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超世本愿唯说念佛


   日期:2015/12/16 7: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信愿要来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超世本愿唯说念佛》。

  超世是指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本愿就是诸佛如来在因地所发的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超世本愿。诸佛有总别之愿,总者四弘誓愿,别者如释迦佛五百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殊胜大愿。总愿就是同于十方诸佛如来,在因地所发的愿,四弘誓愿就是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诸佛如来在因地修行都有发这四弘誓愿,别愿就是别于不同诸佛

  因地所发的愿。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条大愿、与药师佛所发的十二大愿、与释迦佛所发的五百大愿,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然今弥陀别愿超过诸佛别愿,故《大经》言:「我建超世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条大愿超过三世诸佛如来的别愿,就是在《无量寿经》所讲我建超世愿。「我」就是指法藏菩萨,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建立了四十八条大愿,要超越三世诸佛如来的别愿,所以叫做我建超世愿。

  又言:「发愿踰诸佛」,「踰」就是超越的意思,发愿要超越诸佛如来别愿,这就是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为什么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条大愿要超越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的别愿?因为十方众生无量无边之中,有逆恶的凡夫,逆恶的凡夫不能依诸佛的别愿得解脱,这逆恶的凡夫要如何解脱生死呢?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慈悲怜悯这类的众生,因此发了四十八条大愿的第十八愿,誓言救度上圣下凡

  所有一切的十方众生,当然包括逆恶的凡夫众生。

  阿弥陀佛别愿名超世别愿,也名别意弘愿。「别意」就是指别于诸佛如来的别愿,「弘愿」指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条大愿非常的弘广,摄机无尽故,所以叫做弘愿。弥陀别愿恒通四十八愿,别局第十八愿。故第十八愿释尊名为本愿,祖师赞为王本愿、本愿王。阿弥陀佛的别愿有四十八条,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条大愿之中的根本愿,因为第十八愿誓言要救度尽十方每一个众生。所以对凡夫众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言,阿弥陀佛每一个都要救度,所以对众生可以往生能够满足佛所发的心愿目的,这就是阿弥陀佛发愿本意。对我们众生在因地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重要,所以四十八条大愿当中有誓言绝对救度的就是在第十八愿。

  第十八愿因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惟除五逆诽谤正法

  四十八条大愿当中唯有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言绝对救度,所以第十八愿是法藏菩萨要以六字果号摄尽十方众生的根本心愿,所以第十八愿叫做王本愿、本愿王。

  世尊在《无量寿经》说:【其佛本愿力】,「本愿」这两个字就是世尊在《无量寿经》所开示。本愿有二义:

  第一、因本

  第二、根本

  因本是对果末而言,因位的誓愿就是四十八愿的每一愿皆是本愿,根本是对枝末而言,众多的誓愿之中的根本誓愿。四十八愿之中唯有第十八愿是根本主要的誓愿,弥陀誓愿虽有四十八,唯有第十八愿为王本愿,此本愿之王唯说念佛。第十八愿言:

  十方众生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十方的众生修什么样的因可以得到法藏菩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言绝对的救度呢?因愿文法藏菩萨讲得很清楚,乃至十念。第十八愿九句,每一句四个字,四九三十六个字,读两遍就了解。只有修什么因可以得到法藏菩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救度呢?「乃至十念」。乃至十念是念南无阿弥陀佛,「乃至」就是一多包括之词,一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论是长在一生的多念,或者短在十声一声的少念,都是在「乃至」这两个字之中。「乃至」这两个字充份显示法藏菩萨的大慈大悲,因为因愿是法藏菩萨所誓发的,所以法藏菩萨成就阿弥陀佛他到底要救度十方的众生,要求众生要修什么因,我们在因地要求果地的凡夫当然要了解。我们若了解,我们的心就可以与佛心相应;我们若了解,在称念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就与阿弥陀佛的愿心相契。乃至十念就是十方的众生长在一生短在十声一声的称念,我绝对将他救度。这就是「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心。既然阿弥陀佛因地的法藏菩萨要用果地的名号救度十方众生,只要求众生称念果号便加以救度,那么我们众生在因地要求往生西方果地我们要如何修行呢?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依第十八愿确实是念佛法门,当然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听从阿弥陀佛的誓愿啊!这样念佛就是契入阿弥陀佛的愿海。

  而第十八愿成就偈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成就偈就是释迦如来对法藏菩萨所发的因愿解说,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条大愿,愿愿圆满成就。所以世尊的解说叫做成就偈,第十八愿的成就偈世尊说:「其佛本愿力」,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本愿力,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在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之中。「闻名欲往生」,众生听闻六字果号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呢?

