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决定往生语录十四


   日期:2016/3/12 8: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指赞劝励 众生称念 必得往生

  第十一段文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开示。《观经四帖疏》是善导大师一生的心血之作,对阿弥陀佛他力本愿的彰显,说的很好,如果我们能够花费时间精神,好好将善导大师的著作《观经四帖疏》研究透彻,明了通达了,我相信你的念佛,心中是充满了法喜自在,因为对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在你的心中已经安稳下来。

  照例信愿将这段文读一遍,让诸位对照一下。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纵令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以后,定生彼国”者,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即《弥陀经》中说:“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即其证也。

  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这段疏文,善导大师引用《阿弥陀经》的经义,来说明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定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对念佛人一心想要迈向极乐世界而言,善导大师这样法语的开示,令我们的心中非常的安稳踏实。念佛人对往生极乐世界一事,当然是希望能够在现在平生就明白,念佛决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一个念佛人,如果在平生不敢肯定念佛决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千等万等等到临终,以肉眼亲见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现前,才会内心安稳,这样一生的念佛,在心中就会充满了忐忑不安。所以修学净土法门,乃至任何佛法,都是一定要解行并进,行解相应。如果对这句佛号能救得了自己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不是在心中非常的通达明白,难免念佛就会充满不安,对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就不敢肯定。所以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法语的开示,特别能使我们念佛人破疑生信。

  “纵令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以后,定生彼国者,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这段疏文叙述,释迦一佛指赞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指劝十方念佛人求生极乐世界,所指劝的对象就是一切凡夫,也就是《阿弥陀经》所说的“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念佛的男子是善男子,念佛的女人是善女人,在此疏文善导大师直接说了非常明确,“一切凡夫”。净土法门所要契应的主要众生,就是一切凡夫,因为阿弥陀发愿的本意,用名号要救度的众生,是以凡夫为本。既然净土法门主要要契应的对象是凡夫众生,那么你我凡夫众生,念佛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事乃当然,这是天经地义,因为我们是净土法门所契应之机。印光大师在《文钞》经常说,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所以无论你是任何根性的众生,修学净土法门都是非常的适当。

  一切凡夫,“尽此一身”,就是尽此一报身,尽凡夫这一生的业报身,也就是尽形寿。尽形寿“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专修”净土法门,这句话只不过四字而已,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用两个“专”字,可见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相当主张,修学净土法门要专修。“专修”当然起行就“专念”,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是昨天南无阿弥陀佛,今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日日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从平生念至临终,一生老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是专念。如果昨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今天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明天念南无药师佛,后天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请问诸位菩萨:这样有专念吗?没有,这样是杂念,这样不是精进,这样叫做杂进。所以专修念佛法门的行者,自然契入阿弥陀佛所发的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杂修净土法门的行者,自然就契入阿弥陀佛的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所以第十八愿专修的教法,与第十九愿杂修的教法,所要契应的众生,虽然在因愿文都是说十方众生,但是契应的众生对象是不同的。所以你在因地起行,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专念或者杂念,是专修或者杂修,修因感果你都一清二楚了,这样在三宝门中修学就不会迷惘。你这样的修学,对佛法的信心,是智信不是迷信。如果自己所修的因,能感召什么样的果报丝毫不知,同样每天在修行,这样对佛法的信受就是迷信。迷昧佛法的真理,迷迷糊糊不知修因感果之理,当然是迷信。

  “释迦牟尼佛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以后定生彼国”,善导大师不管在《观经四帖疏》,或是在《往生礼赞》,或者是《般舟赞》,或者是《法事赞》,或者是《观念法门》,说到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用词用语都一定是用肯定词,用“必得往生”,用“定得往生”,都是非常肯定的话,不会说也许往生、大概往生、可能往生、应该往生,不会用这些疑问词、不定词。所以你只要“尽此一身”,也就是尽形寿,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专修净土法门,舍命以后,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肯定往生极乐世界。诸位菩萨!善导大师的法语你要相信吗?你要相信,当然你就会安心念佛,因为这样的文字非常浅显明白,只要识字的人都看的懂。

  “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释迦牟尼佛一佛所赞、所劝、所证,也就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同赞、同劝、同证。“赞”是赞叹,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劝”是劝勉,劝勉十方众生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阿弥陀经》的全文一千八百五十八字,世尊在《阿弥陀经》有三次劝愿,劝勉佛弟子,“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诵一遍《阿弥陀经》只不过是十五分钟的时间而已,诵快一点的甚至是十三分钟就可以诵完。短短十多分钟的时间,世尊殷切悲心劝勉佛弟子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劝了三次,表示世尊心中,确实非常盼望我们这种有生死的凡夫众生,能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同证”就是证诚,证诚的意思就是证明念佛成佛真实不虚。

