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安士全书 第3集


   日期:2016/1/22 20: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同修,我们接著再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请翻开课本第一页,我们上一堂课学习到第一页倒数第三行,「晓然正告天下也」。文昌帝君他自己说他已经有十七世为士大夫身,就是有十七世做士大夫,把这个事情告诉天下所有的人,让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有三世、六道轮回这个事情。下面接著讲帝君,周安士先生再给我们发明这个道理:

  发明【帝君既有一十七世。则吾侪皆有一十七世。由是将为善。思及身后之福。必果。将为不善。思及身后之福。必不果。】

  这一段是讲帝君他有十七世,『吾侪』也就是指我们,我们每一个人也跟帝君一样都有十七世。十七世是一个阶段,并不是说只有十七世,就没有第十八世了,这个我们要知道它的含意、它的道理。既然有三世,我们由於这个道理事实,『将为善』,就知道我们做好事以后必定得福报,『必果』,就是必定得这个果报。深信善恶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节因缘到了,他果报就现前。『为不善』,也要『思及』,就是要想到身后,我们这一生过去以后,想要得福报,『必不果』,必定得不到这个果报,没有福,那就有祸了。下面的小字讲:

  发明【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著来春谷。人若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

  这像一副对联,『人唯知道有来春』,我们大家知道今年过了还有明年。有没有人说今年过了就没有了,没有明年?相信没有,大家都知道今年过了还有明年,今年的春天过了,明年春天会再到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他就会为明年著想。『所以留著来春谷』,「谷」就是稻榖的种子,留著干什么?明年种,明年春天再来播种。下面这首,『人若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上面是「人唯知道有来春」,这个唯是唯有,一般人只知道有来春,他不一定知道有来生。「人若」,假若他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自然会为来生来世著想。现在人不要说来生,就是这一生,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会为自己的晚年来著想,恐怕想到晚年的都不多,想到来生那是更少了,没有想那么多。没有想那么多,现在年轻人干什么?现在有就赶快享受,吃喝玩乐,赶快享受,趁现在有赶快享受,如果没有了,想要享受也没了,他就不知道要修来生福。知道的人他必定会修来生福,好像知道有来春,我们一定会准备明年春天种植的谷子。我们接著看下面:

  发明【识得此篇开端语。亦思过半矣。】

  周安士先生给我们发明这一段道理,这一篇开端的这一句如果你真正认识了,那这篇文章你也就懂一半了,超过一半。怕我们不懂,下面又再补充解释。如果根器利的人,读了这一段,也就都明白了;再利的,读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他就悟了;根器比较差的,讲这一段还不是很明白,接著再解释。请看下面第二页第一行第二句,两个圆圈的下面:

  发明【人读善书。每心粗气浮。不能沉思默会。即如吾字。身字。未有不蒙笼混看者。】

  我们先看这一段。说我们一个人,当我们读善书的时候,『每』就是每每、常常,『心粗气浮』,我们一般讲粗心大意、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他就没有耐心,心静不下来。心粗气又浮,心浮气躁,又粗心大意,『不能沉思默会』,「沉」是沉静、沉淀。我们这个心没有办法静下来,那就不能沉思,不能去体会它里面的道理,大部分都囫囵吞枣就吞下去了。吞下去,枣子是什么味道不知道,枣子吃了没有?吃了,什么味道?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他没有细嚼慢咽,囫囵吞枣这样吞下去,当然什么味道他也不知道。这里给我们特别点出来,『即如吾字、「身」字』,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吾」这个字,一开端第一个字,跟最后「身」,身体这个身字,我们一般人看就这样粗心大意的念过去,也没有去注意,『未有不蒙笼混看者』,就是粗心大意、含糊笼统这样看过去,里面深层的义理没有体会到。

  发明【若识得吾可为身。身不可为吾。方知吾是主人。身是客矣。】

  『若识』,「识」就是认识,认识『吾』这个字『可为身』。「吾」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为士大夫身,那可不可以吾为农夫身?吾一十七世为农夫身,做农夫,这样可不可以?也可以;吾一十七世为商人身,做生意的。所以吾可以为身,你要为什么身,你自己可以作主,这个在佛经讲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家有没有看过十法界图?当中一个圆圆的写一个心字,有十个法界。那个图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十法界都是你自己的心变现出来的,看你要做什么身,你可以作佛,也可以下地狱,作佛、下地狱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心去造作、去感受的。

  『身不可为吾』,吾可为身,「身不可为吾」。吾才是主人,就是我们的心、自性,才是主人。身是什么?我们的身体是什么?『身是客』。佛经讲身见,就是大家都把身当做我,错了,佛说这个错了,身不是我。身不是我,身是什么?是我所有,好像我们身体穿的衣服,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我们这个身体的身也不是我,是我所有。我是什么?就是我们上一堂课讲的,我们六根的根性,那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我们凡夫看错了,把身体看作我,身体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你看错了,就叫做身见。「身是客」,我们要什么样的身体,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我们也可以做一个人的身体,也可以到三恶道,三恶道的身体。在《十善业道经》,佛在龙宫跟我们讲,水族类的这些众生,鱼类有大、有小,形形色色,有好看的、有不好看的,有很粗的、有很大的,像鲸鱼、鲨鱼,有很小的,我们肉眼几乎都看不到的那些小鱼,佛跟龙王讲,这些众生的身体为什么都不一样?因为由於众生造善不善业所导致的,自己造善业、造不善业,导致身体的形相千差万别。可见得身不是我,身是客。

