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一切工作是佛事,入佛境界,叫成佛


   日期:2015/12/28 13: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我们时时刻刻在犯错误,不知道,犯什么错误呢?想世间人不善的事,错误啊!纵然是想世间,议论世间的善事,那个事到底是真善还是假善,不知道,为什么呢?后果没看到,所以一定要晓得,佛家讲这个善恶的标准,是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的事,绝不是对个人,如果对个人有利益的事,那是不善。念念想着自己,增长我执,增长自私自利,我执跟自私自利是六道轮回的根。

  ● 我们的【意】为什么不诚?【心】为什么不得其正,就是面对五欲六尘,我们做不了主,被它牵着走了,换句话说,五欲六尘是主人,你是它的奴隶,它叫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自己没有一点自由,身不由己,为境所转,所以意不能诚,心也不得其正!还是因为心离不开攀缘,所以心被境界牵着走 ,做不了主宰,随缘就做得了主,不被境界牵着走,在万物当中自己作主,这才是【诚意、正心】,见到好吃的,就想把它得到,心就被贪欲境界牵着走;见到好玩的,也想得到,心被好玩的牵着走,甚至于此地有一部很好的经书,看了很喜欢,也想得到,这心被佛经牵着走了,心还是不诚,还是不正,为什么呢?佛经还是一物,见到释迦牟尼佛来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心里要是欢喜,高兴得不得了,马上顶礼膜拜,还是博地凡夫,被释迦牟尼佛的幻相牵着鼻子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禅家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道理在哪里?就在不被他牵着走,心里头一尘不染,要动一念,【佛来我斩他,魔来我斩他】,还是被牵着走,既然碍不了事的时候,斩他干什么?动一念就是攀缘。

  ● 真正有礼貌,丝毫不欠却的是圣人,有体有用,如果说世出世间一些大德们,学问增长,道业增长,却贡高我慢,瞧不起人,这就颠倒行事,绝没有这种道理。愈有智慧,愈有修持,对待众生是愈谦虚,从谦敬当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智慧光明,如果说学问增长了,脾气也大了,贡高我慢习气增长了,这决定没学问,在佛法里面讲那是世智辩聪----八难之一,已经遭难了,也就是说他走的不是佛道,他已经落到魔道里面了,决定不是佛,决定不是在正法上。 -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后悔,不要再去想它;想一遍则又造一次新业,阿赖耶识里又落印象,所以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绝对不再去想它,要紧的是改正现在的,修正未来的,所以【疑】跟【悔】都是烦恼,在《百法》里是属于二十六个烦恼的心所,佛不叫我们常常去想过去。

  ● 真正修行,六和敬里的【身和同住】,绝对不是一个人一个房间,如果说是两三个人住一个房间不方便,我不愿意跟他住,有这种念头,念佛功夫成片绝对得不到,为什么呢?心不平等、心不清净,还有嫌弃,这怎么能成就?修行在那里修?就在这个地方修,在极不平等的环境里修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这叫修行。不愿跟人相处,这是过失,就是毛病,发现毛病,就要痛改前非,不讨厌别人,不怨憎别人。-

  ●一个修道的人,一个真正学佛的人,要学着跟任何人都能相处;跟佛菩萨能相处,跟妖魔鬼怪也能相处,在任何境界里,都是怡然自得。-

  ●念佛求功夫成片,【成片】就是心地清净平等,平等就是一片,心里面没有界限。换句话说,还有分别执着就不能成片;一有界限,就不能成片,离开一切分别执着,功夫才可以成片,这叫真正修行,有了这样的功夫,功夫并不很深,稍稍上轨道了,感应就现前了。

  ●堕落在地狱,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度脱。地藏菩萨虽然是幽冥教主,能度得了吗?度不了!堕落在地狱里,实在讲是要有非常善根,福德的人,地藏菩萨才能帮他的忙——跟他说法,他即能悔改,彻底的悔改,这地狱就超越了。人在受非常苦难时,往往什么好话都听不进去;愈是受苦,恶念愈是增加,愈是不平,愈是怨天尤人,好话怎么听得进去!说了好话,他反而说你讽刺他,更恨你,所以往往受地狱苦,又造重罪,因此地狱果报很难超越,道理在此!

