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法语(十七)


   日期:2016/1/11 9: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信愿再继续向大家报告《善导大师法语》。

  上回我们看到第三点称弥陀名号,今天从第四段文接下去看: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这段文是出自《观经四帖疏·玄义分》,是善导大师非常有名的六字释。

  「六字」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释」就是解释,这段文就是对六字洪名的解释。

  六字释在唐朝初年善导大师做这样精妙的开示,是有他的历史背景。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具足愿行,往生之因具足,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六字释我们若了解历史背景,至诚称念,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也会对善导大师生起赞叹之心,因为善导大师为了要破除诸师对《观经》的错解,所以在《四帖疏》处处引经据论,显明《观经》世尊说法的真义。因为《观经》是世尊为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之所害的凡夫所开演的一部教典,《观经》是为了要度凡夫所讲说的经教,因此《观经》是凡夫可以修持得度往生西方的经典。那么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当生往生或是来生往生呢?不了解世尊演说《观经》本意的人,会将《观经》的道理错解,善导大师就是将诸师对《观经》的错解透过《四帖疏》的纠正,使我们明白《观经》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教法,是可以令凡夫当生成就,不是今生念佛等待来生再往生,不是!所以六字释善导大师的开示是有历史背景的。

  这六字释的起因是由于当时隋唐时代摄论宗的宗徒以《观经》下品下生五逆恶人,临终遇善知识教以十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得生极乐之事,谓之别时意趣的方便说。《观经》下品下生的机类是一生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因为临命终遇善知识,方便开示权巧安慰,教导称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摄论宗徒以《摄大乘论》念多宝如来不是当生成佛,来错解《观经》下品下生的机类,临终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当生往生,是在来世才往生,这就是用《摄大乘论》的道理,错解《观经》的教法。

  善导大师就透过六字释,将摄论宗徒的错解将他纠正过来。

  因为摄论宗徒认为《观经》下品下生的五逆恶人,临命终遇到善知识教他念十声的佛号得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世尊的方便说、是别时意趣,也就是认为一生造恶未曾修持佛法,一直到临终虽然有往生愿,但是只有称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不能成为往生行,所以是唯愿无行,不能即时得生净土。佛所言往生是方便说,真正的往生是远在未来世的别时,不是在今世即时,以上这些论调,就是摄论宗徒以《摄大乘论》所说的别时意趣,错解《观经》下品下生之往生。摄论宗徒他们将下品下生的十声称名与一般称念南无大日如来、南无多宝如来等相提并论,这是摄论宗徒不知道净土门的教理与圣道门教理的分际而以圣道门的自力信、自力行来看《观经》,所以才会产生如此的错解。这种主张阻碍净土门的弘通,很多人一听到这种的理论就不修净土了。

  善导大师的高足怀感大师所著作的《释净土群疑论》说:

  【摄论至此百有余年诸德咸见此论文不修西方净业】。

  《摄大乘论》流通到唐朝的时候已经有百余年,很多人看到《摄大乘论》的论文就不要修净土了,不要修西方净业了,也就是不要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妨碍净土教法的弘通,罪过无量。摄论宗徒用《摄大乘论》来错解《观经》,这就是犯了以圣道门的道理论净土的特别教法。印光大师在《文钞》经常告诫,不要用圣道门的道理来论净土门。

  上回信愿也有向诸位报告过印光大师开示说:

  【此如来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

  通宗通教的人认为他对圣道门的教法已经很贯通了,所以不相信念佛可以当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用圣道门经历三大阿僧只劫,断惑证真的修行道理来理解净土门念佛当生成就的教法,致使产生错解。这种主张阻碍圣道门的弘通,很多人一听就不要修净土了,这实在很可惜,也非常的遗憾。

