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善导大师法语(七)


   日期:2016/1/6 7: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信愿再继续向大家报告《善导大师法语》。

  上回我们看到第二点信弥陀本愿第一段文: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是《观经四帖疏·散善义》有名的机法二种深信,上二回我们也很详尽探讨过。

  今天来看第二段文:

  【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这段文是出自《往生礼赞》,这段文与机法二种深信的疏文意思都一样,是善导大师在解释《观经》三心的第二心深心。

  《观经》三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观经》这三心是念佛的人一定要了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具足三心,这样信与行,信行一体。在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对三心的解释,第二心深心是解释得最详尽。

  「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就是真实信心。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建立的信心,是建立在阿弥陀佛名号本愿绝对的救度,是因为本愿名号使我们有信心使我们很安心,因为要救度我们的救主是大慈悲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心是真实心,不会改变,凡夫的心是意识心,会改变。所以阿弥陀佛的救度,既然不会改变,那么我安心念佛,将来在临命终一定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现前接引。

  第十九愿临终接引愿,是法藏菩萨誓言要在我临终现前接引,我信受佛的誓愿,知道佛心是真实心,发愿要接引我是真实不虚的,所以内心安心念佛。只要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一生念佛永远不退,在临命终当然会感召阿弥陀佛现前接引。所以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佛的誓愿,佛的誓愿流露对众生的救度,就是名号给众生称念,所以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真实的信心就安住在名号之中,所以有人曾经问信愿:「你的信心在哪里」?我就跟他回答:「我的信心在名号的本愿」。有名号就有信心,没有名号就没有信心,名号在哪里我的信心就在哪里。

  名号是果地的德号,在因地叫做本愿,所以本愿名号有因有果,因愿果号,所以信因愿称果号,信因称果这就是信行一体。如果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虽然很虔诚佛珠拿着一天三万声、五万声精进用功,但是对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知道,甚至不要相信,这样不是矛盾吗?果号是从因愿所成就的,怎么会要称果号不信因愿?不是矛盾吗?要吃饭,饭是米所煮成的,要吃饭却不相信饭是米所煮成的,这不是矛盾吗?

  所以净土很多微细的观念,我们只要用心探讨就可以将自己修学的盲点看出,破疑生信了。阿弥陀佛要救度我的誓愿是真实的、是不虚的,我哪有什么可以怀疑?哪有什么可以顾虑?哪有什么可以担心?佛要度我们的誓愿,我们还不肯相信,那么佛法都是世尊所说的,那你要如何修学呢?

  【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无信不入,唯信能入。佛法的宝藏就是用信心的钥匙去开启的,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万善万行的总功德,你要如何去拿取?用信心的钥匙去打开,将万善万行的总功德拥为己有,信行一体。在心叫做信,在口叫做称,在身叫做礼,身、口、意三业与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相契相应。深心即是真实信心,

  【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

  这就是信机。自身是一个具足烦恼的凡夫,因为善根薄少,所以生生世世流转在三界,不出火宅,在烈火的房屋里面一定会想要赶快逃出,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这是《妙法莲华经》的经文。那么我们现在在三界之中怎么不会赶快逃走呢?要如何逃出三界跳脱苦海呢?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简单、最稳当的方法。

  【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

  信知自身是一个具足烦恼凡夫,才会信知阿弥陀佛的本弘誓愿,阿弥陀佛的本弘誓愿简称阿弥陀佛的本愿,弘誓大愿是因地所发的所以叫做本愿,信本愿称名号,信行一体。有信心才会念佛,有的人会说:没有信心的人也在念佛,当然也是有,没有信心的人在念佛,念得内心不会安心、念得内心很惊怕,对往生一事不敢肯定、不敢决定、不敢笃定。如果问他: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几成的把握呢?想了半天,绝对百分之百的答案不敢在心中说出,心中想了想对往生一事不敢百分之百的肯定,不敢百分之百的把握。为什么?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没有决定。还在未定、还在不定。诸位四众佛子!你我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道不是在现在当下求个念佛的心安吗?

  自力念佛、二力念佛,信愿都经历过了,一天念佛六个钟头难道不用功?信愿在家的时候用功一天十多个小时,念佛六个小时不是不用功,一边念佛一边担心,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不够,这种经历信愿是过来人,所以宣扬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实在是要帮助大家安心念佛。我们对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充满不安,实在是多担心的,我们对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充满怀疑,实在是多余的。念佛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在这里就说到信与行。称名号是行,信本愿是信,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称名号乃至一生,只有十声一声一定能往生。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所开示的,这种话若不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信愿还不敢说。因为太多人怀疑,怎么可能念佛一声十声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不可能?