  ● 每一天昏沉,提不起精神,是业障现前;妄念很多、烦恼很多、忧虑很多、牵挂很多,样样不能顺心,不能称意,都是业障现前的相,晚上睡觉作恶梦,是业障;生活习惯没有规律,是业障。要认真反省,要警惕!能把这些过失都改过来,业障就消除了。业障少的人,必然法喜充满,身心轻快,没有负担,业障少就是烦恼少;烦恼少,心地自然清净,常生智慧,于世出世间法,身心世界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能省察——先要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勇敢的去把它改正过来,不要忧虑,不要害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还会有人批评,还会有人毁谤,这就是【不得】。不要怪别人,反过头来想自己,是自己的德学没有成就,还不能感动那些人。

  ●修行首先决定不怨天、不尤人,看别人不顺眼,就是自己业障现前;别人是佛、是菩萨,没有一点毛病,我看不顺眼,是我的业障,是我的毛病。

  ● 什么是【正念现前】?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就是最真实的正念,无上的正念,要把它认清楚!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就是保持正念现前,希望自己不要落在邪思邪念上,念念都是佛号,二六时中不间断,果然能够从这个地方下手,三个月见效。一天到晚保持着【阿弥陀佛】这一念,有这一念,当然妄念就少了。念上三个月就有效果,妄念少了,心自在了,心里安宁了,法喜现前了,这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本来是忧虑烦恼,前途暗淡;现在欢喜,显得有智慧,生活有情趣,有信心,前途充满了光明,与从前不一样了。

  ●依教奉行,就是从心地上改——确实无量劫所有的罪过都改掉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将一切罪业全都改掉了;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一句佛号都圆修了,一修一切修,一改一切改,就用这一句【阿弥陀佛】。

  ●怎么念佛?一天到晚抱住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吗?为什么古人又说“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要多想想。往生的条件是“心净则佛土净”,念佛是手段,目的何在?目的念到心清净,用这句佛号把我们的妄想、烦恼、杂念、分别、执着统统打掉,这个叫念佛。

  ●我们希望这一生能够往生极乐,就必须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五欲六尘,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爱,放下恩怨。这些东西是往生的障碍,如果放不下,我们这一生又要空过了。口里念佛,心里想往生,还贪恋五欲六尘,还搞名闻利养,还搞人我是非,这个没法子!

  ● 看不慣的事情要能看慣,讨厌的事情能不讨厌就是真功夫!修行要晓得:真修行的人不能离开环境!在红尘、七情五欲里头,真正练功夫【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高明!离开了不是办法。磨练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人事环境。睁开眼睛看,一切人一切萬物全是阿弥陀佛,就在面前。一切工作是佛事,入佛境界,叫成佛 ..

  ● 为什么我们念佛的这个愿没有法子坚定,信心不真,愿力不切,对于种种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依然止不住,原因在哪里?就是我们没有天眼。如果有天眼通,真正看到地狱,阿罗汉有天眼,看到自己从前在地狱里受苦,还是心有余悸,依旧还冒不是冷汗,血汗,那个恐怖的心彷彿就在眼前。

  ●少说话,多念佛,一定要多跟阿弥陀佛往来,跟这些世间人距离愈远愈好,免得受他干扰,重要,非常重要.我们能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什么灾难都没有了。信愿持名念佛是真理当中第一条真理。

  ●现在学佛难,难在哪里?是真难。对于经教真正研究的人少了,讲解的人不多。学佛的人凭着一腔的热情,对于教理不明白。经能念,不懂意思,没有办法把经典的教训落实在自己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所以,佛法的的真实利益他没有得到。这是今天的佛教困难之处.

  ●现在扰乱人心,最大的一个魔头,大家知不知道?电视啊!那个东西扰乱人心啊!报纸、杂志,你每天给这些玩意接触,你的心怎么会清净?!学佛的同学,如果真正觉悟到了,家里头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不订报纸,不看杂志,你的心就会清净.

  ● 你念佛用功,有形的众生,受你的加持,他会有所感动。没发心的人看到,发心了,已经发心的人看到,他向你学习,他真修。还有无形的众生,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这里头有天神、有鬼神,他们的人数多到你无法计算。这些人看到了,恭敬你、赞叹你、拥护你,向你学习。功德成就是自他两利。

  ●心清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只知道吃饱了,睡好了,一向专念。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不分昼夜。"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把这八个字做圆满,就圆修圆证。

  ●毁谤我的人,羞辱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是谁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么会这么待我?阿弥陀佛帮我消业障,要不我的业障怎么消得掉啊!我对于这些人要感激、感恩,他在我心目当中是佛,他对我有恩德。我的日子过得多快乐,这就极乐世界。

  ●经为什么要多读?为什么要多听?用意在哪里?用意叫你能放得下,叫你真正了解这个世间一切的一切全是虚妄的。

  ● 我们印送佛经、传播佛法,甚至于做一个电视台对全世界播,这功德很大,没错;不如依教修行供养!为什么?依教修行供养你能往生。他做这么大的功德,如果是名利心很重,夹杂着名利心在里面,还夹杂有贪嗔痴慢在里面,他最殊胜的果报是升天,要不然来生到人道;如果业障深重的人,他又到三恶道去了。