  一切佛法都是世尊智慧金口所亲说,任何的法门不论大乘、小乘,不论圣道门、净土门,我们身为佛弟子都要用平等的心恭敬、信受、接纳,那么这别时意的错误见解,道绰禅师在《安乐集》的第二大门第二章纠正之。诸位如果要详尽了解可以打电话到我们本愿山索请《安乐集》这本教典,道绰禅师有将这种摄论宗徒的错解纠正。善导大师继承道绰禅师的净土思想,将摄论宗徒这种错解在《四帖疏》六字释说得很清楚明白。那么善导大师著作《观经》的注疏,就是《观经四帖疏》,在第一卷便设立会通别时意趣之一节,以破斥摄论宗徙的唯愿无行之论难。《观经四帖疏》在〈玄义分〉,善导大师特别设立别时意趣这节来融会贯通摄论宗徒的错误,指出《观经》下品下生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现生不是来生。此六字释之文有内外两面,外对圣道门当中摄论宗徒的来难,显明愿行具足的弘愿念佛之义,念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往生三资粮信、愿、行。摄论宗徒认为临命终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有愿无行,这样就是错解净土教法,不了解这六字佛名的本愿意义。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十声,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愿有行往生之因圆满具足。有愿有行一定有信,念佛就是行,有的人对于念佛是修行,不是抱持认同的态度,这样的知见是错误的。

  念佛就是修行,念佛就是最好的修行、念佛就是最稳当的修行、念佛是最方便的修行、念佛是最殊胜的修行、念佛是能往生净土的修行。世尊在《观经》芬陀利华之文说: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念佛将来会往生西方成就菩提,这么殊胜稀有难得的修行,哪里念佛不是修行呢?

  念佛的当下是往生之因的修行,是随顺法藏菩萨所发的誓愿,是任凭法藏菩萨的呼唤,是契应释迦世尊的发遣,是契应弥陀世尊的招唤,是很难得的修行啊!

  信愿曾经遇过老菩萨这样告诉我:师父!我又不会修行,我就只会念佛而已。我就问他说:你认识字吗?我不认识字,经教看不懂,那你会不会念佛?会啊!念佛怎么不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会念佛,念佛就是最好的修行,哪里说不会修行?

  我们看中国净土的祖师,从第一代东晋慧远大师,第二代唐朝善导大师,一直到第十三代民初印光大师,哪一位祖师自行化他,不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些祖师都是很了不起的人,非是泛泛之辈。诸位!现在人有什么人的修持、学问、道德会比这些祖师还要高妙?还要了不起?这些祖师大德念南无阿弥陀佛,尤其是印光祖师,一句佛号一生专念。明朝未年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是当时教界第一人。莲池大师一生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人问他要如何修行,莲池大师也是回答念南无阿弥陀佛。莲池大师说:

  【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唯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

  莲池大师所著作的《阿弥陀经疏钞》,是非常的精妙、非常的广博、非常的深奥,现代人如果要看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都不一定看得懂。你看莲池大师的学问是这么的广博,莲池大师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下劣的凡夫,安分守愚,认为自己是一个愚笨的人,一生所务唯有南无阿弥陀佛,现在老了,如果有人问要如何修行,他就会回答他念南无阿弥陀佛。

  诸位!如果你觉得莲池大师那是明朝的人,那现在说现代人,广钦老和尚就是现代人了,广钦老和尚有办法入定三个月,诸位!现在教界四众佛子,什么人有这个本领可以入定三个月。不论念佛、持咒、诵经、朝山、拜忏、守戒、放生、布施、修诸六度万行,什么人有那个本事入定三个月,能够入定三天就很行了,有的是连入定三分钟都没有那个本事。你看《广钦老和尚开示录》,所有请教广钦老和尚要如何修行的人,广钦老和尚都叫他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识字、不识字的请问广钦老和尚要如何修行,广钦老和尚都回答:念佛。广钦老和尚有入定的功夫,他一生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了不起。

  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很了不起的修行,或许说广钦老和尚、说印光大师、说莲池大师,你会说这些了不起的人都往生了,现在教界还有很会讲经说法,很有修持的高僧大德很多也都是教我们念佛。灵岩山寺妙莲长老,是一位很有修持的老和尚,妙莲长老也是教我们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自己念佛,也教导别人念佛。很会讲经弘法的净空老法师,也是教我们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自己念佛,也教导别人念佛。较年轻的中生代优秀的法师,我们生命电视台的HT法师,也是教我们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会讲经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也是教我们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多啦。诸位!当然每一位法师所修持的法门不一样,有专修、有杂修、有兼修,但是不论专修或杂修或兼修,古今祖师大德乃至出家在家,只要弘法利生宣扬佛法,无不教我们念佛。当然有的是以参禅为主,有的修天台、有的修华严、有的修三论、有的修唯识、有的修密、有的修观音法门、有的修弥勒法门、有的修地藏法门、有的修小乘、有的修大乘,各人所修不同。但是我们中国教界是大乘佛法为主,我们可以看到不论专修、兼修、杂修的人,或多或少都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为主。

