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第十章忏悔业障


   日期:2016/1/16 7: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一、忏悔的方法

  一、作法忏

  作法忏就是依靠着一定的方法,来发露自己所造的恶业,藉着方法的运作,而达到忏悔灭罪的目的。譬如:出家五众——比丘、此丘尼、沙弥、式叉摩那、沙弥尼,如果犯了戒,就必须向僧中发露、陈说自己所犯的戒;然后,经过一定程序的羯摩,也就是忏悔仪式的作业之后,犯戒的戒罪,便可以消除,犯戒者的内心也就重获清净,不会再为犯戒而懊恼。这便是经由作法忏而灭除了罪业。

  在律宗来说,忏悔时的作法是很重要的;所以,作法忏特别为持戒的人所注重。从戒律的规定来看,犯戒的戒罪,也唯有经过如法的忏悔之后,才有可能灭除。

  二、取相忏

  取相忏就是在佛菩萨像前,发露过去所造的恶业,然后自责于心,不计困劳的礼拜佛菩萨,以求见到瑞相。见瑞相之后.身心就会清净舒适,不再有懊恼、不再有罪恶感,于是,过去所造的恶业,便消除了。

  《梵网》菩萨戒四十八轻中,第四十一条:“为利作师戒”内说:“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苦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这便是取相忏。

  总之,取相忏必须经由忏悔者,在佛或菩萨像前,痛彻的忏悔与不断的礼拜;然后,感应到佛菩萨的瑞相,由瑞相的现前而获得灭罪。

  三、无生忏

  无生忏就是观察恶业或罪业的由来,了知业性本空,只是凡夫的虚妄执著而已。追究恶业的由来,求之了不可得,无有生处。恶业既然是无生,也就没有恶业的存在,那又何用忏悔呢?因此,经由无生之理的体会,而自然达到忏悔的目的。这就是无生忏。

  二、忏悔的真义

  忏悔,是一个清洗过去心灵的污秽,以获得净化和再生的不间断过程。

  一个不忏悔的人,是无法在性灵上有所进展和进化的,因为不忏悔,意为着性灵的停滞和继续染污,不忏悔,意为着以前的过错没有消除,而新的过错又将源源不断的产生!

  所以,忏悔,不仅要“忏其前愆”,以前所造的过错要忏除,也要“悔其后过”,让以后的过错不再产生,一般人只知“忏其前愆”,而不知“悔其后过”,以致前罪还没消灭,后过又产生了。

  当一个人出现了“后过”,就代表忏悔的不够真诚彻底,如果要能真正的将前罪忏除掉,就必须要能真正的“悔其后过”,也就是,相同的过错,绝不重复。

  当一个人可以“不二过”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忏除我们的前过了。

  而要能够除过,不论是“前过”或“后过”,我们就必须坦承我们的过错,或看清楚我们的过错是什么!

  所以,忏悔,就意味着,卸除所有心灵的武装或伪装,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里,任何“合理化”的伪装。

  那是一种完全对自己的坦白,将自己的过错或心灵的污秽,赤裸裸的、不加任何隐瞒的坦露出来。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忏悔需要“诚恳”,为什么无法诚恳的人,就无法有真正的忏悔,因为诚恳意味着,坦白、不曲诈、不迂回、不推诿,是一种完全的“直心”,是一种“直下承担”!

  能够诚恳的人,就能够面对内心赤裸裸的自己,然后借由这样赤裸裸的面对,来“认清”真正的自己,并藉此而达到“醒悟”和“清洗”的目的。

  所以,一个能够诚恳的人,也才能有真正的忏悔,也才能以这样诚恳的心,去面对别人,直下承担自己的过错和责任。

  所以,忏悔就像一种“心灵的沐浴”或“甘露”,对我们心灵的种种污染和污垢,进行一次次彻底的清洗,当我们的忏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涤我们愈微细的心念污垢,愈清除我们重大的罪业!