  《观经》下品下生一生造作五逆十恶的人,他临命终才念十声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唐朝张锺馗、张善和,一生造作杀业,临命终才一声十声的佛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圣贤录》记载,临终才遇到佛法、遇到佛号,念佛没几声、没几分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例子也不少。现实在修学净土的行者,也有不少人在临终被人助念,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经与传记记载,都是真实在印证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大悲不弃对任何一个众生。只要想要往生西方而念佛,不管念多、念少,都可以契入阿弥陀佛的愿海。因为法藏菩萨发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法藏菩萨既然誓言: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乃至」就包括多与少,一生三十年、五十年的念佛,是在乃至十念之中;一生只有一声十声的念佛,同样也在乃至十念之中。多念、少念都是契入阿弥陀佛的愿海之中,所以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救度是无条件的、是慈悲的、是平等的、是主动的、是不弃的,任何人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绝对救度。

  在我们凡夫意识认知里面是善人念佛才能往生,恶人念佛不能往生,一生念佛功夫很好的人才能往生,念佛没几句、没功夫的人怎么能往生?我们凡夫的分别心、意识心的认知是如此,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是如此。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分别的、是平等的、是无条件的、是主动的、是不弃的、是大悲的、是绝对的、是一定的。

  诸位!这个道理我们如果用凡夫人在救人,来体会就能够接受。九二一大地震瞬间二、三十秒天摇地动,房子倒下来将人压死了,有的压在里面不知道有没有死,救难人员要对这些苦难的众生救度,有预设任何的立场?他是善人我才救他,他是恶人我不救他;他是吃素我才救他,他是吃荤我不救他;他是好人我才救他,他是坏人我不救他。不会!他过去做很多善事我才救他,他过去做很多坏事不要救他。不会!不会预设这些立场,要救人不会分别这些,只有一个心念,赶快把他救起来,要不然他会很快就死了,纵然已经死了,也要将尸体找出来。人要救人就没条件了,佛要救人哪会有条件?诸位!这样去思惟净土教法,你慢慢就会对阿弥陀佛产生真实的信心。

  前几天信愿看报纸,我们台湾最近的社会治安不好,有很多人为非作歹,尤其是拥枪自重的枪击要犯,那枪枝火力很大,有时候那个火力比警察的配备枪械火力还更大。最近抓到一个枪击要犯叫做张锡铭,他不但有机关枪还有手榴弹,火力强大,所以抓到这个枪击要犯大家很高兴,但是要抓这个枪击要犯,警方也跟张锡铭交战,火力大火拚,警方也有一个队员被打伤,这位枪击要犯张锡铭,也被打伤了,抓到以后赶快送医急救,医生要急救的这个病人,是一个枪击要犯,是大家看到就很痛恨的人。因为他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可是医生看他已经受枪伤了,大量流血会不救他吗?赶快帮他医治。新闻报导,还看到医生帮他止血治疗,希望他赶快医好枪伤。医生要救治病人都不分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了,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怎么会分别好人与坏人?

  从世间法来体会佛法就不难理解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不会计较我们念佛念多或念少,若会计较,他就不会发愿说:「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站在阿弥陀佛用名号要救度我们的立场去思惟,我们就安心。佛珠拿着同样是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心境不同了,为什么?知道阿弥陀佛要救度我,用佛号让我称念不计较我念多、念少,所以我一生乃至十声一声的称念,阿弥陀佛也救度,一生每天三万、五万的称念,阿弥陀佛也救度。

  所以越体会念佛决定往生的道理,内心越安心,越安心就会越认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才是一个真实信心的念佛人,这就是本愿念佛,这就是站在阿弥陀佛,要救度的立场来念佛。因为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所建立的,六字果号是阿弥陀佛所建立的,所以我们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要接引我们去西方的救主是阿弥陀佛,当然我们将心是安住在阿弥陀佛这边,不是安住在自己这边。

  信心是他力就是如此,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思惟阿弥陀佛绝对的救度,内心就会感恩、就会高兴、就会安心,这就是他力的思想。所以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如果连十声一声都一定往生,那么就是在显示声声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有救度我们往生的威神功德力,所以每一声的念佛都是往生决定的称念。

