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没有时间去老


   日期:2015/11/18 9: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下面讲对治这三种懒惰的方法:

  己三(增上对治)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庚一、略说:

  勤利生助缘,信解坚喜舍,

  畏苦思利益,能生希求力。

  增进精进利益众生,必须要具足四种助缘(也叫四种力),即信解、坚毅、欢喜和放舍。这四种助缘依靠什么而产生的呢?全部依靠希求力[1]。希求力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畏惧轮回的痛苦,思维解脱的利益。

  打个比方说,国王为了降伏敌对势力,要依赖强大的四种军队。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要强化军事力量,否则很容易被他国吞并。不过,现在有没有四种军队呢?空军、海军、陆军,再加上红军是吧(众笑)?如果放弃了军事权,想增上力量、制服敌人根本没办法,因此国家主席往往是军委主席,原因也在这里。

  同样,我们要铲除三大懒惰之敌军,也必须靠四种坚强的助缘。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个国家、那个国家,也不是这个金刚道友、那个金刚道友,而是喜欢睡懒觉,早上不起来。那么通过什么军队来战胜呢?就是信解力、坚毅力、欢喜力和放舍力。

  所谓的信解力,在《阿毗达磨论》中跟希求力的概念不同[2],但在这里,是指对利益众生的大乘佛法具有强烈的希求心。正如《前行》所言,如果没有希求心,对正法毫无兴趣,就像在饿狗面前放青草一样,自相续也不会生起点滴功德。所以,大家首先要对法有希求心:“这个法特别好,我一定要得到!”这就叫做信解力。

  光有一个希求心不行,还要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行持,这叫坚毅力。做任何事情若没有稳重的心态,今天做一点,明天就半途而废,怎么会做得圆满呢?所以必须要有一种坚毅力。自信、佛慢也可以包括在这里面。

  第三个是欢喜力,即对大乘佛法有不共的欢喜心。前面是要希求它,但没有欢喜心的希求也不行。前段时间我问有些发心人员:“白天晚上都这样干,你们很辛苦吧?”“没事,我们有这方面的特长,还是很愿意做点事情。”这说明他们有欢喜心,有了欢喜心的话,也是对治烦恼一种强有力的方法。

  最后一个是放舍力,也就是说,在行持佛法的过程中,有时候身心疲倦或者身体生病,那就应该放松一下、休息一会儿,或者出去看看病,千万不要想:“死就死吧,我要做到最后一口气!”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当然,放舍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如果今天养养身体,明天放松放松,后天调节调节,一辈子都在休息,这样也不好。稍微缓解一下,觉得可以了马上再精进,不能一直放下去,这一点下面也有广说。

  在梵语中,缘和力是一个意思,所以这四种助缘又叫四种力。我们应依靠这四种力来断除懈怠,行持善法。正如刚才所说,若想生起这四种力,主要是依靠希求力,希求力的根本因则是畏轮回的痛苦和思维解脱的利益。

  下一颂的内容与本颂基本一样,所以印度布布达论师认为,本颂不是寂天论师的原文,应该是后人所加;布顿大师也认为,本颂和“贪图懒乐味”一颂与上下文不连贯,如果没有的话,解释起来更方便。而甲操杰、无著菩萨及印度个别论师并没有这样讲。印度论师们有这样的辩论,藏地论师们也有这样的辩论,但我们没看过《入行论》最初的梵文本,到底是怎么样的,比量推不出来,现量也见不到,所以没办法下结论。

  就我个人认为,本颂确实与下一颂的内容大致相同,诚如布顿大师所说,放在这里不是特别方便。但也不敢说这就是多余的,因为在般若经等佛经中,为了加强语气、突出重要性,重复的语言非常多。如果因为上面已经提过,下面又再重复,就断定不是寂天菩萨的原文,这种说法不一定合理。希望大家凭借自己的智慧分析,但我是无能为力。不管怎么样,是原文也可以,不原文也可以,反正大家可以从中受益,故没有必要轻易改动。

  故断彼违品,以欲坚喜舍,

  实行控制力,勤取增精进。

  因此,为了断除精进的违品——三种懒惰,应该运用希求、坚毅、欢喜、放舍四助缘,再加上实行力和控制力,努力断除懈怠增上精进。

  什么叫实行力呢?通过正知正念来取舍,然后在实际行动中去行持。而所谓的控制力,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分析,令身心获得调柔自在。前面的四种助缘,再加上实行力和控制力,通过这六种力,断除我们相续中的懒惰懈怠。

  有些人经常抱怨:“我特别特别爱睡觉,怎么办哪?”我是找不到别的药,你就以这六种力来治疗吧。过段时间,早上五点钟起来上课,你们第一天、第二天应该可以,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我今天又睡过头了,闹钟没有叫我,隔壁的人也没有喊我,所以就断了传承,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制止呢?”别的办法倒是没有,但这里讲的六种力,应该能够帮得上忙。

  学习大乘佛法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尽量增强自心的毅力,增上信心和希求力。若能如此,不管白天晚上学习佛法,都不会有任何困难,无论哪一个高僧大德,都离不开这样的精进。学佛真的依靠精进,如果有了精进,很多境界容易生得起来,不精进的话,哪怕是皈依或者出家多年,也不一定对众生有利、对自己有利。

  汉传佛教中有个佛光禅师,他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后问:“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可好?”禅师道:“很好,很好!写书、开示、讲学、说法,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乐。”大智非常不忍心,担心师父的身体受不了,关心地劝道:“您应该多休息一点!”禅师说:“夜深了,你去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听到师父的禅房传出阵阵诵经声,白天禅师不厌其烦地对信众开示,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好不容易看到师父有一点空闲,他赶紧上前去问:“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呢?”禅师回答:“我没有时间老呀!”“没有时间老”这句话,终生在大智的耳边一直回荡着……

  我们有些道友每天也过得非常充实,不管是修行也好,帮众生做事情也好,自己都是相当精进。而有些人整天懒懒散散,连一堂课也不愿意听,即使去了,也是在散乱的状态中。虽然这跟他前世发愿有一定的关系,但今生中若经常督促自己,也会有转好的希望。比如两个道友同时来学院,开始时都很懒惰,但后来一个人依靠佛法的力量和加持精进起来,另一个还是非常懈怠,二者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尽管每个人的发愿力和信心力有差别,但精进是学习佛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少了精进,一切修行都不能成办,弘法利生更不用说了。现在很多大德整天忙忙碌碌、不可开交,这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如果有能力的话,我们也要这样发愿!

  1在此处,希求力与信解是一个意思。

  2指不为他缘所转之定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入行论       时间)(五明学佛网:入行论       时间)  

 普献法师:时间是最伟大的终结者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时间观 

 黄夏年教授:中国佛教界出版时间最长的《海潮音》 

 杨惠南教授:成唯识论中时间与种熏观念的研究 

 隆莲法师:入行论智慧品略释(隆莲法师 译颂)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五章 证道 3 证果时间 

 药师山·紫虚居士:以佛法看时间及弥勒菩萨成佛的问题 

 蔡礼旭老师:把握时间学习圣贤教诲 

 慧光法师:生命没有时间与空间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 

 高月明居士:为什么空间与时间是一种幻觉?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四论”著作时间考