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48[安忍品]


   日期:2016/2/21 22: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所谓的这些敌人或仇人在嗔恨我们的时候,或以害心来伤害我们的时候,都是不由自主的,也是无意的。我们为什么会把他们视为敌人或仇人呢?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对我们生起嗔恨心了,他们伤害我们了。其实,他们也不愿意生起嗔恨心,也不愿意伤害他人,但是在遇到一些对境或外缘的时候,也是不由自主的,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以生嗔恨心为例,他们怎么会愿意生起嗔恨心呢?但是在遇到对境或外缘的时候,这些嗔恨心等烦恼就会强行地涌现,所以他们也是很无奈的。平时,他们也不愿意伤害他人,不愿意做坏事,但是烦恼一生起来,业力一现前,就会不由自主地去伤害他人,去做这些坏事。由此而知,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被烦恼控制着,是由业力牵引的。如果我们真正能这样认真地思维,其实没有什么可嗔恨的。

  若是你很理智,若是你以智慧这样去观察,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起悲悯心,应该可怜这些众生。所谓的这些敌人或仇人也是被烦恼控制,由业力牵引,在六道中轮回,遭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受害者,也是苦难的众生。同时,我们还应该想到,他们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被烦恼牢牢地控制着,正在遭受着轮回的痛苦,我们应该可怜他们、悲悯他们。

  可见,如果我们生起嗔恨心,甚至还想去伤害他们,这样是不理智的,也是不智慧的。因为你没有好好地去了知事实真相,也没有以智慧去观察。作为一个学佛修行人,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不能盲目与冲动。内心应该具有理性,以智慧去观察: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样的因缘?当你真正了知了事实的真相,不但不会生起嗔恨心,甚至还会悲悯这些众生,这样才能真正修出安忍。你内心不混乱,心没有动摇,这叫真正的安忍。如果我们只是强忍或控制,那不是真正的安忍。本来就不应该嗔恨他们,本来就不应该去伤害他们。

  站在佛讲的因果的角度去思维,也是如此。我们之所以受到伤害、遭受痛苦,是我们自己所造的业导致的。若是自己没有造恶业,能遭受这样的恶果吗?不可能的。有因才有果,如是因,如是果。如果你懂得因果,深信因果,也不会生起嗔恨心,也不可能再去伤害众生。因为这都是自己造恶业、结恶缘的果报,若是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

  大家真的要懂得因果,深信因果!这是根本。很多人现在都修空性、无我,但是根本都是因果啊!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把因果弄明白了,并且深信因果了,才会有真正的空性见,才会产生真正的无我的智慧,之前是不可能的。当遇到有人伤害你等对境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自己往昔造的业,这是跟他结的恶缘,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这时你的心里不会有嗔恨,只会有惭愧。若是你念一转,心里忏悔,这个缘当下也就了了,这个痛苦很快就会过去,这才是根本,这才是脱离烦恼、痛苦最好的方法。否则,如果你也生起嗔恨心,再去伤害他,又造恶业了,又结恶缘了,你内心的烦恼也会越来越增长,内心的痛苦也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佛强调:众生不能再愚痴、颠倒!大家不能再犯糊涂,不能再继续制造痛苦啊!

  此外,我们可以思维:烦恼是怎么生起来的?所谓的怨敌对我们生起嗔恨心,以害心伤害我们的时候,这些嗔恨心、害心也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这讲的是空性的道理。因缘和合而生,实际没有生,它就是这样的一个空性的法。一切都是显而无自性,一切都是如幻如梦般。如果你站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去思维,那就更不会生起嗔恨心了。

  若大家想修安忍,就要明白这些真理。你要了知这些事实真相,要有这种正知正见,内心要充满智慧,才可以修安忍,才可以做到安忍,之前难啊!遇到对境时,心能不动吗?能不嗔恨吗?“怎么这个态度啊?怎么这样对待我啊?怎么这样欺骗我、伤害我啊?”总是这样怨天尤人,自寻烦恼,自找痛苦,这就是轮回,这就是凡夫啊!

