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不害众生是可以做到的


   日期:2016/3/22 10: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正如刚才所说,我们应把众生视为父母或自己的独子,然后对他们修慈心。《菩萨念佛三昧经》亦云:“慈心观众生,如母念一子。”然而,当今时代的有些人,开口闭口都说:“因为我是在家人,要养家糊口没办法不害众生。”其实,这也并不是做不到的,即使你是在家人,生活如理如法也不困难。

  从前,新疆地区的两个沙弥,修持文殊法十二年,终于面见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对他们说:“你们二人与我没有缘分,你们生生世世的具缘本尊是观世音菩萨,菩萨现化为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的形象,你们去亲近他吧。”于是这二人便前往西藏。

  他们虽不知吐蕃到底在何处,但还是凭着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心,终于来到了拉萨。他俩在药王山后面,看到尸骨横陈,血流成河,遍地都是割了头的、剜了眼的、砍了手的、剁了脚的,惨不忍睹。

  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听:“这是什么原因?”人们说:“这是国王下令惩治的。”二人听了特别害怕,心想:“这位国王肯定不是观世音菩萨,我们也很可能被惩罚,还是赶快逃走为好!”于是转身就往回逃。

  国王以神通知道二人要逃,便命大臣骑马追赶。这两个沙弥发现有人追来,吓得心惊胆战,更加拼命地跑。后面的人则拼命地追,最后把他们抓到了,带到国王面前。

  国王问他们为什么跑,他们把事情的原委如实说了。国王问他们想不想见阿弥陀佛,他们说想见。国王就将二人带到一个草地上,解开缠在头上的绸缎,露出阿弥陀佛的尊容。国王说:“这就是阿弥陀佛,我是吐蕃国王,你俩不必害怕。”

  他们惊魂未定地问:“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的怙主,可你为何涂炭生灵、滥杀无辜呢?”

  国王回答:“由于藏人刚强难调,所以我才显示幻化。但我下命令砍杀的那些人,全是我自己幻变的。实际上,我本人对一个众生的一个汗毛孔,也从来没有加害过。”

  随后,国王问他们想获得什么样的悉地。他们二人仍心有余悸,便托辞说:“我们身心已疲惫不堪,只想赶快回家。”国王就给他们一人一袋沙子,让他们头枕着沙袋,好好睡上一觉。当他们一觉醒来时,已在千里之外的自家门口了,袋里的沙子也变成了金沙。这两个沙弥因对菩萨的行为产生邪见,故即生中没有得到什么成就。这个故事,在《西藏观世音》这本书中有广述。

  其实,有些人刚好有善缘遇见一位善知识,但因为前世的恶业和暂时的因缘,对其行为产生种种邪见,以至于自己得不到法,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要知道,在依止善知识时,若对其言行全部特别尊重,对自己的今生来世有非常大的利益;但如果不能这样,反而用另一种态度来对待,这也会变成修行的违缘。

  国王松赞干布,实际上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执掌西藏雪域国政,统辖了局部的四部王国,征服了边境所有军队……成办这样广大的事业,他连一个众生的一个汗毛孔也没害过,那么如今,我们只是维持虫穴般的小小家庭,又怎会没办法不害众生呢?

  说我们的家庭像“虫穴”,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但看了这次日本大地震,海啸一下子把许多房屋轻易卷走,真的感觉这些跟虫穴没什么差别。

  为了维护这样的家庭,去伤害众生的话,是非常不合理的。伤害众生的下场是什么呢?就是自食恶果,今生来世感受无边痛苦。仅仅就今生而言,自己也得不到丝毫利益。毕竟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算你通过杀生等手段,暂时拥有一点点财富,但未来的苦果也足以抵消这一切。到头来,除了白白浪费自己的财产受用,根本没有谁依靠害众生而获得财富的。

  所以,我们对众生要修慈无量心,要像雌鸟养育小鸟一样。雌鸟在养育小鸟时,首先会筑一个柔软舒适的窝,然后用羽翼覆盖,给予雏鸟温暖,在它们不能飞翔之前,始终如一地轻柔、悉心抚育。同样,我们也要通过身体的行为、口中的语言、心里的念头,慈爱善待三界一切众生。

  在座每个人都发了大乘菩提心,如此一来,即使周围有非常复杂、野蛮的众生,也应该尽心尽力地维护他们,用佛法逐渐开导他们,直至他们相续成熟才放手,在此之前,不能舍弃任何一个众生。我们身体做的,应当是为了众生的事情;口中说的,尽量不伤害众生,而且要对他们有意义;心里想的,虽然很难全是无贪、无嗔、无痴的善念,但生起烦恼要尽快忏悔,想尽一切办法对众生产生慈爱心。以这样的身口意摄持,然后像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所说,先从自己身边的众生做起,范围慢慢不断扩大,最终遍于三界一切众生,这就是真正在修慈无量心。

  若能如此,华智仁波切也讲了,自相续“必定”会生起这种境界,就像口渴的人喝水定会解渴一样,这个是必然规律。当然,你没有修肯定没办法,就像不喝水,水也不可能自动流入你口中,但你若是喝了,水马上就能解除干渴。同样,这个法特别有加持力,我们修的话,肯定会有这种效果。

  因此,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修一下四无量心和菩提心,不要把加行修完之后,就将《前行》扔至一百公尺以外,再也不看了。这些法,乃至成佛之间生生世世都要修。我们先修加行,也只是打个基础而已,并不是让你修完后就放弃了。这不是什么修气功,观一观、摸一摸、推一推就可以。现在好多人对修行与修气功分不清,好可怜啊!不说了。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前行广释》第九十三节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慈悲)(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慈悲)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