  发明【主则旷劫长存。无生无死。客则改形易相。乍去乍来。】

  主人永远存在的,『旷劫长存』,永远存在的,也没有生也没有死,它本来就存在的,如如不动,我们的自性如如不动。这个身是客,客是变来变去,『改形易相,乍去乍来』,一下去一下来。

  发明【譬如远行之人。或乘舟坐轿。或跃马驱车。种种更变。人无更变。】

  这里用比喻来给我们讲,佛讲经也是这样,讲道理听不懂,根器比较差的就讲比喻,让大家从比喻去体会那个道理。这里也是用比喻来跟我们讲,『譬如远行之人,或乘舟坐轿,或跃马驱车,种种更变』,这是古时候的交通工具,你要到远方去旅行,你坐船或者坐轿子,或者骑马,或者坐车,常常会换。有时候你走水陆要坐船,到了一个地方上了岸,你要改坐车,或者坐轿,或者骑马,这是过去的交通工具;现在的交通工具更多,现在还有坐飞机、开车、坐船。种种的变更,一下子坐马车,一下子坐轿子,一下子坐船,但是人没有变更,人还是那个人,虽然他换了很多的交通工具,但是人没有变,交通工具变了。下面跟我们讲:

  发明【舟车轿马。身也。】

  把这个『舟车轿马』比喻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就像那个舟、车、轿、马,我们一下子这一生是这个身体,来生又换另外一个身体,不一样的。所以「舟车轿马,身也」。

  发明【乘舟车轿马者。吾也。】

  坐舟车轿马的那个人才是自己,这个舟车轿马不是我们自己,那是我们的交通工具。这是比喻我们的身体,这个身体不是我,是我所有,好像我们的衣服一样。这个身体里面有一个真正的我,经典上讲「常乐我净」,是讲我们那个真心自性,那个才是真的我。所以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明心见性,见性就叫成佛。什么叫明心见性?你认识你自己了。我们现在凡夫不认识自己,把这个身当作自己,那是错误的,佛讲这是身见,这个见解是不对的,身不是自己,身不是我,把这个身当作我就错了,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身体里面的那个六根根性那才是真正的我,那个没有变的,你要认识那一个。下面又给我们打比喻:

  发明【又如人作戏。或扮帝王。或扮官吏。或扮乞儿。种种改易。人无改易。】

  这又用一个比喻跟我们讲,好像演戏的,大家都看过演戏,以前有地方戏,现在有电视连续剧,如果演古装戏,必定有人扮演皇帝,做帝王,有人扮演官吏,或者扮演乞丐。有的演员他演过很多种角色的,他演过皇帝、也演过当官的、也演过乞丐,是同一个演员,但是上了戏台身分不一样,一下做皇帝,一下做官,一下做乞丐,但是演员是同一个人,他在舞台上的种种改变,但是那个演员本身没有改变。所以下面讲:

  发明【帝王官吏乞儿。身也。】

  把这个比喻做我们的身体,我们一轮回一转世又改变一个身分,身体不一样,纵然到人道来,也不一样,有的女的转成男身,有的男的转成女身,或者到三恶道去转成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或者到天道转成天身,身形都不一样,千差万别。所以,『帝王、官吏、乞儿,身也』比喻我们的身体。

  发明【扮帝王官吏乞儿者。吾也。】

  扮演『帝王、官吏、乞儿』,就是『吾』,就是我们自心。我们接著看下面:

  发明【以一身言之。其能视听者。身也。所以视听者。吾也。】

  以我们这个身体来讲,我们能够看、能够听,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身体。我们为什么能看?因为我们有眼睛;我们为什么能听?因为我们有耳朵,这是我们身体的器官它的功能。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知其然,知道是这样的,我们的身体能看、能听。『所以视听者』,「所以」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视、能够听。只有身体它能够视、能够听吗?这个身体当中没有一个吾它就不能视、也不能听,纵然那个器官很好,它也不能视、也不能听,这样大家明白吗?这是清朝时代的注解,我们现在是民国时代,现在医学发达,大家都听说过心脏移植,还有捐眼角膜,有人往生之后捐器官,他的眼角膜也可以捐,如果没有坏掉也可以捐,心脏也可以捐,肾脏也可以捐。你的心脏、眼角膜,从甲移植到乙的身上,那个乙会不会变成甲,会不会?他的思想、言语会不会变成甲?不会变,乙还是乙,甲还是甲,不会变。那说明什么?他那个器官只是一个器官,这个器官放在甲身上他能用,放在乙身上他也能用,那个叫做我所,那个不是我。真正的我就是我们的自性,这个自性它能听、能见。你没有这个自性,一个人死了,他的器官都还好好的,肾脏也好的、眼睛也好的,它都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因为他的神识离开了。但是这个器官还是好的,用在一个神识还在的人,他的器官坏了,放在他身上,它就起作用。如果那个人神识也离开了,那你拿给他也没有用,因为他自己本身神识也不在了。大家去想这个问题,就大概可以了解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所以视听者,吾也」。所以能识、能听的,就是我。

