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德光法师:如何对待世间的种种障碍


   日期:2016/1/20 10: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起伏不定,得失无常,有遗憾的烙印,也有美好的回忆。但是相比之下,总觉得美好的特别少,烦恼障碍非常多。当世间种种障碍现前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这种种困难障碍呢?

  明代高僧妙叶所集的《宝王三昧论》中有些修行要诀,也许对我们有些指导意义,其中有十念: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修道之人,身体无病最好,但是有时候带着三分病,也未尝不是好事。更能激发自己的修道之心,“有病方知身是苦”,有病反而不容易对这个色身生起贪欲执着。在世间做事太顺利也不好,因为那样会滋生骄傲,自大等情绪,经历一些困难挫折之后完成,反而不容易招致别人的讥嫌。对于内心来说,有点障碍再克服这些障碍,会使得所学能够了然于心,不至于轻慢、僭越。不管是修行还是处事,遇到一些魔障,能够促使激发我们更加的誓愿坚定,最终能够有所成就。做事的过程,不要求过于顺利,因为成功的太容易,会贡高我慢,也容易招致失败。

  与人相处打交道,不能要求别人处处随顺、利益自己,这样会失去道义,天长日久,也就失了人心,没有人愿意跟你继续来往了。当别人有求与你的时候,应当积极帮助而不求回报,无所求的才是真正的布施,有所求的都是功利的,不可取。见到利益,不要生起贪心,奢求分沾,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而是应该真诚的随喜。当别人委屈、冤枉自己的时候,不要急于辩解、申诉或者反驳,急于申明而得不到认可的时候滋生怨恨这就更要不得了。而是应该肯吃亏,能放下,这样反而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

  圣人都是以病苦为良药的,作为自己精进修行的契机。以患难为逍遥,乐在其中。把障碍当做解脱之门,把布施散利当做富贵,广布仁德而不求回报,把群魔当做自己修行过程中的法侣。求障碍,反而没有障碍,一切困难都是菩提道中的基石。如果修道之初就处处求顺适,那么真正遇到坎坷的时候如何能够超越呢?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正确的看待世间的种种烦恼障碍,带着一颗清净感恩之心面对一切。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无关风月,无关悲喜,无关成败,没有起点,也没有尽头。只要还活着,还继续走在修行路上就应该感到满足,说明起码还有希望,有希望就要感到幸福。网上有句话说,“不要因为太阳落山而流泪,那样你也会失去一群夜星”。人生也是如此,不要因为困难障碍而放弃生活,舍弃修行,那样你会失去摆脱命运枷锁的机会,丢掉解脱的契机。

  转自腾讯佛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障碍       修行)(五明学佛网:障碍       修行)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 

 傅味琴居士:不改变习气,修行修不起来,证果证道就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