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世上没有对错,只有业


   日期:2016/2/17 5: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上没有对错,只有业

  西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因此,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藏地曾有一位大成就者,叫乔美仁波切,他有段时间在禅修时,眼前常会浮现出一只白狗,后来通过禅观,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业报呈现:很久以前,他当僧人时曾骂别人为“狗”,后来果报现前,致使他五百世都在做狗。

  最后一世他做了只白狗,时值释迦牟尼佛出世。当时有一群商人在吃饭,这只狗饥饿难耐,便上去偷吃。商人们发现后,逮住了它,要把它活埋了。阿难尊者目睹这一切后,以慈悲心超度了它。这就是乔美仁波切的前世。

  佛陀曾说:“人生世间,祸从口生。”萨迦班智达也说:“伤害他人之恶语,即使怨敌亦勿说。”其实世间的友好与冲突,全是依靠语言而产生,假如说话不掌握窍诀,很可能会酿成大错。

  对凡夫人而言,脾气谁都难免会有,但有时还是要克制一下。否则,气头上说的话,往往是口不择言,且不说来世有什么果报,仅仅是眼前,也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比如,你跟某人大吵了一场,心里会像堵了块石头,非常不舒服,甚至连吃饭都没有胃口。因此,就算对自己来讲,恶口伤人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修行人要多说柔和的话,这样才不会夹杂任何罪业。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其实不认错就是一个错。学习认错是修行的开始。心地柔软了,是修行最大的进步。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当我们把责任推到外境上的时候,把这个自我就保护下来了,自我就不需要改变,这种生活态度,就会充满责备、充满抱怨、斗争、争论。

  修行时间长的人,对于我们的心和外境之间的感应关系,会有很多体会。我们的心跟外面的境界,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应呢?有时候你会体验到,你怕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你担心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这种感应很有意思。这种感应关系很复杂,有很多种模式,这是其中的模式。简单地讲,你的内心在意什么,你就会感召什么。这在意,包括爱,恨,想要,想排斥,担心,讨厌……等等。

  “在意”是生活中的话,相当于我们的心有一种执著。有时候你越在意什么,就越出现什么。如果你有洁癖,你可能会发现你经常置身于很脏的环境中;如果你很自命清高,可能坐禅时,在你边上的人,正好就是邋里邋遢的人,咳嗽呀,擤鼻涕呀,放屁呀;如果你特别吝啬,可能会遇到老有人找你要钱。还有啊,有的时候,你由于某一方面的特长——我们都有很多特长,这种特长也是你主观方面的情况,也会感召外面的情境过来。

  作为修行人,要不断地反观我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一些在意,只要内心世界还有在意,那就是苦。让你受苦的因就会感召苦的外境。你只有把内心世界的这些在意,乃至于一些语言行为的习惯,把它们都能够放下,你才有可能不被外面的苦境所压迫。

  不管面对什么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恰恰是一个非常乐观、非常积极、非常可行的人生观。如果我们遇到任何情境都“当愿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如何如何好。慢慢你会发现,你的心开始主导境了,而境不能主导你的心,是你的心主导了境。

  境也许是某个人打了你一嘴巴,你心里说,愿众生不再受别人的欺侮,得到的是一个善愿;境可能是生病,胃痛,非常痛,你的心说,愿所有的众生不再受胃痛之苦。你看,一个胃痛的境,被你变成了一个善愿;你遇到的境可能是,你的钱被小偷偷走了,于是你发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改恶从善,放弃不善业。当你这样去观照你的生活,就会体验到,心可以主导境。境究竟是什么?取决于你的心。你要真正体验到你主导外境的力量,心量越大越慈悲,那你就得大自在了。

  实际上世上没有对错,只有业。即我们以前造的业,现在受报。这叫因果。以佛教的三世因果来观察,基本上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

  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永恒的安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人得有智慧。事情本身没有好和坏,好坏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

  烦恼是执着来的,痛苦也是执着来的。你觉得不好,特别反感,想不通想不开的时候,那就是愚痴,因为不会换角度。懂得了因果,也就掌握了改变命运的方法。顺境和逆境是凡夫分别出来的。如果你执着了,心动了,这就是逆境;如果你放下了,心不动,一切都是顺境。

  放下不是放弃,轻松不是懈怠,自在不是放逸,随缘不是随便,不执着不是不认真。统统地把"我"忘掉,别老带着"我",掺着"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做一切事,修一切法,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不管面对什么事情什么现象,你的心永远那么平静,永远那么清净,这叫解脱。

  如果我们落在辩论中,落在非要搞清楚究竟谁对谁错,非要跟他闹个明白——你的心就困在是非里面,你就落在世间法里面。落在世间法里面,就没完没了,就苦海无边!在《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讲,他过去世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节节肢解,全无嗔心,他达到了无诤三昧,真正做到了忍辱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圆满,忍辱的圆满就是如如不动,心境如如。这种境界很崇高。这是我们修行的方向。

  感恩佛佑众生,只要我们也做一朵清净之莲,莲花不必生在净土,心静则佛土净,清净心生智慧,一心念佛,不住一物,日行一善,不用往生也能到达极乐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修       随缘)(五明学佛网:禅修       随缘)  

 普献法师:随缘?还是消极?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禅修对现代的意义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7.禅修者的心路历程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