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本焕长老:粗心用功与细心用功


   日期:2016/2/12 15: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我讲一下粗心用功与细心用功,也就是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什么叫“粗心用功”呢?就是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妄想多杂粗重,用功太粗疏,不细密。心也种粗粗用功,就叫“粗心用功”。粗心用功因为“心是粗的,气是粗的。”,所以,很难把功夫抓住,很难把疑情提起来,即便偶尔提起来了,也难保持住,时间延续不长,过一会儿就没有了,没有了之后,又提起来,它又有一点,时间又不长,又消失了。所以,粗心用功,它的力量不大,时间不成片,容易失掉。失掉之后,要把它再提起来,都很不容易。原因就是,你在用功的时候,心、气、念都是粗的,功夫是断断续续的,不绵密。

  那么,功夫怎样才能由粗变细呢?要知道,功夫的细,不是你有心去细的,有心去细是细不了的。功夫用久了,它会慢慢变细的。昨天我讲过,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打妄想,形成了一种习气,要它不打妄想是很难的,你不有意打妄想,它也会自动打妄想的,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别人。为什么会这样?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各位想一想,你活了三十岁,有没有用二十年的功夫?没有的,光打妄想。如果你用了不止二十年的功夫,时时刻刻都在功夫上,你的功夫也会越来越细的,也会成为一种自然。

  粗心用功夫,好比上下两层,上面是用功夫,参“念佛的是谁”,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参究,找这个念佛的本来面目。下面呢,尽是妄想烦恼,它们还在翻来翻去,一刻不停,像一锅开水,吵吵闹闹,上上下下的。这种情况,我昨天讲过,大家不要怕,怕也没有用。它翻它的,你搞你的,不要有心跟它斗,不要起烦恼,你只管心平气和地去用功。因为你是粗的,它是细的,但是时间久了,你也会细的,那时就该它走人了。要知道,打妄想也是心,用功夫还是这个心,等到用功夫和打妄想合到一块去了,那就好了。那时,你有了功夫,就没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没有功夫。

  所以说,粗心用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小过程,而是一个大过程。因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功夫太粗了,还没有细下来。我们要想把功夫细下来,还要从功夫上来细,功夫做细了,这才是真正的细。如果我们不从功夫上来细,而是有心地去想细,那就会细出毛病的。所以,用功的人,一定要思想上去细,思想细了,功夫自然就会细的。功夫不是说,你叫它细,它就会细。要从功夫上细,不要有心去细,有心去细,那是错误的。从粗心用功到细心用功,这是一个自自然然的用功过程,功夫到了,它自然会细,你不叫它细,它自己就会细的。

  接下来讲一讲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我们现在的用功都是有心用功,因为我们用功都是有意的,念念都是有心的,并不是自自然然的。而无心用功则是自自然然的,无意的在用功。无心用功并不是说没有心,像木头一块,它只是不起“去用功”的念头,它的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有意着念,它往往是不参自参,不疑自疑,不照而照的。我们开始时都是有心用功,有意着念,到了无心用功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自然,你不用着意它就会自动去参。无心并不是说无一切心,无自性。若认为没有自性,没有用心,那又是错误的。

  实际上,尽管我们没有去动参话头,去观心的念头,但是客观上在自动地参话头,观心。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从有心用功到无心用功,这中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一件功到自然成的事,非有意求得。有意去求,总是有心,不可能是无心。在功夫没有达到无心的地步,疑情便不能打成一片,疑情既不能打成一片,开悟就没有指望了。所以,你们要想开悟,必须有心用功进到无心用功。到了无心用功并不就是完事了,还隔着一重关,还必须破了这重关才行。功夫到了无心的地步,才可以说疑成了一团,打成了一片,这个时候能不能桶底脱落,那要看你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到,一句话就悟了。所以用功的人到了无心的地步,还要破一重关,这一重关不破,还是不行。古代有个禅和子讲:“去年穷,还有立锥之地;今年穷,穷到底,连立锥之地也无。”锥子虽小,但还是有。只要还有一点点东西牵系,就不行,因为那还是有心,还是有生死。到了连锥子这么一点东西都没有了,才算是到了无心的地步。当我们的功夫到了“连立锥之地也无”的地步,开悟就有了可能。

  我们讲到要细心用功夫,怎样才算细呢?要细到什么程度呢?这里我想讲一个公案:当年四祖到南京去,看到附近山上气色很好,就上去了,在那儿,他看到了有个叫懒融(牛头法融)的禅师住茅棚,打坐的时候,有只老虎给他看门。四祖见了这只老虎,心中一惊,懒融禅师就讲:“你还有这个啊!”四祖不作声,直接走进茅棚,在他打坐的蒲团上写了一个“佛”字,请懒融禅师坐,懒融禅师不敢坐。四祖就说:“你也还有这个”。要知道,这两人个都是很有见地的,功夫都是用得很好的,他们之间谈禅话道,谈得很投机,也谈得很晚。茅棚里只有一个卧具,睡觉时,懒融禅师就把这个卧具让给四祖,自己就在蒲团上打坐。夜里,四祖睡在那里,打鼾打得不得了,搞得懒融禅师坐在那儿,定也定不下去。过去出家人身上长虱子,他就摸到一只虱子,往地上一摔。早上起来,懒融禅师就批评四祖:“哼!还四祖哩,昨天晚上打呼噜,打我的闲岔打得厉害!”四祖应道:“我打你的闲岔,你还打我的闲岔哩!”“我打你什么闲岔?”“你把一只虱子摔在地上,断了一条腿,它哭了一夜,尽打我的闲岔!”想一想,功夫用到细处连虱子的叫喊,蚂蚁的叫喊,都能听到。

  各位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这个功夫?像四祖这样,才是真正的细心用功。四祖跑了一整天,辛苦得不得了,但他的心还在功夫上,一点也没有离开,连睡觉时还在功夫上!所以,我们修行人用功夫,要向祖师学习,光在静中用功是不行的,还要在动中用功,动中用功还不够,还要在睡梦中用功,还要在睡梦中得到利益,那就好了。可见用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从无量劫以来,我们一直在造业,一直在打妄想,现在要回光返照,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用功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惭愧心,没有一个恳切心,不能够念念都把心用在功夫上,要开悟谈何容易!所以,我再三再四跟各位讲,既抛家别子,出家了,就要好好用功,不要空过人身!好了,各位用功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粗心用功       细心用功)(五明学佛网:粗心用功       细心用功)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