  波斯匿王问佛,佛常讲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心,在哪里?佛说就在你的六根根性。他说六根根性在哪里?佛就问波斯匿王,他说你几岁看到恒河的?印度有一条河叫恒河。他说三岁,他的母亲带他去拜耆婆天,那条恒河印度人视为圣河。他说你三岁的时候看到恒河,你现在六十二岁了,也能看恒河,你能够见的有没有变化?你三岁能见,六十二岁也能见,能够见的那个见性没变。但是你的身体变了,三岁是个小孩子,六十二岁是老人,头发白了,脸也皱了,身体变了,但是在身体里面那个能见的见性,那个性它从来没变的,那个就是你不生不灭的自性真心。一部《楞严经》就是教我们认识自己的真心是什么,教认识这个。波斯匿王听懂了,他就很开心,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的,在身体里面,知道自己没有生死,生死是这个身体做个转换,再换一个身,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哪有死?永远不会死的。死是说你换一个身体,这个身有生灭,我们身体的六根根性没有生灭的,这个身体坏掉了,再换一个新的身体。好像一部车你开旧了,不能开了,坏了,那你怎么办?换一部新车,换一部新车还是我们自己在开,旧的车不要了,换一部新车。我们的身体跟那个车子一样,不能用了,换一个新的。所以人死了,事实是换一个新的身体,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但是有一些差别,就是你这一生做好事,多做善事,你将来换的身体比现在好、比现在健康,生活环境比现在更圆满;如果造恶业,换的身体比现在差,生活环境也比现在不好,就是这样的差别,自性是没变的。

  发明【身唯有生死。故目至老而渐昏。】

  这个身体有生死,所以眼睛到老就『渐昏』。

  发明【耳至老而渐塞。】

  身体有这样的变化。「渐昏」就是眼睛看不清楚,像我现在要戴眼镜是老花眼,这个就是「目至老而渐昏」。『耳至老而渐塞』,「塞」就是听不清楚。我是老花眼,像庄慈师她是耳朵重听,有时候要讲很大声她才听得到。

  发明【吾唯无生死。】

  『吾』就是你自己的自性没有生死。

  发明【故目虽昏。而所以视者不昏。耳虽塞。而所以听者不塞。】

  知道这个事实,我们的眼睛虽然昏了,但是『视者不昏』。大家听懂了吗?我看可能大家不太懂,好像懂,又好像不太懂。我再用一个比较浅显的比喻,我现在眼镜拿起来就昏了,就看不清楚了,目昏了;但是我眼镜戴上去就看得很清楚,那个能见的没有变,如果那个能够见的有变,我戴了也是见不到,这样大家明白吗?那就说明什么?你眼镜不好,你再换一个新的,又可以看了;为什么可以看?因为你有一个永远可以看的东西在,这样大家都知道吗?你有一个永远可以看的,那个从来不会变的,是那一个能看,这只是一个功能加上去而已,你没有那一个,那什么都没有了。这样大家大概会有一点体会。

  所以波斯匿王听到佛讲,就很开心。但是波斯匿王听明白了,就像我们在场的听众,我这样讲,有人听明白了,可能有人还是不明白。佛讲经,当时的弟子,波斯匿王他听明白了,还有弟子他还是听不明白。波斯匿王听懂了,你三岁看恒河跟你六十二岁看有没有两样?没有,他真悟了,他发现自己真的有一个不生不灭,就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六根根性。但是还有弟子听不明白,他说,现在佛讲的,眼睛好好的能见,那眼睛瞎的人,他见什么?就提出这个问题。佛说,好,你去找一个瞎子来。弟子就找一个瞎子来,就问那个瞎子,瞎子,你现在见到什么?他说我见到眼前一片黑暗。佛就跟他讲,他见到黑暗就是他能见的那个见性,他才会见到黑暗。这个弟子还是听不懂,他眼睛瞎了,见到黑暗,我眼睛好好的,我见的都是光明,我都能看到,他又有疑问了。

  佛再问他,瞎子看到眼前一片黑暗,你现在眼睛好好的,你能看到这么多东西,是什么样的因缘让你看到的?只有你的眼睛吗?这个弟子想一想,也不是。佛就跟他讲,如果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没有太阳光、没有月光、没有星星的光,这些都没有,也没有灯光,以前是蜡烛光,这些光都没有,把你送到一个坑道里面,什么光都没有,请问你看到眼前是什么?这个弟子说,跟瞎子一样,看到一片黑暗。那就对了,你能够见的那一个,见到黑暗也是能见的,加上很多缘,你才见到这个、见到那个,主要是有一个能见的见性。好像收音机、电视机,那个电波是比喻做能见的,这个机器等於是所见的,如果电视机那些电波没有送过来,那部机器能看吗?机器好的,机器没坏,但是你也收不到节目,电波送过来你才能看到,没有那个你也什么都没有,有了那个你才能见到,这个叫做能见,能够见的;我们现在外面所见的叫做所见,你所见到的,能跟所。『故目虽昏,而所以视者不昏』,能够视的它没有昏。如果能够视的这个也昏了,譬如说,我老花眼,看大家就模模糊糊,这个昏了,但是能够视的它没有变,没有昏,因为它没有昏,我再戴上这个,它就看得清楚了。如果能视的那个也昏了,我的眼镜戴上还是看不清楚。这样大家知道了吧?知道,有时候要考考试,看大家有没有真听懂。下面的小字,我们也要注意:

