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慈诚加参仁波切:慈悲心的观修


   日期:2016/1/26 14: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菩提心依赖大悲心而生起,为了生起强烈的慈悲心,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真正地爱护一切有情众生。

  (一)培养慈爱心

  回忆自己一生中最被关爱的美好时光,回忆那种被无私关爱的温暖,回忆那个为了爱我们而付出许多艰辛努力的人,母亲、父亲或者祖父母……,由此激发自己的知恩、感恩、报恩之心。

  以母亲为例,一般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母亲对我们的恩德是最大的。仔细想想母亲为了爱护我们所做出的种种艰辛的努力:

  母亲在养育我的过程中,也许谈不上是百般疼爱,但她有一种天生的责任感,她总是全心全意地照顾我。未出生的时候,我的身体是由母亲的血肉和食物的精华而滋养的;我的身体是由母亲忍受种种病痛和羞惭的苦痛而出生的;我来到这个世间,是母亲舍弃她自己今生和来世的种种利乐,不顾一切抚养我成人的;我从不懂人事什么也不会开始,母亲教我学会很多事情,把我从不如人处提升到与人平等;为了让我未来的生活过得更好,母亲她费尽心机替我筹划、为我安排;母亲她从前的年轻美貌在养育我的辛苦操劳中渐渐变得衰弱多病。尤其回忆起母亲为了我所付出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往事,至今想起来还是感动不已,令我终生难忘……。

  由这种知恩之心进而生起无比的感恩之心,由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想要报答恩情之心,直到感恩的爱心自然流露出来。

  由于轮回中的生命是相续不断的,我们有一个身体就有一个母亲,没有任何一个有情众生过去世没有做过我们的父亲、母亲。在过去生中,每一个母亲都象今生的母亲一样地疼爱过我,为了养育我而做出过种种牺牲。

  从这个角度思考,真心感恩一切众生就象感恩今世的母亲,把我们心中的慈爱从母亲延伸到其它亲人、朋友,到陌生人,再到我们不喜欢的人以及难以相处的人,甚至我们的敌人,最后延伸到遍虚空的一切有情生命。

  每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见到不同的人,应该想到:眼前的这个人在过去生是怎样地为了爱护我而辛苦付出过啊?可是现在他还在轮回痛苦中没有解脱,我能给他多一点快乐多好啊?因此,和每一个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相处时,我们总感觉象和自己今生的亲人在一起时一样的欢喜和温暖。这样的心态能使我们周围的气氛愉快而祥和,而这种气氛又促使我们心中的慈爱更加增长。

  如果这样循序渐进地观修,我们的心量会越来越广大,情绪会愈来愈稳定,心中的慈爱会愈来愈强烈。当我们习惯了这种观修,内心就可以真正地容纳所有众生。

  (二)平等心的观修


我们自己饮水,现在我们知道,水,乃至于一切万物,都有见闻觉知,都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你给它善的讯息,它确实会变得很善很美,这是博士给我们做实验的。譬如比如我们平常喝的这杯水,你在水上贴个「感恩」,贴个「爱」字,这个水的质量就特别好,你要是相反的,贴个我「我讨厌你」、「我恨你」,那水的质量就特别不好,甚至于常常喝人会生病。然后你就懂得为什么大悲水能治病,就是这道理。

现在我们晓得水有见闻觉知,我们用大悲咒水晶杯,这就是大悲水。什么时候贴上去,一个小时以后你再喝,它确实就管用,你不会念也没关系,水会看,所以这个方法很好。

结缘 大悲咒水晶杯 敬请加微信18680571807  长期结缘 全年流通



  想要生起真正的大悲心,必须平等看待每一个众生。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都有情感,都希望远离痛苦得到快乐,都渴望被理解和接受,都害怕孤独寂寞、害怕被遗弃,每个人都有无可奈何的无助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每个人在思考、感受、权利等方面都是相同的。从轮回的角度来讲,一切众生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的亲友也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的怨敌。总之,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自他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

  通过从自己身上体会烦恼和痛苦,推已及人想到轮回中的每一个生命都同样痛苦,同样想得到快乐。当看到他人痛苦时,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在同样的情境下渴望避免痛苦的心情;当他人得到快乐时,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在同样的情境下渴望得到快乐的心情。通过这种平等的慈悲心的观修,自己的心量会越来越广大,而且会越来越谦卑、慈爱。