  寅二(遮破自主之作害者)分二:一、共破神我与主物;二、别破常我。

  卯一、共破神我与主物:

  纵许有主物,施设所谓我,

  主我不故思,将生而生起,

  不生故无果。

  昨天我们讲了,这些所谓的敌人以及他们对我们的害心都是不由自主而生、无意而生,都是因缘和合而显现的。

  但是数论派、胜论派等这些外道则有不同的观点。数论外道承许主物,胜论外道承许神我。根据他们的观点,在世俗谛的角度,他们也承许都是无常的,变化的,依赖于它法的,不是独自存在的;但是无论是主物、神我都是胜义谛,是恒常不变的,都是不依赖于它法而独立存在的。之所以安立主物或神我,因为他们认为一切清净与不清净,好或者不好的显现、缘法,都是由它们来造作,因它们而产生。

  根据这些外道的观点,敌人、嗔恨心等都是由主物、神我特意造作、产生的,都是自主的。现在怎样遮破或推翻这些观点呢?主要是以他们自己的说法前后矛盾而遮破。他们所安立的主物、神我都是恒常不变的,是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的。

  首先,主物或神我不能造作、产生果法。

  第一,既然它是恒常不变的,不能有变化,那么或者它永远产生这些果,或者它永远不能产生这些果。但是,实际上这些果法时有时无,有时候产生,有时候不产生。若是果法有这样的变化,它就有变化了,就不是恒常的,这和他们自己的观点相违,所以是不能承许的。因此,它不能造作这些法,不能产生这些果。

  第二,若它是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的话,也没法造作和产生这些果法。它不依赖于他法的话,则这些果法或者是永远存在,或者是永远不存在。若它是不依赖于他法的话,由它产生果也是不要依靠他法的,那么只要有它的存在,它所产生的一切法应该都存在。然而,这都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我们有时候快乐,有时候痛苦;有时候他是你的亲人,有时候他又变成了你的敌人;有的法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以上种种情形说明:一切法有种种显现,各不相同,因此无法由这样的主物或神我产生。

  可见,这些外道承许主物或神我是“恒常不变”、“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若是这样,它们就不能造作,也不能产生果法。

  其次,主物或神我的存在也是不合理的。

  第一,若它们是恒常不变的,就不可能通过因缘而生。因为若是通过因缘而生,就要先有因缘的聚合,然后才能产生这个果,这样就出现了“先没有而后有”的过程,而一个恒常不变的法是不能有这个过程的,所以这是不可能的。若是它没有依靠因缘的话,就没有产生了。若它没有产生,它就是不存在的,如同石女的儿子一样。石女是不能生子的,所以世上不可能有石女的儿子。既然神我或主物自己不可能产生,那么由它产生这些果也是不可能的,是不合理的。若是没有通过因缘而生也可以说存在的话,那一切都可以承许为存在了,兔角、石女的儿子也应该存在,可见这是不合理的。若你仍然坚持认为“神我或主物应该是存在的”,那么你有什么依据来证明啊?仅仅是这样承许而已,根本就没有依据。若是没有依据,而只这样承许,就可以存在的话,那么任意想与任意说的任何事物也应该都存在了。

  第二,根据他们的观点,主物或神我是不依赖于它法而独立存在的;否则它若是依赖他法的话,就是不自在的,那就不是胜义谛了。既然主物或神我是不依赖于他法的,那么它又怎么能产生呢?它不产生的话,怎么可以说是存在的呢?

  可见,他们承许主物或神我都是存在的,这是不合理的。既然它们自己没有产生,也就不可能由它们来产生果法。

  数论派外道承许主物存在,并由它来造作一切;胜论派外道则承许“神我”存在,由它来创造一切。他们认为,敌人、嗔恨心等这一切法都是由主物或神我来造作的。此外,有些外道也认为,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神创造或赐予的。这些观点都是不合理的。这些果法还是不由自主的、无意当中,以因缘和合而产生的。

  卯二(别破常我)分二:一、破享用者;二、破能生果。

  辰一、破享用者:

  常我欲享果,于境则恒散,

  彼执亦不息。

  这是单独遮破“神我”。数论派也承许“神我”,数论派认为由主物造作创造一切缘法,然后由神我来享受这些。主物只能造作,没有别的作用;而神我则感受、享受这些。

  当这个“神我”去感受由主物给它造作的这些法的时候,能取是神我,所取是造物主所造作的这些缘法(造物主和主物在这里是一个意思)。

  数论派认为:“神我”是恒常不变的,是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的。所谓的“自在”,就是指不依赖于他法、独自存在的。

