假设一个问答,再深明其义,

  【解】问:五种因缘(指五念门),皆是净业。何特于念佛行,专置一向之言耶?

  “五念门”里头只说持名念佛,没有说专,没有说一向,这什么意思?

  【解】答,此有三义:一、谓诸行为废而说,念佛为立而说。

  “诸行”是像《十六观经》里头讲十六种。十六种里面我们只取一种,只取第十六种,其他的十五种我们不修,废除这前面十五种,专修最后这一种,所以加上“一向”。我们这个经上讲的“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佛为立”,就是一个是废的意思,一个是建立的意思,这第一个意思。

  【解】二、为助念佛之正业,而说诸行之助业。

  用这个方法的人很多,什么是“助”?什么是“正”?念佛是正业,“诸行”是助业。有缘可以做,没有缘不去找。

  【解】“三、以念佛而为正,以诸行而为傍。故云一向也。”下释其义。“一向专念”,有下三义:一者,废舍余行,专立念佛。单提一句佛号,一门深入,不杂他法。诸行俱废,唯立念佛名号一法。是名一向专念。二者,唯以念佛为正业。为助此正业,而修诸行。念佛为主,余行为助。主摄诸助,助随于主。主助圆融,同入弥陀一乘愿海。

  我们修一切功德。修这一切功德为什么?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做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助行,那就是像我们平常断恶修善。断恶是离三恶道;修善,人天福报,我不求人天福报,我只求极乐世界,叫“一向专念”。我修一切福德,也是为求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享人天福报的,这就对了。所以主次分明。

  “三者以念佛而为正,以诸行而为傍。”或者是持咒,或者是礼佛,或者是诵经,都可以有。譬如现在还有很多念佛同学,身体不好了,有病了,他念《药师经》求药师如来,帮助他恢复身体健康;念《地藏经》帮助他消除罪业,那都是“傍”,“余行”,那是傍修的,不是正修。正修还是《无量寿经》,还是这一句佛号。这就对了。

  【解】一向念佛为主,虽不舍余修,仍可名为一向专念也。此论甚妥。是以念佛行人,莫不兼修礼拜、作愿、回向等念门也。

  这个就是“五念法”。

  【解】依据上说,则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大悲、准提等咒,

  有人《无量寿经》念完了,念三遍往生咒,或者念七遍往生咒,这是显密双修,以显为正修,以往生咒为助修,正助双修可以的,念佛亦如是。我念一万声佛号,念完之后念七遍往生咒,念二十一遍往生咒也行。统统都符合一向专念。

  下面讲了很多,很多念佛人他兼修“礼拜”、“发愿”。“发愿”有很多,都发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他也发四十八愿,这样都可以说是“一向专念”。甚至于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咒、大悲咒、准提等咒,

  【解】或兼持诵《心经》或《金刚经》等等,只须主助分明,念佛绵密,亦皆不违于一向专念也。

  统统都能算“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意思广泛,很广,如果我们如经所说,其它的经论,这些咒语统统放下,就一句佛号念到底,一部《无量寿经》念到底,这是“一向专念”里头第一义,第一个意思。第二、第三个意思,可以修其它的法门,但是统统都是要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行。

  你们要问我到底哪一种好?我跟你说三种都好,为什么?各人根性不相同,道理在此地。有根性很利的,有根性很钝,无论是利、钝,只要是你专持一部经论,或者附带还加几部经论,只要目标方向不错,我不求人天福报,我专求往生极乐世界,都行!都可以算是不违背“一向专念”。解释得好。

  【解】论曰。

  这个论,这上面还有名。

  【解】《无量寿起信论》更彰此旨。论曰:“行者既发菩提心,当修菩萨行。于世出世间,所有一毫之善,乃至无边功德,悉以深心至诚心回向极乐,亦得名为一向专念。不必弃舍有为,乃名专念。”

  我干这个善事,断恶修善,为什么?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把断恶的功德,把修善的功德统统回向,帮助我往生极乐世界。行,这不是不行,所以下面,念老,下面是念老的话:

  【解】此论甚契时机,当前世人,世事繁多,颇难摒除净尽,终日念佛。

  现在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越来越忙碌,越来越没有时间,怎么可能让他从早到晚去念一天佛、念一天《无量寿经》,他东西很杂很乱,那怎么办?

  【解】但能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事来便做,事去即念。

  确实这八个字非常适合于现代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一种行业,事情来了我就干事情,事情干完了就念佛,念佛不妨碍工作,工作没妨碍念佛。这是个好方法。

  【解】世法本无碍于佛法,何况更以世出世间一切善行,以至诚心回向极乐,故亦名一向专念。

  所以这很多种说法,都可以参考。只要方向目标是一,统统是。可以说都算是“一向专念”。

  【解】据《起信论》,兼行世善,尚得名为一向专念,更何况兼修余出世法。例如:蕅益大师《梵室偶谈》云:“又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

  参禅的人,要想往生到极乐世界,要不要改,把参禅放下,改修净土,不必要。行吗?行,真行,我相信。为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的条件,只是“信愿”,都是蕅益大师说的,往生极乐世界,完全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阿弥陀佛就接引你往生;“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不用念佛的功夫,我用参禅功夫,我用“信愿”取得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我那个品位,我以参禅功夫一样可以取。说得好。

  【解】又大师曾掩关结坛,持往生咒,求生净土,并作长偈为誓。偈云:“我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心,然臂香三炷,结一七净坛,专持往生咒,唯除食睡时。以此功德力,求决生赡养。”

  这种做法、修法。

  【解】足证但具往生信愿,则参禅持咒皆净土行也。又着《弥陀圆中钞》之幽溪大师,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临终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

  那他算不算杂学?你要晓得,这个里头记载他是预知时至,这个功夫成熟了,知道什么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这是很难得的一桩事情。为什么?《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他是修忏,这是诸经都有忏法,他统统修,忏除业障。

  记住,这里头一个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全是助修,不是正修。正修就一句佛号,这就对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专念       功德)(五明学佛网:专念       功德)  

 傅味琴居士:赞师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师圣诞开示)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