  发现【若作视听即吾。又是认贼为子。】我们现在眼睛在视,耳朵在听的,以为这个就是我们的真心,那又认错了。《楞严经》发明这个道理最详细。所以古大德讲,「开慧《楞严》」。过去中国读书人,虽然没有学佛,佛门里面,一部《楞严经》,一部《金刚经》,都是读书人要读的,不学佛他也读。所以《楞严》你读通了,你就开智慧了。所以,开慧《楞严》,成佛《法华》。

  发现【是故大人从其大体。身能为吾用。小人从其小体。吾反被身用也。】

  『大人』是有智慧的人,『从其大体』,身被我们所用,我们怎么来用这个身,我们用这个身来利益众生。『小人从其小体,吾反被身用也』,他不知道用这个身做利益众生的事,只是想自己享受,这样吾就被这个身用了,不知道去用这个身,是被这个身用了。所以我们净老和尚最近对大家开示,不要一天到晚想这个身体要怎么保养,要怎么补,那个是被身用了,要常常想我们要怎么用这个身体来服务众生,为众生服务,这个就是用这个身了。这个身愈用你就愈健康,愈不用就愈不健康。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二个圆圈下面:

  发现【既可以十七世。即可以十七劫。即可以无量无边劫。】

  这一段跟我们讲,『十七世』是讲一个阶段,这个「十七世」,我们一般讲,从生到死这个叫一世。另外我们中国人也讲,三十年为一世,三十年就是一世,这是一种说法。这个地方讲十七世就是一生一世,就是从生到死,这是一个阶段,叫做一世,十七世就是轮回十七个阶段。我们现在人寿平均七十岁,帝君那个时候,晋朝时候大概是八十岁,一世算八十年,十七世就一千多年。十七世,一千多年,这个时间在我们无限的生命当中也很短的。也可以说十七劫,劫就长了,也可以说无量无边劫,那更长了。

  发现【帝君之吾无穷。则吾辈之吾亦无穷矣。】

  帝君的生命是无穷无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穷无尽。实在讲,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哪一个人不是无量寿?什么叫无量寿?你不生不灭,你永远存在,那不是无量寿是什么?现在我们为什么没有?不是没有,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本来是无量寿的,因为现在你不知道,以为寿命很短。如果知道有六道轮回,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知道寿命不是只有一生一世,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如果不知道有来生来世,他只知道这人一生死了就没有,他就认为人的生命就只有这短短几十年而已,事实不是这样。所以帝君的吾无穷,我们每个人都跟帝君是一样的,吾也是无量无边的。所以阿弥陀佛就很明显的告诉我们,是无量光、无量寿,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中峰国师在《三时系念》讲,「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阿弥陀佛翻成中文是无量光、无量寿,意思就是无量寿就是我心,我的心就是无量寿。这个如果我们真懂了,那你就很开心了,真的人没有生死。下面讲:

  发现【既可以士身。可以大夫身。即可以天龙八部地狱鬼畜身。】

  什么身都可以做,你可以做大夫身,也可以做天龙八部、地狱、饿鬼的身体,身体可以随我们自己造的业力,变化无穷。

  发现【帝君之身无定。则吾辈之身亦无定矣。】

  『身无定』,身没有一定的形相,帝君的身体没有一定的形相,我们的身体也没有一定的形相,我们也可生天做天身,也可以做人,造恶业到三恶道,变成三恶道的身体,也是不一定的。

  发现【且托生既多。则宿世父母六亲亦多。帝君宿缘既多。则吾辈宿缘亦多矣。】

  『托身』就是无量劫来轮回,生生世世,每一生每一世都有父母、六亲眷属,轮回无量劫,家亲眷属就太多了。帝君宿世的因缘很多,我们跟帝君一样,宿世因缘都很多,都有很多跟我们有缘的众生,因为每一生每一世都有我们的父母、妻子、儿女、家亲眷属,他多,我们也多。所以每一次做法会,大家说:每一次做法会好像都有冤亲债主。我说:没错,因为每一次都是不同一批一批的。为什么一批一批的?因为你每一生每一世都有六亲眷属,一生就是一批,生生世世无量劫,那多少?无量无边!过去有同修问我说:悟道法师,我们写牌位超度,要超度到什么时候就不用再写了?我说:写到你成佛,你成佛就不用写了,你现在还没有成佛,要一直写到成佛,度到成佛。所以你写牌位超度不是超度一次就解决了,生生世世,无量无边的。所以超度也是要超度到成佛的。

  发现【然则吾者。主人也。一十七世。旦暮也。】

  『吾』就是我们自己真正的主人。『一十七世』就好像早上跟晚上这个时间,「世」就是时间,时间它有迁流变化。

  发现【为者。机缘也。】

  『为』就是作为,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因缘,有这个机会、有这个因缘他做了士大夫。所以,「为者,机缘也」。