  那么自力疑心的人,虽然一天用功念佛三万声、五万声,佛珠拿着很虔诚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心疑往生一事,我这样念佛真的能往生吗?我这样念佛临命终阿弥陀佛若没有来接引不就白念了?如果怀疑现在这一声、十声、千声、万声的念佛不能往生,那么每天的念佛也不能往生,到了临命终的念佛也不能往生,哪一声的念佛才能往生?一声的念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往生,二声的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吗?二声的念佛不能往生,三声的念佛就能往生吗?十声的念佛就能往生吗?百声的念佛就能往生吗?千声的念佛就能往生吗?万声的念佛就能往生吗?亿声的念佛就能往生吗?哪一念的念佛才能往生?所以能往生的道理我们一定要了解,了解了、明白了,理路清楚信心建立,就安心念佛、欢喜念佛、感恩念佛。

  「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每一念的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他力绝对的救度没有怀疑、没有顾虑,这就是信心,也就是《观经》三心的第二心深心。

  李胜雄居士是一个在家念佛的大德,对阿弥陀佛有纯真无我的信仰。李居士在他的着作《我们回家吧》、《归来吧故乡》曾经提起他对他的母亲开示阿弥陀佛慈悲救度的实例。李居士说他对他的妈妈劝勉要一心念佛,依靠阿弥陀佛慈悲的救度。向他的妈妈提起说,他在小孩读书的时候,放学了看到妈妈在门口前面,他连书包都还没放下来,就赶快跑向前把妈妈抱着妈妈!叫这声妈妈,将妈妈抱着,就是母子连心。李居士就跟他的妈妈说:为什么我看到妈妈你,很自然就跑去将妈妈抱着叫你妈妈,我这种会很自然而然跑向前将妈妈抱着叫妈妈的动作,那个动机是来自什么?来自我自己发出了要叫妈妈,将妈妈抱着的那个心念吗?不是!不是自己在心中要起这种动机,是因为来自妈妈你,你是我的妈妈,将我生下来教育我、养育我、照顾我、呵护我,让我一生下来从什么都不懂到懂事,在我的心中清楚明白,我能够活得幸福、美满、快乐日子,一切都是在妈妈你,爱心的呵护关怀之下才有了这一切,所以很自然而然。因为妈妈你的爱心、你的照顾、你的关怀、你的付出、你的教育使我自然而然看到妈妈你,就把你抱住了叫你妈妈。如果我看到在妈妈你旁边一个婶婶、一个伯母,虽然同样是亲人,我也是会叫她一声婶婶、伯母,但是我不会去抱住她,为什么?因为她没有对我照顾、关怀、呵护、教育、牺牲、付出,我没有去受到她种种的恩念,所以我不会有那份自然而然去将她抱住的那种动机,那种动机生不出来。妈妈你有,所以我会叫你妈妈将你抱住,跟会叫婶婶、伯母,但是不会去抱住她那心境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会去抱住你,与你没有距离,就是你的爱心使我发动这种举动。

  诸位!我们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动机是来自于我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心念佛精进用功,念到证悟念佛三昧、念到清净心现前、智慧心现前、念到没有烦恼、没有妄想,这都是来自于自己这一方,所以信心是建立在自己,就叫做自力的信心。如果你去体会阿弥陀佛为你发愿修行,修诸六度万行点点滴滴将功德纳入在名号里面,要回向给你,你自然流露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感恩之心,就像一个小孩看到妈妈自然想要把她抱住一样,这种起念佛之心的动机,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悲心愿力,叫做他。所以这种念佛的心,就叫做他力心,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就叫做他力的信心,这种的心是一信永信,永远不会改变,因为阿弥陀佛的誓愿绝对救度永不改变。

  信心如果建立在自己会改变。逢缘触境遇到困难、挫折、考验就会退失,当然自力信心坚固的人是不会,但是自力信心坚固的人很多是禁不住感情的考验,就退失了;禁不住金钱的考验就退失了;禁不住恶缘的考验就退失了;顺考、逆考、魔考、内考、外考,考得很多三宝佛弟子东倒西歪。

