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一向专修之念佛人相续念佛往生决定


   日期:2016/3/22 7: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十五段文仍然是法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法然上人所开示的法语,有的法语非常的简要,有的法语就比较详尽。不管是简要或是详尽,无非都是在开示正确的念佛知见。很多念佛人虽然很用功念佛,但是因为念佛的观念有所偏差,所以念佛的心中充满不安、充满顾虑、充满担心、充满害怕。事实上,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只要说到念佛这件事,无论佛经或祖论,都说念佛往生是容易,但是很多人念佛,因为在往生一事还未决定,所以难免心中充满不安。所以法然上人的法语,可以使不安念佛的行者安心。

  请看第二十五段《念佛决定往生文》:

  「论三心四修者,为成一向专修也;若已成一向专修者,不别论三心四修也。成为一向专修之念佛人,唯相续念佛,直至临终往生也。

  回顾此身,善时喜得往生,亦属别种之心;恶时思往生大事,亦属别种之心。唯不顾善恶,知称念必生,而从今以后,毕命为期,一向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纵虽信心浅薄,称名亦弱,亦唯应持决定往生之想;若往生大事有恐惧心,亦属别种之心。

  唯以念佛决定往生之得不得,非以心情为决,非以体验为决,非以听闻为决,非以传承为决。唯以念佛决定往生人之身份也、心情也、体验也、听闻也、传承也、善知识也、善同行也、净土宗也,此外一概不论。」

  这段法语法然上人说的太好了。我们念佛的观念,如果能够尊奉法然上人开示的法语,相信念佛的心境是法喜的、是安心的、是自在的、是解脱的。

  《念佛决定往生文》是一篇文。这篇文法然上人就是在说念佛决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法然上人、善导大师,这样了不起的古德,只要说到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都会用很肯定的话,决定往生、必得往生、一定往生。你读尽《善导大师全集》,读尽《法然上人全集》,你绝对不会看见善导大师、法然上人这样了不起的古德,在说念佛往生这件事情,用疑问词,念佛或许往生、念佛应该往生、念佛可能往生,不会这样说,因为这是疑问词。但是念佛决定会往生,你心中也许会这样问:“也是有人念佛没有往生的。”没有错,也是有人念佛堕地狱的,那就是因为没有将往生三法做好。

  “论三心四修者,为成一向专修也”,《观经》说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目的就是要使你一向专修念佛法门。四修就是恭敬修、无余修、无间修、长时修。说这四修法,目的也是要使你一向专修念佛。既然说三心说四修,目的就是为了要一向专修念佛,如果已经成就了一向专修的人,就不需要再论三心四修了。诸位菩萨!你有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吗?所以三心四修你就不必担心,就是这样每天念佛念到临命终,所以法然上人说:

  “成为一向专修之念佛人,唯相续念佛,直至临终往生也”,修净土法门,就是照法然上人这段法语去修去做就对了。“成为一向专修的念佛人”,就是每天老实认真在念佛了,念到何时呢?念到临终,阿弥陀佛现前来接引。阿弥陀佛现前来接引,还要念吗?继续念,念到成妙音如来。所以法然上人说“唯相续念佛”,这句话就是教导我们,念佛不间断的修持,今天也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明天也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后天也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日日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是相续念佛,这样叫做一向专念。不是说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这样解释,这样解释就错了。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怎么有办法做到,我们吃饭就忘记念佛了,去厕所也忘记念佛了,睡着了也忘记念佛了,忘记念佛的因缘太多了,但是记住!如果要念的时候,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是相续念佛。法然上人说的很白了,“直至临终往生”,念佛就念到临终,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如此。