  发现【士大夫。傀儡也。】

  我们看过傀儡戏,这个傀儡,后面有一个人在动,他动一下这个傀儡就跟著动一下。这个是讲我们的身分,我们的身分常常变的。

  发现【身者。革囊也。】

  我们讲隔一层皮,就是一个臭皮囊。

  发现【诚难与俗人道也。】

  这个很难跟一般世俗的人讲,跟他讲,他也不会接受,他也不相信,我们跟他讲还要跟他辩论一番,干脆不要讲。我们接著再看下面,二个圆圈下面这一段:

  发现【前世后世。犹之昨日来朝。吾生合下自有。并非佛家造出。】

  『前世后世』,这个「世」是时间,时间有前有后。前世后世,『犹之昨日来朝』,「昨日」就是昨天,昨天过去了,我们今天想到昨天的事情,昨天就是前世的事情,不存在了,今天是现在世,明天是未来世。时间有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所以有昨天、今天、明天,有去年、今年、明年,我们一生一世是一个阶段,现在生,有现在生就有过去生、就有未来生。时间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只是时间的长短,前面一秒是过去世,现在一秒是现在世,下面一秒是未来世;你再缩短,刹那刹那,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所以《金刚经》讲,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讲到最短暂的时间。下面就跟我们讲,『吾生合下自有』,我们这一生就有,就有过去、现在、未来,有前世、后世,我们现在就已经有了。『并非佛家造出』,这个不是佛制造出来的,是事实真相就是这样,有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这个不是佛制造的,本来就是这样。

  发现【譬如五脏六腑。本在病人自己腹中。】

  这又举出一个譬喻,譬如我们五脏六腑有毛病,毛病在哪里?自己身体里面的,本来就是你身体里面的病。

  发现【奈何因其出诸医人之口。竟视为药笼中物乎。】

  病本来就是在我们身体里面的,但是我们去给医生看,医生给我们讲出来。这是比喻我们有三世、六道轮回,我们自己现在就是这个情况,就好像我们身体的五脏六腑病了,就是自己身体里面的,我们不知道,就好像我们自己病了不知道,医生给我们讲出来。佛就是大医王,佛给我们讲出来我们才知道,不是说佛讲出来才有,没有讲出来就没有,本来就是这样,本来就有,因为我们不知道,佛给我们讲出来。好像我们身体里面的病我们不知道,医生给我们讲出来,不是医生讲出来才有,医生没讲就没有,你本来就有。我们再看下面这段:

  发现【人若无有后世。不受轮回。则世间便有多少不平事。即圣贤议论。亦有无徵不信者矣。】

  如果你说人没有前生后世,不受这个轮回,那讲不通的,那这个世间就有很多不平的事情,为什么那个人这么有钱,我这么穷?你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现在不但穷,有的人富可敌国,有的人没饭吃都饿死了,现在这个地球上还是有很多人没得吃饿死的。你说科学这么发达,怎么还会让人饿死?你怎么解释这个问题。你看,如果你不讲三世、六道轮回这个因果,这个事情你怎么解释?你怎么讲也讲不通,世间就有很多你看起来会很不平的事情。

  下面举出,『即圣贤议论,亦有无徵不信者矣』。圣贤讲出来的话你也没办法去徵信,你也不相信,是有道理,如果你离开三世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这个事情,道理是道理,他看到的就是不平等。外国人他不懂这个道理,他要从果去给它弄平等,这个能不能做到?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因不平等,果怎么会平等?每个人造的因不平等,因不平等,所以果不平等,那才是平等,对不对?譬如说我工作一天,我造这个因,我做一个东西出来,我得的报酬就是这个工作的工钱,你做两个,你得到两个的价钱。如果一个人做一个,另一个人做二个,得到的价钱一样,这样公平吗?因不平,果要公平,这样可以吗?对那个修因的人就不公平了,他付出这么多,跟没有付出的、混水摸鱼的,他也得到那么多,这样公平吗?这样平等吗?洋人不懂,佛懂。大家想是不是这样。现在社会不就是这样吗?有的人他赚钱赚很多,他为什么赚很多,他有修;如果你要赚多,你跟他一样你也修,你也是一样,甚至超过他。如果你不修,你怎么可能跟他平等?你因不平等,果怎么会平等。你从果去让它平等,因不修正,怎么会平等?譬如说,我们要得到一样的工钱,你做十件,我也做十件,那这个因平等,果也平等。你做一件赚十块,他做十件也赚十块,因不平等,果要平等,你说可以吗?付出比较多的他会接受吗?不会接受的。你走到哪一个国家都一样,肯定不会接受。所以佛讲的才是正确的,你要平等,因平等,果就平等。

  我们去极乐世界为什么会平等?因为去极乐世界,从五逆十恶到等觉菩萨,都是信愿念佛,这个因一样的,去极乐世界,所以到那边就平等了。其他世界不行的,你修到什么就是什么。极乐世界的因平等。所以阿弥陀佛信愿念佛这种方法,众生平等得度,他的修因平等。下面举出例子,你说没有轮回讲得通吗?圣贤讲的话人家也不相信。