  而忏悔,也带有某种的“超度”作用,不只往内超度了我们的贪痴,超度了我们心中无数的“众生”,更且往外超度了别人的怨恨,因为深切的诚意和忏悔,就像清凉的甘露,霎那浇却熊熊的怨恨怒火。

  所以,我们不只要为我们所知的罪业忏悔,更要为我们所不知的罪业忏悔,而且应念念忏悔,时时忏悔!

  当我们借着这样不间断的,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的深入忏悔下去,我们的心,就渐渐的清了,人生的梦,也渐渐的醒了,最后我们将了悟到,原来,所有的“罪业”,都是从“心”上升起的,而“心”的本质是“虚幻”的,并没有一个叫“心”的实质存在,所以“罪业”的本质,也是虚幻的、空的,并没有一个叫“罪业”的实体存在。

  那时,我们也就真正的了悟了,如忏悔偈所说的: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无;

  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当达到了这样的终极忏悔,才是“真忏悔”,那时我们才真正了知:

  并没有一个实质的心,可以去造作和承受罪业!

  并没有任何人可以去侮辱、伤害、杀害!

  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被侮辱、伤害、杀害!

  更没有可以侮辱、伤害、杀害的“心”存在!

  当达到这样一种“三轮体空”的觉悟时,我们就好像突然从梦里清醒了,醒来后,才知原来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时不只“心亡”了,连“罪业”也应时消亡,而一切善恶境界,和一切的相对概念和执著,也顿时的一并超越!

  虽然,究竟来说,忏悔的心,也是一种“虚幻”,但毕竟,那是一种在人生虚幻的迷梦中,可以逐渐让我们清醒的有力工具。

  所以,“心亡罪灭两俱空”,那是我们所可仰望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心还是虚妄沉 迷,还是不行忏悔的话,恐怕人生的迷梦,将更深沉难醒,而罪业也将更为深重难救了!

  所以,能够诚恳的人,有福了!

  而一个懂得忏悔,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更有福了!

  因为忏悔是从诚恳开始的,有真实的诚恳起步,才能达到最后真正的“真忏悔”!

  三、善待忏悔

  忏悔是宗教最慈悲的一面,也是上苍付予人类改过自新的无上良药。有了忏悔,犯错者才能免于久处罪恶中,而能自拔。

  但是,却不可辜负了忏悔的慈悲面,以为不管造什么罪——小罪、大罪,轻罪、重罪都可以依佛教的取相忏、无生忏而得忏除,那又何必在乎于做恶犯戒呢?以后再忏悔就好了。这就大错特错了!世俗有句话: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明知道那种行为是不对的,却一再去作,这已乖离了忏悔的精神。忏悔必须有惭愧心、羞耻心,知不该作而作,便是无惭无愧的人,又如何能忏悔呢?

  同时,忏悔也不是万能的,从前面各章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要达到忏悔的目标——灭除罪业,实在不是容易的;无论是作法忏、取相忏或无生忏,都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所以,最好不要犯错,如果无意中,犯了戒或造了恶,必须马上发露忏悔。如果自恃忏悔可灭罪,便不在乎犯戒造恶,一错再错;一旦业报临头,后悔就来不及了!

  话说回来,对于知错不犯,具有惭愧心、羞耻心,一心一意要消除业障,改过向新的人,不论他过去造了多大的恶业,犯了多重的戒,依照大乘佛教的取相、无生等忏悔,都可以灭除罪业,重获清净。

  已有过错的人,请好好珍惜佛陀给予佛子们最慈悲的礼物,请善用佛陀付予人类的无上良药——忏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认识因果       忏悔业障)(五明学佛网:认识因果       忏悔业障)  

 梦参法师: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十二章 选择念佛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十一章 佛法实践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十章 忏悔业障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九章 心怀宽容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八章 虔诚祈祷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七章 命运浅说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六章 防范意业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五章 善护口业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四章 清净身业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三章 全息网络 

 清净法师:认识因果 第二章 因果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