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传喜法师:仰视经典开智成佛


   日期:2016/2/21 4: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记者: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佛法里讲开智成佛,您刚才也说深入经藏才能开智成佛,那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我们该怎样去读经典能够开智慧,或者您认为智慧是怎么开启的,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法师,阿弥陀佛。

  传喜法师:我们很多人面对佛教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去读经典呢,哪一部经典适合我呢?其实他忘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读经典的动机。我为什么要学佛?这个动机很重要。就好像小孩子去读书一样,背着书包大家都去读书,那为什么最后成才的少呢?因为成才的真正点不是他读了什么,而是他为什么去读,这个很重要。

  当初我学佛就是因为觉得生命痛苦,虽然我不缺钱花,比别人活得滋润,但是我觉得很痛苦。我发现这个痛苦不是从钱和物质上来的,它是我内心的东西,内心的东西必须要从内心解决。所以我才去读经典,也才发现中国人说的“文以载道”的含义。古代的书都是研究生命的这些学问的,这时我才找到解决困惑的契机。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要把自己当患者想。那佛经是药,老师是医生,如果你进入这个状态了:我是患者,我是通过老师这个医生,通过经典这种药,来修改、对冶我的疾病。这个时候你读经的动机就到位了,经典的智慧就流入你的心田,就会滋润你。

  相反,如果你没有这种姿态,没有调整好去看经典,你说我研究研究,那你就会俯视经典。经典是高度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的态度却是俯视的,俯视圣贤,俯视智慧,这本身是有罪的。不读还没有罪,一读因为姿态不对,读的过程就形成罪,智慧不但不开,还让人产生邪见。所以有的人反过来批评佛经,就因为他姿态错了。

  如果你当自己是患者,你就会很尊重医生了,你就会把经典当做救命稻草了,这个时候你仰视佛教,仰视经典,姿态一变,所有的都是良性的循环。所以你看同样是看经,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多人会忽略姿态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姿态正确了,佛经都是智慧的精华。水取一滴而知大海,那大海的味道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尝都可以被你偿到,我们说智慧之海偿一滴而知全味啊,智慧之山登一步你都会看到真实相啊,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经典       传喜法师)(五明学佛网:经典       传喜法师)  

 王雷泉教授:《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净界法师: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 

 李利安教授: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一章 打开经典之门 

 其它:涅槃思想研究 第三章 大乘经典的涅盘思想 

 蔡惠明居士:藏族文化经典的宝库——四川德格印经院 

 传喜法师:殊胜的地藏菩萨圣号 

 杨维中教授: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 后记 

 杨维中教授:《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目录 

 方广锠教授:《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序 

 周叔迦居士:净土经典研究法 

 李富华教授:佛教学 第五章 佛教的基本经典与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