  发现【且如孔子言仁者寿。】

  孔子讲(这世间的圣人):有仁慈心的人他就长寿。

  发现【力称颜子之仁。】

  孔子一生最赞叹的就是颜回,颜回这个人仁慈。但是颜回有没有长寿?没有,他短命,四十二岁就死了,短命。

  发现【而颜反夭矣。】

  「反夭矣」,不是讲仁者寿吗?他是仁者,他怎么不寿?他也是短命。另外一个:

  发现【极恶盗跖之不仁。而跖偏寿矣。】

  『盗跖』是春秋战国时候鲁国的强盗,专门干强盗的勾当。「盗跖」,他当强盗,他还会有仁慈吗?他不仁,但是盗跖他的寿命很长。怎么仁的人应该得到长寿反而短命,那个造恶业的人、不仁的人,盗跖他反而长寿?下面再跟我们讲:

  发现【君子枉自为君子。小人乐得为小人。何以成其为造物。】

  如果依照这个来看,做君子有什么用?『君子枉自为做君子』,做君子也得不到长寿,得不到好的果报;『小人乐得为小人』,干坏事没有关系,果报也不错。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干好事也没有好报,反而干坏事有好报,他就尽量干坏事,很多人是这样认为。所以做好事没有用,你看某某人做好事,他还不是果报那么惨;某某人专干坏事,你看他又发达、又赚钱。有些人他就不相信善恶因果报应,反而做恶事有好报,做好事没好报,这样『何以成其为造物』,你怎么去跟这些人讲,让他相信?让他乐意来接受断恶修善?他只看到眼前这个阶段,过去的那个阶段他没看到,前面的那个阶段他没看到,他只看到眼前的这个阶段,眼前是一个果报。这一生做好事还没有得到好报,就是过去造的恶因重,这一生恶报先报,这个恶报报完了,他这一生做的好事,果报就现前。他来生报,或者后生报,看哪一个先成熟,哪一个先报。好像你种水果,你种哪一种水果,哪一种先成熟那个先吃,有的种了它时间还没到,还没有成熟,你就不能吃,善恶业也是一样。善恶业不能代替的,佛法讲因果不是说,善可以代替恶的,恶的可以代替善的,不可以的,不能代替的,恶就是恶,善就是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只有它的时间可以改变的,你要这个善的报现前,恶的报不要现前,你在这个善的缘加强,善的果报就快速成长,成熟了就先报;恶的缘不要加上去,那个恶的果报就排在后面,甚至永远排不到,这个缘可以改变。袁了凡改造命运就是这个原理,因种下去不能改了,好像你种个蒺藜,蒺藜是有刺的,会刺人的、会伤人的,你不要这个蒺藜长出来,怕它伤到人,种子种下去了,好像恶因种下去了,但是你不要给它加水、不要给它肥料、不要给它阳光,你给它铺石子,一天到晚压来压去,它种子有,但是永远长不出来。善的,你要的果实,你就加强给它照顾,给它肥料、给它阳光、给它水分,它就快速成长,它就先现前,先现前先报,是这个道理。下面讲:

  发现【唯有前世后世以为销算。而后善有所劝。恶有所惩。上帝不受混帐之名。孔子可免无稽之谤。大矣哉。一十七世之说也。】

  唯有你有前世后世,加减乘除,这才讲得通。所以,像城隍庙都有这种对联,像台湾高雄城隍庙,上海城隍庙也有,都有那个对联,善不是没报,时间未到,做善事有恶报是过去世造的恶业太大,这一生它成熟了,你不得不先报,报完了,这一生造的善业,果报就现前。如果没有三世、六道轮回,讲不通。所以我们净老和尚讲,现在很多人都想当企业家、当大老板。现在我们看到大陆也有很有钱的人,大企业,他修几世?他最少修三世,三辈子都做好事累积下来的。你要想做皇帝,像乾隆爷他好像修了十世,十辈子,生生世世做好事,他果报才现前。我们过去生有没有像他修得那么多?我们修了几世?还是这一生才开始修?你没修,你没有种那个因,你一直想果报要跟他平等,那不可能,佛都做不到,世间的人做得到吗?如果佛做得到,佛大慈大悲,统统给大家平等不就好了吗?我们都不用修了。

  所以要修,今天大家来这里就是在修。修很辛苦,坐得很难过,对不对?得修,你将来有好报的。现在大家去吃喝玩乐,很痛快,将来有恶报,将来果报不一样。所以现在的大企业家,最少修三世以上,他这一生果报才这么大。我们这一生果报要像他那么大行不行?也可以,你要积极去修。像我们净老和尚他很积极去修,而且在佛门修最快速、最殊胜,在三宝里面种那是最快的,因为福田你认识,你种的就很快,一般的福田要累积很长的时间。后面讲我们修福的项目,一项一项,你看了之后你会很开心,你也会很乐意去修,讲造佛像、造庙,那都有因果的。造庙,你一开始很努力在造,到最后不想干了,那是什么果报?如果你从头到尾都发心做,做圆满,那是什么果报?从头到尾做圆满,果报是圆满的。刚开始做一做,后来就不干了,果报前面有,后面就没有,因为你的因是这样,跟那个果一定是相应的。所以有三世、轮回这个说法,这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了,大家就没有怀疑了。上帝、孔子也不会被人家批评,不然他说上帝不公平,孔子讲的那些话都是无稽之谈,就不会了,大家就明白了。所以佛法对中国儒道帮助太大了。所以,「大矣哉,一十七世之说也」。我们再看下面,第四页第一行第二句,两个圆圈下面:

