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谁是我们真正依怙?


   日期:2016/3/5 14: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皈依三宝的因

  『皈依』是佛教徒的基础入门。皈依是皈投或依靠之意,寄希望依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护佑。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的第一道门就从皈依开始。

  皈依三宝的因有二:

  1对恶趣之苦产生大怖畏,2深信三宝具有救度的能力。

  皈依里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皈依因、皈依境、皈依的次第和皈依的学处四部分。皈依的因,也就是我们因为什么原因而皈依三宝。

  通过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我们已经知道了生命无常和下三恶道的痛苦,那么观修这方面非常重要;尤其是人在生、老、病、死过程中所受的种种苦,三恶道的苦、包括中阴的苦,这些苦难以忍受,使我们产生大怖畏;我们不想要痛苦,想远离痛苦,跳出恐怖,想要得到快乐,那谁能帮助我们?我们要依靠谁呢?

  我们思维一下,在这一生当中,每个人在这一生当中都遭遇过很多的磨难,感受到痛苦;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苦可以帮助我们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可以将逆缘转成顺缘、增上缘,这有利于修行;但是每个人并不希望受苦,都想得到快乐;快乐与痛苦都是个人业力所感召的,由于每个人种下的因不同,所以感召的命运、境遇也就不同。自己当初种下善因,会得到善果;种下恶因,只能感受苦果,承担苦果,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如果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做的善事非常多,五戒十善清净,那么来世必定会感得人天福报;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若没有好好修积善法,造的恶业多,就像世间的人触犯法律一样,是要受到审判和惩罚的;我们触犯了因果法则,也要受到阎罗王的审判、定罪,恶业成熟堕入三恶道受苦是必然的;无论是堕入地狱道、畜生道或是饿鬼道,都是非常痛苦的。

  为了逃离痛苦,在阎罗王审判之前,我们就要赶紧想办法,寻求救星帮助;这个时候,金钱帮不了忙,家庭眷属帮不了忙,名利帮不了忙,世间的一切都没有力量能阻挡住我们堕入恶趣,那谁能够救度我们呢?谁能够成为我们真正的依怙呢?

  《广论》在道前基础里面讲到『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就是说,唯一能够帮助我们脱离苦海的只有上师三宝;只有上师三宝有这个能力解救我们。除此以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我们。我们如果不想在轮回当中感受痛苦而寻求解脱的话,首先就要去皈依三宝。无论是显宗也好、密宗也好、金刚密乘也好,入道的第一个大门就是皈依,三士道的命根也是皈依,一切加持和功德的根源还是皈依。

  《广论》里面引用陈那菩萨云:『安住无边底,生死大海中,贪等极暴恶,大鲸嚼其身,今当皈依谁。』由于贪嗔痴慢的苦恼,我们不断地造了无边的恶业,就如在无边无底的生死大海,我们强烈的贪嗔痴就像凶恶的大鲸鱼一样,每天都吞噬着我们,非常痛苦,不得自在,那如何才能解脱呢?

  马鸣菩萨在《一百五十颂》回答:『若谁一切过。毕竟皆永无。若是一切种。一切德依处。设是有心者。即应皈依此。赞此恭敬此。应住其圣教。』就是说只有断除一切烦恼,彻底断除所知障和烦恼障,皈依遍知一切、功德圆满的伟大的佛陀,佛陀所讲的法可以帮助我们出离轮回,救度我们出离苦海,那我们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依靠三宝的引导和救度,以佛为向导,法为所依,僧为助伴,这样发誓皈依上师三宝,我们才能够得到究竟快乐。

  我们每天都要去思维生死轮回的苦,观修恶趣的苦,了知有苦才能够生起出离心,厌离心,为了从轮回中得到究竟解脱,不要再贪恋这个虚幻的世界;要认识到只有依靠三宝这唯一的救星才能够救度我们,在心相续当中生出定解;这样才能生起猛烈的出离心,生起强烈的依靠三宝、相信三宝的信心,生出皈依的因,深信三宝一定能够成为我们真实的依怙,只有佛,法,僧才是我们最究竟的依靠,除三宝之外,没有其他真实的皈依处。

  我们皈依了三宝,就有了皈依的基础,也就有了善法的基础;而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要全心全意地相信三宝,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心,这非常重要。

  我们皈依三宝、依靠三宝、听三宝的话,忏悔罪业、五戒十善清净,那么我们无论今生也好、来世也好、乃至生生世世,都可以得到幸福快乐,最起码能得到人天善果,直到最终成佛。曾经佛陀和无数的高僧大德们也是从皈依三宝开始的,并最终达到了圆满了佛的果位。