  第一,既然能取的神我是恒常不变的,那么当它去享受、感受这些对境的时候,对境也应该永远是一个,不能有多个;而且对境不能有变化,否则若是有各种对境,它也应该在变,不可能不变。因为所取和能取应该是相应的,有多少种所取就应该有多少种能取,所取有变化的时候,能取也要有变化。比如,当神我去感受敌人的时候,能取的感受只有一个对境,若是敌人就应该永远是敌人,不能有别的所取,也不能有别的对境。若是有别的所取、别的对境,能取就应该有变化。但是,实际上它所感受的对境有各种各样,包括亲人与敌人,快乐与痛苦,好与坏,清净与不清净等等。可见,如果神我不变,这不符合实际;如果神我有变化,却又违背了他们自己的宗规,这就不合理了。

  第二,如果神我是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的,那么它怎么能趋入对境呢?它一旦趋入对境了,就依赖于他法了。当有这样的对境存在时,它就享受这样的一个法,这样它还是依赖于他法的。若是不依赖于他法,神我就不能趋入对境;若是趋入对境,它就依赖于他法,这样就违背他们自己的宗规。因此,无论怎么承许都是错误的,都是站不住脚的。

  可见,这些外道的观点仅仅是自己这样承许而已,若是以理证去观察、分析,都站不住脚,都可以彻底遮破,都是不合理的。

  辰二、破能生果:

  彼我若是常,无作如虚空。

  神我有两种:一个是数论派所承许的神我,还有一个是胜论派所承许的不可思议的神我。尽管他们都知道世俗谛的显现法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但是他们认为这些法的产生必须要有一个依靠或者一个因,因此承许主物或神我的存在。根据佛教中观派究竟的观点,一切都是从空性中产生的。诸法的自性是空性,所以可以无碍的显现。但是外道达不到这个境界,包括内道有实宗等的观点也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外道更达不到了。

  此处遮破的是胜论派所安立的不可思议的神我。若这个不可思议的神我是恒常不变的,它就不能有造作,也不可以产生这些法。如果它有造作,能产生这些法的话,它就有变化了,就不是恒常了。若它不是恒常,这不符合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不可能这样承许,否则就违背了自己的宗规。若它是恒常不变的,就不能造作,那么它怎么能产生这些法呢?这是不可能的。

  此处以“虚空”作比喻。虚空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由虚空来产生、造作这些法。同样,神我若是恒常不变的,它就没法造作,因此就不可能产生果。若恒常不变的法还可以产果,那么这些果或者永远产生,或者永远不产生。既然造作者是恒常的,它所造作的法也必须变成恒常的。

  这些外道也是在抉择胜义谛。数论派、胜论派主要是承许主物、神我;还有一些外道信梵天王等,认为梵天王造作了一切。

  内道也抉择胜义谛,小乘有有部和经部,大乘有唯识和中观。

  小乘的有部和经部认为:这些显现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但它们是通过什么产生的?他们承许刹那心和极微尘,通过极微尘而能显现物质,通过极微尘和刹那心而能显现一切。

  大乘唯识宗认为:能取、所取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但是远离能取所取的刹那心是存在的,是恒常的,由它来显现一切。相对于有部和经部的观点,唯识宗的见解比较高,因为它不靠外在,它不承许外在的物质,不承许极微尘的存在。他们认为,在最究竟的胜义谛上,所取和能取都不存在,但是远离能取、所取,属于胜义谛的刹那心是存在的。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因刹那心而显现、产生的。

  我们也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根据麦彭仁波切的观点,这些缘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但是我们所说的刹那心之自性也是空的,而唯识宗则承许刹那心是实有的、实成的,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

  大乘中观认为:物质与精神等一切法都是因空性而显现。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性,所以都可以显现;若是世上有一个实成法,一切都不可以显现。

  各宗的观点是有差别的,中观派的观点是比较究竟的。

  昨天讲了,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不观察的时候是存在的,通过智慧一观察,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因为都是空性的,所以可以产生。今天也是在遮破外道的观点。在抉择胜义谛时,中观派的观点是正确的、比较究竟的,这些外道以及除了中观之外的内道的其他观点都是错误的。

  纵遇他缘时,不动无变异。

  作时亦如前,则作有何用?

  谓作用即此,我作何相干?

  这是一个辩论之处。对方认为:神我是恒常不变的,但是遇到外缘这些无常法的时候,它就可以产生果。

  那么,这些外缘对神我有没有起到作用?若是对神我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话,“它通过外缘而产生果”就不合理了;若是对神我起到了作用,它就有变化了,不可能没有变化。只要对它起到了作用,就是对它进行造作了,这样它怎么能没有变化呢?