  下面两句就是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皆」与「悉」这两个字都是通通的意思。每一个听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众生,想要往生到极乐世界,通通都可以到阿弥陀佛的国土,自然得到三不退转的菩萨。这首第十八愿的成就偈我们也可以看出修因是闻名欲往生,「闻名」,听闻六字果号,阿弥陀佛可以使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听闻六字果号,可以使我们称念解脱的道理;听闻六字果号本愿生起始末,听闻六字果号法藏菩萨发愿的用心,这都是「闻名」这两个字的意思。「欲往生」,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能够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释迦世尊这首成就偈,把它拿来对照法藏菩萨第十八愿的因愿文,我们非常清楚明白,只要我们修乃至十念的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而且是万修万人去。

  因为世尊在成就偈用「皆」与「悉」这两个字,正是永明延寿大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的意思。天亲菩萨阐释此偈之意,而于《往生论》言: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天亲菩萨将世尊第十八愿成就偈的这个意思在《往生论》同样用一首偈语来说明,「观佛本愿力」,这个「观」有信知的意思,信知阿弥陀佛的本愿力。相信当然才会称念啊!相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可以令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就有称念之行。阿弥陀佛本愿已经成就了,所以本愿力就是有救度念佛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威神功德力。

  「遇无空过者」这句就是在说信行阿弥陀佛本愿名号的行者,绝对没白信、没白念的意思。对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若对六字果号阿弥陀佛的本愿不是很了解,往往虽然口称佛号、心疑本愿对往生一事,不敢在心中肯定、决定,所以对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始终充满着怀疑与顾虑。一天佛号念三千声、五千声,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充满了疑惑。往往老菩萨若较没听闻经教,认为我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将来在临命终之时,阿弥陀佛不知会不会现前来接引我?如果不会我一生念佛不就白念了吗?绝对不会!天亲菩萨在《往生论》讲得非常的清楚。「遇无空过者」,遇到六字果号一生称念的人,绝对不会空过、不会白念。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南无阿弥陀佛的本愿,可以使称念的人快速满足了六字洪名的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名号叫做万德洪名,叫做无上功德。因为是法藏菩萨所成就的法藏菩萨是古佛再来人,已经成就了佛道的阿弥陀佛,为了要救度尽十方每一个众生,所以就示现国王,发心出家。法藏菩萨发了四十八条大愿,在发愿之时,是以古佛的真心称性发愿,在兆载永劫的修行,是以真心称性起修。所以四十八条大愿的满足,是法藏古佛修诸六度万行,满足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每一行,才使得四十八条大愿每一愿圆满成就。

  修行用真心起修这是诸佛菩萨,我们凡夫虽然三业修行,但往往夹带着烦恼心、意识心、无明心、生灭心,所以所修之行不能称为功德,因为与本性不相应。本性是一法不立,诸佛菩萨的修行是用真心在起修,所以所修的功德是无为、是无漏、是无上、是真实。所以万德洪名是法藏菩萨成就要回施给十方每一个众生,因此使得信行阿弥陀佛的行者得到了无为、无漏、真实、无上的功德,这就是法藏菩萨发愿修行的本意。所以天亲菩萨看出法藏菩萨这真实的本意才会开示:「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龙树菩萨据此第十八愿及成就偈之意而于《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龙树菩萨在《十住毘婆沙论.易行品》开示: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是。「如是」就是下面所要讲的道理:「若人念我,称名自归」,若有人称念我的名号即入必定。「即」就是显示称名的当下得到,随时、立即的意思。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当下就入必定,「必定」就是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正定之业。所以龙树菩萨说:「即入必定」这句,可以显示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生业成,当下就得到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佛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翻译为汉语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就佛道的意思。「是故常应忆念」,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可以使称念名号的众生当下就得到往生决定,所以才要常常称念。

  龙树菩萨在《易行品》这段的开示,可以使我们明白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生当下决定。就因为往生可以在平生当下决定,所以我们平生才常常称念阿弥陀佛。如此的认知,就是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道理原本就是如此。不论是龙树菩萨、或者是天亲菩萨,都是同样的开示,使我们念佛的人在心中建立了对阿弥陀佛本愿的信心。故知:乃至十念就是称名自归、常应忆念也就是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的念佛。

  所以第十八愿因愿文「乃至十念」,就是念佛的法门。临终方遇此法之人,则十声一声一念亦得往生,为什么在临命终念一声十声南无阿弥陀佛的行者,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在《观经》下品下生看到这个事实,下品下生的人,在平生造五逆十恶之罪,临命终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阿弥陀佛的妙法,教他称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为什么一生造尽逆恶之罪的人临命终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确实是令人很难相信,可是经文是释迦世尊所开示的,我们不由得不信。因为世尊所开示的是圣言量、是真实、是如实、是不欺众生、不骗众生,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绝对的救度。