  所以念佛这么多人在修持的法门,实在是我们未法时代的凡夫众生当生解脱的无上妙法,因此念佛的教法如果被不正知、不正见的人阻碍,甚至诽谤,使念佛的人退失道心,这个罪过就很大了。因为阿弥陀佛誓言要用名号广度十方每一位众生,如果有人做阿弥陀佛的敌人,专门在破坏别人念佛,阿弥陀佛岂不是很伤心,毒害别人的法身慧命,这是要堕地狱受苦报的。

  一度赞叹念佛的人功德无量、一度诽谤念佛的人罪过无量,所以不要站在自己所修持的法门来破坏念佛法门,这造罪造业很不好。有的人本身就是修学小乘,对大乘的教法都认为这不是佛陀所说的道理加以诽谤,妄说大乘非佛说。大乘的经教那么多,不是佛陀所说,不然是什么人所说的?要说大乘非佛说,要说那一部经典是伪经,要提出很有力的证据,不可以说话不负责任,破坏佛法是做佛的仇敌,这不是佛弟子。所以信愿在讲席之中经常在呼吁,佛法门门都是世尊所宣扬的,大家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赞叹、互相扶持,信愿个人弘扬佛法的心态,我经常在讲席之中向大众报告,我宣扬阿弥陀佛的本愿,希望净土教法兴盛,我同时也希望所有世尊宣扬的八万四千法门兴盛,这样的心量才会广阔,这样才是信佛,这样才是站在佛的立场在看待一切。

  修小乘的人如果希望大乘佛法灭掉,这种的心态对吗?不对,修大乘的人希望小乘教法灭掉,这种的心态对吗?也不对。念佛的人希望禅法灭掉,这样对吗?这样也不对。持咒的人希望禅法灭掉,这样对吗?这样也不对。修弥勒法门的人希望地藏法门灭掉,这样对吗?这样也不对。所以佛法的修持心胸是要越来越宽广,如果学佛学到排他性越来越大,那学佛一定学得不对,如果不是根据的理论错误,就是修持的方法错误,要不然就是修持的心态错误。佛法都是世尊所说的真理,应该要用恭敬的心来信受接纳,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接纳所有一切其他修持,任何法门的众生,这样佛弟子就团结和谐,佛法就兴盛。

  不论禅宗、密宗、净土宗、天台宗、律宗,任何大小乘的宗派,都是世尊所演讲的法门,任何一个宗派兴盛,世尊岂不是会感到很欣慰。诸位!你可曾站在释迦世尊的立场去看待一切的佛法,佛教很需要团结,佛教很需要和谐,不要有山头主义,不要有宗派执着,佛法如果可以做到破灭山头主义、宗派执着,一定会被越多没有学佛的人认同、肯定,人家就越喜欢学佛,因为佛门是一片的祥和。如果法门之间互相对立、山头对立,会被没有学佛的人认为佛门不团结、不和谐、不祥和,人家就会认为:在修行修得大家都很执着、修得大家都很偏执、修得互相对立,这样哪有在修行?就没有在修行啊。修行就是放下自我、我执、法执,透过佛法的修持破除,修行就是在修这些嘛。

  所以摄论宗的宗徒用《摄大乘论》来破坏《观经》的教义,这就是不了解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分别,佛法有难易之别,弘扬佛法的人只要将佛法的真理说出,让众生去选择契合自己根性的法门修持。圣道门的教法确实是难行道,佛法有二门,圣道门与净土门,难行道与易行道,这是龙树菩萨、昙鸾大师、道绰禅师、善导大师所判的。一切宗派都有判教,各宗各派对世尊一代时教的判教各有不同。善导大师根据圣道门、净土门,判正行与杂行,专修与杂修。

  不论龙树菩萨、道绰禅师、昙鸾大师、善导大师,对世尊一代时教的判教,虽然有难易二道、有圣净二门、有正杂二修,但是没有排斥任何的佛法,没有说圣道门不好净土门才好,没有。是劝勉众生舍难取易,目的是希望众生会解脱,当然能够参禅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人很了不起,根性很猛利的人好好的参禅会开悟、会成佛;有本事持咒学密,修持到三密相应即身成佛很了不起,好好的修持,可以学教大开圆解当生成就的,当然好好的去修学。但是如果参禅无法明心见性,持咒无法三密相应,学教无法大开圆解,要怎么办?生死大事不能不了办,念佛可以了办生死,怎么不要呢?