  “纵遇他缘时,不动无变异”:当这些外缘对它起作用时,它不能变化,否则就违背他们自己的宗规了,他们肯定不会这样承认。

  “作时亦如前,则作有何用”:若是它和以前一模一样,那就只是口头上说对它产生作用而已,实际上并没有对它起到作用。若是实际起到作用的话,它就应该有变化了;若是它有变化了,就不是恒常的了。若是起到作用了,但它没有变化,说明还是没有起到作用。

  “谓作用即此,我作何相干”:作用和神我这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样怎么能说对神我起到作用了呢?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对方认为“神我是恒常的,但是当它遇到无常法这些外缘的时候就会产生果”,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的话,就会认为这种说法也是可以成立的;但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寅三、摄义:

  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应嗔,如幻如化事。

  因此说,所有万法均是依靠他力而生,一切外缘也是以前前之力而产生,所以它们都是不由自主,而且前面的边际无穷无尽,自主的任何事都不可能有,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就不会再嗔恨无实中显现如幻化般的一切事物。

  丑二、遣除除嗔不应理之邪念:

  由谁除何嗔,除嗔不如理,

  嗔除诸苦灭,故非不应理。

  如果说:既然一切如幻化般无有真实性可言,那么由何人或依靠何种对治来遣除何种嗔心呢?遣除也是不应理的。

  答辩:在世俗谛中,承许依靠去除嗔心而息灭依于嗔恨的所有痛苦,因此并无不合理之处。这是善天论师及《释论》中解释的。《大疏》对“一切若以缘生则遣除嗔恨不应理”的观点也作了答复。

  丑三、摄义:

  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

  “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当我们见到仇敌或者亲友做非理之事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怨敌或亲人嗔恨和伤害我们的时候。

  “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这时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如理思维,从而能够心甘情愿地乐观接受。

  前面讲了很多种道理:第一,这些敌人、亲人生烦恼、伤害我们,也是不由自主的,也是无意的。当遇到一些外缘而自然生起烦恼时,他们控制不了,然后就伤害我们。其实,他们也是不自由的,也是痛苦的;第二,他们之所以伤害我们,也是我们自己的因果,是自己造恶业的果报;第三,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都是如幻如梦的。

  如果你明白了上述这些道理,当他人嗔恨我们或伤害我们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不烦、意不乱。为什么说还能欢喜地接受?因为这些都是来帮我们消业的,也是来磨炼我们的,是我们解脱和成就的助缘。若是能这样思维,就能做到心平气和、心甘情愿、欢喜地接受。

  大家是否觉得很难做到?如果你真正明白、深信了前面讲过的这些道理,就不难了。对一个普通凡夫来说,难;对一个修行人来说,不难。不明白这些真理的时候,难;若明白了这些真理,不难。

  其实,这些所谓的敌人也是不自由的,他们的内心也是痛苦的。由烦恼来控制,由业力来牵引,他们也是这样在六道中轮回,遭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有什么可恨的?应该可怜他们才对,应该悲悯他们才对。“如是因,如是果,不造不受,自造自受。”你把这几句搞清楚、弄明白了,当面对痛苦和伤害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做到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如果你真正证悟了缘起性空的真谛,那就更不用说了。其实所谓的烦恼、痛苦,其自性也是清净的。犹如冰是水,但水不是冰;同样,烦恼即是菩提,菩提不是烦恼。若是你明白这个真理,当下就解脱,当下就圆满了。

  若苦由自取,而人皆厌苦,

  以是诸有情,皆当无苦楚。

  假设说痛苦是随意而成的话,那么任何有情众生都不希望自己痛苦,由此一来,一切众生都不应当有痛苦了。

  我们所谓的敌人、仇人生起烦恼而伤害我们的时候,都是无意的,都是不由自主的。对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思维清楚。如果烦恼能随他们的意志或者能自主的话,那么谁愿意烦恼,谁愿意遭受痛苦呢?谁都不愿意烦恼,谁都不愿意遭受痛苦,这样众生就不可能有烦恼,不可能遭受痛苦了。