  (三)大悲心的观修:

  1、自他相换的观修法:

  当我们碰到烦恼和痛苦时,想到一切众生都在受苦,众生比我更苦。我再苦也还能生而为人,想想三恶道的众生那才是真苦啊!我这点痛苦算什么呢?!每个众生都是多么渴望脱离痛苦啊!因此发愿:“我一定要帮助众生得到解脱,即使下地狱我也不在乎,反正从无始以来我就是这么在轮回中转来转去。我愿意并欢喜地代一切众生承受我现在所经历的这种痛苦,以及永无止境的苦因,并以我三世所积累的善根、福德等,平等地供养给我的父母及一切众生。”

  当我们正拥有某种快乐时,想到:“每一个众生虽然渴望得到快乐,但他们却不得不忍受各种无法摆脱的痛苦,如果我的快乐能转移给他们多好啊!”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满足喜悦地获得了我的供养,观想越仔细越好。如果是为了净化和治疗自己而做表面的、口是心非的观修,这是“爱我执”而不是慈悲心,这样的观修没有多大意义。

  经常做这种“自他相换”的观修,我们过去自私自利的习气自然会转变成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心量也不会象以前那样狭窄,再大的痛苦和难关也会变得不是那么严重而能顺利地度过;当我们事事如意并拥有快乐的时候,也不会心生傲慢,反而会对痛苦中的众生更加悲悯;当他人得到满足和快乐的时候,也不会心生嫉妒,而是真心希望每一个众生都得到更多的、永恒不变的快乐,我们也因此而感到欣慰。

  2、自他相换的呼吸法:

  首先清晰地观想你的母亲(或其他你最爱的人)正在受苦,她是那么的难忍和悲伤!越仔细越好。然后,观想母亲的痛苦聚集成一大股灼热、污秽的黑烟。当你吸气时,观想这股黑烟进入你心中,它摧毁了你的“爱我执”并净化了你的一切恶业;当你呼气时,观想用一种明亮的光送出你的安详、喜悦、幸福和智慧,光芒净化了母亲的一切恶业和痛苦。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有人在受苦或者我们自己正拥有某种快乐时,就抓住机会进行这种训练。透过慈悲心,我们来承担一切众生的各种身心痛苦,吸气时,吸进他们的恐惧、挫折、伤害、愤怒、悲伤、怀疑等一切负面情绪;呼气时,呼出我们的快乐、安详、健康、善根福报等一切正面因素给他们。

  这种“自他相换”的呼吸法是修练爱他胜己的菩提心非常重要的法门。

  这种观修法对消除“爱我执”,启发和增长慈悲心有非常大的帮助。虽然这样的修习刚开始效果不一定明显,但是训练成习惯了,我们对痛苦的承受力就会越来越大,而且慈悲的力量也让我们真正地可以帮助众生。因果丝毫不爽,也非常不可思议!随着修习的成熟,我们代众生受苦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大。

  三十三、培养慈悲心——自他交换

  卡卢仁波切是一位彻底超凡的导师,他被视为当今西藏最伟大的法师之一。年轻的时候,卡卢便决定全心追求解脱道,因此放弃了俗世的生活,在各大山脉的洞窟中静修。他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离群自修,不久这位超凡圣者的声名开始在西藏传开。当时被视为“教系”的大宝法王(Karmapa)把他找了出来,验证他的领悟,并宣布卡卢在静修上的成就等同于密勒日巴(Milarepa)。他要求卡卢将佛法带到西方世界,卡卢不得已只好放弃独居生活,开始在西方各地成立静修中心。直到1989年辞世为止,他已经在世界各处成立了超过三百个以上的静修中心,是历史中将最多西方人带进佛法的大师。

  在时轮金刚灌顶法会期间,也就是崔雅做了那个“崔雅”梦的同一个晚上,我梦见卡卢给了我一本含藏了宇宙所有秘密的书。时轮金刚法会结束后不久,我和崔雅又参加了在洛杉矶外大熊山所举行的,同样由卡卢主持为期10天的智慧传授闭关。