  诸位!看看你周遭的佛弟子,没有人被考倒吗?念佛精进用功的比较多,或是懈怠用功的比较多?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有如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万修万人去是法的真相,为何没有每个念佛每个往生?原因都是在众生这方面,问题不会出在阿弥陀佛这方面。阿弥陀佛的救度绝对永不改变,问题都是出在众生这边。诸位!阿弥陀佛的救度,你有真实的信心吗?你有乃至一念无有疑心吗?你有真正做到深信之心吗?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的开示,在《观经四帖疏》的开示,都是围绕在机法二种深信,净土教的中心机法二种深信。诸位!如果你可以深入体会,在心中建立信机与信法,那净土教的修学你就完备了。

  在一个寒冬的冬天,有一位流浪者来到一位比丘的禅房,他这样受到饥寒而发抖,你一看也可以知道我是一个穷人,因为多年生病一家人都饿死了,请你怜愍我给我一点东西吧!比丘非常的同情他,但是身边却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布施给他。再三考虑的结果,终于将供奉在正面的如来圣像后面的金刚圆圈把它拔下来送给他,你拿这个去换钱吧!其他的弟子看到这个情形非常的惊奇,就以不满的口吻说:很可惜,为什么要将佛光拆下来布施给这个人呢?这位比丘就说话了,什么人多话,这并不可惜,我不过是依照佛心去做罢了。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假使佛陀看到刚才那位众生,我相信佛陀一定会将自己的手脚都拆下来救他,何况这是佛像的光圈,有什么可惜呢?比丘以眼前的话作教材,恳切的告诫弟子。

  确实这位比丘所开示的一点也没有错,佛心就是大慈悲心,佛祖是一个很慈悲的人,连自己头、目、脑髓、身体、四肢、血,所有身体的内外都可以布施,来施舍给一切的众生。佛祖是这么慈悲的人,在因地修菩萨行,舍身舍命牺牲奉献,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法藏菩萨牺牲无数的生命,修诸六度万行圆满成就的。我们对菩萨的牺牲奉献,可以了知到佛是一位慈悲已经究竟圆满的果人,要救度我们凡夫众生怎么会设定条件呢?怎么会要求我们很多呢?不会!我们的担心与顾虑是多余的,只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可以契入佛的愿海之中,圆满了往生的心愿。

  为了要让大家能够体会佛的慈悲绝对没有条件的救度,信愿要引佛经世尊的开示,来让诸位体会佛在因地修持菩萨六度万行就很慈悲了,何况成就佛道用名号要救众生一定是慈悲至极的。

  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世尊说:

  【佛语贤者阿难,我本求佛道时,勤苦无数,乃得无上正真之道,其事非一】。

  世尊向阿难开示说:我在因地在求佛道的时候,非常的辛苦,为了要成就佛道,牺牲奉献舍身舍命,其事非一。

  佛言阿难:

  【乃过世时,有王太子,号曰一切现义,端正姝好从园观而出道,见一人得疾困笃,见已有哀伤之心】。

  世尊向阿难开示说:过去世的时候,有一位王太子叫做一切现义,长得非常的端正,从园观而出道看到有一个人,生病非常的严重,内心就生出哀愍之心,问于病人:「以何等药得疗即癒」?病人答曰:「唯王身血得疗我病」,这位一切现义太子就问病人说:什么样的药可以使你治癒?这位病人就回答说:唯有大王你身上的血,可以治疗我的病苦。

  【尔时太子,即以利刀,刺身出血,以与病者,至心施与,意无悔恨,佛语阿难:尔时现义太子,即我身是。阿难!四大海水尚可斗量,我身血施,不可称限,所以尔者,求正觉故】。

  当时一切现义太子,即以利刀刺自己的身体,流出血液给这位病人,至诚的心布施给对方,没有一丝毫后悔。世尊向阿难说:当时的现义太子就是我,纵然四大海水可以斗量,我身体布施血液给众生不可限量,为什么?为了要成佛,成佛就是为了要度众生。世尊在因地菩萨行,布施自己的身体血液救度众生的病苦。

  如此的慈悲成就佛道的法藏菩萨,叫做阿弥陀佛,他要救度十方的众生,看到十方众生在受苦受难了,用佛号给众生称念,救度尚且不及了,怎么会要求众生念佛要念到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才要救度?一定不会。佛是一个彻底大悲的果人,怎么会如此要求众生呢?如果阿弥陀佛用名号要救度我们,要求我们众生必须要念到没有妄想、没有烦恼,念到入禅定、证三昧、念到清净心现前、智慧心现前,试问:十方众生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有啦,能做到这般念佛的功夫就像善导大师、法然上人、印光大师,了不起的祖师有办法做到,你我下劣的凡夫可以做到吗?如果做不到,阿弥陀佛的西方佛国是有多少人可以往生?所以我们从佛的慈悲心来体会名号对我们绝对的救度,我们一定会对阿弥陀佛生出真实的信心,放心念佛、安心念佛。

