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为人与教人


   日期:2016/1/3 18: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居科长年正壮盛,气象淳厚,堪为入道之器。光之为人,绝无执著。前念相信,不妨相交。后念不信,不妨即绝。来去任人,我固无心于交与绝也。

  然他人教人,多在玄妙处著力。光之教人,多在尽分上指挥。设不能尽分,纵将禅、教一一穷源彻底,也只成一个三世佛怨而已。况尚无穷源彻底之事乎?

  节选自印光大师:“与马契西居士书十一”

  光一介庸僧,毫无淑状。一向行乞,亦不能得。遂于大富长者之门,拾取所弃之残羹馊饭,以自滋养。亦有不嫌酸臭者,迫以求施,遂即以此见与。但取彼此相适,并不计余人之所厌闻而不欲见也。以故一无所宗,二无门庭,三无眷属。并未与人结一同参,立一社会。

  凡有来者,则令其各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即上等天姿,出格学识,亦以此相奉。喻如童子奉沙,只期摅我之诚,绝不计及彼之可用与否。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王与楫居士书”

  光以不德,何堪为师?然泥塑木雕之佛,若作真佛敬之,则与敬真佛之利益无异。以故且顺汝志,而为汝师。汝若看佛敬僧,则纵属粥饭庸僧,亦未必不能因之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若唯以光之道德具备是责(注:“求”的意思),则便失所冀望,不如不皈依之为愈也。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河南□□□□□□□杨明斋书”

  汝之照相已见,光之照相无有。以光一向不喜张罗,凡撑空场面之事概不喜为。汝言昔于憨师长处,得光之历史,此语亦非实迹。憨固信佛,未与光一通音问,恐彼于陈大心处听得几句。然光一向不与人说从前诸事。彼所说者,或近事,若出家前事,均属附会。近有因放赈至吾村,由村中人抄与彼之历史,亦不的确。以光离家五十二年,后生由传闻而知一二。彼令光补,光以死期在即,不愿留此空名于世,故不补。后又来书令补,光为彼寄一包书,亦不复彼之信。为汝说此者,以汝云知光历史之故也。

  ......

  (其二)贵眷通肯念佛,可谓宿有佛缘,故得相为眷属。所言不久与令夫人来苏,窃谓不必。果能至诚恳切念佛,有何所欠?即不见印光,亦绝无所失;即见,又岂于《文钞》之外,另有所口传密授之妙法乎?若真有口传密授之妙法,其人即是魔王外道,当远避之不暇,又何可欲向彼求此法乎哉?况现今饥荒时世,若家中正主,通远出数日,或致宵小乘机偷抢。倘万一有此种事,不但汝夫妇被人谓迷信,人将谓印光无德,令人得祸也。

  赵云鹏居士皈依应慈法师,好极好极,又何必又皈依于光。即使定欲皈依,有何名不名之可谈。民七(注:民国七年),徐蔚如与光未曾一面,因民元年见《佛学丛报》载有常惭数篇(此非我名,但随便用之,以不愿令人知名故也),不知为僧为俗,因常打听。至民五已打听到,托友人疏通,欲通函请益,光拒之不许。至民七,将《文钞》二十余篇印作一本,陪其母来普陀求皈依,光令皈依谛闲法师(彼下山,即请谛闲法师进京讲经)。十七年来函言,前欲皈依,师令皈依谛公,十年以来心中终觉不慰,仍祈许以皈依。光复彼云:“汝决欲皈依,即此便可,至于法名,仍用谛公法名,又何必另取乎?”赵君已皈依应师,即犹欲以光为师,当于光所说修持方法上论,不当在法名上论。应师所说乃大乘法。光所说者,乃非大非小,即大即小,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博地凡夫,同修共证之法。此法固宜注重。倘泛泛然与一切大乘法平看,则了生脱死,或在驴年。汝言一并度之之话,究难悉是长和一人,是并其三子乎?故且从缓。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人之入道各有因缘,因缘若到,则有莫明其妙之机感。光一庸碌守分之粥饭僧。自光绪七年出家,只欲自了而已,绝无一念敢发利人之心。自光绪十九年到普陀,一事不为,但只在法雨寺作吃饭僧。即偶有令支笔墨差事者,绝不用印光二字。即自己所为之事,亦用别名。以故二十余年颇安乐,终年无一人来访,无一函相寄。至民国元年,高鹤年以数稿绐去,登《佛学丛报》,然非本名,人亦不知。间有一、二多事者打听。至民国五年,徐蔚如已知,欲通函,托友问,光不许。至六年,以与友人之信三封,印数千本施送。次年,搜罗二、三十篇,于京排印,名《印光法师文钞》。从此印光之名常刺人耳目,而从前之自在幸福完全失之。此后函件日多,甚至月有百多封。且光一向不喜用人,而拆、写、封、贴,通归自办。况尚有人情往还,颇觉辛苦。故于前年,已允香港数弟子之请,决欲往彼。以言语不通,僻居海岛,当可安乐,以了余生。友人以《普陀山志》未经成书,极力挽留,遂于苏掩关。去年另排《历史统纪》增修本,今已印出,想已请得。《普陀志》将欲开印,大约十月当可出书。现有《正信录》一书印出,此书可破拘墟之邪见。今又排《净土十要》之原本,比成时大师节略者当多五分之二。而又附若干要文,与《十要》大有辅弼。大约明年春间当可出书。

