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听列诺布仁波切: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就是佛法


   日期:2016/2/18 4: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萨仁波切的父亲——听列诺布仁波切说:“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就是佛法。”

  很多修行人都有过或梦想过惬意的“修行生活”。在一种相对与世隔绝的氛围中,与一群志同道合的道友彼此安慰、鼓励,这种想望并非不好,但若以为这就是修行,则加入的只是“成佛者俱乐部”。

  尤其是,假如这麽做是为逃避痛苦或衝突而不正视与解决问题,最终结果只能是梦醒后的头疼欲裂。

  法会也好,放生也罢,都是积累资粮或补偿业力,但非佛法核心。

  佛陀不是为指挥众生去买鱼放鱼而从兜率天掉下来的。他是为一个誓愿:让众生在痛苦与问题中去直接面对、洞悉并超越烦恼,获得自由的解脱。

  佛陀说,不是物质世界绑缚我们,因为世界并没有手能去扯我们的头髮,是我们的概念心作茧自缚。

  根据我所瞭解的文殊菩萨,他通常不只说“美丽的女人也是脓血组成”,因为有人会认为脓血也美!文殊菩萨真正要表达的是,我们认为事物美丽,这是一种束缚;认为事物不美,也是一种束缚。

  美与不美都是我们赋予事物的,之所以会这样或那样赋予事物以概念,全因某时某地某个概念会让“我”觉得放心与安全。这一来,自我感得以保存,而“它”想继续被保存,就必须执著并赋予概念以真实性,这几乎是恶性循环!

  于是,执著就带来痛苦。因此佛陀说,执取是苦因!因我执,而烦恼;因法执,而无法究竟觉悟。

  一切事物本身离于美或不美,换句话说,一切事物本身离于我们的概念判断。

  我们无须解脱事物,需要解脱的是对事物的执著与概念,所以大圆满续部说,即便观想本尊也不究竟,因为观想依赖于预存的“神圣与不神圣”的划分。

  但若对一个不能安住大圆满的人来讲,他确实需要好好修行观想,这会让我们渐次认识到概念是如何运作,以及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判断的。

  不是佛法无效,是我们不会用佛法才导致良药无用。

  类似的,极左或极右都不是佛教徒,真实的佛教徒是深刻领会“一切合和事物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会导致痛苦;一切主客现象都没有究竟实质;涅槃超越任何概念预谋”的人。

  做个默默无闻的佛弟子一世,好过成为一个名义上的左右倾佛教徒一万世。

  没有什么幸运的家伙,大家都是菩提路上的探索者,每个人都有问题与痛苦,而诚实地透过问题去成长是唯一的幸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失望       希望)(五明学佛网:失望       希望)  

 生命无限 希望无穷 

 郑石岩教授:觉·教导的智慧 第一章 教育的新希望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十章 结语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九章 人生的希望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八章 开朗的情怀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七章 高洁的性情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六章 觉·有情的爱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五章 家庭亲情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四章 生活的展现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三章 希望与陷穽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二章 希望的线索 

 郑石岩教授:悟·看出希望来 第一章 悟·看出希望活得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