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自性上生起戒体的功德


   日期:2016/1/25 20: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个功德就是从自性中生起戒律的功德,对于戒律而言,皈依就像是一块肥沃的田地;如果没有肥沃的田地,即便具足种子、肥料、水分、阳光,那这颗种子也不可能发芽、生长,所以说皈依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大乘的菩萨戒、密乘戒,还是小乘的居士戒、声闻戒、或八关斋戒等等,所有的戒律都是从自性上心相续中生出来的。未皈依前,皈依的功德利益、皈依因、皈依境、皈依次第、皈依学处,不会在心相续当中生出来;那么,我们无论受持何种戒律,诸如比丘戒、比丘尼戒、三昧耶戒、密乘戒等等,在自性上都不可能开花结果。

  比方说,国有国法,军有军规,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国家,就要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及有关规章制度;部队的军人也要遵守部队的纪律,遵规守矩、按章办事;如果违反就要受到制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这些规矩的目的,无非是用来约束、控制我们错误的行为举止。

  但是戒律的性质和世间的律法是不一样的,不但要从外在行为举止上进行约束和控制,还要从自己的心相续中生出来;也就是从自性上萌发、培育这颗戒律的种子,并通过在皈依这块肥沃的净土滋养后,才能开花,最后才能在自相续中生出戒体这颗果实。很多人皈依以后,觉得不能像皈依之前随心所欲地做这个、做那个,皈依后当然要守皈依戒,但是如果在自性上生不起来这个概念,那非常可怕,我看到这些非常失望。

  那为什么戒律的性质和世间的律法不一样呢?

  戒律的性质表现在,『我们无论受持的是哪一条戒律,比丘戒或比丘尼戒,依靠的是相续不断的戒脉,这非常重要。』

  戒律是佛陀亲自制定的,任何人都不可改变、也没有资格改变佛陀制定的戒律。从印度佛陀那里往下传的这条戒脉,相续的再往下传,就如同法脉的传承一样,没有戒脉的传承,戒律不可能从自性上生出来;假如戒脉传到某位高僧大德这里,但是他犯了戒,不管是比丘戒,或是三昧耶戒,他就再没有资格往下传,因为这条戒脉已经坏掉。根已经坏掉,不能再往下传。这时,需要另外请一位戒脉非常清净的上师来传授这个戒律,这至关重要!藏传佛教非常重视戒脉及法脉的清净。那为什么在藏传佛教当中没有比丘尼戒?还是因为比丘尼数量少,没制定戒律?

  这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传授这个戒律的戒师,这条戒脉已经断了;再往下传,不但不如法,还要背很大的因果。

  那么,戒律是怎么生出的?

  阿难曾合掌请白佛言:“请佛宣讲比丘戒、比丘尼戒、三昧耶戒是怎么生出来的?”佛陀说道:“在殊胜的土地上,你种下这么一颗种子,施上很好的肥料,浇灌充足的水分、给予灿烂的阳光、以及精勤呵护,那么,这颗种子决定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吗?”阿难非常肯定地回答:“这颗种子一定能开花结果。”

  同样的道理,皈依需知道皈依因、皈依境、皈依次第、皈依的学处以及相应的功德,这些都是修行的基础。这样,功德和戒体才会自然而然从自性上生出来。

  佛陀曾经开示,小乘声闻的戒律、比丘戒、比丘尼戒、五戒、居士戒都是以护持身体行为、语言方面为主的戒律,也就是形象威仪非常重要。

  而大乘、密乘的戒律,是更注重护持内心方面的戒律。

  比如说在密乘戒里面,只要心里生起了一点点对上师的不恭敬,那就属犯戒。这同声闻的戒律不一样。

  声闻的戒律是皈依之后,只要我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撒戒律的种子,戒律就能生出来,那功德相当大。

  佛讲过的一切佛法,归于教法和证法两种。

  那什么是教法呢?

  三藏十二部经就是教法,我们不但要闻思修,还要通过闻思,深入经藏去达到智慧如海。

  那什么是证法呢?

  证法是依赖于教法基础上,在三藏十二部经的指导下,不断串习、渗透,这样,戒定慧才能够生出来。

  不管守持哪一种戒,不论是小乘的戒律、还是大乘的菩萨戒、密乘戒,戒体是非常重要的,都要从自己心相续当中生出来才行。

  很多人不明白戒律这方面的功德,不知道戒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就盲目的去皈依,皈依完了以后什么道理都不懂。

  我刚刚到五台山闭关的时候,有几位太原的居士,他们在五台山的请佛法师的门下皈依的。请佛法师是能海上师的一位大弟子,也是一位大成就者,当然他的法脉也是能海上师的法脉,名气很大;因为这位法师名气大,几位居士认为皈依这位法师,能跟着沾光,就办了有这位法师“签名”的皈依证。以为有了皈依证,有了法师签的字,就是皈依徒弟了。但是,当他们来到我这里,我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要皈依?皈依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却说不清楚,不知道皈依的功德是什么。这样盲目去皈依,重视外在而不重视实质,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说证法依赖于教法,教法通了,再去修持证法,才会得到佛法的利益。

  在三乘戒律当中,当三乘戒律从自性上生出来之后,禅定力量才能增大,范围才能增广。禅定不是坐在那里打坐,禅定是贯穿于行、住、坐、卧当中,将来一定要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和境界才行。这种禅定里面,包括密法所说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

  当小乘中缘觉的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循序渐进的从心相续当中生出来时,也是禅定;而菩萨道中的一地菩萨、二地菩萨,三地菩萨、四地菩萨、五地菩萨、六地菩萨、七地菩萨、八地菩萨、九地、十地菩萨等等,这些菩萨果位都是依禅定力量的高度及广度来决定的。

  以一地菩萨来说,达到一地菩萨的果位,他就能见无量无数个佛菩萨所能见到的,于禅定中,能够听到无量无数佛的声音。禅定的力量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后才能生起观察观和寂静观、随之“止观双运”应运而生。

  皈依是一切善法的开端,戒律就是皈依这块肥沃土地上埋下的一颗种子,戒律能不能开花结果依赖于自性上是否能够生起相续的戒律;当戒律生起之后,戒体才能够生出来,随后才能进入禅定。

  禅定力量的深度和广度,它所辐射的范围,非语言所能及。

  《楞严经》云:“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我们凡夫的智慧都是不圆满的,是有漏的。而且这个智慧不一定成为善法,那我们若生起了无漏的智慧,那都能成为善法还能开无限的智慧、开无漏的智慧,也就能够断除我们的烦恼。

  所以说戒体,必须在自己的心相续当中生出来才行,这是皈依的第二大功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性       功德)(五明学佛网:自性       功德)  

 傅味琴居士:赞师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师圣诞开示)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