  光平生率真守愚,绝不肯以大话撑空架子,以自误误人。《文钞》中所说者,均属人各能行,又能现生亲得实益者。即人谓光无知无识,但以愚夫愚妇所行之事教人,亦无所惜。然亦有谓其合己机宜,由兹生信修持者亦不乏人。须知佛法法门无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脱死,必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梦也梦不著者。唯净土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加以志诚恳切念佛,则便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别种法门,则断难现生了脱。现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将来岂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宜及早注意于此法也。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姚维一居士书”

  佛光社文,意似可取,文颇芜朴。易师与汝均以为好,殆以人情之爱,并其文之不好亦为好耶。

  至谓皈依之说,切恐汝后来有悔,故不敢应允。今既又说,只好将错就错,迨其深知其错,不妨以为路人。或又令反从而师之,亦无不可。今为汝取法名为慧懋,谓以智慧自勉勉人,必期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果能如此实行,则可不孤佛化,不负己灵,为一乡之向导,作后学之南针,则何幸如之。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齐用修居士书”

  接手书,知去年所寄之书俱收到,慰甚。妙吉近亦有一函,言所与之书亦收到。尔我以道相交,何得学市井俗派过头称赞,使光无地容身,是岂直心修道者之所宜哉?

  ……

  至圆山和尚材德弘备,何竟俯欲见光?以光本一无道无德无知无识之粥饭僧,一部《文钞》备将满腹草料彻底吐尽,见之又有何益?况光已衰老不能勤学,若色力强壮,彼既来华,光当学彼所得。今老矣,除持名外,无一法应学。以死期将至,恐所学愈多,心识愈难淳净。或致与佛感应不交。则一不往生,永劫流转,岂不大可哀哉?汝年齿犹轻,固宜勤学。然一座大须弥山之靠山,切勿视作泛常而忽之。则庶乎不堕显荫之覆辙,而得与诸上善人同亲炙于弥陀愿王也。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恒渐法师书一”

  刘演宗述法华六十五种不思议力,可谓深入法华深固幽远之藏。而一一与净土对举而论其胜劣,实为不达如来权实法门。唯能利于南岳、天台以上之根性。下此皆被彼断其往生西方之善根矣。此书断断不可流通!若流通,虽能令人尊信《法华》,而令彼一切不通权实教理者,从兹藐视净土而不修也。

  夫寂光净土,当处即是。能圆证者,唯佛一人。等觉菩萨,尚是分证,况其它哉?今以登地登住所见所证,为博地凡夫担任,其可乎哉?《华严》于证齐诸佛之后,尚令往生。今为具足惑业者,令捨弥陀净土,而修本师娑婆净土,其心诚为宏博,而其害有不能尽言者。

  夫安养娑婆,原一实报、寂光(实报、寂光,原是一土。约所感之报,名为实报;约所证之理,名为寂光。寂光无相,实报具足不思议佛刹海微尘数庄严妙相,虽具尘刹庄严,原是一法不立,虽则一法不立,而复具足庄严。如明镜了无一物,而复胡来胡现,如虚空体非群相,不妨日照云屯)。此实报、寂光之净土,唯登圆初住者方能得见。彼西方凡圣同居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此方凡圣同居土,则惑业苦三,如恶叉聚。轮回六道,了无出期。以此之实报、寂光,与彼之凡圣同居对论,其违叛经旨,错投法药者,可胜叹哉!何不以此之凡圣同居,与彼之凡圣同居对论,而为契理契机,三世诸佛皆悉印可之说乎?为是智识未精,为欲自辟门径,以显当改革时,亦有乘大愿轮者,改革如来三根普被,《华严》末后归宗结穴之法门,令其良善也耶?

  印光无道无德,少参少学,不能为法门效一言一字之力。然欲一切有情同生西方,不得不冲冒大家,以献其他山顽石之见耳。倘以法为重,当即见原。否则,纵谓光为邪见谤法,亦欢喜领受,而无或怨恶也。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丁福保居士书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人       为人)(五明学佛网:教人       为人)  

 傅味琴居士:以清净心为人说法,名为法施 

 陈兵教授:佛教人生观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十、依佛观念造世间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八、信实不妄修善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七、惭愧观苦得解脱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YIN了生死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五、学佛不盗世太平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三、己所不欲莫杀生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二、正觉观念修身口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一、宝贵人生修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