  为什么在《阿弥陀经》释迦世尊一佛的赞叹、劝信、劝愿、劝行,或证诚念佛成佛不够,还需要十方诸佛同赞、同劝、同证呢?就是因为释迦世尊知道,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疑心的烦恼很重,所以为了要让疑心很重的凡夫众生破疑生信,所以《阿弥陀经》在六方诸佛段经文,世尊举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六方诸佛共同出广长舌相,劝勉自国的众生,“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也就是,汝等众生,应当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经》,因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教导佛弟子称念阿弥陀佛的教法,求生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往生净土世界,所以十方诸佛共同赞叹、劝信、劝愿、劝行,也共同证诚念佛成佛,这样就很容易使十方众生,心中明信。

  “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为什么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就是诸佛都是证悟大慈大悲的圣人。大慈大悲是从真性流露出来的,所以诸佛因为佛佛道同,所以一佛所化和一切佛所化都完全相同,一佛所说和一切佛所说都完全相同,一佛所赞和一切佛所赞都完全相同,所以下面说: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释迦牟尼佛说,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能往生极乐世界,药师佛也是这样说,阿閦毗佛也是这样说,十方任何诸佛都是这样说,将来诸位念佛到了极乐世界,最后成就妙音如来,你也会这样说,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往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制订五戒,对众生的教化,未来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降生在娑婆人间,对当时的娑婆世界众生的教化,同样是制订五戒。不会说释迦牟尼佛制订五戒对众生的教化,将来成佛的弥勒菩萨,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对众生的教化,废除世尊所制订的五戒,绝对不会,因为佛佛道同,教化是相同,只是诸佛如来在因地菩萨所发的别愿各有不同,因此广度众生的法缘,有所不同而已。

  “即《弥陀经》中说: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世尊在《阿弥陀经》正宗分的经文,最主要说出三大庄严,经文先说依报庄严,再说说法庄严,最后说出正报庄严,然后说出若一日若七日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经文的次序所隐含的道理,是非常的深奥。因为《阿弥陀经》的经文不长,一千八百五十八字而已,为了要让十方的众生生出向往极乐世界的愿生心,所以世尊先说依报庄严,介绍极乐世界大地是黄金铺地,介绍极乐世界的环境有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栏楯,介绍极乐世界七宝莲华池、八功德水,将极乐世界的环境做一个简略的介绍,使我们生出向往极乐世界的愿生心。

  到了极乐世界,闻法就非常的方便,所以其次世尊在《阿弥陀经》就说说法庄严,经文先说有情说法,再说无情说法。有情说法就是化禽说法,无情说法就是风吹行树罗网说法。《阿弥陀经》的经文,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阿弥陀佛为了要让极乐世界每一位众生,很殊胜方便闻法,开显真如,所以以神通道力变化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演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也就是三十七道品的教法,也就是指一切佛法。我们凡夫众生,念佛到了极乐世界,在清净的西方佛国,看见白鹤会说法,看见鹦鹉会说法,想要听什么法门就能听闻什么法门,心中一定感到非常的欢喜庆幸,而且感到神奇,就会想要了解这些化禽是如何说法,当详细聆听,自然了解了佛法,阿弥陀佛教化极乐世界众生的目的就达成了。不只是有情说法,令极乐世界每一位众生感到神奇法喜,无情的说法更是不可思议。《阿弥陀经》的经文说,极乐世界无情的说法,“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极乐世界微风吹动行树会出微妙的音声,微风吹着罗网会出微妙的音声,微妙的音声就是在说法,令极乐世界众生听闻之后,自然生出感念三宝恩德的心,经文说自然生出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说法庄严说完之后,众生从《阿弥陀经》的经文,知道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闻法是如此的殊胜不可思议,所以当然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要有修因,因此最后世尊就说正报庄严,正报庄严,先征释阿弥陀佛的名号意义,“征”是征问,“释”是解释,先征释阿弥陀佛的名号立名之义,经文世尊用光明无量与寿命无量这两种意义,来包括名号一切意义,所以《阿弥陀经》确实是“世尊赞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

  一切凡夫 一心专念 定得往生

  “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就是《阿弥陀经》正宗分,生因段的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在此善导大师说“一切凡夫”,那《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将《观经四帖疏》和《阿弥陀经》,佛经祖论两本宝典一起来对照,我们就知道,原来《阿弥陀经》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不是指圣人,是指凡夫。

