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南怀瑾:闻风而起,学做圣贤


   日期:2015/12/17 10: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仁道就是人道,合而言之就是道。人道以心为中心,孟子本篇“尽心”就是道,就是佛家说的明心见性,这就是道。

  诚心正心,修身养性,本是建立高尚人格最初步的修养,是基础;初步基础打好以后,才谈得到修行。至于圣人境界,还要在修行以后,经历很长的一段路程,才能够达到。例如一般人讲“修行”二字,这个行字就是随时随地反观自照,修正自己生理和心理的行为,行就是功德,大乘菩萨就是走这个路子。

  儒家、佛家都要如此,便是“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这两句话,只有世界上的几位教主们、大圣人们才可以当得起。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都当得起,奋然而顶天立地站起来,前无古人,而且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其精神志业,充沛于宇宙,万古常新。如佛法所说的“无见顶相”,就是“奋乎百世之上”的精神,太高太高了,看不到顶,人格就要修养到这样高。于是,千秋万代,接受这种文化的洗礼,人格的熏陶,每个人都闻风而起,站起来去学做圣人。

  孟子说,如果不是圣人,能够做得到这个境界吗?那些受了圣人教化影响的人,百年之后,人人都能奋发向上。“而况于亲炙之者乎”,何况曾经亲自受圣人的熏陶、教育的人呢。孟子这句话很妙,似乎隐约间是指他自己。孟子虽然没有“亲炙”过孔子,可也是子思的学生,等于是再传的弟子。

  孟子“而况于亲炙之者乎”这句话,连着上文看,就是说,在圣人风范的影响之下,远在百世以后的人,尚且没有不站起来的;更何况亲自受过这种教育的人,一定有他独立不移的超越人格,可以站起来。

  因此,他为圣人之道的“仁”字下定义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什么是仁?从孔子的学生开始,大家找了半天,后世的人,大都根据韩愈“博爱之谓仁”那句话,以为仁就是博爱,这是误解。韩愈是研究墨子的专家,墨子主张“兼爱”,所以韩愈袭用墨子“兼爱”变成“博爱之谓仁”,其实这并不是孔子的本意。孟子这里解释得很清楚,仁道就是人道,合而言之就是道。人道以心为中心,孟子本篇“尽心”就是道,就是佛家说的明心见性,这就是道。尽其心,就是道,仁就是这个道。

  所谓道,也就是行,仁道就是仁见诸行为。于是孟子说到孔子的行为:“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孔子去周游列国,要离开父母之国,是不得已,当然很难,天天说要走,却迟迟的没有走,拖延了很久才走成。因为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风尚,有无限的感情,人的感情自然是如此。但是孔子离开齐国时,是离开别人的国家,一不对就即刻走,甚至米洗好要煮饭了,不但不等到吃了饭走,甚至捞起了洗湿的米就走,不做片刻逗留,这是离开他国之道。在人家的国土上,合则留,不合则去,这种精神是应该崇敬和效法的。尤其现代青年,出国的时候,如果对自己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碰到于国家民族有关的问题,乃至人家的政策有不合理处,就要秉持此一精神。所以无论如何,还是自己祖宗之国、父母之邦好,不能忘记。

  这一段话前面已经讲过,现在又放在这里,一则是孟子将要离开齐国了;其次也是告诉我们圣人的风范,对自己祖宗之国、父母之邦的崇高情感,可示范于天下后人。

  ---选自南怀瑾先生《孟子与尽心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圣贤       修身养性)(五明学佛网:圣贤       修身养性)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二)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五章: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一) 

 明海法师:圣贤的面目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六章 乐见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六章 乐见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六章 乐见圣贤 问 

 蔡礼旭老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蔡礼旭老师:把握时间学习圣贤教诲 

 传喜法师:亲近圣贤承法脉 弘传正法利有情 

 传喜法师:西子湖畔话圣贤 

 传喜法师:松石尚懂圣贤义 今人何必输古人 

 传喜法师:心向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