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实际修持的重要性


   日期:2016/1/8 10: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广求多闻当然是很好的,但需要修持助伴的戒律来做装饰,不注重实际修持,积累“我已多闻”只做表面文章,真正学佛的人是不赞成的。

  因此,在《闻法品章》中说:“如果虽然已经多闻,对戒律不加以守持,因未守持戒律而引起他人的嘲笑,那么,这种多闻也是不圆满的。

  如果虽不是广学多闻,但对学到的一点教诲,认真地修持,以戒律来装饰自身,因为这种人持戒清净而得到了他人的称赞,所以他所听闻的这些教诲等也逐渐变为圆满。

  又,另外有些人既不多闻,又不持戒,因为他二者都不具备,所以更引起人人的诋毁,根本没有赞许的地方,因此,这种人最后一无所成。

  又有一批有见识的修行者,广求多闻,尤其对允诺的戒律注重守持,因为他二者都具备,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赞许,所以,他的这种修持方式是十分圆满的。”

  《闻法品章》:“对佛所宣说的法,应当知其多闻的重要性,也要知道修持禅定的重要性,以戒生定,以定生慧,否则,对承诺所承受到的戒律不加以守持,漠然置之,放逸懈怠,不自检束,就和醉象一样,产生迷惑烦恼,虽然多闻而知其理,也对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起不了大的作用。

  相反,又有一部分行者对诸善知识所传授的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把听到的教诲,以身体力行做取舍,行持忍辱使他人生起欣喜,因自己尽力持戒不曾污染,又以多闻加以修持教诫,最终获得正果。”

  《策励清净心论》:“一天喜欢谈些空话不修行度日的那人,临到死的时候,才知道了修行的重要,但为时已晚、已经来不及了,因上,心生悔恨,产生了难以言表的重大忧苦,这就是平时喜欢谈说空话的过失,占去了修行的机会。”

  又说:“比如,在观赏演戏当中,看戏的某人,学着戏场中的人做舞姿,有人问,你懂得跳舞吗?

  他说,我不懂,就模仿别人。又如,有一人在演讲另一勇士如何征服他人故事的时候,听众的一人以为演讲者也具备这样的才能而问道,你也有这种本事吗?

  此人答道:我没有这样的本领,只不过说说别人的才能而已。

  同样,我们讲述佛法的功德时,别人问,你也具有了这样的佛法功德吗?回答说:我没有真实修持,而是讲述其他善知识的功德罢了。

  如果自己不认真地去修持,这也是平时喜欢谈说空话的过失,说这些无意义的空话而占去了修行的机会。”

  又如:“虽然甘蔗的皮有点甜味,但不够精华,真正精华的甜味在甘蔗的皮内,因此,人们只食其皮,根本尝不到最精华的美味。甘蔗的皮和其他树皮不一样,因其带点甜味,故只食其皮,就得不到真正精华的东西;

  同样,只讲解佛法的词句,不深刻领悟内容,不实际修持,就和食甘蔗的皮一样。若要求到最精华的东西时,必须舍弃表面的东西,要刻苦地、持之以恒地思索佛学的内容,并要努力修持才能成功!”

  以上段落中讲的“过失”表明了闲言闲语所产生的过错,更说明了不实际修持而带来的过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诫       戒律)(五明学佛网:教诫       戒律)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杨曾文教授: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温金玉教授: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温金玉教授: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明一法师:禅修好处戒律说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二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 

 能弘法师:戒律与修持 

 能弘法师:因果与戒律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五章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