  我曾经说过,我并不认为佛教是最佳或唯一的途径,也不认定自己是佛教徒;因为我与吠檀多哲学、基督教神秘体验论以及其他的宗教都有密切的关联。但如果一个人真想修行,就必须选定一条路,而我的路一直都是佛教的解脱道。所以我以切斯特顿(Chesterton)的讽语来作为总结:“所有的宗教都是相同的,特别是佛教。”

  我的确认为佛教是涵盖最完整的宗教。它有许多特定的方法,可以帮助人往更高的层次进展,通灵、微细光明、自性、绝对境界。它在修行上有很清楚的次第,可以一步步引导你通过这些阶段,除非你自己的成长与转化能力不足才会受限。

  智慧传授闭关要介绍的便是这些阶段与修行的方法。这次的闭关对崔雅而言格外重要,因为它彻底改变了崔雅日后静修的方式。

  藏传佛教将解脱道分为三大阶段(每一个大阶段中包括了好几个次阶段),那就是:小乘(Hinayana)、大乘(Mahayana)以及金刚乘(Vajrayana)。

  小乘是根本的练习,是所有佛教派别共有的基础与核心训练。此一阶段的重心便是默观练习或内观法门,这种方式的静修,崔雅持续了大约10年之久。在练习默观时,你只要维持舒服的坐姿(莲花或半莲花坐,盘腿或不盘腿均可),赤裸地注意着内心与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不去评断它、指责它、追踪它、避开它或欲求它,只要单纯地、毫不遗漏地注视着一切,然后任其来去。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要明了分裂出来的私我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坚固的实体,只是一连串无常而短暂的觉受罢了。如果一个人明白了私我竟然是这么的“空无”(empty),就会停止认同它、护卫它、担忧它,如此一来,我们就解脱了长久以来的痛苦和不快乐。正如为无为(Wei Wu Wei)所言:

  你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你所想或所做的事,

  99.9%都是为了自己,

  然而那个私我却是不存在的。

  智慧传授闭关的头几天,我们全神贯注地做这种基本的练习,参与的人都长期做过这项练习,后来卡卢又额外加以指导。

  虽然这次练习非常殊胜,但仍嫌不足,因为纯然觉察或注视的本身,仍然有微细的二元对立性,解释这一点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简单的是:小乘最主要的目的在于私我的解脱,而忽略了别人的解脱,这似乎显示了仍有私我存在的迹象。

  因此小乘强调的是个人的解脱,而大乘强调的是众生的解脱。大乘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慈悲心。这并不是一种昌论,而是要透过实修让你的心中真的发展出慈悲心。

  在这些修行中,最重要的便是“tonglen”,意思是“自他交换”(又称“施受法”——译注)一个人一旦在默观上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接下来便要步向自他交换的练习。这种练习极具威力与变化的效果,在西藏一直属于秘密修行,直到近年来才被公开。这个练习开始深入崔雅的心中。方法如下:

  在静修时观想一个你所爱的人正在经历许多苦难,如病痛、损失、沮丧、痛苦、焦虑、恐惧,等等。当你吸气时,想像这个人的痛苦如同浓烟般的乌云进入你的鼻孔,然后深入你的内心。让那份苦难在你的心中停留一会儿,安静地体会一下;接着在呼气时,呼出你所有的祥和、自由、健康、良善与美德给那个人。想像这些好的品质如同治疗和解脱的光明进入那个人的身体,那个人因此感受到彻底的解脱、释放与快乐。以此方式连续呼吸几次。再想像那个人所居住的城镇。吸气时吸入这个城镇所遭受的所有苦难,呼气时把你的健康与快乐吐给其中的每一个居民。接着把观想的对象扩大到整个州、整个国家、整个星球、整个宇宙。你将每个地方所有生命的苦难全都吸入,再将你的健康、快乐与良善反吐给他们。

  当人们第一次接触这种练习时,反应通常十分强烈。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将这些乌漆麻黑的东西吸入体内?开什么玩笑?!如果我因此生病了怎么办?这是多么疯狂又危险的事!当卡卢第一次教我们自他交换的练习时,上百名的与会者之中,有一位女士突然站了起来,问了一个令在场的人都深有同感的问题:“如果我观想的对象是个患有重病的人,而他的病气上了我的身怎么办?”