  发现【虚无寂灭之学。非吾儒所痛恨乎。既已恨之。不可身自蹈之。今之述佛理以劝世者。必曰。作善得福。作恶得祸。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已往者是前生。未来者为后世。步步据实。试问虚无二字。如何可加。而谤佛者。则以地狱天堂为荒诞。前世后世为渺茫。谓此身来无消息。去无踪影。静言思之。恰中虚无二字之病。】

  这一段讲过去的读书人讲到佛法,『虚无寂灭之学』,这些读书人都不接受的,很痛恨的,既然不喜欢讲虚无寂灭,既然这么痛恨这种说法,自己就不可以以身自蹈之。现在述佛理以劝世,讲佛经的道理来劝世,『必曰:作善得福,作恶得祸;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已往者是前生,未来者为后世。步步据实,试问虚无二字,如何可加?』过去读书人都觉得佛法都讲虚无寂灭之学,虚无飘渺的,讲那些玄谈,很痛恨,不切实际。现在讲,作善得福报,作恶得灾祸;明有因果,幽有鬼神;过去是前生,未来是后世,步步据实,都是根据事实来讲的,「试问」,就是问一问,「虚无二字」,你怎么加上去?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怎么可以给它加上虚无飘渺?跟你讲得很现实的,就是因果报应。『而谤佛者』,毁谤佛法的人,他就以为佛法讲的地狱、天堂,那是荒诞之谈;『前世后世』,谁看到了?『为渺茫』,就是说谁看到了?『谓此身来无消息,去无踪影』,这个身体来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去也不知道去哪里,认为是这样。如果认为是这样,『静言思之,恰中虚无二字之病。』你不是很痛恨虚无寂灭吗?你自己不是正好落在这个虚无飘渺、渺茫当中吗?你认为什么都没有,不是虚无飘渺吗?不切实际。下面讲,「恰中虚无二字之病」,这些读书人最痛恨的就是讲虚无寂灭,很痛恨这个,但是他认为没有因果报应,刚刚好你自己就是中了虚无渺茫之病,明明有,你说没有。

  发现【学佛者之言曰。肉躯虽有败坏。真性原无生死。】

  学佛的人讲,我们的身体会坏掉,人会死,但是真性它原来没有生死,它本来就没有生死,学佛的人知道这么讲。

  发现【而谤佛者。】

  不信佛的人就说:

  发现【辄云。】

  就说:

  发现【无有前生。无复后世。】

  他说没有前生,也没有来生后世。

  发现【夫曰舍一身复受一身。则是虽寂而不寂。虽灭而不灭也。若其舍一身不复受一身。则是一寂而长寂。一灭而永灭也。平心自揣。试问寂灭』二字。毕竟谁当受之。嗟乎。身若侏儒。而反讥防风氏为短小。亦已过矣。】

  这是讲有一些读书人他不相信,不相信不是现在人才不相信,古时候就有,佛陀那个时代就有,不相信的人很多,他不接受这个寂灭,但是他自己偏偏就是落在寂灭。如果你这个身体死了,不会再受另外一个身体,就『一寂而长寂』,就永远是这样,『一灭而永灭也』。所以毁谤佛法的人,刚好就是毁谤到自己。下面这个是比喻,『侏儒』就是很矮小的人,他自己很矮小,反而去笑话防风氏,笑别人短小,他自己也短小,这是一个比喻。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发现【以刀杀人。不过斩人肉躯。若言无有后世。直是断人慧命。斩肉躯者。害止一生。断慧命者。杀及世世。故知劝人改恶修善。犹是第二层工夫。先须辨明既有今世。必有来生。方是根本切要语。】

  这一段给我们讲,你用刀去杀一个人,把一个人给杀死了,『不过斩人肉躯』,把一个人的身躯斩死,断了他的身命,这是以刀杀人的身命。『若言无有后世,直是断人慧命』,断人的慧命果报比杀人的身命严重太多太多了,甚至无法比拟。你杀一个人就是断他一生的身命,四十九天他又去投胎,他又有一个身体了。但是你断人家慧命,你跟他讲没有后世,他接受你这样的观念、接受这样的概念,断他的慧命。断他的慧命什么?他生生世世这个邪见转不过来,他再投胎转世他还是认为这样,他这个邪见一直跟著他,这个麻烦了。『斩肉躯者,害止一生』,你杀他的身体,要他的身命,你伤害他只有一生,来生来世你伤害不到了;但是断人家的慧命,是『杀及生生世世』,你生生世世的邪见,《无量寿经》讲「邪见业王,未能舍离」,从来没有舍弃它,他投胎到哪里它跟到哪里,因为他的心里接受这种邪见的观念,这断他的慧命,「生生世世」。『故知劝人改恶修善,犹是第二层工夫』,劝人家改恶修善这是第二步。第一步,『先须辨明既有今世,必有来生』,这个要去先认识清楚,你有这一生就会有来生,就一定有过去生,『方是根本切要语』。过去生我们忘记了,来生也还没到,我们可以从这一生,这一生你都知道,你这一生,我们净老和尚讲,四十岁之前你的命运是过去生的,四十岁以后就是你这一生四十年你怎么修的,就会影响到你四十岁以后的命运,四十岁以前就是过去生,四十岁以后就是来生。