  ●往生没有把握,说老实话,就是听经太少。我们不听经,就被烦恼、妄想熏习。

  ●每天接触一些人,听他们胡说八道,看他们胡思乱想,不老实去念佛,这个很难成就!我们今天念不成功,什么原因?心里面有烦恼,妄念太多;口里头闲话太多,废话太多,把功夫完全破坏了。

  ●没有必要的话不要讲,养精神,这个很重要,这也是长生、长寿之道。言语少的人长寿,他的精神元气饱满;喜欢说话、喜欢聊天的人元气伤。

  ●就像想念父母一样,怀念西方极乐世界,就像怀念故乡一样,有这样深的乐欲,才是愿。有信有愿,在极乐世界就已经报名注册了。现在我们欠的是行的功夫,行着重在清净心、断恶修善、舍己为人,就没有障碍了,就得自在了。

  ● 对于修净土的人说,持戒持的很好,但是对净土没有信心,对往生极乐世界没有这个愿望,这个人虽然持戒、念佛,他不会往生。但是,他修的是福报,人天福报。修的福报大,到天上去了,享天福;福报次一等,在人间享福,来生还能得人身。无论你是升天或得人身,总而言之一句话,福享尽了,还要轮回。

  ● 拜佛是忏除业障最殊胜的方法,因为这个时候,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你没有杂念,一心顶礼,忏除宿世、今生所有的罪障,这统忏除了。因为你搞别的,心里头还有杂念,念佛心里有杂念,诵经有杂念,听法也有杂念,一天三千拜可以把你的杂念拜掉啊!

  ●心愈清净功夫就愈深,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妄想烦恼照样起来,那没用处,一定要看破放下,放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责任放下,是把心里的妄念放下,烦恼、忧虑、牵挂放下。

  ●“愿”是关键,如果不发愿求生净土,虽有“信”、“行”还是不能往生。每天念四十八愿,我的心愿与阿弥陀佛完全相应,以佛之心、愿做自己的心、愿,往生有充分的把握。

  ● 念佛越念越欢喜,越念越快乐,尝到法味了。凡是念佛念得没有欢喜心,念得很辛苦,那都是有障碍,心地不清净,还有妄想,还有杂念,才会产生这种现象。如果念佛的心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决定是欢喜的。入这个境界,欲罢不能。你叫他不吃饭,行;你叫他不睡觉,行;你叫他不念佛,不行。

  ● 临终时,除一句佛号之外,还有求佛快快接引的念头,是不好的,这个事情急不来的,有那个快快的心,那个心就是个杂念,你念佛就夹杂了,念佛的功夫要纯,不要有杂念,时间到了,自然就出现,不必求快。

  ●大概一个小时可以念六千声佛号,十个小时念六万声,一天十万声不成问题,莲池大师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他老人家不念经,不念咒。

  ●业障消不掉是口业,天天心里面专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毛病,口里面天天说是非,你还修的什么心。所以念佛,读经都不是净业。

  ●你念的佛号叫功,压住了那就是德,不能说一面念佛一面起烦恼,那个一点用处没有啊,那个念佛不叫功德,充其量比说废话,比骂人好一点,那没有功德。

  ●业障消除的相是越来越谦虚,越来越卑下,越来越不如别人。这是业障消灭的【相】现象。

  ●功夫成片」,就是没有疑惑、夹杂,无论在何时何处,即使夜晚作梦,也没有忘记「阿弥陀佛」,这就是成片的样子。除「阿弥陀佛」之外,与一切人事物接触,要时时保持高度的警觉,决不为外境所诱惑、所动摇,这就是功夫。

  ● 「念佛是因,作佛是果」。念佛堂一定是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我们是业习深重的凡夫,要日夜念佛不间断,体力上有困难,但是有困难也要克服。过去谛闲老和尚教他的徒弟-锅漏匠,念佛的方法,就是「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决定不可以偷懒、懈怠,这是为自己也是为众生;你成佛了,就能普度众生,这是自利利他。

  ● 「速证菩提」,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比什么都重要,我相信佛门的同学,特别是净宗同学,一定非常重视。我们用什么方法速证菩提?就是用念佛往生净土的方法,我们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这个世间确实要万缘放下,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不能等!世尊在经教里时常提示我们,「人命在呼吸间」,一口气不来,这一世就结束了,你还能来得及吗?来不及了。对自己来说,要把念佛当作第一件大事。