  卡卢毫不迟疑地回答:“你应该这么想,哦,太好了!这个观想发生功效了。”

  这就是整个重点所在。我们这群号称“无我”的佛教徒,马上露出了私我的马脚。我们来这里修行只是为了个人的解脱和减轻自己的痛苦,要我们承受别人的苦,即使只是想像也免谈。

  自他交换的练习正是为了斩断那个私我的自我关切、自我助长和自我防卫。自他交换能深刻地去除主、客的二元对立,让我们逐渐认清我们最恐惧的是:让自己受伤。这个练习不只要我们对别人的苦难产生慈悲心,更要心甘情愿地吸入别人的痛苦,把好的品质吐给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大乘慈悲解脱之道。这一点和基督的作为是相同的:承受世人的罪,并因此转化了他们(以及你自己)。

  这个观点其实很简单:自、他是很容易交换的,因为这两者是相等的,对真我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同。相反地,如果自、他无法交换,我们便会封锁真我的知觉,也就是纯然非二元的知觉。如果我们不愿意承受他人的苦难,就会被自己的苦难封锁。诚如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所说:“当最后的审判来临时,如果我发现自己并没有毁灭,我就会被自己的自我紧紧地掳攫。”

  如果一个人长期练习自他交换,奇怪的事会开始发生。首先没有人因此真的得病。尽管我们当中有许多人以恐惧为借口而拒绝做这项练习,但我发现没有任何人因为练习它而生病,反之,你发觉自己不再逃避痛苦,不管这痛苦是你的还是他人的。除了不再逃避痛苦之外,你还发现因为你愿意将痛苦吸入自己体内再释放出来,而有能力转化它。你的心中产生真正的改变是因为你不再企图保护自己了。接着你会放松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紧张,你领悟到那个在受苦或享受成功滋味的,根本是同一个大我。如果宇宙里只有一个共通的我在享受成功,何需羡慕别人呢?自他交换的正面价值是:我为他人的美德感到快乐,在非二元的觉察中,他们和我是无别的。一种伟大的“平等意识”因而发展,它一方面去除了骄傲与自尊,另一方面也斩断了恐惧与嫉妒。

  建立了大乘的慈悲心,在某种程度上领悟了自他交换的本质,接下来所要学习的便是金刚乘的解脱道。金刚乘奠基于一个不妥协的原则之上:存在于宇宙的只有共通的佛性。如果一名行者继续不断地去除自己的二元对立,就会逐渐发现高低、圣凡都是完全佛性的展现。整个宇宙都是那空无、明澈、无碍、自发的觉性所示现的游戏三昧。当然我们发展觉知并不是为了游戏,因为存在的只有觉性罢了。金刚乘的修行就是觉知、能量与光明的游戏三昧,它反映了长青哲学的智慧:宇宙就是神性的游戏,而所有的众生都是神圣的。

  金刚乘有三部主要的密续。第一部是“外密”。你观想本尊在你的前方或头顶,向你洒下治疗的能量或光明,并赐予你祝福和智慧。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七个层次——通灵层次,人们在这个层次开始与神建立起内心的交流。

  第二部是“内密”。你观想自己就是本尊,并且不断地诵持本尊的咒语。这就是我所谓的第八个层次,微细光明层次,人们在这个层次与神合而为一。第三部是 “秘密”,这时你和本尊都融入纯粹的空性中,也就是我所谓的自性阶段。这个阶段的行者无需再观想、持咒或专注禅定,你只需要领悟自己本来便俱足佛性,而且从来就是解脱的。既然众生早已俱足佛性,就没有“成佛”这件事了。存在于十方的只有佛性或神性,你只需安住在心的本然中。所有生起的现象,都是你本觉的点缀罢了。所有示现的或未示现的,也就是无论空或有,都在你不二的觉性中展现着游戏三昧。

  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悲心       年轻美貌)(五明学佛网:慈悲心       年轻美貌)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仁焕法师: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 

 仁焕法师:为什么要有慈悲心 

 仁焕法师:有慈悲心才能度众生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慈悲心与公平正义 

 药师山·紫虚居士:行菩萨道的人,开始要以慈悲心为主,一切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慈悲心 

 慧光法师:修善益增慈悲心 

 清远法师: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2 培养慈悲心 

 传喜法师:放生是弘扬观音菩萨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