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学佛的最终宗旨是什么


   日期:2016/2/15 15: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有从理入,有从行入,但不管从哪个门入,目标都是一致的,故学佛首要的是建立宗旨。根本抓住了,其他一切都是支分,是方法,是步骤;根本没抓住,就会抓住这个否定那个,在支分上纠结矛盾。

  学佛不仅讲“放下”,也讲“提起”。提起宗旨、提起智慧、提起慈悲,放下烦恼、放下执著、放下痛苦,我们“放不下”,恰恰是因为该“提起”的还不够。初学者还没有提起就谈放下,未立正见、颠倒次第,故而迷茫空虚、矛盾纠结。

  初学者不宜一开始就关注自己的烦恼、习气,要依照正确的修行次第来做。学佛之初,从外缘来讲,首要的是要找到师法友团队,打造一个修行的环境;从内因来讲,是要树立宗旨、信仰,有了这些作为根基,才谈得上步步用功,断除粗猛恶业乃至调伏细微心念。 初学佛的人,真正要着力的地方,从内因上来说是自己的宗旨、愿力,也就是建立“为什么学佛”的正知见;从外缘上来说,是寻找、融入一个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体。而不是急于求得什么结果,在自己身上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获得意想不到的好运等。

  学佛、修行要首先建立宗旨,才能知道自己行为的意义。礼佛、善行、放生、救孤……这些行为都不是矛盾的,不要对立起来看待,就像一个人既可以吃米饭又可以吃面食,都是为了提供热量、滋养身体,不会问“吃饭和面哪个更重要”。

  学佛后最重要的是培养、树立宗旨,有了宗旨,所有一切杂染的欲望都会渐渐被这个大愿转化。若非如此,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般在枝末上打转,妄想对治烦恼习气,终不能得。

  很多人学佛都有这个过程:看到了佛法的殊胜,可是难以对抗习气的顽固。若没有正确的方法,容易越学越烦恼、沮丧,久而久之,学佛就变成了头脑中的一个妄想,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是缺乏善知识指导,宗旨不明、次第不清之过。

  “度人先度己”是修心原则,时时返观自心,念念不忘宗旨,只有先调伏了自己的烦恼才能去帮助他人;“度己先度人”是行事原则,学佛之人要学习佛菩萨,放下自我,广行大悲,在利他中才能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

  学佛的最终宗旨是成佛,然后再结合自身设立阶段性目标。宗旨的建立以及对整个修行道路的了解,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修行的过程,要在善知识的指导与同行善友的陪伴下,持久而行。佛法分为悲、智两个部分,慈悲与智慧圆满,才是学佛的宗旨。

  既然学佛、修行,就要以成圣成贤为期。只有拥有希望、坚定宗旨,才能真正活在当下,否则只是漫无目的的飘逐。“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既要有高远的志向,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下手处,脚踏实地的行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圆满       殊胜)(五明学佛网:圆满       殊胜)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 

 圣轮法师:浅释「皈依三宝」的殊胜谛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十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九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八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七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六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五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四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三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二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