  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也说到另外一个世尊在因地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救度众生的公案。

  佛语贤者阿难:

  【乃往过世,有王太子,号曰莲华王,端正姝好,威神巍巍,从园观出游道见一人身体病癞,见已即有哀念之心,问於病人:以何等药,疗於汝病?病者答曰:得王身髓,以涂我体,其病乃癒。是时太子,即破身骨以得其髓,持与病者,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尔时太子,即我身是。佛语阿难:四大海水,尚可升量,身髓布施,不可称计】。

  这个公案与前面这个公案类似,世尊向阿难开示说:过去世有一位王太子叫做莲华王,长得非常的端正,从园观出游看见一个人身体病得很严重,所以有了哀愍之心,莲华王太子问病人:以什么药可以治癒你的病苦?病人回答说:得到国王你身上的骨髓,如果擦在我的身体,我的病就可以痊癒。当时莲华王太子就破身骨得到骨髓,来布施给这个病人,欢喜惠施内心没有怨恨,当时的莲华王太子就是我。世尊向阿难说:四大海水尚可斗量,身髓的布施不可称计。

  另外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世尊又说他在因地舍身命惠施众生的公案。

  佛语贤者阿难:

  【乃往去世,有王号曰月明,端正姝好,威神巍巍,从宫而出道,见盲者贫穷饥饿,随道乞求,往趣王所。而白王言:王独尊贵,安稳快乐,我独贫穷,加复眼盲,尔时月明王见此盲人,哀之泪出,谓於盲者:有何等药,得癒卿病?盲者答曰:唯得王眼,能癒我病,眼乃得视。尔时王月明,自取两眼,施与盲者,其心静然,无一悔意,月明王者,即我身是。佛言:须弥山尚可秤知斤两,我眼布施不可称计】。

  这个公案与前面二个公案类似,世尊向阿难开示说:过去世有一个国王叫做月明,长得非常的端正,从王宫出道,看到瞎眼的人、贫穷的人、饥饿的人在路上行乞,来到国王的王宫,向国王说:大王!你是一个很尊贵的人,过着安稳快乐的日子,我们非常的贫穷困苦,而且眼睛又瞎了,当时月明王看到这些贫穷、困苦、瞎眼的人非常的伤心,对这个瞎眼的人说:有什么样的药可以治癒你的病苦?这位瞎眼的人就回答说:如果可以得到大王你的眼睛,就可以治癒我的病,我的眼睛就可以看到东西。当时月明国王就将自己的两眼取下,布施给这个瞎眼的人,他的心中是非常的寂静,没有一丝毫后悔,当时月明王就是我。世尊向阿难说:须弥山尚且可以用秤知道斤两,我布施眼睛给众生不可称计。

  这三个公案记载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说明世尊在因地舍了自己的眼睛、血液、骨髓,医治众生的病患,佛在因地菩萨的慈悲这么伟大。我们今天在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如果了知这六字洪名是法藏菩萨舍身舍命所成就万善万行的功德纳入在名号之中,要让我们众生信受、称念、往生、成佛,我们就会安心称念、感恩称念,因为佛所成就的名号功德,原本就是为了我们,原本就是要回向给我们,我们一声、十声、百声、千声、万声、亿声的称念,阿弥陀佛都同样要将名号的功德回向给我们,往生成佛。

  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得遇佛号的法缘各各不同,有的人平生得遇,可以三年、五年乃至三十年、五十年的称念,有的人到临命终才听到这句佛号,有的人甚至死后才有机会让人助念。众生根性千差万别,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慈悲、平等没有差别的。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对阿弥陀佛名号的救度就会生出坚定的信心,一生念佛,不换题目,净土的真实教法就是如此。我们从机法二种深信,来建立我们一生念佛不退,这样就是真实的净土信心的行者。

  时间也到了,今天讲到这里,祝福四众佛子,信佛念佛,当生成就。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接引)(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接引)  

 开愿法师:念佛人临命终时佛来接引的误区 

 王骧陆居士:接引与授法 

 仁焕法师:本愿接引无条件、无成见 

 仁焕法师:接受佛的接引和法化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若有佛来接引 

 大安法师: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七十节 宗师接引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