  了解净土这么根本的思想道理,那我们进一步来探讨净土法门,要成就凡夫的特色。

  既然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以救度凡夫为本,那凡夫会打妄想吗?会!凡夫有我执吗?有!凡夫就是很容易看不开放不下,凡夫就是一边念佛的时候会一边打妄想。所以,既然净土法门要度凡夫为本,凡夫就是会打妄想才叫做凡夫,有不打妄想的凡夫吗?当然没有!所以阿弥陀佛的十二光明其中第三无碍光明,就是要普摄十方凡夫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无所障碍。《阿弥陀经》首先以光明无量来解释阿弥陀佛名号的意义,经文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名为阿弥陀”,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就是在说十二光明的第一无量光明;“照十方国”就是照耀十方诸佛国土的众生,就是在说十二光明的第二无边光明;“无所障碍”就是在说十二光明的第三无碍光明,所以《无量寿经》举出十二光明,《阿弥陀经》举出三种光明,包括其余九种光明,第四无对光明,第五炎王光明,一直到第十二超日月光明。所以念佛人称念六字洪名真如法体,有体必然有用,称体起用。念佛人被法体六字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耀,得到什么利益呢?现前消除业障、消灾免难,临终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往生西方、成就菩提,就是如此,这就是念佛的殊胜利益。

  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在此《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没说“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照经文说“一心不乱”,而是说“一心专念”。“专”就不凌乱、不纷乱,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明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后天也念南无阿弥陀佛,日日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为了要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广度众生,这件事不会动乱、不会凌乱、不会纷乱,实在“一心不乱”在说这样的道理。如果“一心不乱”解释为念佛要念到内心无妄想、进入禅定的“不乱”,那么净土法门应该就不是以度凡夫为本,因为没有一位凡夫不会打妄想,每一位凡夫都会打妄想,只是你有没有看见你的妄想而已。诸位菩萨!晚上你在休息的时候会做梦吗?会,信愿个人也会。“一心专念”,尤其是打佛七,到了第三天、第四天,也许你晚上休息的时候,就很容易佛号起现行,所以梦见念佛。

  “一心专念”,善导大师说的真好。所以善导大师法语的开示,一句一字都是要帮助我们念佛人破疑生信。净土法门,你就是好好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定得往生”,前面说“定得往生”,这里又说“定得往生”,只要说往生这件事,善导大师一定都说肯定词。善导大师的话你相信了,那你还需要担心念佛心中没禅定会打妄想,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还需要这样担心吗?不需要。

  “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也,即其证也。”这段文是善导大师举出《阿弥陀经》六方诸佛段的经文。说到六方诸佛,也就是十方诸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的比较详尽,说十方诸佛,《阿弥陀经》说的比较简要,说六方诸佛。有多少十方诸佛呢?“如恒河沙等”,就是非常非常的多。恒河的沙很细很多,十方诸佛多到像恒河沙,共同在五浊恶世,赞释阿弥陀佛的名号,赞叹释迦牟尼佛演说《阿弥陀经》,而且同时劝勉十方众生,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必得往生。前面用“定得往生”,在此用“必得往生”,都是非常肯定的话。

  “能于五浊”这句是总标,“恶时、恶世界”是指劫浊。人寿平均两万岁的时候就进入劫浊,我们现在就是劫浊的时候。“恶众生”就是指众生浊,就是众生的烦恼很重,所以我们现在出生在末法时代,是劫浊的时候,也是众生浊的时候。在劫浊的时候众生烦恼很重,有妄想、有执着、有分别,遇到善缘要行善薄弱,遇到恶缘要造恶强盛,所以这样的众生,要用什么法门来对治?念佛法门,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要救这样下劣的凡夫为先,阿弥陀佛实在非常的慈悲,跟阿弥陀佛鼓掌感恩。“恶见”就是见浊。见浊就是知见纷乱,有不少的人对佛法错误的认知,也就是邪知邪见。“恶烦恼”就是烦恼浊。在劫浊的时代众生的烦恼很重,烦恼重到多么重呢?不知道烦恼有多重,这样就是烦恼很重。我们这样烦恼这么重的人,不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如何出离三界?不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如何跳出六道?“恶邪”就是在五浊恶世的时候,众生的知见非常的邪思邪见。“无信盛时”就是疑心烦恼很重,对佛法不容易相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往生语录)(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往生语录)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三、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二、玉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