  他们之所以生起烦恼、痛苦、造业,也是不由自主的。我们很多时候会说自己“身不由己”,其实这不是真正的身不由己,这些敌人在嗔恨和伤害我们的时候才真正是身不由己。他愿意烦恼吗?在座的各位,谁愿意烦恼啊?谁都不愿意烦恼!谁愿意伤害别人?谁愿意造恶业啊?谁都不愿意,但是业力现前的时候,没有办法。

  当遇到一些外缘的时候,嗔恨心等烦恼自然就会生起,因为你没有对治法,你也没有修行。如果你有修行,有智慧,有对治法,你就可以不让烦恼生起,可以不让自己痛苦,这时才是真正自主的,才是真正的自在啊!之前都是不自在的。

  真的,我们这些凡夫众生,都是一样的,可怜啊!所以,不要互相嗔恨,不要互相伤害吧!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和利益。为什么都互相雪上加霜呢?为什么这样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呢?佛讲了八万四千法门,都强调的是不要愚痴,不要颠倒。痛苦是自找的,烦恼是自寻的,所以大家不要自寻烦恼,不要自找痛苦。

  你修安忍、转念,对他人没有什么,但是你自己可以解脱。这都是圆满自己、解脱自己的方法。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能为自己?为什么偏偏要为他人?”你为自己,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你为众生,这是一切利乐的来源,这是解脱你自己、圆满你自己的方法。自私自利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你的福德和智慧为什么达不到圆满?就是因为自私、自利。如果你能利益众生,能为众生着想,你就可以解脱烦恼,圆满自己。这都是方法啊!

  为自己的时候就要去为他人,把他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这才是最大的快乐。自私自利、我执我爱完全是一种狭隘的心态,什么也容纳不了,什么也接纳不了。为什么处处都是障碍,处处都是违缘,处处都会让你烦恼,处处都会让你痛苦?因为你心胸没有打开,心胸狭隘。如果你能打开心胸,心胸不狭隘了,这些所谓的违缘障碍、烦恼痛苦等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大家真的想学佛,想修行的话,就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从心态上入手,不要总做这些形式上的东西。

  为什么说要远离世间八法呢?以痛苦和快乐为例,既要远离痛苦,也要远离快乐。想逃避痛苦是逃避不了的,想追求快乐是追求不到的。你不去执着快乐,不去寻找快乐,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当下就是快乐;你不去执着痛苦,不逃避痛苦,不害怕痛苦的时候,当下就是解脱。如果你害怕痛苦,想逃避痛苦,这时你的内心是束缚着的,所以不可能自在,不可能快乐。如果你执着快乐,追求快乐,这本身就是求不得苦。佛法里讲,求本身就是苦,不求的时候才真正有乐。当你不执着快乐,不追求快乐的时候,你的内心完全是解放的、轻松的、自在的,当下就是快乐。其他如赞叹和诽谤等,也都是如此。所以,所谓远离世间八法,就是超越它们的意思,不是要逃避。

  其实没有什么事儿,当遇到这些对境的时候,不要心烦意乱,不要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先把心态稳定下来,然后再去面对,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是好事。佛法里强调的就是坚定的意念、坚强的心态。大家的内心要学会勇敢,学会坚强。现在很多世人都会说“我的内心要坚强”,这没有错,但是很难做到!这不是一说就可以、一想就OK的事,这需要通过修行,有智慧了,才能做到。

  现在社会上的人都说“我要自由,我要自在……”说得没错,但怎样才能做到?当你没有被烦恼控制,没有被业力牵引的时候,才有真正的自由,才有真正的自在,之前不可能有的。“我要自由!我要自在!”既不听父母的话,也不听师长的教诲,跑到酒吧里疯狂一下……这样你能自由吗?最后大部分都走进了绝望。若这是真正的自由自在,还能走进绝望吗?不可能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缘和合       业力牵引)(五明学佛网:因缘和合       业力牵引)  

 李向平教授:因缘和合——佛教和平观的现代意义 

 仁清法师:功德怎样才能产生世间的利益,就是“因缘和合” 

 宏圆法师:众生投生受报皆是业力牵引 

 宏圆法师: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嘎玛仁波切:地狱不是神给众生的惩罚,而是因果定律,因由恶 

 宏圆法师:众生投生受报皆是业力牵引 

 宏圆法师:众生投生受报皆是业力牵引 

 宏圆法师:众生投生受报皆是业力牵引 

 宏圆法师: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宏圆法师: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嘎玛仁波切: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产生的 

 宏圆法师: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