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为什么要话到嘴边留三分


   日期:2016/1/21 19: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言语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需要善加珍惜和保护。不可忘乎所以,随意滥用。因为这个礼物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友好交流的时候,它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懂得善护口业的人,来生不会丧失言语能力。

  在我们这个星球,在六道之中,乃至于虚空法界,失去语言能力的众生何其多!谁敢说他们曾经没有语言能力?谁又能保证自己在来世,依然还能拥有说话能 力?因果定律告诉人们,得人身都需要修积累劫的五戒十善。一切都依赖自己累积的强大业力做牵引,并不是自己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得了的。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 前定。自身造作是一切转化的根本因缘。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明白这个甚深的道理。特别是在末法时代,不懂得护持自己口舌的人比比皆是。我们一定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长嘴就是说话的,嘴长在我身 上,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天经地义,无可辩驳。但也只能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言语可以救人,同时也能伤人。可以成就人,也能毁灭 人。就好象宝剑在手,如果以为想杀谁就杀谁,想砍谁就砍谁。结果只有自寻其祸,自断生路而已。

  因为万事都有规矩,更有因果。言语也不例外。没有智慧的言语,除了废话,就是假话、空话、大话。对人谈不上有什么真实利益,好处,说之何益?如果是信 口开河,黑白颠倒,乃至于恶语中伤,那不仅会使语言的副作用无限放大,而且会造作无量无边的口业。最终使其语言功能完全失去。

  《佛说三世因果经》上云: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可见恶毒的言语是直接导致言语能力丧失的主因。虽说恶口骂双亲罪恶最大,实际上,对任何人 的语言伤害,罪责都不会太轻。所谓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过是无知的表现。由于用言语互相攻击,受伤的绝不止是一方。所以故做潇洒,只是一种心理预期,真 正的便宜是沾不到的。

  为什么话到嘴边要留三分?因为凡夫俗子心中有严重的“我执”在其中。所以言语之中就有我见。我见之辞虚妄的成分非常大。大家一定在电视上看过“传话” 游戏。同样一句话,传到第十个人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洋相百出了。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我”,无法做到忘我,无我。也无法破除我见。所以每经过一个人 的口,原话就会被传话人有所发挥。原意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传的人越多,虚妄的成分就越大。直至颠倒歪曲,风马牛不相及。故有人感叹道:钱越捎越少,话越捎 越多。

  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误解我们意思的人有多少,我们被错怪、冤枉的事情有多少?同样道理,我们误会、冤枉别人的时候也一定不在少数。虽然我们不全是故意的。但我们所受到的伤害和对别人产生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

  普通人没有悟道,没有神通,根本没有能力洞察事实真相,也无法克服严重的我执。但每天与人交流,又不能不说话,所以才要话到嘴边留三分。需要特别谨慎 小心。弄不好,就会伤害别人,可我们自己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与他人的成见、隔阂甚至于仇恨就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

  因为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正确。言语之中难免有意无意会夹杂我执在其中。言多必有失。话说得多了,话引话,话跟话,越引越跟越多。特别是在两个人争吵的 时候,言辞几乎都是没有经过理性思考,随口说出来的虚妄之辞。杀伤力和持续时间也特别长。以至于两个本来很熟悉的人,由于言语不慎,互相之间一时竟会行同 陌路,势若仇敌。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古来圣贤特别重视言语在修行之中的重要性。孔子施教的四大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在四科中,言语被看得很重。因为它是判 断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佛教修行的基本法是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佛说十善业道经》云:“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 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佛殊胜的梵音(圆音、圆满 音),就是从不恶口来的。

  作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悟道之前,一方面需要不断从圣贤的教诲中获取智慧,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有警觉之 心。话到嘴边留三分,给自己,也给别人留有余地。因为这是减少误会、伤害和相互仇怨的有效办法。如果遇到心里没有十分的把握,又非说不可的情况,那就好话 多说。当然不是妄语、两舌、绮语。

  因为凡人绝对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日常言谈中,以平常心处之。赞叹、奉承之语,一笑置之。秽言、恶语,也别当真。因为这些大都是妄 语,不实之辞。这是人人每天都会犯的错误。一点都不奇怪。如果接受它们,我们的心灵就会真的被污染。要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终归成不了真。身心清净、 自在的美好境界,是从断绝一切污染开始的。

  生活中说话有度,言语得体的人,一定是人缘最好的人。人生在世,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善缘充满的氛围中,不也是一种乐趣吗?这正是善于运用语言的功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言语       修行)(五明学佛网:言语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