  “回顾此身,善时喜得往生,亦属别种之心;恶时思往生大事,亦属别种之心。唯不顾善恶,知称念必生,而从今以后,毕命为期,一向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回顾这一身不管行善的时候,还是为恶的时候,除了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外,没有别种之心。在这里说的“别种之心”,就是没有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心,譬如说行善的时候,认为往生极乐世界是我行善,这样就是别种之心——不是!不是因为我行善使我往生极乐世界,是因为我念佛使我往生极乐世界,法然上人就是在跟我们说这样的道理,因为往生之正因,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是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无论做任何善事,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没有错,任何的修行都一概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相应第十九愿的愿力。修诸杂行的行者,回向求生极乐世界,相应第十九愿,不是相应第十八愿。

  那么,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是教导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清净报土,所以一定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极乐世界清净报土是无为涅槃界。无为涅槃界的果报,一定要修为无涅槃的真因;无为涅槃的真因,凡夫有为生灭的心无法修成,所以要用这句无为无漏真实的功德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来作为我们往生无为涅槃界的修因,这就是印光大师在《文钞》所说的,“以果地觉,做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用这句佛号作为我们修行的往生因,因为这句佛号的真因,有无为的功德、有无漏的功德、有无上的功德、有真实的功德,无为无漏的因才能相应往生无为涅槃的果土,这样因果才能符合。

  所以,“不顾善恶,知称念必生,而从今以后,毕命为期”,就是尽形寿。所以修行,你的心中就要如此的打算:念佛是一辈子的事情。每天都要吃饭,每天都要休息,每天都要念佛,一天三件事如果你做好了,你的人生绝对是彩色的,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你的人生当然是彩色的。这三件事通常比较会忘记的,就是念佛,所以必须将吃饭和休息,提出来一起说。毕命为期的念佛,相续的念佛,虽然文字所用不同,意思都相同,也就是一辈子,一向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事实上就是如此。因为有人念佛退道心,所以念佛要像是吃饭、像是休息,不可以不做。

  事实上,如果说比较深入的道理,不吃饭这个色身会饿死,不念佛这个法身会毒死,被烦恼毒死了,那哪一种比较严重?不念佛比较严重,因为不吃饭身体饿死,下辈子如果再到人间出生做人,又有身体了,但是不念佛,法身慧命毒死,堕落地狱受苦受难,那经过的时间是非常的长久。诸位菩萨!你若去看地狱图,看地狱的种种刑罚,看了你的内心一定非常的难过,也非常的恐慌,那么多人如雨点般在堕落地狱,受苦受难,就是很多人在造恶,堕地狱受苦报,所以要将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传播出去,让没有遇到佛号的人能够遇见,让没有善根的人能够种善根,让遇到佛号的人能够善根增上,让没有信心的人能够增上信心;将阿弥陀佛的救度传扬出去,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离苦得乐,那你的心就与阿弥陀佛相契相应了。

  “纵虽信心浅薄,称名亦弱,亦唯应持决定往生之想”,法然上人这样教导我们,就是要增加我们念佛的信心。虽然我们信心很浅薄,念佛也很薄弱,就是念佛念的不多,妄想很多,这就是薄弱。虽然是如此,但心中也应该要这样想:我念佛决定会往生。虽然我信心不够,但是阿弥陀佛决定会救度我;虽然我念佛工夫不好,阿弥陀佛也不嫌弃我,绝对会迎接我。不是说因为我们信心非常的好,阿弥陀佛才一定救我们,阿弥陀佛说,“你对我又没有什么信心,我就不要理你”,不会这样,阿弥陀佛不会嫌弃说:“你念我的佛号在打妄想,像你这种人我接引你有什么用,不要理你了。”阿弥陀佛不会这样。