  我们凡夫用意识心去看待一生造逆恶之人,他根本就不够资格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阿弥陀佛成就的本愿力就是十方任何一个众生,只要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通通平等的救度,万无漏一的大悲本愿绝对救度,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所以我们对《观经》下品下生逆恶之人,在临终念十声的佛号,能往生有怀疑,就是因为我们对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太不了解。如果我们站在阿弥陀佛慈悲怜悯十方每一个苦难的众生,我们对念佛往生很多的疑惑顾虑自然就消弭。因为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平生造五逆十恶的人,临命终念十声的佛号,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不解救吗?当然解救啊!因为这类的众生,也是十方众生之一啊!阿弥陀佛对十方每一个众生的救度是慈悲、是平等、是主动、是无条件,是不嫌弃十方任何一个众生。所以我们知道佛是这么么慈悲,在救度十方每一个众生,当然在心中对阿弥陀佛就会越恭敬、越信受、越有信心、也会越想要念佛、越体解到佛的大恩大德,才会越想要念佛啊!越体会到佛的大慈大悲,才会越想要断恶修善啊!

  这是一定的道理。了解阿弥陀佛的因愿「乃至十念」可以使任何一个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上尽一形、下至十声的称念,都可以往生,在内心真心体会,当然会越认真念佛。体会到父母的爱心,孩子才会越想要孝顺父母,这是一定的道理。

  阿弥陀佛的本愿,对十方每一个众生的慈悲怜悯,就是像父母对儿女的爱心付出。所以这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道理、意义实在非常的深奥。

  其他之人则应上尽一形而念佛,临命终才遇到六字洪名的人,与平生遇到六字洪名的人是在遇缘不同,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法缘各人不同,每一个人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当然信受六字果号之遇缘不一样。所以平生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人,平生念佛就平生往生决定;临终才遇到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临终念佛就临终往生决定。不是说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千念万念,要念到临终一定要有正念才感召阿弥陀佛现前来接引,实在不是这个意思,但是临终正念往生这是事实。因为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条大愿之中,有一愿叫做「临终接引愿」,这个愿就是誓言要救度十方众生临终现前接引。所以十方的众生,无论修念佛或诸行,法藏菩萨誓言要现前接引,使这位行者可以有了正念、心不颠倒、往生西方、圆成菩提。所以我们念佛的人临终的正念,是因为佛菩萨现前才有了正念,这个道理再另外以一个专题来向诸位报告。

  那么无论在平生或临终得遇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六字洪名本愿绝对的救度。故知:念佛乃是弥陀对十方众生救度的招唤与约束,故善导大师在《观经疏》的二河白道喻形容

  弥陀救度的招唤而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这二河白道喻形容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招唤讲:你一心正念直来,「一心正念」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在娑婆因地直向西方果地。「我能护汝」这句话就是阿弥陀佛对念佛充满疑心担忧的众生所开示的,你只要一心正念直来我西方佛国,我有能力保护你、我有本事护念你、我有本领护持你,阿弥陀佛为什么会对念佛的行者做这样的开示呢?就是因为众生对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充满怀疑与顾虑啊!众生若都很有信心,阿弥陀佛何必要说这种话呢?

  阿弥陀佛有大神通、大慈悲、大智慧,了解我们众生的担忧与顾虑啊,所以佛对我们众生讲:「我能护汝」。我有能力保护你、护佑你,也就是说我有能力救你往生我西方佛国。你只要一心念佛直来,我就有本事救度你,这样的话我们如果还不相信,那烦恼就太重了。

  又于〈定善义〉之真身观云:《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观经四帖疏》的〈定善义〉在第九观的真身观善导大师说:《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当中唯有显明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得生西方佛国。

  若没有善导大师跟我们开示,我们也还不知道原来法藏菩萨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就是要用六字洪名救度十方的众生。

  又于《法事赞》云:

  弘誓多门四十八

  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

  专心想佛佛知人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要以念佛来救度十方的众生,十方的众生若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思念这个众生,实在佛在想我们众生,我们众生没在念佛,佛也是在思念我们众生。

  又云: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极乐世界是无为界,随缘杂善众生恐怕难以得生阿弥陀佛的真实报土,故使如来选要法,假使要让如来来选取令众生可以往生西方报土的要法,如来就会教众生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来示现一位了不起的祖师,跟我们开示这样奥妙的道理。我们如果依教奉行一生念佛,便可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真实报土。

  在《观经疏》之结论更言: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观经四帖疏》是善导大师对《观经》的解释。《观经》十六观世尊讲完,咐嘱阿难尊者持名念佛,所以要如何来修持《观经》的教法呢?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善导大师才会在《观经四帖疏》的结论讲:「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故愿生极乐之人,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此是弥陀本愿之行,念佛是弥陀本愿独一无二

