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喜欢发脾气的人、容易上火的人,他身体一定不好


   日期:2015/12/16 9: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佛法里面讲,贪瞋痴慢这是根本烦恼,疾病从哪里来的?疾病真正的因,佛家讲这叫三毒,就是病毒。最严重的病毒,人人都有,它发作要有缘,有缘它就发作。因没有缘不要紧,它不会结果,果就是病,这个病现前。因是什么?因一般讲是烦、恼、怨、恨、发怒。所以有人研究,病怎么生的?一个是上火,一个就是发脾气,喜欢发脾气的人、容易上火的人,他身体一定不好。所以在平常的时候、在修养的时候,就要把这些东西降低,欲望要降低。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学问,他从小就讲,第一个,你看「大学」里面教的「格物」,格物是什么?物是欲望、物欲,格是格杀,你自己跟你自己去打一仗,把物欲要打败。打败之后,你才能够「致知」,智慧才能现前。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是欲望把它障碍住了,利令智昏,欲望障碍住了。你欲望没有的时候,你心地就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智慧现前,意才能诚,心才能正;心正,决没有自私自利念头,决定没有对立的念头。在佛家讲,如果人能够把我忘掉,无我了,不跟任何人对立,你才能入佛门,这才真正入佛门。佛家讲「边见」,我们现在讲对立。今天世界上的冲突,冲突怎么发生的?冲突就是对立发生的,我不跟人对立,哪来的冲突?就没有冲突了。所以说,不能跟人对立,不能跟事对立,不能跟万物对立。这个化解,那心胸多自在!那多快乐!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讲修养身心,他是从这里讲起,这是真正的教育,然后才讲到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他是有一套程序的。如果前面没有这四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那底下就都做不到了。所以这个基础的东西在古时候统统都是在,我们现在讲未成年之前,也就是小学必须要学会的。他有这么好的一个修养,所以他人思想纯正,他没有邪思,这对於身心健康就带来很大的帮助。至於一生的际遇,这是讲缘分,古人也讲缘分,佛家更是讲缘分,随缘而不攀缘。随缘,缘就是今天讲的机会,有这个机会就做,没有这个机会不求。而且尤其告诉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事不如无事,你看,你过的是一种很清净的、宁静的生活,那就是神仙生活。

  仁爱和平讲堂—如何克服挫折    (共一集)  2009/7/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发脾气       烦恼)(五明学佛网:发脾气       烦恼)  

 普献法师:烦恼像婴儿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3.烦恼与菩提 

 杨云唐居士:如梦如幻的烦恼 

 杨云唐居士:勇敢面对烦恼 

 杨云唐居士:让烦恼打开天窗 

 许士群居士:烦恼的根源分析--集谛 

 陈兵教授:烦恼的辨认及对治转化 

 惟觉法师:习气的困扰及化解烦恼之道 

 惟觉法师:如何跳脱烦恼的束缚? 

 惟觉法师:如何消除冲突矛盾与烦恼? 

 王雷泉教授:“烦恼即菩提”辨析——以《六祖坛经》为中心( 

 王雷泉教授:“烦恼即菩提”辨析——以《六祖坛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