  我出家那一年是虚岁三十四岁,大概二十八年前。韩馆长,那时候图书馆有几个出家众,每个星期一放香,她带我们去台北木栅指南宫拜仙公,拜吕洞宾,她去拜,说大家来抽签,我也去抽了一支签。二十八年前的签,我只有记得一句,「前三三,后三三」,前面三十三,后面三十三。后来这个签我就想,我是三十四岁出家,三十四岁是虚岁,如果算实岁是三十三,今年六十五岁,明年六十六。我自己感觉,我三十四岁出家,三十四岁之前是过去世,三十四岁出家之后到现在是这一世。如果我们以中国人三十岁一世来算,我一岁到三十岁是一世,三十一岁到六十岁是第二世,我现在六十五,是进入第三世。我这一生就有过去、现在,前生、后世,就过了三世,现在是第三世。所以要去辨明有今世、有来生,这个要先确定,然后你劝他断恶修善他才有一个根据,不然我为什么要恶修善,反正也没有来生,做坏事、做好事都要死,一死就没有了,都一样,何必一定要干好事,干坏事也不错,就会这么想,这样想就错了。所以必须辨明这个,因为现在很多人他不相信。我们接著看下面:

  发现【无后世之语。出之凶恶小人。人皆轻而忽之。譬诸投鸩毒於臭食之中。噉者自少。故其为害浅。若出之正人君子。人必尊而信之。譬若置砒霜於膏粱之内。食者必多。故其为害深。苟能侃侃凿凿。唯以救世为心。不作以顺为正之妾妇。则其阴功大矣。】

  这一段也是很重要的。「无后世之语」,没有后生来世,这个话如果是从一个凶恶小人,一个坏人他口中讲出来,大家听了,这个人是坏蛋,讲了你也不会太重视。『人皆轻而忽之』,大家讲那个人讲的我们听听就好,不太重视,不会去重视他讲的话,因为这个人是坏人,小人、坏人、恶人他说没有来生,没有轮回,他讲的话人家还不太去重视它。『譬诸投鸩毒於臭食之中』,那个食物已经发臭了,再把「鸩毒(无后世之语比喻做鸩毒)」,鸩鸟的羽毛有毒,泡在酒里,人一喝立刻就中毒而死。有毒,又放在那个臭食,发臭的东西,大家看到了,又有毒又臭,你会去吃吗?不会去吃。这比喻,小人讲错误的话,人家还不会去重视,也就是说不受他影响,好像鸩毒放在臭食,他看到那个臭食你就不会去吃了,何况又有毒,你怎么会去吃?这是比喻小人说没有后世这样的语言,人家不会去重视它,不会听他的,所以轻而忽之,『噉者自少』,真的会去吃的人很少很少了,所以他的危害还浅,不大。『若出之正人君子,人必尊而信之』,如果社会大众认为这个人是正人君子,或者我们现在讲,这个人有身分、有地位,他是有影响力的人,那他讲出来的话就不一样,他讲这个话,他影响面大。恶人讲的人家不会听他的,但是这个大家尊重他,他讲的话人家会听,会相信他的话,「必尊而信之」,会相信他的。这个譬如把砒霜毒药放在膏粱之内,很好很有营养的东西加砒霜进去,吃的人必定很多,很多人被毒死,所以『其为害深』,他的害就很深。

  『苟能侃侃凿凿,唯以救世为心,不作以顺为正之妾妇,则其阴功大矣。』周安士先生跟我们讲,唯有以救世之心,要把这个因果报应的道理说明,这个阴功就很大、阴德就很大。我们也不可以因为很多人不相信,我们也不相信,不能这样。不相信是他的事情,我们还是要相信佛的话,特别是已经受三皈依的,三皈依后你是三宝弟子。大家都有皈依过吗?有没有还没皈依的?还没皈依就还好,如果你有皈依你再不相信佛的话,那罪过就重了。

  下面还有很多发明,这篇就讲得很多,就是这一句,这一句发明的道理非常的多。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一段。下面,我们明天再来学习,今天先学到这里。

  摘自: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五明学佛网: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二(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一(周安士) 

 曾琦云居士: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其它法师:随谈因果(悟道法师) 

 悟道法师:身心世界什么东西是真的? 

 悟道法师:还没有来的事情,不要去想 

 悟道法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最后果报它就自然现前 

 悟道法师:念佛能让你不老不病,但要懂怎么念法 

 悟道法师:意根摄住,身口二业亦摄在一处 

 悟道法师:即使是伤风感冒也障碍你念佛 

 悟道法师:业障重的,见不到佛明显的加持 

 悟道法师: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没有做,伏住也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