  ●不会生病,不会老的道理,就是不会把操心的事情放在心上,不会做有牵挂的事情,这个不可以的,心要清净。

  ● 每天念佛八小时,【早上三点半,念三个小时,晚课也是三个小时念佛,中午吃过午饭后两个小时】,听经八个小时,【或看讲经的书,听光碟,一盘一个小时,就听一盘,反复听八遍。不需要研究讨论,因为现在是凡夫,烦恼习气都没有断,没有智慧,研究是胡思乱想,讨论是胡说八道,没有资格研究,也没有资格讨论,乖乖的听,一天听八遍,这是修什么?修戒、修定。遵照这个方法,这就是戒,一天八遍的熏习,心定了,定了就开智慧,这里头讲的意思,体会到了,一生受用不尽】。用这个方法三个月之后,就知道效果,就知道好处。

  ●人与人之间要有道义、要有仁义、要有情义、要有恩义,这才是个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人要是没有恩义就不是人,这是表现尊师重道。

  ●我们念佛不是为一个星球,一个星系,一个世界,不是的,一声佛号是为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而念的,成就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仅仅念佛的时候,心量是这么大,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世待人接物,都用这个心量,这个心量是真心,是没有界限的,一有界限心量就小了。

  ●要放下一切控制人、事、物的念头,要放下一切占有人、事、物的念头,这样心才得清净,清净心能生智慧。

  ●平常对人、对事、对物看正面,不看负面,看善的,不看不善的,务必培养纯善,纯善无恶,常常心里有疑惑,对别人有误会,这是往下堕落。

  ●不受五欲六尘的诱惑,这是功夫,种种诱惑 都不受,如如不动,这就是真功夫。

  ●改过修善是福德,认真努力去做,把自私自利这个念头彻底放下,福德就变成功德了。断恶修善把自私,把我执拿掉,福德就变成功德了,真正放下自私、我执就证得须陀洹果了。须陀洹决定不再为自己作想,身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

  ●八关斋戒,斋,是斋心。主要是修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这是斋的真正意思,着重修十善业,就是戒的意思。斋,就是过午不食,只能喝水。八关斋戒每月农历,有六斋日,十斋日。

  ●修行的目标每一天要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清净不受污染。顺境、善缘,善缘是我们遇到的都是好人,没有贪念,如果贪念,就被污染了。逆境、恶缘,不好的环境,不好的人,我们跟他相处,不生嗔恚,有一念心里不高兴,就被污染了,心就不清净了 。清净心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跟一切大众相处当中来修。境界包括人事物,物,如我们在家里偶尔看到蟑螂、蚂蚁,会不会讨厌它,讨厌它,不喜欢它,心就被污染了,要在这些境界里头锻炼,真的没有污染,换句话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因缘,永远保持自己的心地清净,决定不会被外面境界污染,经得起考验,这叫功夫,这叫真修。

  ● 不管与什么人往来,与动物、植物往来,修平等心,决定不以为,我比你高,你不如我,这错了。不平等了,既使看到一只小小的蚂蚁,我们跟它平等,为什么呢?我们在过去生中肯定做过蚂蚁。十法界我们个个都去过、饿鬼、地狱我们不敢小看它,我们在这个境界里修平等心。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证得究竟平等就成佛了。

  ●能够把烦恼现行完全控制住了,这个功夫就叫功夫成片,在念佛法门里面所称的,有功夫成片念佛,可以生凡圣同居土。

  ● 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引起我们情绪的,顺境、善缘,起贪爱的念头;逆境、恶缘起嗔恚的念头,这些念头一起,就不行了。往生极乐世界不能带这个现行,一定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念一句阿弥陀佛。要知道,阿弥陀佛是清净平等觉,这样念佛,我们才能往生。

  ●世间的事情,佛菩萨在主导,我们只是尽心尽力而为之,无须要执着。我们做得很圆满,要晓得众生有福,我们做得不圆满,知道众生没有福报,正法被人障碍,被人阻扰,这个地区的人没福,与我自己不相干,我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

  ●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不在往外攀缘,眼从色收回来;耳从声收回来;鼻从香收回来;舌从味收回来;意从智收回来;把心收回来。都摄六根,就是把六识,根里头的六识收回来。净念相继,净是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相继是一句接一句没有中断。这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原则,念佛的总纲领,这样才叫真会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五欲六尘       自私自利)(五明学佛网:五欲六尘       自私自利)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如何应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大安法师:五欲六尘的境缘是轮转不休的根本 

 净土法门法师:自私自利从哪里生起? 

 大安法师:你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他的智慧就会浅,福报也会小 

 大安法师:你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他的智慧就会浅,福报也会小 

 净土法门法师:自私自利是恶的根源,由于它所做的一切善都变 

 净土法门法师:怎么才能断自私自利 

 仁清法师:转众生自私自利的心态为菩萨广度众生之行 

 净土法门法师:面对世间五欲六尘的诱惑,有几个人能不退转、 

 净土法门法师:放不下自私自利,无论再精进努力,菩提道上也 

 达真堪布:放下自私自利,烦恼自然消失 

 达真堪布: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