  所以,我们要经常思维、观修三恶道的痛苦,在相续中生起强烈的出离心;只有生起了出离心,才能够种下解脱的因。当然了,三恶道的痛苦以及众生的痛苦,在我们现在的心相续当中还不可能很快就生起来,如何思维观修三恶道的方法,很多高僧讲过,我在上一节课的时候也讲过,你们要细细去体会才行。

  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稀里糊涂的听到别人说皈依好就跟着别人皈依;为什么皈依呢?他不知道,他不明白真正皈依的因。

  三士道皈依的心态

  《菩提道次第广论》根据每个人的根基不同、心态和思想动机的不同,皈依包括上士道皈依和上士道行者皈依心态;中士道皈依和中士道行者的心态;下士道皈依和下士道行者的皈依的心态。

  下士道行者皈依的心态,也就是他修行追求的目标,来自于观修三恶道的痛苦,并产生大怖畏;通过五戒十善清净,能够感得人天善果;也就是希望来世继续得到暇满人身,闻到正法,值遇到善知识,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他没有发大愿、没有发菩提心,对世间的利益所求要更多一些。比如,希望有个好工作、家庭和睦、有个好婚姻等等;相对来说,有这样心态的女众比较多,当遇到心里非常浮躁、情感不和、老公有外遇了、生意赔本了、买卖不顺当、工作不顺心、身体不舒服、不健康时,她就想得到三宝的帮助而皈依;这样,她的心里有个寄托、有个依靠;特别是初学者,大多是以这种怀着求回报的心态来皈依的,那以这种心态皈依的是下士道的皈依。

  对于这类皈依的人,三宝对他有没有加持力?那也是有的。不是说没有,但是相对来讲,得到的加持比较小。因为持什么样的发心,将得到什么样的果,他就是为了获得人天福报而皈依的,这就是他们皈依的心态。

  中士道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皈依的?他的思想和他的动机是什么呢?

  有些人来到寺院皈依三宝,是因为他不但觉得三恶道是苦的,其他的道也苦;在人道有生老病死苦,三苦,六苦,八苦,爱别离苦,天道也有死苦,他认识到生命无常,整个轮回都是痛苦的;他想得到快乐,他想摆脱痛苦、脱离轮回,他不想在这个轮回里不停轮转,他希望得到永久解脱,能够达到阿罗汉、缘觉菩萨的果位。这样的人发愿就是为了他自己,他的心态比下士道要高一些,价值概念和思想的见解等等也要比下士道高一些,他的所求也会得到三宝的加持,以这种心态来皈依的就是中士道的根基,这是中士道的发心。

  上士道的发心是什么呢?他来皈依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不但认识到自己在人间的苦,还观察到一切轮回的众生也都沉溺于苦海遥遥无期;知道一切众生皆是自己往昔累生累世的父母,在犹如火坑的苦海里,哪怕一个小时、一分钟、几秒钟甚至一刹那都非常痛苦。那咱们想一想,饥渴之苦的饿鬼道;寒热之苦的地狱道;每天都争斗不息的阿修罗道;互相残害、被人役使之苦的畜生道;不得不面对五衰痛苦的天人们;六道里面的一切众生都在痛苦中煎熬,那上士道的行者的皈依不但自己要解脱,更是发大愿,为了尽虚空遍法界的如母众生都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获得最究竟的解脱而发心皈依、誓愿成佛!我愿意承担一切如母众生的灾难和痛苦。这就是上士道皈依的发心。

  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皈依的心态、心量不一样,思想动机不一样,愿力不一样。

  下士道的思想动机相对范围较小;中士道的发心比下士道稍高;上士道发的大愿,比中士道的发心高。

  三士道皈依的心态大家都清楚了,现在,你们反思一下自己皈依佛门的目的是什么?观察一下自己的相续,皈依时是持什么样的心态去的?首先要把这个弄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去皈依。

  大家已经知道皈依是入道之门;没有皈依三宝之前,我们说自己信佛,来到寺院里烧香拜佛,这都是非常好的,但是还没有真正成为佛的弟子;现在我们都已经皈依了,刚开始我们可能为了想得到世间的福报,以下士道的发心和动机去皈依;现在学习了《广论》皈依的章节,开始明白了什么是皈依的因,就要调整自己的动机和心态,进一步提升自己到上士道的境界中,这样,皈依的戒体才是非常好的。

  在修学的过程中,宗喀巴大师告诫我们,皈依三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为和心态上。佛法就是信愿行,信贯穿整个修行过程。我们只有对皈依三宝的因奠定下坚信的基础,才能跟《广论》相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