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


   日期:2016/3/15 18: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达摩血脉论》中的有关开示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

  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

  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若自明了,不学亦得。

  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妄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

  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

  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

  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问:“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

  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

  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

  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人,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

  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识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亦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

  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皆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

  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尚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

  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

  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

  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

  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YIN欲不除,凭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不言YIN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YIN欲本来空寂,不假断除,亦不乐著,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他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他何。”

  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二、《达摩破相论》中的有关开示

  问:“如经说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哉?

  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了如是义,名之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

  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向外求佛,徒尔虚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外求理,终无是处。

  故知过去诸圣所修念佛,皆非外说,只推内心。心即众善之源,心为万德之主。涅槃常乐,由真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出世之门户,心是出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门户者,岂虑难入?知关津者,何忧不达?”

  三、《达摩悟性论》中的有关开示

  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悟时无此岸。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

  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

  修道之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于心,心不生于色,即色与心俱是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

  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凡言离心无佛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著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佛未曾生心。

  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欲观于鱼者,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于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见佛者,忘于心。若不忘于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于水,尚被水所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