  最高无上之行,善导大师谓之正定之业,正定之业就是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

  因为念佛是法藏菩萨选取要救度众生的方法,所以我们众生在因地念佛修因便与西方果地阿弥陀佛因果相应,佛凡一体。凡心与佛心相契,所以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可以契入阿弥陀佛的愿海之中。

  因此印光大师在《文钞》经常开示:

  【仗佛慈力,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决定往生西方】。

  依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真信就是「信」,切愿就是「愿」,持佛名号就是「行」,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往生已定、平生业成。念佛是正定之业,往生在平生决定。

  而法然上人依善导大师之启示,在他所着作的《选择本愿念佛集》之结论云: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

  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正定之业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名,为什么称名必定往生呢?依佛本愿故。法然上人将念佛的往生道理一句话显露无遗,依佛本愿故。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念佛,所以我们念佛,佛要救度我们,我们要往生,当然佛凡一体,机法相契,往生西方,因果符合。此就是依卷首开宗明义所标举之「往生之业,念佛为本」,前后遥相呼应,显示始终一贯之宗义。

  何以阿弥陀佛以称名为本愿不以其他诸行为本愿呢?此法然上人于其《选择本愿念佛集》之第三本愿章有很简要的解说:

  【弥陀如来法藏比丘之昔,被催平等慈悲,为普摄于一切,不以诸行为往生本愿,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也】。

  为什么阿弥陀佛不要依其他的修行作为本愿,要以念佛作为本愿呢?因为念佛简单、容易。十方的众生之中有上圣有下凡、有根性很猛利的人、也有根性很愚钝的人,所以用最简单、最容易的修行才能够契应十方机类。阿弥陀佛是大智慧的圣者,对十方的众生非常的了解,因此才会要使十方每一个众生都用最简单、最稳当、最容易能够往生的方法念佛来救度众生。平等慈悲故、普摄一切故,不论缁素贤愚、善恶净秽,亦即是不论何人,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皆得平等往生报土,同证无量光寿。

  阿弥陀佛的心因为慈悲平等,要普摄十方每一个众生,所以无论出家在家、无论圣贤愚钝的人、无论善人恶人,通通都平等救度,所以十方的下凡众生,念佛可以往生就因为法藏菩萨发愿本意,原本就是要救度这类的众生为先。所以每一个人念佛都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来自于法藏菩萨平等慈悲绝对的救度。此即是善导大师于《法事赞》所云: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人天的众生不论善与恶,念佛通通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证悟到阿鞞跋致的菩萨。

  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六章云:

  【凡四十八愿皆虽本愿,殊以念佛为往生规】。

  法然上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四十八愿虽然都是法藏菩萨的本愿,但念佛是法藏菩萨要救度众生的方法,所以对因地的众生而言,要修因才能感果啊!修什以因可以感召往生西方报土证成菩提之果呢?念佛!所以法然上人的开示、与善导大师的开示、与龙树菩萨的开示、与天亲菩萨的开示都同样。

  又云:【四十八愿中,既以念佛往生愿,而为本愿中王也,是以释迦慈悲,特以此经止住百岁也】。

  法然上人这段开示,就是讲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愿,是四十八愿之中的本愿王。所以世尊大慈大悲,在一切佛法灭尽还留《无量寿经》,在永远的后世广度众生。为什么要留《无量寿经》广度众生呢?因为《无量寿经》是在彰显阿弥陀佛本愿。四十八愿在《无量寿经》讲得非常的详尽,《无量寿经》是世尊教我们一向专称弥陀名号的修行。因为阿弥陀佛的愿是超世大愿,永永远远要以六字洪名广度三世的众生。显示阿弥陀佛誓愿的经教就是《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与其他一切经来较量,《无量寿经》就是经王。因为一切经都灭尽了,唯有留《无量寿经》广度众生。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是《无量寿经》的经文。世尊慈悲怜悯众生,以《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广度众生,这就是因为阿弥陀佛超世大愿故。此称名本愿之意,存觉上人于《六要钞》简要明快解释讲:

  称佛名号得往生益

  是佛本愿如此信知

  是名至心、信乐、欲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具足了四十八愿第十八愿的三心:至心、信乐、欲生,也就是以「乃至十念」这句因愿文去实践,所以我们知道,阿弥陀佛的本愿唯说念佛。我们在因地要往生西方果地的人,只要一心念佛,依佛本愿,决定可以往生到西方佛国。了解这个道理,我们老实念佛,求生西方,便可以解脱生死。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念佛)(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念佛)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义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壹、念佛法义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心地功夫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的功德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