  就是因为阿弥陀佛,对我们太了解了,知道我们对他的信心不够,阿弥陀佛更加悲愍;知道我们念佛会打妄想,阿弥陀佛更加哀愍,所以对我们绝对的救度,充分流露在“乃至十念”这句因愿文。如果我们念佛的工夫要好,不可能十念念佛工夫会好。不念个三、五十年,一天不念个好几万声,工夫怎么会好?你若一天念三声,就是念一百年,我告诉你,你念佛的工夫一样不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今天功课做完了,阿弥陀佛我要去玩了。这样念佛工夫怎么可能会好?念一百年也不会好。所以阿弥陀佛不会计较我们念佛多或少,才会发愿说“乃至十念”。阿弥陀佛如果只要求我们念佛工夫要很好,或是一天念佛要念很多,这是攸关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阿弥陀佛绝对会讲清楚说明白,因为阿弥陀佛有大智慧,有大神通,他知道我们众生的心理。我们众生说话会说不清楚、说不明白,佛发愿绝对不会说的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如果一天念佛就要念十万声,要念十年才会往生,那么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发愿,在第十八愿用名号要救度众生,他就会这样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一天念佛十万声,念满十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样,我们如果不念十年不可能往生,如果寿命很短的人,念九年就死掉了,就不会往生极乐世界;虽然你念十年,但是一天才念九万声,也是一样不符合往生的条件。可是阿弥陀佛有这样要求我们吗?没有!阿弥陀佛实在很慈悲,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既然说“乃至”就包括多念少念,阿弥陀佛都慈悲平等的救度,你念多我就以你念多接引你,你念少我就以你念少接引你。你一生多念,念五十年,一天念十万声,我就以你念五十年,一天念十万声来接引你;你快要死了才遇到佛法,念十声,我就以你快要死的佛号念十声来救度你。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的一尊佛。

  所以“乃至十念”的因愿文,充满了对众生绝对救度的悲心,跟阿弥陀佛赞叹鼓掌。

  但是,你知道阿弥陀佛如此发愿的悲心,你如果想说:“信愿师父!听您这样说,我何必打佛七,我也不要去念佛共修了,我只要等待快要死了,再来念十声就好了。”这样想不对!你临终不一定能够念出十声,你敢保证你将来临终能够念出十声吗?或许临终你变植物人了,或许临终你成为老人痴呆了,或许一场车祸,你根本连准备死的心理都还没有就没命了。九二一大地震天摇地动,只不过三、四十秒而已,有的人当场就死了,房子倒下来马上压死了,所以人命很无常。因此,时时当下念佛。

  “若往生大事有恐惧心,亦属别种之心”,“别种之心”就不是念佛的信心。“恐惧”,就是因为对自己往生不敢决定才会恐惧。《无量寿经》说:“大命将终,悔惧交至”,悔就是后悔,惧就是恐惧。一般人快要死了,会恐惧。诸位菩萨!你常常去安宁病房看快要死的人,你就会发现,快要死了的人,很多是很恐惧的。“我不要死!我不要死!”不要死也是会死,生命最无奈的就是死神降临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能力可以搏斗。死神的工夫很好,你凡夫的力量,怎么可能打赢他?世出世法,唯有阿弥陀佛的力量才能打败死神,所以当然请阿弥陀佛出来。要如何请阿弥陀佛出来?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南无阿弥陀佛,马上请马上来。“阿弥陀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来至此行人之所”,这是《观经》的经文。“常来”就是常常来,每天都来,一天来了好几遍。如果阿弥陀佛一天去你家好几遍,你会欢迎吗?你一定会很欢迎的。但是你一定会说:“我又没有看见。”如果看见,你还需要听师父讲经吗?我们就是因为对佛的真身无法亲见,所以信心才会薄弱。如果佛菩萨每天在你的面前出现,你能亲眼目睹,你一定会很有兴趣念佛的,也会很认真念佛,这是一定的心理。

  “唯以念佛决定往生之得不得”,这句话说的真好。能不能往生就看你有没有念佛,这句话就是这样解释。“唯以念佛决定往生之得不得”,你是不是得到决定往生,就看你是不是有念佛;有念佛就得到决定往生,没有念佛就决定没有得到往生,就是如此。

  “非以心情为决”,是不是会往生,不是看你念佛的心情,是看你有没有念佛。你心情很好,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救你,你心情很不好,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救你。阿弥陀佛要救你,不是说你心情好念我的佛号,我才救你;你心情不好,念我的佛号还会心情不好,我不要救你,四十八愿没有一愿,阿弥陀佛有这样发愿,没有!所以心情好念南无阿弥陀佛,心情不好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不是以心情为决定往生,是以有念佛或没有念佛来决定往生的。