  所以根据自己的根性去选择契合自己根性的法门修学,这样门门都是最好的佛法,法法都是最好的道理。世尊一代时教正是为了要契应一切众生而演说,所以圣道门与净土门,一定在了解后圣道门的行者赞叹净土门的行者,净土门的行者赞叹圣道门的行者,不要互相排斥、互相非难,这样非是佛法之幸。

  这六字释之文有内外两面,外对圣道门中摄论宗徒的来难显明愿行具足弘愿念佛之义,向内究明弘愿一乘的源底,也就是说明十声称名愿行具足的宗旨。这十声的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每一声都具足愿行,也就是说每一声都是往生的称念,而且是当生往生。不是摄论宗徒所说的远在未来世才往生,不是!

  佛法是世尊如来智慧所宣讲而出的,凡夫没有断烦恼证菩提开智慧,确实很不容易体会佛经世尊的真义。《观经》如果没有善导大师在《四帖疏》将世尊说出《观经》的真义和盘托出,我们将《观经》读几遍,或许会认为世尊主要是要教我们修观,不是!《观经》世尊主要要教我们修持的是念佛,不是观佛。如果没有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开示,我们怎么会知道。

  上回信愿向大家报告过了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善导大师说得很明白了、很清楚、很鲜明,没有模棱两可。《观经》就是世尊要教我们念佛的修行,所以每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都具足愿行。所以六字释发挥念佛往生的深义。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归命就是信。

  「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就是愿。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就是行。

  所以南无有具足信与愿,阿弥陀佛有具足行,所以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在名号里面圆满具足了,所以下品下生的众生,为何在临命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因为名号里面就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当然每一声的称念,想要往生西方,就具足了往生之因,具足往生之因当然得到往生净土之果。我们不要看经文下品下生世尊所开示,来看实例《净土圣贤录》的记载、《近代往生传》的记载,很多能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很会修行的人,持戒很精严的人、念佛念到功夫成片的人、念佛念到证悟三昧的人,很多不是这些人往生的,是念佛三日、五日,念佛没有多久往生的,甚至在临命终遇到善知识,安慰、开示、教念佛号,才往生的,甚至三途的众生念佛往生的,三途的众生,畜生、饿鬼、地狱念佛能往生,难道是他自己念佛功夫很好、修诸功德,使他得到往生的吗?畜生道的众生,我们从《净土圣贤录》记载,八哥、九官这些鸟类的众生,念佛往生的,它们不知道这句佛的道理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可言、它们有什么发愿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可言、它们有什么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可言?没有。但是这些畜生道的众生为什么能往生?因为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愿力大悲的救度。如果没有从佛这方面来看待往生这件事,畜生道的众生是凭什么往生?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号是佛所成就的,有信、愿、行往生的三资粮。

  下面来看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必得往生的道理。言南无者,即是归命等,二十六个字,是说明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之中具足愿行。其中「南无」之二字是对机的立场说明,「阿弥陀佛」之四字是从法的立场说明。南无者,即是归命,南无是归命之意,归命是归顺阿弥陀佛的敕命,也就是二河白道喻所言信顺二尊之意。前几回信愿已经向诸位报告得很详尽。这位行者走在愿力之白道,因为决定信顺二尊的真心,所以不顾水火二河,不顾东方群贼、恶虫、毒兽,听从释迦世尊此方发遣,听从弥陀世尊彼土来迎,信顺释迦世尊、信顺弥陀世尊,这样就是归命,归命就是南无。所以我们每一天佛珠拿着很虔诚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有归命释迦世尊弥陀世尊吗?有信顺释迦世尊、弥陀世尊吗?有信顺释迦世尊就照《观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修持,有信顺弥陀世尊就会不顾贪瞋烦恼一心念佛,这就是真正南无、真正归命、真正信顺。