  “非以体验为决”,法然上人说的真好。就是因为有人认为:你信阿弥陀佛本愿的行者,你对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没有体验,所以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够,这样你不会往生。错了!这样的观念不对,不是以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名号有体验才会往生,是有念佛才会往生。有体验没有体验,阿弥陀佛都会救你往生极乐世界,只要你念佛。体验,各人都不同。有的人听到阿弥陀佛的慈悲,心中非常的感动,有的人听到阿弥陀佛的慈悲,认为阿弥陀佛原本就这么慈悲的一位佛,说到体验、说到心情,这会因人而异。同样是看一轮月亮,有人看到月亮内心非常的高兴,可是有人看到月亮内心却是非常的伤心。各人的心情不同,所以不是以心情、不是以体验做往生的标准,是以念佛做往生的标准,有念佛就会往生,没有念佛就不会往生。

  “非以听闻为决”,也不是说一定得听经闻法才会往生,如果没有听经闻法就不会往生,不是!是有念佛才会往生,没有念佛就不会往生。不过,你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要多听闻阿弥陀佛的本愿妙法。确实是如此,同样念佛,当然我们要欢喜心念佛,不是要伤心念佛;同样念佛,我们要信心念佛,不是要疑心念佛,这是一定的道理。

  “非以传承为决”,也不是有传承有师承才会往生,没有传承没有师承就不会往生。念佛人一般都比较没有师承的观念,但是如果有师承,在念佛的修行比较不会走错路,观念知见比较不会偏差,譬如你以善导大师为师,你就是一心根据善导大师的法语开示实践,善导大师怎样修行,你就怎样修行,学习善导大师,有这样的师承,你修净土教法不会偏差。或者是你要以印光大师为师,依止印光大师,你将印光大师的《文钞》一本一本好好的读,照《印光大师文钞》的开示去实行,那你念佛也绝对不会走错路,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看你对哪一位祖师比较能相应,你喜欢善导大师,你就照善导大师的教法念佛;你喜欢印光大师,你就照印光大师的教法念佛;你喜欢亲鸾大师,你就照亲鸾大师的教法念佛,都会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如此。

  “唯以念佛决定往生人之身份也、心情也、体验也、听闻也、传承也、善知识也、善同行也、净土宗也,此外一概不论。”也就是在论身分的时候,不管你是什么身分,念佛就决定会往生;论心情,不论你是什么心情,念佛决定会往生;论体验,不管你是什么体验,念佛决定会往生;论听闻,不管你听闻净土教法深或浅,有体解或没有体解,念佛决定往生;论传承,就是你有传承没有传承,有师承没有师承,念佛决定往生;论善知识,就是你有善知识的教导、没有善知识的教导,念佛决定往生;论善同行,就是同样在念佛的莲友叫做同行,同样修行念佛法门的人叫做同行,也就是我们一般所称的莲友,有没有莲友一起共修,念佛决定会往生;论净土宗,你念佛专修净土宗,或是杂修净土宗,同样会往生,只是报土和化土的差别而已。就往生这件事,不管是专修或杂修,是第十八愿的念佛、第十九愿的念佛或第二十愿的念佛,都决定会往生,是到了极乐世界报土与化土的差别而已。“此外一概不论”,一概不论就是唯论念佛,其它一概不论。不管念佛的心有清净没有清净,有智慧没有智慧,有禅定没有禅定,只要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决定往生,法然上人就是在跟我们说这样的道理。这样的道理我们明白了,会使我们越安心念佛。(选自《决定往生语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往生)(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往生)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杨云唐居士:无我与往生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朝向西方路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妙莲长老主持佛七弘法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特稿选粹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北部数位法师来访(81、9、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某法师率徒众来山请法(81、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戒期开示节录(81、4、3–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对台北佛教净友参学会开示(8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