  如果一边念佛一边担心内心的烦恼、妄想、执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一边念佛一边打妄想,这样有可能往生西方?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将来我临命终阿弥陀佛如果没有现前接引,我不就白念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将来临终如果冤亲债主现前,我有可能往生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将来我临终如果病苦临身,失去正念那该怎么办?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将来我如果意识昏迷,没有人助念有可能往生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一边念佛一边担心这些、顾虑这些,就没有真正有南无之心,没有随顺二尊之意,就是顾虑水火二河,阿弥陀佛要招唤我们,就告诉我们说:「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阿弥陀佛就叫我们不用顾虑烦恼,阿弥陀佛就叫我们说,你只要念佛直来,我有能力救度你、我有本事护念你、我有功夫接引你。

  我们的心只会一直想自己的下劣、想自己的丑恶、想自己的罪恶。阿弥陀佛就教我们不用想这些,不顾就是不论,不用管你的烦恼多重、不用理你的妄想多深,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名号的救度无所障疑,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能力很大。一个信佛的人就是佛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在《般舟三昧经》,跋陀和菩萨请问阿弥陀佛:「当修何法得生净土」?阿弥陀佛回答说:「称念我名,无有休息,当生我国」。

  阿弥陀佛向跋陀和菩萨回答说:称念我的名号,无有休息,将来一定往生到我的国土。我们如果真正听从阿弥陀佛的话,我们就一生念佛不要休息,就是不要退道心,不要说今年念佛,明年就不要念了,我今天念佛明天就不要念了,这样就退道心了。这样就是在这条愿力的白道停着不走了甚至回头了,这样就会遇到灾难,生死的大灾难。

  所以南无就是信顺,所以归命就是信心。为什么?因为归命阿弥陀佛,就是信靠阿弥陀佛之心,阿弥陀佛叫我们念佛,我们就念佛;阿弥陀佛叫我们一心直向西行,我们就一心直向西行,这样就是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法体之名号有使众生成为信心的功能,因此解释为南无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发往生西方的誓愿叫做发愿,回转自力归向他力叫做回向。义是德义的意思,归命的信心具有愿生的内涵。为什么要归命阿弥陀佛?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因为要从东岸走到西岸,要从娑婆前往净土,才会归命阿弥陀世尊,所以归命乃是为了要愿生西方佛国。在此归命谓之即是发愿回向,谓之亦是,这是因为南无的本身是归命,所以才说即是。

  即就是当体全是,当下直接的意思,也就是等于的意思。

  而发愿回向是南无,所具足的德义,另外的一种含义,所以才说亦是而不说即是。

  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即是等于的意思,当体全是的意思,所归之法体的本身是行,我们归命的法体阿弥陀佛就是我们往生之行。因为佛号就是要让我们称念,修行做为往生之因,所以我们归命的那个法体,阿弥陀佛就是行,所以才会说即是。

  其行这个「其」字,是指前面的南无归命,阿弥陀佛之名号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圆满万德之洪名,以此洪名作为众生往生之行业,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有修因,修因就是在名号,念佛就是修往生之因,往生净土就是得到往生之果。众生一旦归命之时,立即拥有此行,所以亦名信行不二,机法一体。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这两句话说出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往生的信、愿、行,以这个道理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善道大师在疏文用「必」这个字,必就是必定,万修万人去,一百个人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百个往生,才会用「必」这个字。由于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具足愿与行,所以必定在今世往生极乐净土。昙鸾大师谓之业事成办,往生西方之造作已经成办了,也就是生死大业已经了办了。不是摄论宗徒所说的是等待未来世才往生,不是!在今生就往生。善导大师的六字释,正是要纠正摄论宗徒对《观经》的错解。因为《观经》是世尊为未来世一切烦恼所害的众生所演说的教典,是我们凡夫可以当生成就的经教,所以念佛成佛真实不虚,十方诸佛共同出广长舌相所证诚的。

  时间的关系,今天讲到这里,信愿至诚祝福诸位四众佛子,当生成就,念佛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五逆恶人       当生成就)(五明学佛网:五逆恶人       当生成就)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十五讲:五逆恶人阿阇世王的皈命之路 

 仁清法师:当生成就和当生往生是两个概念 

 信愿法师: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当生成就了办生死,更快速 

 李炳南:当生成就之佛法 

 五台山奇遇文殊菩萨现身,竟告知消障开慧、当生成就的大法!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一集)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二集)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三集)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四集) 

 钟茂森:当生成就第一法门_无量寿经大意(第五集) 

 信愿法师:净土法门是易行疾至之道,是当生成就 

 净土法门法师:当生成就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